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6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经此一役,赵秉安将河北最大的隐患清除,分家之忧暂解。
    第132章
    五月初旬,是京城里头牡丹花最盛的时候, 永安侯府的花圃向来是京中一景, 可惜早些年老侯爷搬到华厦休养之后, 侯府众人便很少涉足此地。
    “好, 好,秉安果然不负老夫所望!”
    清晨刚刚收到的信鸽,老侯爷瞧完之后心情大畅,一甩这些日子被长房父子闹出来的阴霾。
    “河北这块石头算是落地了,老五在两江也应该放下心了。”
    老侯爷不是不知道河北那些分家都是什么德性,就他当年那个吃喝嫖赌的堂弟,要不是足够识时务, 知道憋在河北不出来碍眼, 他才不会费心思屡次保他, 真当侯府闲得没事干吗?
    但是没办法,一人志怂众人势高,侯府前两代子嗣实在是稀薄的够呛,当初要不是他在北疆杀出  一条血路来, 侯府几十年的资源说不准就被人瓜分殆尽。现在也没好到哪去, 能生的都不会教,孙辈里头除了秉安一个竟再无出彩之辈,偏偏他又不是长房之子,实在是愁人啊。
    “老三最近在干什么?”
    “五小姐刚又诊出了喜脉,三夫人磨着三爷,去了镇远将军府, 说是想把两位小公子接过府来照顾几日。”
    “简直胡闹,这成何体统!”在老侯爷眼里,镇远将军府那俩小崽子再好也不是他们老赵家的种,平时蒋氏贴补一些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还要弄回府里来,难不成姚家穷的连两个小娃娃都喂不起了吗,简直是瞎操心。
    “老三个没出息的东西,连自家婆娘都管不住,他能干什么!要不是看在他生了秉安的份上,老夫隔天收拾他一顿,不上进的混账!”
    老侯爷气呼呼的窝在太师椅,嘟囔着他三儿子的罪状。旁边的心腹老奴在一旁暗笑,他家三爷多少年就这性子,主子心里清楚的很,要是真恼火,恐怕早就下手调教,哪用到现在才费心。唉,明眼人都知道的事可惜世子偏偏看不透……
    主仆两人正闲聊着呢,书房门外猛然传出一阵飞鸟落地之声。老侯爷脸色一肃,亲自起身取下了帛条。
    不过一行字,老侯爷扫过一眼便用劲碎成了渣。追袭秉安的那批杀手果真是苏家所出,不过,这里面插手的可不止一方人马。跟在侯府屁股后面的势力隐藏极深,要不是小十留了个心眼,在杀手尸体附近留下眼线,他还真不知道苏家老二是这么深藏不漏的人物,区区一个光禄卿,竟然能与内侍监二把手陈和执杯换盏,说他背后没藏着什么人,谁信?
    “府上在苏家的暗棋都动起来,重点给老夫看住了苏家二房,一有风吹草动,立马来报。”
    “是,侯爷。”
    “等等,给老三配上铁甲护卫吧,暗里多布置几手,以策万全。”
    “这……,主子,十少爷已经放过人了,三房内外都扎成了铁桶,咱们,进不去。”
    书房里静默了一会儿,随后响起几声悠悠的叹息。
    “那孩子到底是不信老夫啊。”
    老侯爷内心怅然,他不认为前些年自己的作为有什么错,种种谋算为的都是家族的延续。但有些事变了就是变了,膝下五子,老三守着他的中庸之道只管三房那一亩三分地,不争不抢不表态,看似逍遥度日,但其实心里早早的就扎了一根刺。当初他和世子做得最错的一件事就是不留情面的废了秉宰,那是三房的嫡长子,老三怎么会无动于衷。
    秉安心性凉薄,压根不会在乎侯府里除了三房五房之外的人,早年他对付四房小九二房老三的手段就可见一般。苏南之行,更是展示了他杀伐果断的一面,老侯爷有时候想想他在苏南官场掀起的腥风血雨都有些胆颤。侯府在北疆扬名,异族之人没少杀,但秉安那孩子面不改色的就屠了几百户,老五久经朝堂都没他办得利落,他有时都不敢想,要是有朝一日三房有意相争,秉安为了圆老三的心意会不会对长房父子下手,到时候世子又能挡得住吗?
