PO文学

第6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自己病了,两个朋友倒是上榜了,秦中羽感慨着,当真是星君功力不浅。
    伴随着报喜差哒哒的马蹄声,同样的马蹄声也围住了不少府邸。
    皇帝自接到信后,按住不发,只命暗卫与飞虎卫私下调查,昭朝开国以来,最恶劣的一起科举舞弊案,还未爆发,就这样在无形中消弭殆尽。
    如同湖面落入一粒尘埃,水波不兴。
    礼部尚书徐蔚此时正跪在御前,看着陛下扔给他的信件,信封上是五个难看至极的大字:徐成玉亲启。而信封里,是一张满是折痕的纸,不过一眼他便脸色惨白如纸。
    “陛下,臣是冤枉的,这虽是臣的字迹,却不是臣写的,求陛下明鉴。”徐蔚看完信,整个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不是你写的?何以见得?”皇帝挑眉问道。
    “二月底,臣与几位同考官一起进入贡院,此后贡院大门紧闭,无人出入,如何漏题?且此等私密之事,臣如何会用自己的字迹,陛下明鉴!”徐蔚跪在地上辩解道。
    “你可知,暗卫在监视徐成玉时,他说了什么吗?”皇帝认认真真的看着徐蔚。
    徐蔚满脸茫然,就听见皇帝继续说道。
    “徐成玉口口声声,说是你这个族叔给他的,还嘱托,徐家人才凋零,希望他能凭此扶摇直上。”
    徐蔚整个人都瘫软在地,“陛下,臣从未说过此言……臣确实见过徐成玉,那时会试主考官人选都未曾定下,他也曾想攀亲戚,但被臣拒绝了,臣与他不过是同为徐姓,同在徽省,却并不是一家,陛下一查便知!”
    “若汝高中,连宗亦无不可。”皇帝淡淡的开口。
    “臣是说过这话,可这意思是不看好他会试高中,委婉拒绝他的连宗之意,觉非暗示送他上青云!”徐蔚解释着。
    “那为何送信之人,是你那书童?”皇帝厉声问道。
    徐蔚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问道:“是臣的书童?白棋?”
    “不错,据徐成玉指认,那送信之人是你的书童白棋,他没有进入贡院,却一样得到了考题。”
    皇帝继续说道,“贡院出题之前,确实封闭出入,说是苍蝇都飞不进去,但天底下哪有真正的密不透风,事实如何,你心中也清楚。”
    徐蔚跪在地上辩解道:“今次会试,出题人不独臣一人啊,陛下!”
    “可与徐成玉有牵连的独独你一人。”
    “臣与徐成玉也仅仅只有一面之缘!白棋这个背主之人,他做的事情我如何能知?”
    皇帝不肯透露更多细节,转而权道:“君臣多年,朕不是不念旧情之人,朕此时允你自辩,你若坦白,可从轻发落,若还是冥顽不灵,到了诏狱可就由不得你了。”
    “臣不曾行舞弊之事,求陛下明察。”徐蔚伏地,行大跪之礼。
    皇帝神色不明,许久方才叹道,“礼部尚书徐蔚,牵涉舞弊事宜,下诏狱待审。”
    “陛下,他人处心积虑,臣如何能防,臣只有一请,淑妃娘娘生性单纯,十皇子殿下年岁渐长却依旧不谙世事,不论臣定罪与否,但求陛下不要牵连娘娘与殿下。”
    皇帝静静的看着这个潜邸时便跟随的旧臣,许久才轻声道:“朕不是那样的人,你又何必做此姿态。”
    旧人,又少了一个,皇帝心中感叹。
    叶信芳与刘俊彦丝毫不知这其中的变故,叶信芳写了封信回家之后,便开始准备殿试事宜。
    殿试是在皇宫中举行,到了这最后一道考试,只有一类题型,那就是策问,可以是内阁出题皇帝选定,也可以是皇帝自行出题,古时每次科考,如若中榜,哪怕主考官不识得中榜者,也被中榜者称为座师。
    而殿试的意义,除了再次检验上榜者的学识能力,还为了防止主考官与考生之间结为朋党,殿试由皇帝担任主考官,新出炉的进士们就会成为皇帝的学生,被称为天子门生。
    叶信芳这些日子,除了进行最后的抱佛脚工作,还参与了殿试前的一场复试,这场复试考起来倒是简单,只是为殿试上一道保险,检验贡士们是否有真才实学,防止有人浑水摸鱼,依靠作弊进了殿试。
    其实叶信芳打心底觉得,以复试题目的难易程度,想要找出作弊者有点难。
    除了这场复试,礼部也组织这些贡士们进行了一次礼仪培训,只是简单的礼仪训导,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君前失仪。
    这些日子叶信芳理直气壮的断更,那两个小太监还什么都不敢说,皇帝是派二人辅助写作,催更只是大太监宋吉祥的私下提点。
