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一章 朝天子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凌河之战虽然最终以明军惨败告终,但是也狠狠的揍了后金一顿,让他们死伤了好几千人,对于崇祯来说,这笔买卖还是比较划算的。此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一些原本倒向后金的蒙古部落对大明的态度又突然有所好转,非但停止了对边墙的骚扰,还扭扭捏捏的派来信使,似乎想跟明朝重修旧好。这些墙头草看得很清楚,后金再怎么强悍,能战之兵也不过十万,而明朝却拥有近乎无穷的人力物力,如果明军每一战都是这样死战,以损失几万人作代价拼掉后金七八千人,那么死的一定是后金!据说这一战明军之所以会输,完全是因为有一次精锐被留在关门,没有开赴锦州,明军兵力不足,所以功亏一篑,如果这支精兵也开赴锦州的话……
    蒙古各部落的态度让崇祯心情大好,虽然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部落,但也是他自登基以来,少有的好消息了。这些天他精神特别好,连饭都多吃了半碗,批阅奏章时效率特别高,这么舒心的日子还真不多见。只是老天爷似乎就见不得他好,还没高兴几天呢,一个令他尴尬万分的消息被快马传到了京城:祖大寿被放回锦州了!
    祖大寿为什么会被放回来?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用假投降骗取了后金的信任,麻痹了皇太极,借口回去找机会将锦州城献给后金,被放了回来。这套说辞颇为巧妙,也很有戏剧性,说书人最喜欢这样的段子了,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这里头有问题:祖大寿虽然跑回来了,但是他那几个宝贝儿子还在后金那边担任高官呢!皇太极被他耍了一次,却没有动他的儿子一根汗毛!不管祖大寿怎么编,这一点始终都说不通,只能说,他在大凌河之战中见识了后金的力量,认为后金已经拥有问鼎中原的资格,所以在后金那边下注了。在王朝更替之际,两头下注是世家门阀最普遍的做法,两兄弟各为其主杀得血流成河也只是寻常事而已,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管哪一方胜利了,自己的家族总是能站在胜利者那一边,将家族的荣光继续传承下去,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极不明智的。现在明朝颓势尽显,祖氏想两头下注,似乎也无可厚非。
    崇祯已经不是刚登基时被东林党忽悠得团团转的那个菜鸟了,几年来的历练,他早就练就了一双锐利的眼睛,足以看穿那一套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后面隐藏的东西。但是……但是的但是,看穿了也没用,他根本就拿祖大寿没办法。破口之战,袁崇焕下狱后祖大寿带领关宁军连个招呼都不打便逃回了山海关,他只有干瞪眼的份,这几个祖大寿屡召不至,阳奉阴违,他还是只有干瞪眼的份,只能用恩惠笼络,不敢对祖氏采取任何过激的行为。现在明知道祖大寿两头下注,他还是毫无办法,唯有苦笑。
    “祖少傅一心为国,忠心耿耿,朕心甚慰。”在朝堂上,年轻的天子面无表情的表达了他对祖大寿回归的态度。他非但没有惩罚祖大寿,还让他官复原职,继续替朝廷镇守锦州,同时派曹化淳前往锦州传达恩旨,赏赐祖大寿五千两白银,一把尚方宝剑,以及一些贵重物品。现在崇祯也只能用这些小恩小惠笼络祖大寿这个明朝最大的军阀,让他不至于离心了。
    习惯了跟皇帝唱反调以证明自己才是业界良心的文臣罕见的没有表示反对。扳倒祖大寿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明朝的辽饷现在已经涨到每年七百万两了,这七百万两辽饷刚从户部拨出去,就被按规矩漂没了两百多万,多少朝廷命官依靠辽饷吃得满嘴流油,直打肥嗝,如果关宁军换了个当家的,不知道要生出多少变数来,事关大家的利益,就算崇祯不想让祖大寿继续统率关宁军,大家也会逼他同意的!
    这个消息就像一只落在一杯美味可口的冰琪淋里的苍蝇,将崇祯的好心情破坏得一干二净了。好在,也不全是坏消息,当天晚上,就在他呆在御书房批阅奏章的时候,王承恩来报:“孙大人回来了!”
