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四百零三十八世纪与二十世纪(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我们战胜了,十六师狠狠地痛击了十八师团,将之完全击溃,可惜的是,十八师团的师团部在被我们攻占之前就已经撤走了,我们没有抓住他们的师团长,更不用提杀死了他们,但是十八师团的一切军用物资和关防大印都被我们缴获了,就是他们师团长的指挥刀也被拿了下来,不知道是不是逃跑的时候太过匆忙,所以才丢掉了,我们击败了十八师团,用一个整编师的军力,彻底的正面的击败了一个倭寇师团。
    我们已经拥有了战胜倭寇的先决条件了……
    我当时这样乐观地认为,我认为中国的曙光已经来临,倭寇的暮光也已经来临,但是等我明白了一切的时候,我已经身在国外,再也回不去了,我这才发现,中国当时加入盟国,实在是一个错误的抉择,数十年以来人们固执地认为中国加入盟国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是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除了一百兵团这个中国的奇迹之外,整个中国,没有因此得到了任何好处。
    在那段时间内,我顽固的不相信我们会失败,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综合了各种信息,无论是我知道的还是我不知道的,我用了十年的时间去了解一切,当我即将步入四十岁的年纪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一切,我这才发现,中华民国的悲哀,不仅仅是日本侵华,所有人都顽固认为的加入盟国的正确性,在我眼里,也被完全推翻了。
    我终于明白了一切,我们加入了美国和英国还有苏联的组合,那不仅仅是一狼二虎还有一个遍体鳞伤的人的组合,还是一个一狼二虎共同享用这个遍体鳞伤的人的饕鬄盛宴,我们所得到的,我们在战时所希望得到的和美好的前景,就像泡沫一样破灭了,而为此,我们还承担了许许多多我们本不应该承担的东西,而我们所得到的,仅仅是一个一百兵团。
    我之所以那般仇视美国人,仇视英国人,并且不顾一切的带着我的家族企业和美国英国各大资本家族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的血拼,就是为了替我们逝去的梦哀悼,那个梦曾经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贴切,那样的可以触碰,却因为那些人,在触碰到的那一瞬间,破灭了……
    当时我所不明白的,我所想不通的,我都明白了,其实当时斯大林对表兄说的话,让我明白了一切,让我懂了一切,原来,这也许是他们有密谋的颠覆国府的行动,只是他们也许没有想到,他们欲图颠覆国府之后所带来的,并不如他们期望中的一般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可是对于中国而言却是一场灾难,中华民族多少年来的心血和成果,毁于一旦……
    表兄在苏联的时候受到了苏联的洗脑教育,或者是形势所迫,表兄三次声明和校长脱离父子关系,并且还加入了苏联共产党,成为第四类党员,即所谓人民敌人的子女,表兄的回国不仅仅是抗战所带来的影响,还有苏联内部的大清洗运动和斯大林对付他的政敌托洛茨基的运动,更深一层次的原因,表兄对我说过,斯大林希望他接掌了中国的政权之后,把中国变成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这是他临走前一夜斯大林与他秘密交谈的内容。
    但是表兄回国之后接触到了大量在苏联他根本不可能看到的资料和思想,在思想自由的中国,苏联的那一套是不会存在的,所以,呼吸到了自由空气的表兄,彻底的明白了苏联的本质,表兄跪在地上向校长忏悔,表明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不再抱有任何赤化中国的想法,认认真真的投入到抗战大业之中,从此对苏联抱有了十足十的警惕;战后,民国三十五年,表兄代表国家去苏联和斯大林商量关于外蒙古的事情。
    苏联的想法,斯大林那个恶魔的想法就是要把外蒙古独立,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造出一个缓冲地带,所谓的缓冲地带,其实对苏联的好处更大,外蒙古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就可以随时兵出西伯利亚,将苏联截为两段,而外蒙古一但独立,苏联就占据了优势,苏联一直都在防备我们,正如同我们防备苏联一样。那一次,表兄去和苏联谈判,迎接仪式上,斯大林送给表兄一把精美的苏联制造冲锋枪,外界都猜测这是斯大林在暗示表兄。
    表兄不动声色,和斯大林交谈,并没有牵扯到斯大林希望谈及的话题,最后斯大林把表兄叫到了书房,开诚布公的说,我不把你当做一个外交人员,我老实跟你说,条约根本靠不住,纸上的东西,是没有手上的枪有用的,所以,外蒙古独立是绝对不会改变的,你说中国不会对苏联造成威胁,现在也许是,但是只要你们中国实现了统一,进步的比谁都快!我担心,我告诉你,我担心。
    表兄回国之后把这个告诉了校长,校长把这个告诉了我,从那一刻起,我感到了一点儿不对劲,斯大林的意思,可能不仅仅只是分裂外蒙古,还有可能,又更深层次的想法;而后来我也恍然大悟,国际政治当中没有民主与自由,只有阴谋与权术,斯大林明白的,罗斯福明白,邱吉尔明白,他们的继任者也都明白,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只要中国借助战后的胜利国身份乘东风扶摇直上,那可真是九万里!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一切,当我们把目光放在战胜倭寇之上时,那些恶虎饿狼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将即将兴盛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面了,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那样快的抛弃了校长,那样迅速的要和大陆建交,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才发现了自己是多么的愚蠢,我留给美国的是冷笑,留给苏联的是冷然,留给中国的,是眼泪。
    说白了,中国和日本的战争,是一场一个十八世纪的分裂的农业国家和一个二十世纪的统一的现代化工业强国的战争,两国之间的差异,绝对不仅仅体现在武器的优劣方面,还体现在彼此之间构成国家基本条件的严重落差,那个时候,西方说中国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是正确的,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生了病的人,一个生了病的人,不把病治好,怎么去和人家打架?
