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9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样他将竹筒摆在架子上,一排排的垒高,就不愁秧田不够用了。
    余秋皱眉:“你有架子吗?”
    胡杨信心十足:“我马上就做。”
    又不需要长远地摆下去,他现在将稻种连着竹筒随便放在山里头就行。
    “那你还不如直接放在水面上呢。”余秋伸手点着竹筒, “这还省得你再移栽一回秧苗。”
    胡杨立刻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那可不行,我这竹筒里头是要放沙子, 到时候一下水, 沙子全弄光了,种子掉下去泡水里头肯定得烂。”
    余秋这才想起来胡杨打算将种子埋在沙子发芽, 这样移栽秧苗的时候就不用拔秧, 而是直接转移竹筒就行。
    可当初他们还没想到整个杨树湾都要水面种稻。这样就没有足够的地方育秧苗了。
    胡杨的想法的确很好, 工厂化培育秧苗, 然后再整体拼装下水。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 他们没有合适的地方充当厂房。
    “你要不要试着弄一个不会漏的竹筒。”余秋指着竹子道, “在竹筒的下方贴个什么东西,等过一段时间,自行腐烂脱离,然后长出来的稻根就可以泡在水里头吸收营养了。”
    胡杨侧过脑袋,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确实可以。”
    现在种稻都已经迟了,如果他们动作再不快点儿的话,根本来不及等到稻子收获就要下霜了。
    可是用什么来封竹筒的下端呢?
    余秋脱口而出:“草纸。”
    纸泡在水里头,过一段时间就会腐烂,而且不用担心污染了河水。
    但问题的关键是纸的成本太高了,做一亩地的秧苗需要用多少纸?现在可是有好几百亩水面呢。
    “树叶行不行啊?”宝珍小心翼翼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小秋姐一说纸,她就想到了树叶擦屁.股。这个不要钱的,漫山遍野都有树叶。
    胡杨眼前一亮,立刻夸奖宝珍:“我们的宝珍可真是呱呱叫,脑袋瓜子,聪明的很。”
    他兴冲冲的,立刻采了空心菜叶子做实验。将大片空心菜叶从竹筒上端经内侧塞到底部,里头再放上沙子,的确兜得严严实实。
    现在天热,空心菜叶在水里头泡不了多少天就会腐烂,应该能够满足植物生根的需求。
    胡杨立刻欢快地忙碌起来,他开始欢快地裁剪长毛竹,用锯子断成一节节,然后往里头加工青菜叶子跟沙子,再撒上稻种。
    余秋迟疑:“那你要忙到什么时候?”
    这一个个竹筒做下来,工程量可不小。
    胡杨兴致勃勃:“我打算再改造水车,直接将稻种放在水车的刮水板里头,这样子水车一转动,里头的稻种就直接掉下来,落入竹筒当中。”
    他都想好了,竹筒裁剪好了以后固定在架子上,架子跟水车利用齿轮原理相连,这样水车转动跟栽种盘前进的速度就能统一起来。
    余秋目瞪口呆,感觉自己好像要见证一位科学家的诞生。
    妈呀,小胡会计可真不是凡人,这脑袋瓜子灵光的,真是让她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一声佩服。
    胡杨还好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道:“我就是有个想法,后面得好好做实验,不然稻种落多了落少了都麻烦。”
    余秋赶紧鼓励年轻人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有想法就去论证嘛。一次失败了再来第二回,总有成功的时候。”
    她就犯愁一件事,“你这竹子打算切到什么时候?”
