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1406章 入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张征虏真是国朝第一勇将!”
    “戚、李之后第一人!”
    “北诛东虏,南伐流寇,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啊!”
    “此次他当获厚赏,当之无愧,当之无愧。”
    “上次还有人嘀咕是薛阁老护着他帮着他,这一次是真叫人无话可说了。”
    几个大官一走,议论声就起来了,在场的官员多是南方籍贯,不少是江西九江或是凤阳,湖广一带,就是苏、松、常一带的官员也不少。
    大家都是地处江南一脉,声气相连,张献忠也是南直隶的大患,所有人提起来,都是有松了口的感觉。
    人群之中,只有吴昌时面色如土,浑身战抖,感觉手脚都是冰冷。
    这北京的天,虽然是冷,但是干燥,呆久了的话,其实南方官员反而更喜欢北京的天气,江南的冬季一样冷,而且是潮湿的很,反而不如北京舒服。
    而吴昌时此时的表现,实在是因为刚刚听到的消息叫他如五雷轰顶,意外突生,叫他无法镇定下来。
    将张守仁推荐给杨嗣昌,一则是劝杨嗣昌及早出京,替周延儒这个政治上的主子腾出空间来。二来,卖好张守仁,三来,便是在复社中彰显自己的力量。
    谁知道张守仁打仗实在打的太好,现在好了,立下如此不世之功,连带着杨嗣昌也有经制之功,以此大功,薛国观就算去位,杨嗣昌接替的可能,也是无穷大了。
    这算是他捅出了一个无法弥补的大篓子出来,一想到周延儒的愤怒和其阴狠毒辣的手段,吴昌时便是浑身冰冷。
    “得及早想个法子!”
    人群之中,这个复社的干将很快就隐没消失了,外间的庆贺与高兴,却是完全与他无关。
    消息如野火一般,很快就从皇城烧到宫城。
    进入宫城,无非就是东华门和西华门两条道。
    百官早朝,从东安门进皇城,然后从左右掖门进入午门,再入皇极门,直到皇极殿下举行早朝。
    但有的时候皇帝在文华殿召见外臣,或是在左顺门,乾清门见人,百官入宫,就是以东华门为宜,锦衣卫等近卫武臣,也是从东华门出入。
    出入者,有牙牌,上刻身份官职,验牌之后,方始可以出入。
    当傅宗龙等抵达东华门时,王德化这个掌印太监竟是亲自在东华门等候,在他身后,王承恩和曹化淳等有权势的大太监俱在。
    “消息属实否?”
    司礼对比内阁,傅宗龙再强项,也无法在王德化这样身份的太监面前拿捏身份,对方劈头就问,也是对消息太过重视的原故,他不敢怠慢,即刻答道:“确有其事,不过奏折俱在火漆包中,不经通政、司礼,下官不敢擅拆!”
    “此奏要紧,由咱家亲自递入奏报吧。”
    王德化也不客气,崇祯这阵子吃睡不香,日日夜夜为湖广一带的紧张情形而魂梦不安。这样的好消息,哪里能由别人去递!
    “是,请公公收好。”
    傅宗龙不敢违拗,只得将奏折递了过去。王德化接过之后,双手竟也是不可扼止的颤抖起来。在他身边,诸多太监都是这般情形,有一两个对崇祯特别忠诚的,竟是微微抽泣起来。
    三个外朝大官,也是为之动容。
    待一群太监离开后,傅宗龙等人也不敢擅离,皇帝在文华殿,他们就索性在箭亭一带等候着,傅宗龙长叹口气,摇头道:“十年辛苦,十年耻辱,终于一朝洗雪了。”
    “大人说的是。”一个侍郎笑答道:“张献忠伏诛,湖广一带夷平不难,除革、左五营外,李自成只余残部,不足为虑,自此,天下再复太平矣。”
    “尚有东虏为患……”
    “东虏不足虑也。”这个侍郎自信满满,也是代表大多数文官的态度:“东虏不过边患,其势再强不过百年,再忍它几十年也就过去了,况且现在朝廷已经有集兵用于宁锦之意,九镇边军精锐齐发,东虏必败无疑!”
    “但愿如此。”
    最近宁远一带频频有急报送来,虏骑有进犯之意,这令傅宗龙心中十分不安,但现在尚且没有确切消息送来,以他本兵的职份总不能当众说出晦气的话出来,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能赞同这两个副手同僚的话,只是他知道自己人单力孤,话多有失,容易被人抓着把柄,当下微微一笑,话却是不肯再说下去了。
    崇祯此时正在文华殿,不过并没有召见臣僚,而是在文华召见太子,检查功课。
    他的心性最喜欢做一些繁琐而无意义的小事,在崇祯十七年农民军破城前夜,这位皇爷尚且在检查太子窗课,亲自点评,也不知道他当时的想法究竟是什么!