    崇祯还没有反应过来:“哪个孙大人?”
    王承恩说:“是辽东经略孙大人,孙阁老!”
    崇祯恍然大悟:“枢辅回来了?快请,快请!”本来他对孙承宗意见挺大人,但是孙承宗这老头还算有本事,指挥大军给予建奴重大杀伤,战果辉煌,他的怨气也就小了,自然热情了许多。
    孙承宗风尘仆仆的走进来,恭敬的行礼:“老臣孙承宗,参见皇上!”
    崇祯连忙上前将他扶起,说:“枢辅不必多礼!来人,赐座!”
    王承恩搬来椅子,让孙承宗坐下,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让孙承宗喝。孙承宗这一路顶风冒雪的赶回来,着实冷得够呛,手脚都有点哆嗦了,接过姜汤一口喝下,总算有了点暖意。
    等他喝完了,崇祯才问:“枢辅大人为何回来得如此匆忙?”
    孙承宗拱手为礼,说:“老臣承蒙先帝信任,以辽事相托,十几年来殚精竭虑,如履薄冰,不敢稍有松懈。圣上更是不嫌弃老臣年老体衰,许以重任,此等信任,老臣便是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老臣竟尽全力想让辽事有所改观,奈何天不遂人愿,此番大凌河战事我军损兵折将,伤亡极其惨重,兵挫地削,老臣难辞其咎……”
    崇祯打断:“枢辅大人不要再说了。您的才干朕从不曾怀疑,这次之所以会吃这么大的亏,一来是因为建奴丧心病狂,竟将举国之兵调集到小小的大凌河城,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二则是因为各军头懦弱,不敢死战,才让建奴占了便宜!后来天雄军、舞阳卫两支新锐之师到达锦州,不就打得很好么?可惜朕听信了熊明遇那帮庸才的鬼话,没有让关门川军出关驰援,痛失扭转败局的良机,这都是朕的过错,跟枢辅大人无关,枢辅大人不必自责。”
    孙承宗说:“皇上此言,愧煞老臣了!此战损兵折将,四万蓟镇、关门精锐在长山全军覆没,何可纲死在了大凌河城外,老臣极为倚重的将领祖大寿更是降了建奴,老臣可谓颜面尽失,无颜再为官了,还请皇上赐还骸骨,让老臣回家养老!”
    崇祯哪里肯依。现在他最缺的就是能办事、愿意办事的人,孙承宗恰好就是其中一个,你跑了我可怎么办!他很聪明的转移了话题,问起大凌河之战的详细经过。孙承宗打起精神,将大凌河城被围、明军三次增援、张春兵败长山、舞阳天雄两支飞军血战大凌河的经过一一道来,条理清晰,细节生动而丰满,这个老头那非凡的记忆力确实令人惊叹。崇祯听完,嘘唏不已:“张春可惜了……其实他只要再等几天,就能跟天雄军会合,他那四万部下,还有他自己都不用死了……”
    孙承宗说:“由此也可见奴酋之狠毒狡猾,我军的一举一动,尽在他的意料之中,由始至终都被他牵着鼻子走,要不是天雄、舞阳两部飞军的战斗力超乎他的想象,只怕第五次增援大凌河城的两万将士早已变成河边枯骨了!皇上,请千万要警惕这个人,他比努尔哈赤还要危险十倍!”
    崇祯苦笑:“这一点,朕在前年就领教过了。”
    孙承宗说:“张春虽然有丧师之过,却也尽到了本份,请皇上看在他一腔孤忠的份上,莫要怪罪他!”
    崇祯说:“朕不仅不会怪罪他,还要将他风光大葬,极尽哀荣!”