    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道理,一个基本到连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某些人的嘴里,却成为了国府无能和腐败的代名词;校长很清楚中国的问题,所以要先攘内,后安外,这是兵家用兵基本法则,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没有错误,是正确的,不把自己处理好了,到时候前门赶虎,后门进狼,当如何自处?很不幸的是,当时的中国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外有猛虎,内有恶狼。
    我只能说,历史没有给校长那个机会,天不与华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校长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问题,所以一直尽力的拖,拖,就是希望可以拖到中国有那个能力和倭寇一较高下,我们需要的时间不多,到二战正式爆发的民国三十八年,就足够了;但是当校长发现一切都无法阻拦的时候,只有寄希望于外部支援了,这不是没有骨气,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中国的现状,不得不如此,一个十八世纪的农业国家和一个二十世纪的工业国家的战争,在世界上,也没有几次。
    无论是什么人,什么党派,在那个时代的中国,都无法取得比校长更好的成绩,这是历史的事实,是国力的差距,是科学的测算,我之所以可以取得那样的胜利和功绩,是因为我在十八世纪的国家里面,建造了一支二十世纪的军队,并且以二十世纪的军事思想带领他们,和二十世纪的强敌作战,我的战绩表明,如果中国和日本同处于二十世纪,日本绝对不是中国的对手,但是我们落后了两百年。
    可是十八世纪的中国拥有的二十世纪的军队不多,无论如何,也无法取得对一个里里外外都是二十世纪的国家的完全胜利,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不是泄气话,这是实际,校长尽了他所能进到的最大努力,这比起某些只会耍嘴皮子而什么也不做的人来说,好了不知多少倍,可是校长还是失败了,八年抗战过后遍体鳞伤的国府,已经没有带领中国继续走下去的能力了,如果没有人捣乱,休养生息,自然是可以的,可是要是有人捣乱,国府奄奄一息的身体,就会崩溃。
    我们孤军奋战了四年又五个月,一直到了民国三十年珍珠港事变爆发,美国的参战使得我们多多少少缓和了一些压力,民国三十一年,中国战区成立,校长成为了统帅,是全世界四大统帅之一,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暗地里,正如我所理解的,是彻底将中华民国送入万丈深渊的阴谋,英美列强全球战略上重欧轻亚之严重偏颇,不仅仅使得中国所得到的极为有限,甚至负担却增加了许多,由此,我们反而视此一时期为抗战以来最为黑暗艰苦之时日。
    比如说,因为杜立特轰炸日本本土所惹来的浙赣之役,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却因为这些美国人的莽撞,使得倭寇大肆报复,报复的方式就是无休止的轰炸,二十万老百姓因而死于非命,又如滇缅路战役,我们固然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运输补给线而战斗,但不幸的是,英国人的无能与愚蠢,使得我们葬送了公路,还付出了伤亡,其实如果不是我指挥战斗,我的战斗与战绩足以让史迪威闭嘴,中国远征军面临的后果,可能更为凄惨。
    正所谓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为了那些看得到拿不到的物资,中国从主动变成了被动,从光天化日,坠入了漫漫长夜……
    早在远征军南下之后没有多久,国内就爆发了常德会战,倭寇本来是打算以此威胁中国远征军,导致中国远征军无法南下,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离开的是一百军,补上来的,是无数精锐强悍的整编军,所以整个常德会战,中国军队把日本军队打的狼狈败逃,会战的中心常德,是由七十四军五十七师防守,这个师的师长余程万我还见过,我很欣赏他,他也是一个很硬气的军人,率领一个师和两个师团的倭寇战斗了十一个昼夜!
    七十四军虽然是整编军,但是那个时候的五十七师只有八千多人,战斗到最后,余程万师长只带领着三百多人生还,没有人不带伤;可惜的是,因为没有达到校长的要求,而且有人进谗,说余程万擅离职守,校长很生气,下令将余程万投入监狱,判刑两年,抗日英雄沦为阶下囚让王耀武军长很难过,我也不舒服,所以我们联名上书校长放过余程万,最后在被拘留四个月之后,余程万获释。
    获释之后,余程万升任了七十四军中将副军长,可惜的是内战时期摇摆不定,最后自觉两头无路,最后去了香港,依靠着自己积累下来的财富和经营策略,把生意弄得很红火,但是因此引来了劫匪的窥视,最后死于劫匪与警察的互相射击之中,不能不说这是悲剧中的悲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