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36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是啊先生,告诉他!”
    “就是,陈大兄弟,说!”张氏又添柴禾。
    陈祖谟汗如雨下,“回……您的话,是《隋书经籍志》中《蔡邕集》所载。”哪一页他如何记得!
    易王挑挑眉,《隋书》在大周虽算不得孤本,但这僻野山村小书舍内有能此书,亦是十分珍贵了,难怪村里人这么珍惜。
    建隆帝又沉声问道,“书舍中的《隋书》共有多少册,《蔡邕集》有多少卷?”
    陈祖谟此时心中稍静,脑袋也转得快了些,“《隋书》共有十三册,《蔡邕集》有十二卷,这一典故在……第八卷 中。先生,在下只是想入内查典故,查看之后便出来,绝不扰人读书。”
    “《蔡邕集》在《隋书》第几册上?这本书置于书舍哪个书架第几层?”建隆帝见陈祖谟答不上来,接着质问道,“书,乃读书人之宝,珍之爱之,读看毕,还原处。你连此书在何处都不知,便是不曾翻看。现在进去四处查找,如何敢信口雌黄说是片刻?”
    陈祖谟虽不知道自己怎么惹了建隆帝不高兴,但他知道此番是讨不到好处了,连连拱手认罪。
    就在这时,一个读书人从上边下来了,“陈先生,五车书舍的《隋书》是手抄本,所以多两本,共有十五册,《蔡邕集》在十本上。此书置于西南第二个书架第三层上,您若想看,可到书舍请珠绿姑娘帮您抄出来。我等偶有疑惑来此都是如此行事,先生当如是。”
    韩二胖见陈祖谟抬不起脑袋,心里就痛快了,“就是,祖谟快上去问问珠绿,大伙散了吧,别在这儿堵着门耽误人家做生意。”
    喊散众人后,韩二胖抬头冲着建隆帝抱拳咧嘴笑,“这位远路来的大叔,咱们村最好吃的凉拌猪耳朵来一盘不?俺二胖请客!”
    陈祖谟一听,差点趴下。建隆帝却含笑点头,“多谢。”
    “得嘞,您稍待。小武,给哥来个耳朵,切丝拌蒜加醋多添香油!”
    “来喽。”赵小武手起刀落,咔咔咔地切了个猪耳朵,麻利拌好用干净荷叶卷装了递给韩二胖,“二哥拿好。”
    “三哥给这位大叔送上去吧。”韩二胖把猪耳朵递给赵三,又冲着建隆帝挥了挥胖爪子,“大叔好好吃,要是稀罕,出来时再带一个,咱请了!”
    建隆帝含笑抱拳,“这位兄弟,上来同饮一杯?”
    韩二胖跟建隆帝同桌饮酒?陈祖谟吓青了脸,这厮跟小暖是一伙的,在建隆帝面前还不晓得要说自己什么坏话呢,这可如何是好……
    韩二胖虽粗,但也不是没心眼的,他一看就知道这大叔来头不小,才不会自己往前凑合添事儿,小暖说了最近要老实呆着,“大叔好好吃,咱在旁边看铺子呢,走了就没人卖货了。再说咱是粗人,上去也是败大叔的兴。”
    建隆帝看着韩二胖摇摇晃晃地走了,笑道,“不想这山村中也有如此豪爽好客之士。”
    高仓颉立刻上前介绍道,“老爷,此人名叫韩二胖,在茶宿边上开纸笔铺子,跟陈家两位姑娘颇有几分交情。”
    这性子的确跟小草和小暖很像,建隆帝含笑目光看到还在下边半躬着的陈祖谟身后,冷声道,“关窗!”
    这一关窗,真真让陈祖谟听出了美梦破碎的响动,惊天动地的。
    第六八零章 书舍内身影袅娜的佳人
    ,最快更新掌家小农女最新章节!
    面对着这扇关上的窗户,站在大太阳地儿里的陈祖谟,硬是感受到了数九寒冬的冷风。
    他呕心沥血数月写书,为的就是博个文名,一点点地挽回他被小暖和秦氏破坏殆尽的名声,然后待时机成熟,通过柴梓里的口将此事传入建隆帝耳中,扭转建隆帝对他的偏见,让他再次翻身成龙。
    在陈祖谟的计划里,他至少也要用两年的功夫才能上达天听。谁成刊书不足月,他就站在了建隆帝面前,然后还因为自己的一时心血来潮的争强斗气,将心血都毁于一旦!