    最尴尬的是,长孙秉宣完全担不起整个家族,他眼光之狭隘只局限于长房那巴掌大点的地方,甚至没注意到秉安早就把其他四房把控于股掌之上。
    分家之患早在五爷留任御史台的时候就多番提出,但长房父子皆不放在心上,在他们心里,永安侯府就只是永安侯府,完全没有整个家族的概念。
    老侯爷对赵秉安接手分家之事也是“半推半就”,分家就像一块肥沃但荒芜的田土,只要打理的好,收益源源不断。
    在赵秉安出发河北之前,老侯爷曾就这件事给嫡长孙摆出两个选择。其一,陪赵秉安一起回乡,联络分家感情;其二,全权托付于赵秉安处理此事,待其回京后,了断与河北分支的关系。
    可惜,侯府大少爷压根不理解老祖父的良苦用心,甚至认为为了关系疏远的分家特意赶去河北一趟纯属浪费。要知道,自祖祠一事之后,长房父子、兄弟关系皆非常紧张,赵秉宣所有精力都用来和其庶弟斗智斗勇上了,哪还有时间去料理那隔了不知多少代的分家族人。
    老侯爷当时瞧着长孙不以为然的表情,心都凉了半截。
    他一手教养了长房父子,事事为他们筹谋,结果反倒把人给养废了?
    嫡出一脉统共三房,老三当时就坐在一旁,明明看透却半句不愿提醒,老侯爷望望孙子再看看儿子,说不出的心冷。
    老三现在就是眼睁睁看着他嫡出兄长一脉在内宅里挣扎,相互倾轧,演绎着当初三房进行到一半的闹剧。
    这个儿子啊,是越活越通透。老侯爷几番拿府上的权柄试探他,人家就是不接茬,三爷甚至当着世子的面明言他永远不会有非分之想,他清楚的很,一旦成了世子,那他膝下两子更难共存,反正现在侯府的资源已经向秉安敞开门户,将来谁高谁一等且说不定呢。
    说来说去,还是老大不成器,侯府要保住尊荣,需要一个脑子清楚,行事果决有力的继承人。世子不是,他生的儿子更不是。现在老三不愿意接担子,老五正朝着内阁行进,就指着几个孙辈与朝堂上的魑魅魍魉斗,太不稳妥了。
    秉安早早的就发现侯府后继无人的问题,所以他竭尽全力的往自己麾下拦人,就算现在东宫日盛也不忘筹谋后路,可关键是谁也不知道永安侯府是否在他的计划内,老侯爷就怕自己两腿一蹬之后,小十那孩子就对侯府撒手不管了。
    可是要他废了世子,老侯爷又下不了手。
    世子是前代永安侯在世时亲手定下的,是随着永安侯府一起交到他手上的传承,他在亡父的军塌前发过誓,他们父子会把永安侯府世世代代的传下去,荣耀不灭!他在战场上生死搏命,在朝堂上阴谋算计,为的就是能给世子撑起一片天,不至像他曾经那般受人欺凌,这是他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执念,若没有赵秉安的出现,他这辈子都会这么继续下去,三房也好,五房也罢,终究只是侯府的过客,世子,才是不可动摇的根本。
    再看看吧,还没到非选不可的时刻,说不定世子能迷途知返,说不定长孙能恍然开悟,说不定老三父子不会离开侯府,说不定他能再活十年,亲手将一切尘埃落定,这些都是说不定啊……
    英雄迟暮,老侯爷一手支撑侯府几十年,终究也有累的时候。
    赵秉安可不知道他在河北辛苦促成族老会反倒惹出了自家祖父的伤心事,他现在且忙着呢。
    往年侯府分支迁到河北,大都是悄没声息的自选一处安顿,相互之间关系并不紧密,此次成立族老会,一方面是为了约束族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想将这股庞大的散在势力凝聚起来。
    从此以后,河北再无各分家,只有赵氏宗族。
    为了庆祝这一幸事,赵秉安在祖宅里大设喜宴,广发请帖,邀请河北各势力观礼。
    单单守备府一家,河北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真正有名望的人家从不会与之交际,但整个河北境内的赵氏势力汇聚到一处,那就无人再敢轻视。况且此次发帖之人乃是京都永安侯府的嫡出公子,首辅外孙,阁老姻亲,此等身份,敢不给他颜面的人还真是寥寥无几。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大衙门近百官员同时收到请帖,赵秉安将分寸把握的很好,他邀请的都是在从三品以下的官员,与接下来的乡试关联甚小且但又掌握着河北大大小小的实权,最是不能忽视。
    整个河北官场霎时就热闹了起来,倒不是真觉得永安侯府有多高不可攀,只是一时间被赵秉安的大手笔给震住了,等到摸清来人身份之后,他们不由得联想起苏南官场的那场震荡,传闻中这位可是在里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些小道消息,这位在苏南染的血能流成一条河。
    当然官场传闻向来是半真半假,赵秉安的年龄摆在那里,河北各所司衙门真当他是回事的还是少数。众人抱着的态度无非是当凑个趣,面上过得去就得了。
    也有几位,手上捏着这请帖发愁,他们都是苏祈铭看重的学生弟子,年初刚调到河北来,这几个月的功夫正忙着收拢手上的权柄,哪有功夫去赴什么宴啊。再说,赵邵苏三家相斗之事早就在各党派之间流传开了,就算他们在河北也有所耳闻,此时这永安侯府的小子在北直隶冒头,以他们的身份若是不出手,日后必会被人戳脊梁骨,最关键的是,就怕会惹得恩师心里不虞,那就大大的不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当日涂家军从苏州城外撤退,陆冉为报攻城之仇,血屠近百兵卒,赵秉安劝解无果,只能任他妄为。随后苏南官场半数官员伏法,陆冉再开屠刀,在新任布政使赵怀珏授意下,灭口无数,刑部立案线索尽被斩断,无奈只能以苏州钦差所呈供状结案,皇长子在苏南官场所为此后成谜。
    第133章
    北直隶承宣布政使司参政府衙,年处仁正携着一众自家党派的骨干在书房里商议如何处理这张守备府亲自送上门的请帖。
    “都说说吧, 该怎么办?”
