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1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甚至随念三老爷在外任时,只怕没少和姜家人打交道。
    于老夫人一时哑然。
    她偏心念浅安,怜惜念甘然,对余下几个孙女倒也一视同仁,尤其疼爱三房唯一的嫡女念春然。
    念浅安自己愿意,她就敢越过安和公主去万寿宫求懿旨指婚。
    现在轮到念春然自己愿意了,她同样不会厚此薄彼。
    但对着孙女是一回事,对着儿子、儿媳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于老夫人不和念春然理论,只指着周氏继续发泄恼火,“孩子不懂事儿,你也不懂事儿?!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肚子里去了!我不管是谁做的主儿,这种背着长辈偷偷摸摸相看的勾当,我不承认!”
    周氏顶着于老夫人戳到跟前的指头,不避不躲,唯独脸色越发紫涨,“母亲这话我依旧不敢应!母亲嫌我不懂事儿,那就只能等老爷回来,亲自给母亲一个交待了!”
    先斩后奏的不是她,是她丈夫。
    “好!好一个先斩后奏!”于老夫人泼辣不讲理,但从不磋磨儿媳妇,和安和公主斗法也都做在明面上,从不背着念驸马行事,眼下念三老爷还没回来,她也不打不罚周氏,只砸碎茶盏道:“我等着看老三怎么给我个交待!滚!滚回三房去!别在我跟前添晦气!”
    她气得连砸一套茶具,抚着胸口喊于妈妈,“去请吴老太医,让他再给我开几服药败败火气!”
    于老夫人又开始喝加了大把黄连的苦药。
    放话念三老爷一天不回来,姜家人就一天也别想再进念家门!
    议亲?
    议个屁!
    于老夫人很生气。
    回到三房的周氏同样气得胸口起伏,当即也砸了一盏茶盅,火气却是冲着女儿去的,“你给我说清楚!姜五公子是怎么回事!”
    第168章 心之所愿
    周氏在外头还掌得住,对着姜四夫人客气而隐忍,对着于老夫人勉强据理力争,现在回到三房,屋里只剩下周妈妈和女儿,哪里还压抑得住攒了大半天的邪火,语气即严厉又恼怒,“来赴约相看的怎么会是姜四夫人母子?!
    今儿康亲王妃也去了寺里礼佛,我还以为……我还以为!你父亲信上只叫我到了地方、到了时辰就领你去后山凉亭,其他但一概没有细说,春然,你告诉母亲,你是不是听岔了记错了,又叫你祖母吓着了,刚才才不得不认下姜五公子的事儿?”
    她满心以为,丈夫在任上经营多年,给女儿看中的必然是康亲王的侄儿。
    康亲王府在京中的处境虽有些尴尬,亲儿子又早夭,但到底是皇上的皇叔,且原本的封地就在丈夫的川蜀任上,即便宗室里直系的侄儿不是康亲王的嫡亲血脉,若肯选了过继到膝下,配女儿仍算三房高攀。
    正经的金枝玉叶,她这半年来即期待又兴奋,给女儿打点的嫁妆尽数照着亲王世子妃的份量来。
    如期而至的相看却像一巴掌打在她脸上!
    不是康亲王府,也不该是姜家!
    姜家算什么东西!
    寻常京中小户,靠着姜贵妃才鸡犬升天,饶是在空有架子的永嘉候府看来,也只能算个暴发户!
    周氏即惊且恼,嗓音尖得都快要破了,“怎么会是姜家?怎么会是姜家!”
    她不得不赞同于老夫人,姜家凭什么讨她三房的嫡出姑娘!
    翻来覆去叫着这一句,可见有多失望有多气恨。
    念春然却依旧镇静守礼,一边替母亲顺心口,一边分茶奉上,细声细气地请母亲用茶消气,“母亲别恼。父亲亲自交待的事儿,我怎么会记错听岔?和我议亲的正是姜家,从来只是姜家。”
    她能独自留在任上管家理事,无论是性情还是能力,自然很得周氏信任和肯定。
    从始至终不曾变过的冷静,终于令周氏找回些许理智,接过茶盏抿了一口平复心气,面上恼恨却半点不减。
    周妈妈见状忙转圜道:“夫人哪里是恼姑娘呢?都说低头嫁女,但这姜家实在是……夫人怎么忍心姑娘嫁做姜家妇?”
    “妈妈的意思我明白,但俗话说莫欺少年穷。姜五公子并非池中之物,秋闱得中解元,春闱成绩且差不了。”念春然看向周妈妈,话却是说给周氏听的,“姜家虽人才不显,但如今姜五公子科举有成,隔房的大伯父又有望高升川蜀大都督,父亲若不是看中这两点,岂会舍得将我许出去?”
    别说周氏,连周妈妈都不怎么看得上姜家,哪里留意过谁是谁,不由疑惑道:“姜五公子的大伯父?”