    若是早知建隆帝会来秦家村,他今日一定不会诱着众人来此,而是会扶着老母在路边散步偶遇建隆帝;或者扛着锄头在田里除草,让建隆帝看到他挥汗如土地背影。
    ……
    又是因为小暖!因为跟她置气,让自己再失一步登天的大好机会!陈祖谟站在原地,欲哭无泪,欲诉无门。
    “先生,咱们这就去求书吧?”脑残粉见陈祖谟不动,小声催促道。
    求书?陈祖谟抬起犹如千金重的脚,一步步迈上五车书舍的台阶。他此时哪里还有看什么典故的心情,不过他若不去,更会惹恼心思难测的建隆帝。
    雅间内,德喜用银针试过桌上的食物,跟来的侍卫试吃也无事后,德喜才拿起筷子伺候建隆帝用饭。这猪耳朵的滋味确实不错,建隆帝一边吃一边问高仓颉,“这五车书舍是怎么回事儿?”
    圣上亲自问他话,高仓颉简直幸福坏了,赶忙巴拉巴拉地将陈祖谟回乡炫耀却被秦氏拆穿,最后不得不买了五车书捐给村里的事儿讲了一遍。
    “陈祖谟出了五车一千余本书后,云清先生和秦安人各处一部分,村里人也三五本地凑进来,五车书舍才有了现在的规模。来这里的读书的不只是科考的举子,还有乡绅或商贾,也会隔三差五地过来读书增见闻。刚才从山坡上下来的那个白脸书生,就是绫罗霓裳的账房张三有,陈小草也是在书舍里由云清先生亲自教导读书识字的。”
    原来这书舍的名称还有此由来,难怪陈祖谟会对书舍怀有恨意,是个男人都忍不了!建隆帝冷哼一声,陈祖谟做了对不起秦氏母女之事,但自己已革了陈祖谟的职削了他的功名,替她们做了主出了气的,秦氏却还是如此不依不饶。
    如此看来秦氏也不是大度之人,建隆帝对秦氏起了不满之心。秦氏如此小家子气,如何教女,怎能担起千亩棉田!
    久跟在父皇身边的易王一看便知父皇起了什么心思,可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儿,再让三弟的亲事徒增波澜。
    于是,易王起了一计,笑道,“若无秦安人,那五车书便会如陈祖谟所愿置于族学中,惠及得不过是族学数十幼童。而今置于茶宿后山,秦安人等不断添书、打理,对来读书的人也分文不取,这意图也是好的。且不管秦安人与陈祖谟之间有何私怨,此举之善可彰,此事也可成为一段佳话,父皇觉得如何?”
    巷闻佳话流传甚广,最是被人喜闻乐道,也最易树起声名,建隆帝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意思,但是平白让秦氏得了这个好名声,建隆帝心里还是有些不舒坦。
    他也眼睛一转,来了主意,“五车书舍虽有‘学富五车’之意,但用在此处却掺杂了私怨,有辱斯文。天下学子为报效朝廷苦读诗书,三更灯火五更鸡,日日不辍。这样吧,此书舍自今日起,更名为‘五更书舍’,以励天下读书人。”
    叫了“五更”书舍,代表书舍日后晚间也不可关门,要供读书人日夜苦读。这五更书舍的名声传开后,父皇的恩义就盖过了秦氏和陈祖谟之间那点破烂事儿……易王觉得好笑又无奈,拱手称赞,“父亲英明,此名甚佳。”
    建隆帝也高兴了,用完饭兴致不减,“走,上去瞧瞧。”
    沿石阶而上,建隆帝隔着书舍的竹篱笆,见到书舍小亭内坐着的啃干粮读书的穷苦书生,拿着书来回在小院内踱步默诵的学子,心中满是喜悦。
    若读书人若都能如此勤苦,大周文兴胜唐,指日可待!