    “这还用问吗, 把送贴之人扫地出门!不过是永安侯府毛都没长齐的小崽子, 也敢跑到河北境内来吆五喝六, 简直是不知所谓!”
    “肃卿,且消消火,有什么值当动气的。这赵秉安人就在北直隶,乡试之前跑不了,咱们要想收拾他不过抬眼间的事,现下只是等着京城的回信儿罢了。”
    这位转运使心里真没把赵秉安当回事,他们这一屋师兄弟都是正儿八经的二甲进士, 治世安民靠的是自己手中这杆笔, 对那些舞刀弄枪的武夫向来没有好感。尤其现在天下承平久矣, 除了北疆各军团,地方驻军不少都糜烂腐败了,从另一方面来说,养这些大头兵痞子就是徒耗国库。
    河北早些年尚好些, 因为临近北方关隘, 守备戍军还算有勇武之气,可这些年北疆天天打年年打,河北境内却连根异族人的毛都没见着,久而久之,军心便懈怠了。
    三万颓军,便成了河北财政的一个大累赘。
    而郭绪甫一入河北, 接手的就是一个山干海净,到处都是窟窿眼的乱局。
    其中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就属北直隶的守备府,简直恨不得生啖了那群祸害头子。
    圈地、役民、报空饷,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拿粮库都当自家后花园一样,找个借口就啃一口,偏偏事到临头都能拿出兵部的勘合护身,让他想整治没处下嘴。
    不是不知道那一家子和永安侯府的关系,但实在是忍不下去。作为正四品的粮道(转运使),郭绪还在户部任职的时候就和那些武勋们打过交道,见过耍无赖的,没见过这么没有下限的。
    屡次参奏,结果按察使司就是查无实证,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郭绪算是在整个河北境内丢遍了人。原本他就是空降部队,在布政使司中地位不稳,守备府闹出这样一出之后,更是差点被原粮道的副手架空,要不是有一帮师兄弟在各个衙门遥相扶持,说不定他就要灰溜溜的被赶回京城。
    这种情况下,要他对赵秉安有什么好态度那是不可能的,手一扬,就将设计精美的请帖随手扔了出去。
    随后掀开温热的茶盖挡住自己脸上的狠厉,郭绪沾沾唇,算是勉强压住自己的怒气。
    “……咳咳,最近内阁里风云变幻,邵文熙一派清流世家借着入阁这个契机在朝堂上很是跃进了一把,北直隶空悬的提刑按察使恐怕很快就要决出人选了,咱们现下动手,恐怕到时候不好收场啊。”
    这话现在说很降己方志气,但一直躲在角落里的方子厚也实在是没招了,谁让他倒霉催的正好待在那提刑按察使司,偏偏他只是北直隶分巡道,区区从四品,真惹上那位邵家半子,未来的顶头上司妥妥的会把他捏扁搓圆。
    “方大人误矣,恩师对咱们有知遇之恩,他老人家在京城被人落了颜面,咱们这些做学生的不说大动干戈,怎么也要替他老人家出这口气吧。您要是怕了就干脆吱一声,咱们师兄弟几个可没谁会强逼着你。”
    早就看不惯姓方的装模作样,要不是碍于河北根基未稳,他们早就把人踢出局了。
    一开口就被刺了个正着,方子厚心里别提多窝火了。真要是拿他当同门。当初为何单单把他塞进按察使司,明明大家都是正紧的堂官出身,谁也不比谁矮一截,为何每次都要把他排挤在外。
    不就是看不起他寒门出身,入不得他们世家的眼吗!