    要是有那种切草的铡刀就好了,一刀下去就是一节。
    胡杨摆弄着手里头的竹筒:“我先做出标准的大小来,回头书记大爹在找人批量做。”
    他有点儿压抑不住地小得意,“大爹已经找人帮我做太阳能灶。我今天上午培训了赵大哥跟赵二哥,后头都是他们带着人做的。你那个三层过滤水缸,大爹他们也在弄呢。嘿,赵大哥,赵二哥他们做的可比我精细多了,今儿中午大队的水就是太阳灶烧的。”
    赵大婶立刻摆手:“哎哟哟,就我家的那两个埋汰货我还不清楚吗?做起事情来要有我两个儿媳妇一半精细,我真是做梦都笑醒喽。”
    余秋深感赵大婶是婆婆中的行家,看看当着外人的面,她多维护两个儿媳妇,多给人长脸。
    小秋大夫挑眉毛,她没想到大队书记居然这么全力以赴地支持胡杨的发明创造。
    她还以为书记会派赵家兄弟俩去县城拖运垃圾呢。这也算是进城开开眼界。
    “排了班轮流去。”妇女队长笑容满面,“让他们每个人都臭臭去,省得以为肥料回来的容易,不晓得要好好惜护着用。”
    “是该让他们臭臭,最好让苍蝇蚊子多叮叮他们,看一个个心还野不野。”远远的传来接话的声音。
    秀华的婆婆郑大婶从大路方向走过来,她手里头推着独轮车,上头摆着一排排的芦苇筏子。
    那是禾真婶婶带领杨树湾大队几个巧手妇女赶制起来的浮床,用来插秧盘的。
    她推过来给小胡会计看看,要是不合用,她们赶紧重新做。
    胡杨赶紧放下了手里头的竹筒,十分不好意思:“婶婶,我自己过去就行了,还烦的你们跑一趟。”
    “不碍事的,又没得几步路。”郑大婶笑容满面,朝胡杨眨眨眼,“我们小胡会计的时间可要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头咯。”
    胡杨被她夸得脸红,一个劲儿地直摆手:“我又没做什么。”
    余秋看他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瞧瞧这可怜孩子,被大叔大婶们再多夸几句的话,直接要晕乎乎地醉倒了。
    胡杨拿起竹筒往芦苇浮床上靠。芦苇的浮力极大,人们甚至可以用芦苇做成筏子坐上去当船用。
    据说当年达摩师祖就是用芦苇做筏子,告别南朝,渡江北上,后来被演化成一苇渡江的典故。
    余秋不担心芦苇浮床会沉入水底,但现在麻烦来了,浮床的间隙太小,竹筒没有办法安插在间隙当中。
    郑大婶懊恼:“还有,这个事情是我们没想好。回头我们把空子弄大一点。”
    宝珍的二嫂好奇地探头看,突然间表示疑惑:“那稻秧非得种在竹筒里头吗?”
    胡杨点点头:“不在竹筒里头就没办法固定。”
    二嫂小声嘀咕了一句:“那就直接种在芦苇之间的空隙当中不就结了。”
    哎呀呀,一棵稻子也没有多粗的,她看这个空隙就刚刚好。大沟柳树旁边套着根麻绳垂在水里头,那中间的空隙还长了好大一棵草。
    众人全都愣住了,目光齐刷刷地盯着二嫂的脸。
    二嫂下意识地摸自己的腮帮子,有点儿惶然地想往自己大嫂身后躲。都瞧着她做什么?她就随便说说而已,又不当个事情的。
    余秋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诚心实意地夸奖二嫂:“嫂嫂,你这个脑袋瓜子,绝对是要当状元的。”
    二嫂羞得不行,连连摇头:“我初中都考不上的,到哪门子的状元啊?”
    “状元未必有你想的多。”余秋笑嘻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她当年倒是他们区高考状元呢,论起种田来不也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稻子直接种在筏子的空隙当中好啊,特别的省事。
    也不用裁什么竹筒了,直接将稻种撒上去就好。种子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滚到空隙当中去,简直了。
    胡杨看着手里头的空心菜叶子跟芦苇筏子,琢磨着到底要怎么将叶子塞到如此小的孔隙里头。
    余秋也跟着犯愁,感觉这个工作量不小。
    能不能不用叶子呢?