    建隆帝的目光落在失魂落魄的陈祖谟身上,微微点头。此子生于农家,靠着聪敏一步登天却因德行不佳再入泥中,事到如今还不知反悔!此子不可起复,当让天下读书人以陈祖谟为戒,德才兼修,才是朝廷所需的治国理学之才。
    正这时,一道竹绿色的身影袅娜而出,建隆帝的眼睛立刻亮了。
    这女子模样虽不是顶好的,但却别有一番滋味,让建隆帝见之生怜。她的长发未梳起,就是还未嫁人了?
    看着她轻摇莲步到陈祖谟面前,微微行礼将两页纸交与他的手上后,目不斜视地回了书舍中。建隆帝犹觉意犹未尽,陈祖谟也呆呆望着那女子的背影,半晌未动。
    建隆帝见此,微微皱眉,这陈祖谟不只失德,还是个好色之徒,难怪会弃发妻娶柴玉媛!
    是个男人,就懂得建隆帝这直勾勾的眼神是什么意思,易王发愁了。
    父皇年轻时南巡带将天下第一美人带回宫,使得后宫掀起几番巨浪,至今皇祖母看华嫔仍意不平,母后更是颜面无光。若是由着父皇又把这个女人带回去,跟来祭神的母后日后颜面何存?
    绝对不行!易王轻声问道,“这女子是何人?”
    高仓颉立刻小声回话,“此女乃是怡翠楼的清倌人,半月前她求到陈姑娘面前,陈姑娘得知她是云清先生的故人之女,便将她赎出来送到云清先生身边,先生将她安置在此处做事。”
    原来是青楼妓馆出来的,易王的心立刻放下。建隆帝则一脸的失望,这样的女人当然不能带回宫中。
    怕父皇下不来台,易王接着问道,“你可知她的身世?”
    高仓颉微迟疑,还是低声道,“此女乃是前侍御史知杂事王时卿的幼女,陈姑娘并不知她的身份,属下也是在她到了秦家村后,偶然听到她与云清先生的谈话才得知的。”
    听到王时卿的名字,易王更踏实了。御史台王时卿因言获罪累及家人,王家男丁流放三千里终身不得归,女子为奴为娼十年方可赎。此事乃是朝中忌讳之一,无人敢在父皇面前提起,没想到过了十年,父皇会在此处遇到王家后人。
    听到让他可恨又后悔的名字,建隆帝的脸色极为难看。恰在这时,发呆半晌的陈祖谟回过神,慢慢向着门边走来。
    第六八一章 文昌郡主
    正心里难受的陈祖谟,抬头又见建隆帝,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天不绝我!
    此时没有尾巴跟着又没有外人,陈祖谟快步到了建隆帝前,一躬扫地,“先生,安,草民……”
    建隆帝心里正烦着,看见他就更烦了,“退下!”
    “……是。”陈祖谟闭嘴,立刻倒退着离开书舍,惶惶然下山而去。原以为是柳暗花明,不想却是雪上加霜……
    莫非天真要绝我?
    易王见父皇如此烦躁,心中了然。因为他对父皇的烦躁,很是感同身受。
    父皇是二皇子,他也是二皇子。父皇的大哥能干,他的大哥也不差。父皇对其长兄清王虽然面上恭敬亲近但心里一定看他十分不爽,就如同易王自己看大皇子柴严昌一样。若说有什么不同,便是清王比柴严昌更聪明,本事也更大,父皇的不爽比他还多。
    父皇登基之后废了几番功夫才将膈应他半辈子的眼中钉清王除掉。但因拔的名不正言不顺,引起朝中特别是御史台谏官们的激烈反对,其中以珠绿的父亲王实卿为最。
    因祖宗法制明言:谏言官不可辱,不可打,便是他们直面言君之失,君上也得听着。是以父皇被王实卿堵得难受也无可奈何。后来还是右相令人暗中做手脚,给王实卿安了个私通外番的罪名,父皇立刻将他全家问罪,耳根子才算清净。
    除了清王还好,但除了王实卿带来的影响却非常大。因王实卿之错累及家人,致使本来以死谏为荣的御史台人人自危,不敢再忤逆圣意,父皇上朝,殿上除了恭贺之声,再无他言。