    科举是叶信芳的终身大事,小太监自然不敢置喙,要是真逼急了,叶信芳直接跟皇帝告状,两人岂不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五月初三,这日天还漆黑,叶信芳与刘俊彦便已经穿戴整齐,换上一身崭新的衣衫,吃过早饭之后,提着小考篮,坐上了马车。
    殿试是大事,便是嗜睡的妍娘都努力的爬起身,出门为二人送行。
    宫门口前的官道上,此时已经有数量马车停留,路都要被他们堵住了,叶信芳看到有不少军士在这里充当古代交警,催着这些送行的人将马车弄出去。
    叶信芳的马车不得进入,就在此地下车,远远就看到不少考生已经在宫门口排队。
    会试的座位次序是打乱排列,而殿试却是严格按照会试的名次来。
    此时天色尚早,有礼部派遣的小官上前来整理队形,一共列了两队,叶信芳和刘俊彦刚走近队伍,便有官员上前来询问身份名次,那小官没有细细核查,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二人的身份凭证。
    看完刘俊彦的,小官直接指着右边队伍的末尾,那便是刘俊彦的位置,而叶信芳却被他亲自引着往队伍中间走。
    叶信芳在队伍里站了一会,又有小官过来,这次是仔细的核查身份,外貌都不能有一丝不符。
    叶信芳本等着对方继续搜身,却不想那小官在核查身份无误后,便去检查下一个人了。
    难道殿试不再搜身了?叶信芳疑惑。
    一直等到进了宫门,也没有见到搜身之人,叶信芳想着,现代安检都要捏捏丸子头,怎么古代面圣这么随意了?
    贡生们由前头的小官指引着,到了一处简陋的宫室。
    里面是一个巨大的汤池子,叶信芳进入时,已经有数人在其中沐浴,他还看到有小太监在帮贡士们搓背,居然还有考生是一脸享受的。
    有小官解释,面圣之前,需得沐浴更衣,防止冲撞陛下。
    叶信芳被迫在古代进了一回公共澡堂,看着这些人或白或黑的身体,他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觉得辣眼睛。
    他刚脱完衣服,便有机灵的小太监上前帮他将衣物抖开折叠整齐,叶信芳觉得自己洗完就要穿,何必再来这么一遭。
    他也这般劝了小太监,哪知对方一本正经的答道:“这些都是规矩,若大人们是看到您这不整齐,奴才要挨骂的。”
    虽然听他这么说,但叶信芳觉得小太监整理衣物时未免也太过认真了点,好像在细细的找什么一样。
    叶信芳拒绝了搓背服务,自己动手,沐浴更衣之后,叶信芳才拿回考篮,感觉里面好像有翻动过的痕迹,询问之下才知是经过了搜检。
    殿试需得面圣,除了防止作弊,也要防止有人携带刀剑之类武器,搜检便必不可少。他这才明白,之前小太监哪里是整理衣服,而是搜检。
    等到考生们终于进入保和殿,此时已是黎明时分,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叶信芳这才能看到自己的试卷,试卷与答卷的纸张均是雪白细腻,显然是上等宣纸,看了一眼上面的题目,叶信芳懵逼了。
    《问帝王之务》
    材料为:“皇帝制曰:盖闻古先帝王之观人,莫不敷奏以言,明试以功。汉之贤良,宋之制举,得人为盛。朕自临御以来,屡诏有司搜罗贤俊,然而杰特犹若罕见,故又特延子大夫于廷而亲策之,以庶几于古先帝王之盛节焉。历代之亲策,往往以敬天勤民为务。古先帝王之敬天勤民者,其孰为可法欤?所谓敬天者,果惟于圜丘郊祀之际,致其精一者为敬天欤?抑他有其道欤?所谓勤民者,宜莫如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暴食者矣。其所以不遑暇食者,果何为耶?岂勤于庶事之任耶?自昔而观,宜莫急于明伦厚俗,伦何由而可明,俗何由而可厚耶?三代而下,惟东汉之士俗,赵宋之伦理,差少疵议。果何道而致然欤?盖必有可言者矣。宜着于篇毋泛毋略。”
    可以,太霸气了,这很殿试。
    第90章 传胪大典
    叶信芳心中猜测这样霸气的题目,定然是皇帝自主命题,他偷偷摸摸的抬头看坐在殿前高座上的皇帝,却不想,皇帝此时视线正好落在他身上。
    皇帝当做不认识一般,视线又往其他人身上转。
    叶信芳低下头,与卷子大眼瞪小眼。
    结合材料内容,虽是从君王角度出题,但问的是君王怎么才能招揽治国能臣。叶信芳觉得有些怪怪的,心中吐槽陛下您都登基这么多年了,现在问这个问题,岂不是嫌弃自己没有治国能臣,你这样让内阁那帮子人怎么想?
