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1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经过熊兰滔滔不绝的解释,搞清楚了他到底为何感激大伙儿之后,就有人大言不惭地接受了他的感谢,拍着胸膛说:“熊把总说哪里话,我们以前就是熟识的兄弟,这几天更是患难之交,当然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了。”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所有的人都慷慨地向熊兰表示,不必把这件事记在心上。
    “不过,我们日后做事,还要照此办理才可以。”熊兰指向他的一个同僚,今天就是这个人第一个挑头企图把所有罪责都推到熊兰的身上,熊兰竖着大拇指称赞他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当着他们的面,日后我们一定要互相攻击,显得水火不容,这样邓先生才会觉得可以把我们分而治之。”
    “正是,正是,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那个被熊兰称赞为反应迅速的家伙连连点头,他楞了好一会儿才算明白熊兰的意思。
    “高啊,真是高!”熊兰随着又是两声恭维送上。
    众人看这个家伙的眼光也变得复杂起来。没看出来这个平日二傻子一般的家伙,居然也有不逊于熊兰的脑筋。嗯,简直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原来当时他们俩是在唱双簧!要不是熊兰这通解释,老子估计现在还没看明白呢。
    把营中最有心计的头衔赠送出去以后,熊兰趁热打铁,凑近那位同僚做出一副请教的样子,连续问了几个问题:“……你是不是觉得我们要想自保,就一定要齐心协力?……你的意思是不是,我们以后再商议什么事,一定要挑选没人的地方,免得再次泄露风声?……你是不是想提醒大伙……哎呀,我怎么就想不到这些呢?”
    对方在熊兰的追问下,机械地跟着回答“是”或是点一下头。每当他有所表示,熊兰就夸张地赞叹一声,把自己的声音降得越来越低,而那个同僚的下巴扬得越来越高,做出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
    熊兰苦口婆心地和大伙又交代了一番,他相信今天商量的事情若是再泄露出去,大伙儿为自己辩白的时候就会指认这个家伙出的鬼点子,而不再告发是熊兰领头,这也算是聊胜于无的自保手段吧。
    熊兰感觉明军中只有那个邓名高深莫测,他处理事情的方式和别人不同,有些看不懂,其他几个明军军官和自己这帮同僚一样,心里想的都明明白白摆在脸上。
    成功地化解了大家和自己之间的疙瘩,熊兰这才放下心来,感到一丝成功的喜悦。接着赶忙去分派工作,安排明军住宿休息。
    ……
    明军第二天没有上路而是在万县驻扎了下去。伤病员需要草药,毕竟在万县还可能收集到一些,荒郊野外就更困难了。而一旦得到舒适的住房,连日紧张奔波的明军士兵就渴望休息一下,对此邓名自己也深有体会。邓名和众军官没有急着催促部下上路,周开荒、李星汉都认定万县附近没有具有威胁的敌军,尽可放心。士兵们得到休息的好处也很明显,军队的状态变得相当不错,以士兵们现在的体力,一口气返回奉节不是大问题——万县到奉节的距离差不多只有重庆到万县的二分之一。
    问题是如何把万县的两千多新近投降的士兵一起带回去——现在夔州需要壮丁,明军按说应该把这些人都带回去。本来在谭弘的南大营俘虏了数百俘虏,再加上万县这一批总计会有三千人,比自己手下可靠的士兵还多,上路前需要准备大量的食物。
    万县的仓库已经空空如也,趁着修整的工夫,明军让降军在附近捕鱼、捕猎,只是由于天气寒冷所得有限,估计照这种工作进度,恐怕没有个十天半月凑不出足够行军的粮草。沿途人烟稀少,收集粮草不但会影响行军速度,而且数量非常不可靠。
    “留下一些人在万县。”明军中有人提出这个建议,正符合熊兰的心意。万县城防被严重破坏,留下明军自己人防守太危险。如果留下一部分降军防守的话,虽然他们可能再次叛变,但明军毕竟要返回奉节,总不能无限期地在这里呆下去。
    明军军官们在县衙门里讨论了一番,迟疑不能做出决定,突然有人风风火火地冲进县衙,向军官们报告:“鞑子!鞑子来了!”
    “什么鞑子?休要谎报军情。”李星汉不满地呵斥道。
    “真有鞑子来了。”这个士兵说,他在万县上游的岸边监视捕鱼的降兵,远远地看到有船只沿江而下,打着清军的绿旗。据他说船只绝不是一艘两艘,而是实力相当可观的一支船队。
    周开荒不相信,向周围的军官们问道:“你们说,鞑子有实力进攻奉节吗?”