    余秋又忍不住怀念起纸张来。如果有充足的纸可以用,那就一层层的糊在浮床底部,那肯定特别省事。
    唉,杨树湾真应该建个造纸厂,绝对能挣不少钱。
    秀秀放了学直接去自留地上摘了茄子跟西红柿回来,见家里头有客人,她赶紧放下篮子打招呼,然后又打了桶井水,开始洗自己脚上的鞋。
    昨天晚上下了一场暴雨,今天虽然日头不小,但自留地还是有些泥泞。她鞋子上沾到了泥巴。
    余秋目光扫过秀秀的脚,待看到泥巴上粘着的草叶跟草籽的时候,他突然间脑袋瓜子一个激灵。
    对呀,为什么非要用沙子种稻子?完全可以直接用泥巴呀。
    泥巴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黏在间隙中。稻种直接放在泥巴团里头,安放到间隙之间。
    等下水的时间长了,泥巴肯定会渐渐被水冲走,长出来的水稻根就能够直接泡在水里头吸收营养。
    胡杨挠挠头,语气有点儿茫然:“我怎么觉得我没必要再改造水车了?”
    唉,他今儿还央着郑大爹维修杨树湾剩下的几辆破旧水车呢。
    余秋眉飞色舞:“谁说不用水车来的?要用水车,让水车转起来。”
    植物根泡在水里头之所以会腐烂,主要是因为氧气不足。如何增加水里头的含氧量?当然是让水流动起来啦。流水不腐啊!
    除了水位天然高低差异形成的流水之外,还有水车可以激荡起水流。如此一来,他们就不用愁水稻烂根的问题了。
    郑大婶跟赵大婶两人听的一愣一愣的,到末了都摇着头直叹气:“瞧瞧你们这些娃娃哦,脑袋瓜子都是怎么长的?说起种田都是一套一套的。”
    余秋笑着推出二嫂来:“大功臣可是我们二嫂呢,不然我们还得费老大的力气。”
    赵大婶深以为然:“那是,我们家儿媳妇能差吗?”
    屋里头的人都笑了起来。
    胡杨急得不行,他今天就要让浮床下水。
    动作得快点儿,不然从田鼠洞里头掏出来的粮食就要放坏掉了。
    余秋也起身:“那我去找找郑大爹,把水车给推过来吧。正好我要给黄莺姐姐换药。”
    郑大婶赶紧跟着:“那我把剩下来的芦苇床都运过来了啊。”
    她回头跟赵大婶打招呼,“嫂嫂,这边就麻烦你了啊。”
    宝珍母亲赶紧挥手:“去吧去吧,这活又不费个事,快的很。”
    她先撒一层浮土然后再喷一次水,待到种子撒下去之后,再一层浮土一遭水。
    嘿,压根就不要弯腰插秧,省事的很呢。
    说着,她又催促宝珍:“快去快去,给你小秋姐搭把手。不然可拖不动水车。”
    郑大婶赶紧发话:“没事没事,卫红从县里头回来了,让他把水车拖过来。小秋大夫,你跟宝珍哪个都不许动。小姑娘家干这种活干什么,这就是爷们儿的事情。”
    她推着独轮车跟两个姑娘行到路口的时候,想想还是得回家喊一声儿子。
    省得两个姑娘腼腆,不好意思主动开口,自家的楞头青又光晓得逗娃娃玩,压根就没眼力劲儿。
    郑大婶人还没有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头传来怒吼声:“滚,要走你走,你再敢拉我二姐试试,我拳头可不认你这个姐夫。”
    余秋跟宝珍对看一眼,赶紧跟着郑大婶进了院子。
    院子门虚掩着,一个中等身材的男人形容狼狈的从屋子里头出来,嘴巴还在小声辩白:“哎呀,卫红你听我说,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二姐回家以后也不要下田的,就是照应照应家里头。”
    老太在屋檐下拄着拐杖,脸色铁青:“既然一不用下田二不用下地的,亲家母就下不了床照应不了家里啦?”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