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亿基础项目出炉,只要四百万?好人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超导材料工业公司公布的常温反重力材料以及技术,大大提升了《格鲁姆湖计划》主核心团队的信心。
    之前他们内部还是存在争议的。
    有一些学者支持把重心放在其他领域上,比如,延续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方向继续研究。
    这个方向非常的稳定,一步步的做研究最少能有进步。
    但是常温反重力公开以后,好多学者的想法也有了变化,他们都认为是选对了方向。
    实际上,影响决策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经费,一个是竞争压力。
    如果计划有足够多的经费支持,他们就能够在多方向进行研究,稳定进步的方向肯定是不会放弃的。
    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他们就只能选择一个主方向。
    另外就是竞争压力。
    王浩团队带来的竞争压力实在太大了。
    作为国际科技领域百年来的霸主,在全新的科技领域落后于人,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自然希望能够快速的赶超。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研究方向确实很稳健,只要进行不断的投入就会有成果收获,但进展速度也是可以预期的。
    以这个方向作为主研究,想要赶超王浩团队的技术,最少也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这是有些人不能接受的。
    五年实在是太长了。
    加莫夫-沙普利的发言很得人心,“王浩团队的研究都没有花费五年,而我们要追赶却要用五年时间?”
    “为什么呢?”
    “这只能说明我们走错了方向!”
    现在加莫夫-沙普利获得的支持就更多了。
    《格鲁姆湖计划》才刚刚开始实行,但一些合作实验室已经提交了实验报告,他们发现升阶元素,能有效提升制造反重力场的温度阈值。
    这很重要。
    强湮灭力场的制造之所以选择高压混合材料,就是因为高压混合材料在临近超导状态就能够激发反重力场。
    如果是在超导状态激发反重力场,那么叠加后就只能有少量的磁化效果,而不能生成强湮灭力场。
    这是被实验证实的。
    最开始研究反重力技术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就有很多的实验数据,他们就以叠加立场的方式制造出了设备。
    当时,他们掌握的反重力技术,能制造强度在60%以上的场力。
    做个简单的计算,60%乘以2就是120%,已经达到了激发生成强湮灭力场的临界线--100%。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四重叠加力场设备,每一台设备制造的反重力场强度为28.8%,四重叠加也只有115.2%。
    115.2%的叠加总强度,就制造出了强度在4.0左右的强湮灭力场。
    现在升级元素能够在达到超导状态前激发反重力场,就有了高压混合材料的反重力特性,自然被认为就能顶替高压混合材料。
    加莫夫-沙普利也马上做出新的决策--购买清单中增加了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的反重力新材料cwf-018。
    超导材料工业公司对外宣称,要让更多的普通机构有能力研究反重力场,cwf-018的售价自然并不昂贵。
    以cwf-018制造单个反重力场,差不多只需要200万美元左右。
    这已经是很平民了。
    格鲁姆湖计划研究组织自然很不一般,他们可不只是使用cwf-018制造反重力场,而是想通过对cwf-018的研究,来制造出全新的升阶反重力材料。
    研究组织商议购买量时,直接就填上了百份材料数额。
    一百份,也就是两亿美元。
    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的销售部门,接到格鲁姆湖计划研究组织的订单都惊住了,他们在研究出材料以后就大量的制造囤积,但因为准备的时间不长,也只有几十分材料而已。
    这些材料供给给国内机构都不太够,更不用说大手笔的对外销售了。
    公司也只能给出‘延迟交付’的回复,了解情况的人也不由得感叹格鲁姆湖计划研究组织的大手笔。
    有钱的机构就是不一样啊!
    两百万美元一份材料,一口气下单购买一百份?
    壕无人性!
    ……
    大西洋对岸。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可没有格鲁姆湖计划研究组织豪横,他们的境遇正好截然相反,甚至都已经快破产解散了。
    虽然阿迈瑞肯没有正式宣布退出组织,但因为国家启动了全新的支持计划,组织里好多阿迈瑞肯科学家都离开了。
    同时,50亿美元支持也没了声响。
    这也就导致研究根本进行不下去,毕竟,想要凑出50亿美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现在组织是以比尔-布来恩、尤拉尹-诺沃提尼为首,但两人都已经不在实验基地,而是和其他有影响力的学者一起到各国,试图说服各个国家决策人以及o盟组织对研究给予支持。
    当有足够经费支持的时候,研究才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组织内部并没有失去信心。
    任何人都知道强湮灭力场的研究有多重要,也知道未来湮灭科技会占据重量级地位,各个发达地区国家想保证国家地位以及影响力,就必须要掌握最顶尖的湮灭科技。
    当前种花家团队拥有最高端的技术。
    阿迈瑞肯进行了庞大的强湮灭力场研究支持计划,他们一定程度上已经放弃了国际湮灭理论组织。
    这种背景下,剩余的国家必须要合作研究才行。
    唯一的争议点依旧是方向!
    “是延续湮灭组织的方向,还是跟着阿迈瑞肯的思路,开启升阶材料方向的研究?”