    孙承宗总算放下了一块心头大石。他顶风冒雪的赶回北京,很大程度就是为了张春,他不忍心看到这个老友死了之后还要背上骂名。看来崇祯对于忠于他的臣子还是比较宽容的,并没有怪罪张春之意,他也就放心了。
    放心之余,他再次向崇祯举荐了卢象升和杨梦龙。这点崇祯也有计较,他打定主意要重用卢象升,至于具体怎么用,还没想好,反正不会让他闲着。杨梦龙嘛……让他有点头疼,按孙承宗的说法,这个家伙能力是有的,不管是屯田还是练兵,都是一等一的强,而且身先士卒,极得军心,就是年纪还太小,性格桀骜,吃软不吃硬,脾气一上来,连兵部尚书都敢捅,如果不磨掉他这种性格,贸然给予高官厚禄,只会害了他。
    “此人天纵其才,可与霍骠姚并肩,但性子太野,很容易惹祸,须重用,但必须慎用。”孙承宗给出他的意见。
    崇祯很感兴趣:“须重用,但必须慎用?”
    孙承宗说:“就是将他当成一头关在笼子里的饿虎,轻易不要放出来,一旦放出来,撕碎了恶狼,一定要将他喂饱,否则难保他不会把看笼子的人给咬死!”
    崇祯沉吟半晌,展颜一笑:“听枢辅一言,朕茅塞顿开。须重用,但必须慎用,说得好!”揉揉太阳穴,又苦恼了起来:“可是舞阳卫偏安南阳,军饷兵器都是自给自足,朕就算想以恩惠笼络,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孙承宗正色说:“只要皇上在他与上司起了冲突后偏向他一点,何愁他不归心?”
    崇祯失笑:“想不到他那爱惹麻烦的性子还有这个好处!枢辅,朕打算将洛阳府的卫所也交给他打理,你看如何?”
    孙承宗想都不想,说:“他肯定会叫苦连天,说活不下去了。”
    崇祯有点意外:“为何?”
    孙承宗说:“因为他打从上任以来就没拿过朝廷一分银子,全是自己掏腰包,亏了几万两银子才把南阳各卫所治理得有一点起色,现在又把洛阳卫交给他,他不骂人就不叫杨梦龙了。”
    崇祯大笑:“升官了还要骂人?有趣,有趣!照这么一说,朕还非把洛阳卫交给他不可了。南阳、洛阳紧邻陕西,饱受流寇肆虐之苦,而且卫所颓废,不堪重任,不整治一下肯定不行的。朕打算将洛阳、南阳合并为河洛镇,舞阳卫整编为河洛新军,让他们替朕将流寇死死的挡在潼关之外!”
    孙承宗吃了一惊:“一卫指挥骤然提拔为一镇总兵,是不是太过唐突了?”
    崇祯有点无奈:“现在大明缺人才啊,能堪重任的人实在太少了,好不容易才发现几个,只能破格提拔了。”
    天子一语成宪,杨梦龙从一介布衣到一镇总兵,只用了短短两年,这样的晋升速度,真是让人瞠目结舌。不过杨梦龙也有资格接受这样的破格提拔,明朝跟后金打了几十年,能带领两千多战兵一战击溃后金一个旗,又带四百轻骑直取建奴王旗,刺死皇太极的战马的奇葩,也就这么一个而已,他不配,谁配?
    曹变蛟、祖宽这两位表现相对抢眼的年轻将领也进入了崇祯的视线,他头一回知道,原来自己手下能打的将领着实不少。不用说,升官,赏赐,一定要重要!明朝就这尿性,逮着能用的人就往死里用,比如说那个倒霉的冯元飙,都快病死了还在兵部尚书这个倒霉催的职位上苦熬……
    看到这些作战英勇的年轻将领都得到了天子的赏识,孙承宗暗暗高兴。他这次恐怕真的要丢官了,就算崇祯想留住他,言官御史也会用奏章把他活埋的,还是找个机会告老还乡好些。不过,有这么多杰出的年轻将领在,就算他告老还乡了,大明也有所依靠,希望这些孩子们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大明的擎天柱吧!
    “朕要在安定门外举行献捷大典,检阅凯旋归来的将士,枢辅认为如何?”冷不丁的,崇祯冒出了这么一句。
    孙承宗怔了怔,深深一礼:“如此一来,我军将士必士气大振,逢敌必死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