    谏官闭口,父皇就等于去了耳目,再有朝官或地方大员欺上瞒下做恶,父皇便无从知晓。但身为一国之君,决不可朝令夕改,再说当时王实卿已经被杀,家人也以发落,想挽回也没有机会。
    建隆帝见几番安抚御史台无果后,只得依赖封江兆及其手下探听消息。
    谁成想,封江兆竟也藏了私心!所以近日来,父皇再示好御史台,只是时日尚短,未见成效。
    易王不知父皇如何做想,异地而处之,他若是在父皇的位子上,肯定会后悔当年处置王实卿,想找个法子,转着弯地弥补当年之失。
    今日在此得见王实卿流落风尘十载的女儿,父皇心中怎会不念起往事。
    因王实卿之事牵扯到易王的舅父,易王也不便多言,只得静静在旁边陪着,深知建隆帝心思的德喜更是一声不吭。这两尊大神都不说话,跟随保护的高仓颉就连头都不敢抬了。
    建隆帝隔着竹篱,看着珠绿在书舍内洒扫,面上几变,最后长叹一声,拿定主意,“取纸笔来。”
    德喜立刻入书舍取来纸笔铺在小亭的石桌上,引得几个书生驻足围观。建隆帝卷衣袖执笔,挥毫泼墨写下“五更书舍”四个大字,并在右下方印了自己的私章,然后转身而去。
    德喜吹干墨,将圣上的墨宝交给珠绿,叮嘱道,“此字妥善收好,待丁中和归来后交到他的手上,不得有误。”
    敢直接称云清先生大名的必定不是一般人,珠绿立刻接过,屈膝行礼称是。待德喜出去后,珠绿站在门边向外望去,看着建隆帝和晟王离去的背影,暗暗琢磨着这应是跟着那狗皇帝来的大官,能留字又称呼先生大名的,莫不是……太傅宁良雍?
    建隆帝走出书舍,望着其南连绵起伏的矮山,压在心中多年的沉郁之气一扫而光,抬手一指,“由此向南方圆五十两,皆归陈小暖所有。着她办好书舍,昌登州之文风。”
    高仓颉晕了,陈祖谟惹了圣上生气,珠绿牵连出十年前的旧事,咋最后圣上却赏了陈小暖?
    易王和德喜却懂得建隆帝的心思,暗叹陈小暖的运气真不是一二般得好。
    易王笑眯眯地道,“父亲,未出阁的非柴氏之女得封地,陈小暖还是头一个。”
    建隆帝想了想也乐了,“传旨,封陈小暖为文昌郡主。”
    高仓颉腿一软,差点趴下。前朝只封皇族之女为郡主,大周以来也有功臣之女为郡主的,但也寥寥可数。这陈小暖何德何能,怎么转眼之间就成了郡主了?
    德喜见圣上高兴,抬手扶着他向下走,恭维的话不要钱地往外滚。被德喜夸了一路,待到山下时,建隆帝又追了一句,“追赏五更书舍书两千本,金五十两。”
    高仓颉腿一软,直接从台阶上滚了下来落在建隆帝脚边,懊恼捶地。早知道赎了珠绿能得这许多好处,他早就将人从怡翠楼扛出来了,哪还轮得到陈小暖!
    建隆帝扫了一眼脚下这不争气的东西,漫步向山长茶舍外走去,路过赵小武的酱肉摊子时,笑道,“再买几个猪耳,给你母亲和晟儿带回去。”
    “得嘞,你稍站,这就好。”赵小武当当当地切了猪耳朵拌好交给白脸没胡子的德喜,“您拿好。”
    德喜直接赏了赵小武一个银锭子,便扶着建隆帝上了马车出村而去。
    赵小武乐疯了,举着银锭子跑到韩二胖的铺子里,“二哥,方才那大叔赏了咱十两银子!四个猪耳朵,十两银子,咱赚大发了!”
    韩二胖笑得尤为狡诈,嘿嘿道,“你以为,你就赚这点?”
    “还有?”赵小武四处踅摸,莫不是那贵人走的时候落了一块银子在地上。
    韩二胖一巴掌拍在赵小武的肩膀上,“你小子赚翻了!白脸没胡子,说话尖声尖气还弓着腰的,你说什么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