    所有人都知道奉节有文安之的大军,消灭谭弘后附近不会遇到什么有威胁的敌军。
    “难道重庆会为了我们这些溃兵出动大军?”出动大批军队需要消耗很多物资,这是常识。如果重庆真舍得为追击溃兵而出动大军,那他们早就动手了,也不该等到今天啊。
    “因为我们不是溃兵了,”邓名轻声说道:“我们击溃了谭弘,闹出的动静不算小了。”
    “不知道他们来了多少人?”李星汉总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邓先生说得不错,我们不是溃兵了,鞑子来了也不过是送死罢了。”
    “去看看吧。”众人没有心思再议论收集粮草的问题了,他们从谭弘那里缴获了十几匹马,进了万县城又设法搞到几匹,足够决策层的军官们使用。
    邓名这些日子也学会了骑马,听说有敌军前来不由心中着急,自然不肯呆在衙门里坐等消息,虽然自己骑技不太好但是肯定比走路快,就坚持跟着众人一起去山上亲眼看看情况。
    “我只是看看情况,我不懂打仗,不会干涉这些军官的决定。”邓名和周开荒等人一起离开万县,直奔上游而去。
    不多时他们就策马上山。站在制高点上,遮蔽物不多,冬季视野相对开阔,山坡上有一块一块的梯田,长江从脚下流过,可以望见远远的江面。
    只见遥远的江面上船帆遮蔽,清兵的船只铺满了长江的水道。
    “这……怕不是有三、四千人之多?”见到这样的场面,周开荒大出意料,吃惊地说道。紧跟着他又看到视线尽头的山峦背后,还有更多的敌船驶出:“不止,可能要有四、五千人。”
    -----------------
    这里我多说一句哈,理论上我只授权给了纵横刊登本文,贴吧和其他什么网站刊登纵横和本人就算不愿意似乎也没什么办法,不过贴吧既然都是我的读者,好歹给个面子加个链接吧,也给我增加点点击……
    第二十二节 谎言
    明军只有两千多可靠的士兵,还要控制三千随时可能反戈一击的降兵,万县被毁坏的城防一下子变成了明军的致命伤。
    万县距离奉节并不远,而云阳位于这两个城池之间,距万县更近,那里就有明军的前哨部队在驻防了。这两天在万县休息的时候,明军已经和云阳守军取得了联系。大队清兵出现在这里,简直就可以说是在奉节明军的眼皮底下行动,众人完全没有想到敌人竟然这么大胆。
    “我军必须立刻撤退。”见到顺流而下的敌军遮蔽江道的气势,所有的军官都立刻萌生出这个念头,有的人已经将其说出了口。
    “往哪里撤?”赵天霸的视线也被牢牢地拴在江面的敌船上。敌人的水师已经出现在视野内,靠两条腿走路肯定无法及时撤退到云阳,而且那里只有明军的一些前哨部队,没有能力派出一支部队来支援万县。
    首先提议撤退的人楞住了,过了片刻又有其他人叫道:“往北面退,我们先进山!”
    赵天霸沉默不语。这两天眼看奉节在望,想当然地认为清兵绝对不敢出现在此地。但当大批清军真的出现以后,赵天霸却突然发现明军很可能真拿他们没办法。这次重庆之战明军大举动员,但白白损耗粮草兵力却一无所获,短期内明军无法动员大量军队再次离开根据地,而缺乏船只让他们的机动力也难以与清军相比。
    若是真的撤退进山的话,就只能寄希望于清军因为恐惧奉节明军的实力而匆匆撤退,但若是他们不撤退怎么办?明军真的能及时赶来把这支清军轰走,为自己解围吗?若是拖延时日的话,用不了几天,进山后缺乏补给的明军就会开始瓦解。
    “对,向北面撤。”其他人可能也有类似赵天霸的顾虑,但是敌人的水师看上去如此庞大,如何能够力敌?大家都附和撤兵的提议,包括周开荒、李星汉在内,他们都强烈要求邓名立刻下令退兵。
    邓名没有回答他们而是继续看着江面上的敌军,过了一会儿他回过头想要和众人说话,却发现身后只剩下赵天霸一个人了。
    “他们人呢?”邓名问道。
    “回万县集合部队了。”赵天霸老老实实地答道。
    刚才众人催促了几声,见邓名没有反应就顾不得再等,先后赶回驻地紧急集合手中的部队。包括周开荒和李星汉也都如此,他们都觉得邓名平常不爱干涉军事行动,而且撤退已经是必然的事情,没有必要为了等一个明知会下达的命令而耽搁时间,现在早一点集合部队就能早一刻行动。
    “我们撤退进山就能脱险吗?”邓名以前对军事完全不懂,但是这些日子一直呆在军中,天天听到人们谈论军事话题:“之前你们一直在说军粮、军粮,没有军粮大军怎么维持下去?再说一头扎进深山老林里,军队互相之间怎么联系指挥?”