    “姜贵妃的亲兄长,姜家长房的大老爷。”念春然耐心解释道:“我回来前父亲刚得的消息,皇上有意重用姜大老爷,只等万寿节过后吏部考评,擢拔姜大老爷的明旨恐怕就会下达地方。”
    这样重大的人事变动,朝中多少有点风声,何况宫中有得宠的姜贵妃为姜家掌着眼。
    念春然转眼看周氏,见周氏神色微变,就温柔笑道:“父亲的意思,姜五公子才学虽好,但能点中头名解元,少不了皇上有心提拔姜家,好给姜大老爷高升多加一道彩头的用意在。”
    周氏想起来了,姜贵妃确实有个嫡亲兄长放了外任。
    且因姜贵妃得宠,姜大老爷身边的师爷、书吏等辅佐官员,全都是皇上亲选亲点的。
    名义上,姜大老爷还是丈夫的上司,但姜大老爷无能无才,否则也不会靠着裙带关系捡漏,得了川蜀知府那样的肥差。
    她还在丈夫任上时,只敬而远之做足礼数,无非是过年过节打发下人送节礼罢了,她无意巴结姜家,难保丈夫在外头和姜大老爷没有来往。
    以前从没往姜家头上想,现在,却不得不仔细考量了。
    周氏一边权衡,一边静下心打量女儿。
    女儿不像她,丈夫和驸马爷是嫡亲兄弟,驸马爷的姿容是出了名的俊秀无双,丈夫生得虽不如驸马爷但也倜傥俊美,她一直庆幸而满足,女儿更像丈夫。
    现在却有些后悔,后悔将女儿教得太好,从小读着四书礼仪,从小学着丈夫理事处世。
    这样漂亮能干的女儿,再知书达礼再有主意,也只是个心怀缱绻的小姑娘。
    周氏满腔惊恼被心疼代替,揽着女儿直叹气,“你老实告诉母亲,你和姜五公子……”
    念春然忙摇头,笑容温婉道:“母亲多虑了。我不曾行差踏错,父亲也不会允许我行差踏错。今儿我也是第一次见姜五公子。母亲和三哥先回京,父亲一头和姜大老爷商议亲事,一头记挂您独自在家侍奉祖母,这才连您也瞒着,省得父亲和我都不在,白惹您空生一场气。”
    念三老爷了解于老夫人,也了解周氏,这是防着周氏关心则乱,反而坏了他的盘算。
    念春然这话有意打趣,好缓和周氏的怨怪,脸色却微微有些红,“父亲不会害我,更不会害三房。我得父母疼爱教养,到了该为家中出力的时候,万没有推辞拒绝的道理。姜家的亲事,父亲问过我的意思,我是愿意的。”
    她不得不和母亲细说亲事,姑娘家的羞涩到底上了脸,“姜五公子温文有礼,和我很说得来。”
    她再冷静理智,也免不了少女情怀。
    有的姑娘心思深,爱的是权势富贵。
    有的姑娘心思浅,爱的无非是触手可及的品貌俊才。
    念春然遵从父命,真见了人难免有自己的心思。
    姜五公子言行温柔、文采风流,又是少年解元,这样的准夫君,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她心之所愿,全无踌躇。
    周氏见女儿和刚才面对于老夫人时一般,提起姜五公子就羞红了脸,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心里一时乱糟糟的,倒是心疼女儿舟车劳顿站上了风,放缓脸色打发女儿先去梳洗休息。
    周妈妈亲自去安排,回转后思路也清晰了,不由劝道:“如今家里和靖国公府、渔阳郡公府定了亲,隔壁亲外祖刘家先出了个阁老,后出了个少年举人,姜家,或者说姜贵妃,看中的多半就是这几样好儿了。”
    姜大老爷没能耐无所谓,左右有姜贵妃吹枕头风,有皇上肯提拔,下头哪里会缺干实事的人?
    但姜大老爷想坐稳川蜀大都督之位,姜家想晋升京中上流人家,少不得借姻亲拉拢助力。
    婚姻结的是两姓之好,谁不挑拣谁呢?
    姜贵妃得宠,椒房殿势大,眼下不敢攀扯靖国公府和刘家,这样拐着弯和三房联姻,面子上即不打眼,里子里又能得实惠。
    周妈妈尚且想得到这些,何况是念三老爷,嘴里越发劝道:“老爷是外任武将,恐怕另有考量。夫人别忙着气恼、推拒,姜四夫人那里且遵着礼数私下走动着,等老爷回来了,您再计较才妥当,免得真把好事儿闹成了坏事儿不是?”