    说什么师恩深如海,都是放屁,苏家调他来,不过是插进按察使司的炮灰,他真敢擅动,都察院那些人分分钟把他撕成碎片。那座衙门里藏着的官场上的腌臜事,足以倒逆乾坤,他这些日子不过是从卷宗中略窥一二就看得心惊肉跳,真要照苏祇铭吩咐的,将一切大白于天下,那估计明年此时他坟头都能长草了。
    而且,苏家难道自己就干净吗?那位苏家大爷在河北这些年可倒腾出不小的动静,也就是数目不大,大家看在老大人的份上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瞧着不知不觉又围在一边的众位“同僚”,方子厚深呼一口气,把刚刚升起的怨愤摁了下去,脸上适时浮现出急切愧疚的表情。
    “苍天可鉴,下官哪敢忘了老师的恩德!只是最近上面多次传出风声,好似内阁里气氛回暖,诸位阁老大有摒弃前嫌,携头并进的意思,下官瞧着这是要准备年中北疆的大朝会了,这种时候,咱们还是谨慎些好,不然一不小心,扯了恩师的后腿就不好了……”
    书房里几位大人听见这话倒是眉头一紧,这确实是麻烦事。
    如果几位阁老已经暂时达成联盟,那他们在河北的境况很快就会转好,这种千载难逢的时机当然该用来收拢手中的权柄,相较而言赵秉安那个小兔崽子倒是无足轻重了。
    年处仁抬眼扫了角落里的方子厚一下,嘴角微抿。
    太灵通了……,这位方师弟身后一清二白,既无雄厚的家族资本也无显赫高门的姻亲,却偏偏对各方势力的动向知道的这么清楚,而且一阵见血,直指内阁变化的缘由,这份眼力见,怪道能在按察使司里存活那么久。
    可惜了,非我辈中人啊……
    “好了,诸位师兄弟无谓相争,说到底赵氏竖子不过是莽武之后,不肖咱们费心思,待到八月月秋闱,自有人会出面教训他,到时候,不愁没机会给恩师他老人家消气。”
    方子厚还在,有些话年处仁不好说出口,干脆就先把这件事搁置下来,不过瞧着底下众多同门愤懑的样子,他还是提前给了个定心丸,眼前这些都是自己从京中带出来的班底,日后都是有大用的,可不能为了一个毛头小子折进去。
    年处仁在这些人里资历最老,官位最高,他一开口,其他人即使有什么意见此时也不好当着众人的面提,大家对视两眼,就默契的聊起了其他话题。
    一如既往,方子厚半句话插不进去,只能端着僵硬的笑脸在一旁陪坐,待到时辰差不多,众人还没有起身的意思,他也只能尴尬的告辞。
    一入轿门,压不住的憋屈差点让他嘶吼出声,“呼……”急促的喘过一口气,方子厚马上恢复成面无表情的模样,手指紧紧扣在轿窗框上,朝这参政府衙最后扫了一眼,终有一天,他方子厚一定会取而代之!他发誓,今日辱他之人来日必百倍以偿!
    “可算走了,有他在,咱们说话都不痛快。”
    “皮笑肉不笑的,看着就胆颤,老觉得这人最后会算计咱们,年兄,其实咱们大可以撂开他单干,何必每次都让他来找不自在。”
    “是啊,这姓方的不是善茬,真逼急了他会不会反咬我们一口?”
    虽然不想承认,但方子厚为官做人真的很有两把刷子,等闲比不上他,要不然也不会被苏祇铭收为学生。只是他的出身到底是寒微了些,加之满身都是小心眼,相处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无利不起早,凉薄的很。
    能在官场上混出名头的哪个不懂这些弯弯绕绕,方子厚这样的功利心思放在别党身上都让人觉得不自在,更别提他对同门师兄弟之间亦是如此算计,一干世家子弟那个不是人情练达之辈,能忍得了他一次,忍不了第二次,关系日渐疏远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至于平淡的同门关系为何会进一步恶化到现在这地步,这里面恐怕一多半是方子厚自己做的孽。
    方家底子薄,一两代内难以成势,除了在官场上搏击,剩下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联姻。但真正有名望的人家,对方家这样的暴发户都是看不上眼的,说亲的不是庶女就是家族里头失怙的孤女,方子厚这么势利的人能看得上才怪。
    等到他膝下之子渐近成年,这位精明的方大人想出了绝妙的一招——吃绝户。
    什么是绝户呢,就是膝下无男嗣传承,徒留女辈骨血的家族。这种虽然少,但不是没有。
    想想看,只要娶了这样一门媳妇,便能接手其他人辛劳半辈子的成果,岂不美哉。
    不过,失怙孤女在五不娶之列,真要是明目张胆的筹谋,恐怕会被人唾沫星儿淹死。方子厚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把目光瞄准在了他那群师兄弟中间,有了同门的情谊做遮掩,不知情的人只当他是重情义,还替他传扬了一把好名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