    邓名提出的问题赵天霸当然一个也解决不了:“邓先生,万县的城门、城墙都被损坏了,我们只有两千多人,这来的敌兵至少是我们的两倍,我们守不住城池的。何况城里还有三千降兵,形势对我们稍有不利他们就会倒戈。留下来就是死路一条,进到山里还能活下来一些人。”
    “能活下来多少?”邓名不依不饶地问道。
    “唔……”赵天霸沉思了一下,如果追兵不在这里长期围剿,或是奉节几天内就派出援兵的话,那大部分人都可以脱险,军队维持几天没什么问题。若是情况相反的话,这支明军就会蒙受很大的损失,乐观地估计也许有半数能够脱险,越过山区撤向云阳。
    “卑职一定能够保得邓先生安全。”赵天霸最后说道。对于这个保证他倒是信心十足,无论如何,现在的形势比起被堵在谭弘大营前的形势完全不同,出路多一些,距离云阳不算太远,路上也没有什么大的阻碍。
    “我们经过那么多的困难,好不容易才到了这里,既然撤兵的逃生几率也不到五成,为什么不留下来决一死战?”
    “若是文督师及时派来援兵……”赵天霸低声说道。
    “指望援兵?那可靠不住。”邓名觉得把希望寄托在文安之的身上不妥,而且从赵天霸刚才的言语里看,援兵及时赶到的可能性很小。
    他回头望了一眼万县,里面的明军现在可能还不知道大难临头。每当遇到俘虏问题时,邓名一看到那些人的眼睛,想到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就无法下狠心把一个“杀”字吐出口;而在万县中的那些明军,他们不仅同样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和邓名患难与共,很多人还和邓名握过手、交谈过。虽然自己有赵天霸的保护,脱险的难度不大,但那些明军的普通士兵怎么办?听任他们各自逃生,很可能会有半数被清兵追杀,砍死在山里。
    “我们应该有难同当,要不就都走,要不就都别走。”
    按李天霸的说法,在乐观的情况下也许能逃走一半,那不乐观的情况是什么?最后只逃走邓名和身边的几个人?把周开荒和李星汉还有两千多明军都扔在这万县北面的山区里,他们两个人肯定是不会扔下部下独自逃生的。
    听邓名的口气变得斩钉截铁,赵天霸叹了口气。如果不是因为他一个部下都没有,现在也可能会去紧急集合部队了:“先生说的不错,但是军心已经散了,若是刚才先生能下定这样的决心……”
    赵天霸想了想,又摇了摇头,刚才就是邓名下定决心也未必有用。敌强我弱的形势太明显,万县是怎么也不可能守住的。若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将这再明显不过的前景看明白了,他们也不会一哄而散跑回万县紧急动员。
    邓名看到又有一些士兵从上游防线跑回来,越来越多的明军士兵发现了正在靠近的敌军舰队,这些士兵呼喊着一路向万县飞奔而去,不用说,片刻后这个消息就会传遍全城。明军的控制力不够强,距离云阳x根据地又太近,说不定有些士兵就会自行开始撤退,有些军官可能也会这么做。
    “我又想起了古代一场有名的战役,我们的处境倒是有些像。”
    赵天霸的眼睛突然一亮,虽然对这个宗室子弟会生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但他承认对方确实是比自己见多识广。
    “我想起了昆阳之战。”邓名自顾自地说起来:“当时刘秀领着军队阻击王莽的大军,刘秀的部下望见王莽的军队势大,水陆并进、兵马铺天盖地,就纷纷主张撤兵。可是刘秀觉得,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自己人已经先害怕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撤兵,多半就一泄千里,溃不成军了。”
    “先生说的刘秀是何人?是谁阻击王莽的军队?”赵天霸倒是知道王莽,王莽的名气很大,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刘秀就是汉朝的光武帝,兴复汉室的那位天子。”
    “哦,原来是光武天子,怎么能直呼他的名字呢!”赵天霸在心里暗想:“汉光武帝名叫刘秀,好,今天又学到了一手。”
    “看到将领们已经一致要求撤兵,光武帝没有办法说服大家,只好撒了个谎,就说王莽的大军并没有朝着我们昆阳来,而是直接去宛城了。众人听说以后相信了,高高兴兴地都不走了。过了没多久,王莽的大军就把昆阳包围了,大家想走也走不成了。”
    邓名说着这个典故,相信赵天霸已经听懂了自己的意思:“如果我们背城一战,战胜的机会比逃回云阳的机会还小吗?”