    此时国事虽然烦难,但皇太子的功课在崇祯看来关系社稷传承,马虎不得,每天固定时刻,他会将太子叫来,观阅太子功课,不足之处,便是一一点评。
    “此处笔法嫌僵硬了一些,何必硬转?圆融些儿何妨?”
    点评起书法来,崇祯倒是底气很足,哪怕是东宫讲官中书法最好的王铎也不能不承认,皇帝书法颇佳,功底很深。
    “是,父皇,儿臣知道了。”
    “唉,回头下去,好生再练过吧。”
    皇太子说好点听是质朴无华,为人朴实厚道,说难听点就是木讷,过于少年老成了一些。每次教导,太子总是诺诺称是,不过进步却是有限。
    但好歹功课是王铎和吴伟业这样的名臣大儒加江南才子教导,窗课上的经史功底倒是日有进益,崇祯看了,含笑勉慰几句,皇太子诺诺连声的答应着,殿中气氛倒也不坏。
    在殿中父子二人以下侍立的,便是王铎与吴伟业等东宫讲官。
    做这个官职,是十分便宜经验的做官的终南捷径。太子此时亦君亦臣,地位尴尬,很难叫大臣归心臣服,内廷外朝也是有别,外朝官很难与皇太子接近。
    只有东宫讲官是公开的太子私人,讲官授课之余,也不可能一直板着脸说教,好歹会有一些闲暇时光,讲讲笑话,说说仕途宦情,给太子增加见闻的同时,君臣之谊也就牢不可破了。
    这样将来太子即位,东宫讲官就是新皇的第一批信的过的臣子,数年之内由詹事到内阁大学士的例子,并不少见。
    最出名的,就是高拱和张居正这一对裕王讲官,隆庆和万历两朝,裕王府讲官独领风骚,羡杀旁人。
    看到皇帝奖励皇太子,最高兴的,自然还是这些东宫讲官,王铎与吴伟业等彼此眼神交流,心中都甚是得意。
    “皇爷,皇爷,有捷报……”
    外间突然变的乱哄哄的,崇祯脸色一征,眉宇间已经隐隐有怒气。
    他的脾气,严刚坚毅,也有一点古板,规矩就是规矩,在他的金台之下,大殿门前,居然有人敢出声喧哗!
    不论何事,出声者何人,都是在挑战他的帝王威严!
    “什么捷报,就这般吵闹?”
    如果不是听到“捷报”二字,崇祯当场便会发怒,就算如此,脸上神色也是不大好看。这些年来,所谓的“捷报”多了去了,文官武将彼此联合起来大吹牛皮,反正吹牛皮吹破了皇帝也没有办法。
    这些年来,崇祯接捷报接到手软,但天下事反而越来越坏,听到大捷二字,他反是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当看到是王德化和王承恩曹化淳等人全部前来,连杜淳这样的善闻风色的太监都是跑了过来,崇祯的脸上这才微微动容,并且为之色变。
    一群东宫讲官,也是善闻风色的,当下俱是紧张起来。
    没有大的变故,这么一群戴三山帽还有御赐蟒服的大太监不可能一古脑的全跑过来!
    “奏上皇爷……”王德化走的急了,有些气喘,先说了一句,接着平定了一下呼吸,在他喘息时,众太监恨不得屁股上都长条尾巴出来,好对着崇祯摇上一摇,那种一脸欢喜,满面春风的模样,明显是有特别大的喜事才会如此,但就算王德化停顿住了,这一群太监也是没有人敢抢着说话,宫里头的规矩比外头要大的多了,抢说一句话在外头可能是一个白眼,在宫里可能就是生死大仇,绝不能孟浪。
    崇祯也是有点掌不住劲的感觉,他坐在诺大的金台上,身上也有点颤抖,两手扶在把手上,紧紧握着,神色是十分的紧张。
    “奴婢奏上皇爷,督师辅臣杨嗣昌有加急奏报,言称白羊山大捷。”
    “好,好!”
    崇祯下意识的吐了两个字,人也镇定了很多,他道:“官兵连败两场,终于知耻后勇了么?这一仗斩获如何,将献贼并曹贼撵往何处?督师辅臣如何调配兵马防堵?年关将近,饷,械如何?这些可都有奏报?”
    前线文官和武将每天都有大量奏报送过来,五花八门,各类要求都有,要军马或是甲仗的,或是要粮饷的,或是移防,或是奏调人手,反正都在皇帝这边扯皮打擂台,崇祯是事必躬亲,但在阅看之前,总会有一个大致方向,这些活,就是司礼的范围。
    下意识的,崇祯便是问了这么许多,这个皇帝,也确实是干的十分辛苦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