    叶信芳定了定神,最终还是想明白了,皇帝缺的不是顶层人才,而是中层干部。他提笔在草稿纸上列提纲,这个问题好答也不好答,叶信芳从着重从能臣的培养与提拔任用上来回答,建议应当有全套的培养体系。
    叶信芳提的观点有点类似于现代的选调干部培养。
    等到这题答完,已经到了中午时分,饥肠辘辘,而殿试是管中饭的。
    有小太监将午饭送到了殿中,这些人走路声音很轻,也不敢打扰奋笔疾书的考生们,将午餐放在案头便轻轻的离去。
    叶信芳将答卷整理妥当之后,这才有功夫打量这顿皇帝请客的午饭。
    一碗米饭,以及两碟素菜,一份水煮青菜,一份豆腐,这豆腐看着也跟就是白开水随意棹过的一样。
    叶信芳不禁腹诽,皇帝怎么这小气?三年一次的大考,就不能让人吃点好的。
    饭菜上还带着一些温度,叶信芳尝了一口,味道比酒楼里面好,但也没有如何美味,远远及不上他被关小黑屋时吃的那些。
    他不知,他被关在小黑屋里时,皇帝希望他文思泉涌,所以都紧着好的来安排了,例如,那两个漂亮的小宫女,就是皇帝特意挑选的,而叶信芳将人退了回来,问询详情之后,得知叶信芳全程柳下惠之后,皇帝好笑之余,不禁怀疑起他那方面的功能了,还思考起来要不要派太医给他看看。
    而为了防止殿前失仪,殿试的食物就难以安排,菜色都必须是没有强烈气味的,不然冲撞御前,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叶信芳实在是饿极了,将一饭二菜全都一扫而空,不止他左右两边的考生看着他,便是监考的官员们都多看了他好几眼。
    皇帝自然是最先用膳的人,此时正饶有兴致的看着叶信芳,转而唤了大太监宋吉祥上前,问道:“御膳房给考生安排什么膳食?”
    当贴身大太监实在是太考验本事了,天天陪着皇帝,还要知晓宫里所有的风吹草动,实在不是常人能做的。
    “一青菜,一豆腐,御膳房循着旧例,当日还请示过礼部的大人们。”
    皇帝想起来当时确实是礼部与御膳房一起安排的,他当时没有在意,现在想来是不是太过简陋了。
    殿试一共有两题。第二题,问的是海事,他不禁想起了远走的胡威武,也不知在沿海是生是死,这些年叶信芳久居内陆,除非胜仗很少听到抗倭的消息。
    这题应该是内阁出的,题目很长,有三百个字,叶信芳从材料中察觉到内阁虽问海事,但字里行间却有海禁的倾向。
    回想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皆是从闭关锁国开始,叶信芳自然是反对这个观点的,从堵不如疏立论,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策文不限长短,但一般在两千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历史上许多科举考生,因一笔好字入了考官的眼,有时哪怕文章尚且欠缺一二分,爱惜其字,也可能会破格录取。
    殿试是所有科举考试中,时间最短的,只有一天时间。
    日出开始,日暮结束。
    贡士们交卷之后,便鱼贯退出大殿,叶信芳微微抬头,看见皇帝有些疲惫的坐在上首的龙椅上,暗道这样切切实实的陪考一天,倒是个很实诚的皇帝了。
    考完试并不是当日就能出成绩,而是要在三日后举行传胪大典方才知晓。
    皇帝皱眉看着面前这十一份评卷,这是考官们两日批改答卷的结果。
    除了前十名的名次排定,由皇帝亲自定夺,而后面的考生排序,全部都掌握在这八名考官手中。
    这次殿试参考者三百零五人,其中除了本次会试录取的三百人,还有五人是上届会试中因故未能参加上次殿试的贡士。
    皇帝本来只用评定前十即可,这次却出人意外的有十一份卷子,皇帝拿起那份明显放置一边的考卷,上面的字迹有些眼熟,一看姓名,正是叶信芳。
    “这份考卷是何意?”皇帝沉声问道,他确实很欣赏叶信芳写话本的才能,但科举大事,是不能掺杂一点水分的,若是答卷不佳,不等别人劝解,皇帝也会将叶信芳送出前十。
    “此乃陈阁老一意孤行放进来的,吾等阻拦不得,只得奏呈御前。”内阁郑阁老开口答道。
    皇帝转而看向阁老陈瑜,问道:“陈卿,何故?”
    “启奏陛下,此卷于海事之论,臣觉得甚是在理,当为状元。”陈瑜出列奏答。
    皇帝翻了翻卷中的海事之论,暗道难怪陈瑜这坚持将这份答卷呈交御前,原是反对海禁的,若仅仅只是这样,当状元如何够格,恐怕难以服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