    “两千五百士兵,就差也能有几百脱险吧?就算五百个,那也是有两成的机会逃走,对吧?靠着一座没有城墙的城池,敌兵是我们的两倍,还有三千肯定会倒戈的降军……”赵天霸摇头道:“十无一胜,还是撤兵划算,说不定能撤走的还不止五百呢。”
    邓名发现自己说服不了任何一个人,只能长叹一声,不再做争辩。
    “还是赶紧回城去吧,大家估计在整顿部队了,邓先生再不回去他们可要着急了,”赵天霸催促着,接着又随口问了一句:“那场昆阳之战,汉光武帝的形势也像我们今天这样危急吗?”
    “嗯,是的。”邓名说道:“光武帝一共有战兵三千、辅兵七千。对面王莽的军队由太师、上将军领军,人数四十二万,水师有三千多只舰船,士兵可以踏着船面从黄河的南岸走到北岸。”
    “一万对四十二万……”赵天霸说话的同时脸色暗了下来,有种刚才的问题给自己丢脸了的感觉,而且邓名回答自己时那种一本正经的表情让他觉得有种讽刺的含义在里面。
    “是啊,”邓名点了点头,严肃地又说了一句:“和我们一样的危急啊。”
    “那么昆阳一战……汉光武帝最后赢了?”赵天霸的脸更暗了,他觉得光武帝既然最后称帝了,那多半是赢了,自己这个问题显得多余了。
    “看见王莽的军队重重迭迭包围了城墙,无路可退了,众将只有下决心跟着光武帝出战。”果然,只见邓名重重地点头,答道:“光武帝率领三千人出城逆击,杀尽了关中雄兵四十万,阵斩王莽的上将军,追亡逐北五十里,焚舟船三千艘,黄河为之不流,江山因而易主。”
    “唔。”赵天霸低头不语,默默看了脚下的地面一会儿,小声地评价道:“这还是人吗?”
    “那一年光武帝才二十几岁,他的年纪和赵兄差不多。”邓名又补充了一句。
    “是吗?”赵天霸抬起头来轻声反问了一句,一丝怒色从脸上一闪而过。
    人能是,我亦能是!
    ……
    万县城内现在是鸡飞狗跳一片喧哗,回到城中后众军官立刻联络部下,要他们尽快做好出城的准备。猝不及防的明军士兵们急忙回住处拾取自己的武器、盔甲,还互相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故。
    在慌忙集合部队的同时,众人还需要把夫子重新聚拢起来,因为明军还需要他们帮助搬运粮草、辎重,没有这些补给,出城的明军很快就会失去战斗力。有人觉得此时还带着不可靠的俘虏过于危险,而且现在召集夫子时间也显得太过紧张。
    众人在县衙争议不下,周开荒一直焦急地等待邓名回来。他觉得邓名对军事并无太多了解,而且心软,也不像是个好的领军人物,所以就想将他送去安全的后方。至于周开荒本人,他已经决心跟着自己的部下一起行动,带领他们设法从险境离开。若是邓名早早安全离去,周开荒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不必再顾忌邓名的安全问题。
    但邓名迟迟不归,给他安排的卫队已经集合完毕,众人还一致同意把不多的二十匹马交给这支卫队,但邓名和赵天霸却始终没有出现,这让明军军官们更加焦躁。
    又等了足有一刻钟,邓名和赵天霸才慢悠悠地走进来。
    见邓名还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模样,周开荒一个箭步窜过去,扯着他的手臂叫道:“邓先生如何才回来,给你挑选的卫士已经在厅里等了好久了。”
    不等邓名回答,周开荒就冲赵天霸抱怨道:“你也不说赶紧带邓先生回来。”
    抱怨之后又是嘱托:“去云阳一路不远,但敌兵就在身后,千万小心。”
    嘱托结束就是分手告别,周开荒没给赵天霸任何插嘴的机会:“前路珍重,速速去吧。”
    说着周开荒就向赵天霸和邓名连连拱手道别。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没空和他们两个闲扯,送走了邓名他还要和军官们商议行军路线,部署前锋、后卫。
    “我们遇到了一个从云阳来的使者……”赵天霸好不容易找到开口的机会了,他说了一半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死我了,你们这些胆小的鼠辈,那江上来的都是运粮船。”
    “什么,运粮船?”
    “是啊,都是运粮船。你们一转眼就都跑光了,邓先生和我走近了看看,发现船上运的都是粮食,是粮食!不是兵!”赵天霸嘲笑大伙道:“你们真都是英雄好汉啊。”
    “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可能?”
    大家七嘴八舌,显然不是很信。
    赵天霸身边还带着一个人,那是他和邓名在江边截住的一个明军士兵,两个人用了好长时间才教会这个士兵该说什么,还审核了几遍才放心地把他带回来。
    赵天霸指着这个人说道:“邓先生刚才进万县城门的时候,正好遇到了这个士兵,你们问吧,一问就明白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