    周氏要不是顾忌念三老爷,刚才也不会忍着邪火跟于老夫人硬顶。
    她翻来覆去思量半晌,终究松了口,无力般点了点头。
    三房表面上一派平静,外头因着重阳节过后很快就是万寿节,进京给皇上贺寿的、提前回京等考绩的四品以上官员陆续进京,却是一派难得的热闹。
    热闹之下日子总是飞快,几乎转眼间,踏上归途的念三老爷已经换了车马,进京回了永嘉候府。
    于老夫人这阵子没少发脾气,三不五时地招周氏去正院骂两句,这会儿见着念三老爷哪里有心情接风洗尘,张口就打发走所有人,单留下念三老爷夫妻,兜头就骂,“你外放几年放傻了不成!春然是你的嫡女,你给她挑的什么上不得台面的夫家?姜家的亲事,我不同意!”
    此时此刻,周氏哪里会作声,只陪着丈夫跪在地上深深低着头。
    念三老爷却抬起头来,先将姜大老爷有望高升的消息说了,紧接着皱眉正色道:“儿子心之所愿,无非是为家族好,为妻子儿女好。春然和姜家的亲事,是儿子权衡再三定下的。已经和姜大老爷交换过信物,只等儿子回京就正式下定,再无更改可能,还请母亲成全儿子的苦心。”
    于老夫人先愣后怒,老手狂拍桌,“我管姜大老爷出不出息!姜大老爷只是姜五公子的大伯父,我是春然的亲祖母!我还不能给亲孙女做主儿了?!你去!现在就去把信物给我要回来!”
    念三老爷不为所动,低头叩首道:“人无信不立,恕儿子不能从命。儿子只得一嫡一庶两个女儿,秋然的亲事已经由母亲做了主儿,如今秋然借公主的光得了好亲事,儿子感激母亲。但春然的亲事,儿子不能再拱手退让。请母亲成全儿子为父之心。”
    语气和态度无不强硬,说着恳求的话,其实只是知会于老夫人一声,并不需要于老夫人同意。
    他们夫妻健在,儿女亲事讲究父母之命,说破天三房也站得住脚。
    他不怕不孝,也咬死了要和姜家做亲。
    念三老爷笃定于老夫人不会也不能再拿他如何。
    他了解于老夫人。
    于老夫人也了解这个儿子,又气又怔老半晌,抖着手扬了扬,到底舍不得打在儿子身上,偏头对着周氏又是一声怒吼,“滚!都给我滚!”
    念三老爷低着头微勾嘴角,心里重重松了口气,面上恭敬磕头,“母亲息怒,晚间儿子再来陪母亲仔细说说话儿。”
    说罢拉起周氏,转身大步离去,徒留一地归来的风尘。
    于老夫人又是气又是酸又是疼,老手捞了捞,抓住于妈妈的手红了眼,“老三怎么变成了这副德性!他为家里好为妻女好,难道我不想家里好,不想儿孙好?”
    于妈妈心里也恼念三老爷说话行事不像样儿,却不敢顺着于老夫人的意思说,反而劝着于老夫人别生气,“三老爷到底在外头做主惯了,一时转不过弯也是有的……”
    她首要说和,生怕于老夫人气出好歹来。
    于老夫人听不见去,老眼不红了,瞪得溜圆道:“去,去请老二过来!”
    第169章 分道扬镳
    于妈妈叫了个体面媳妇去请念驸马,完了见于老夫人倒在炕上直喘粗气,忙挨上前揉心口捏额角,继续劝道:“三老爷都多大年纪了,又在外为官多年,您何苦拿他当小孩子置气?儿孙自有儿孙福,您自做您的老封君,总不差清福享受。”
    “这些年来,我难道不是这么想的,不是这么做的?”于老夫人眼中泛起另一层红意,“当年老大暴病不治,走得那样突然。偏赶上老二得中探花,多少风光的喜事,却成了白事。后来老二尚公主,婚礼虽盛大,到底匆促了些。
    老二一心为念家,我总心疼他委屈了自己。公主肚皮又不争气,我这恶婆婆可不就和善不起来了?我看不得他们小两口好,宫里贵人才会越发偏着他们。人情都是走动出来的。不说皇上,光说太后、皇后,哪是能随意走动的?
    我长长久久地闹,贵人们就能长长久久地听着公主的名儿、记着公主的人儿。公主府荣宠不衰,他们小两口的日子才能真过得好。至于这候府……老三当初想弃文从武,我是不肯的。还是老二劝的我。
    他说老三从小文武皆修,原就是兄弟中最有才干的,既然有心为家里挣另一条出路,何必反对?文官靠熬,武官靠打。我自然明白这道理。只是如今天下太平,军功岂是那么容易捞着的?老三那副铁了心的样子,倒叫我又心酸又骄傲。
    老二支持老三,他是侯爷,是念家的家主,我也就点了头。老三能外放川蜀重地,还是老二活动来的。结果呢?老三是有才干,只这才干没能让他在任上风生水起,倒把他的心养大了养野了。姜家,老三可真是挑了门好亲家!”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