    “布来恩、诺沃提尼都支持原来的方向,但他们就是正确的吗?”
    “现在有了常温反重力,继续高压混合材料的方向,会不会没前景……”方向确实是个难以决定的问题。
    “……”
    于此同时。
    国际舆论依旧针对常温反重力进行着报道,好多人认为未来会属于反重力的时代。
    既然已经有了常温反重力技术,就肯定会有常温横向反重力技术。
    一般来说,横向反重力场的强度往往要高于常规反重力场。
    若是能制造强度超过50%的常温横向反重力场,反重力技术就能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
    比如,民航飞机会变成民航反重力飞机。
    比如,会出现更多的飞碟。
    比如,火箭技术可以轻易运送超高吨位的卫星和设备进入太空。
    等等。
    除了一些反重力技术相关的畅想以外,很多舆论也谈到了出现在记者面前的王浩。
    王浩说起要普及反重力技术,让更多的机构参与研究。
    同时,他还表示说,目标是研发出一阶材料支持的强度更高的反重力差,还对强度做出具体说明--
    30%。
    这个临界数字几乎就表示,他们会朝着‘普及强湮灭力场技术’的方向进行研究。
    问题来了。
    一个是,研究会成功吗?
    另一个是,等真正研究出来,确定会把技术公开吗?
    如果研究出来还不公开技术,王浩岂不是就在大众面前撒了谎,对于他个人形象就有了一些影响。
    王浩并没有受到舆论的影响,他甚至都不会去看国际新闻。
    当有和研究和技术有关的消息时,自然就会有人专门找过来,其他都根本没有影响。
    他只安心做研究就好了。
    王浩的研究目标确实是以升阶元素化合物为底层材料基础,来制造出强湮灭力场,但最终目的不是增加湮灭力场的强度,而是为f射线发生技术以及未来的核聚变研究打基础。
    “如果我们能够研究出一种金属材料,能够以直流的形式制造出反重力场,再结合磁场挤压效果制造出强湮灭力场薄层……”
    “它就能作为核聚变的容器。”
    “另外,内部进行剧烈核反应时,还能制造出高强度的f射线!”
    王浩对汤建军说道。
    汤建军院士也加入了研究中,因为他确定王浩的研究目标,确实是制造出核聚变反应的容器。
    汤建军是最顶尖的核磁专家,对于湮灭力场实验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只不过材料的研究上就没什么作用了。
    所以他还是留在湮灭力场实验基地。
    王浩所做的研究针对的是直流反重力技术,而国际上讨论的都是交流反重力技术。
    两者存在根本不同。
    直流反重力技术,是以直流电力支持,再结合磁场挤压就可以直接制造出强湮灭力场。
    交流反重力技术,则是以交流电力让材料临近达成超导状态,激发反重力场进行叠加才能生成强湮灭力场。
    两种技术不一样,针对材料也不一样。
    但不管是哪一个方向的研究,因为没有了理论的支持,研究成果都可以用‘寥寥’来形容。
    王浩发现连研发任务都无法建立,根本找不到确定的方向。
    最后,问题还是要归在理论。
    “理论,也很难。”
    “不,暂时不可能,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持,根本无法进行分析。”
    “看来,还是要多做实验!”
    “……”
    他需要的是一阶元素材料的直流反重力特性实验,但极少有材料拥有直流反重力特性。
    材料,要自己研发。
    特性实验,还是要设计去进行。
    这些研究的目的,还只是为理论做基础的数据积累,想想就知道有多么复杂了。
    王浩想想都有些头皮发麻,但研究再复杂也必须要做。
    他做出了决定以后,就把超导材料研究中心、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核心研究员们都找了过来。
    大家一起召开了会议。
    这次会议说的就是一阶元素超导材料研究以及材料的直流反重力特性实验。
    两者要结合在一起。
    虽然只是召开了一次研究的会议,确定了接下来的研究目标,但会议牵扯到的人员、技术、实验都很不一般,直接体现就是经费需求。
    “初期,一百个亿!”
    在给科技部门的项目申请书上,王浩快速写下了一连串零,让何毅、盛海亮、邓焕山等人看的直咬牙。
    一百个亿啊!
    这种级别都是国家级的大型工程项目,结果到王浩手里就只是个积累数据的实验研究。
    问题就在于……
    项目申请很快就审批通过了。
    科技部门、超导材料工业公司以及湮灭科技公司,一起为实验提供经费支持,研究也得以顺利的展开。
    ……
    这次的研究有些不起眼,目的只是为理论研究积累数据,但参与的机构和人数都非常多。
    参与的主要机构是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超导材料研究中心,合作机构还包括科学院材料所、航空材料研究院、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等。
    这次西海大学的纳微实验室也参与进来。
    王浩找到夏国斌特别说明,让他们用设备帮忙分析几种升阶合金材料的纳微机构,看是否能有一些发现。
    夏国斌感到很惊讶,也很激动和兴奋。
    他和王浩能算的上是老熟人了,但王浩的研究和纳微材料无关,导致西海大学不断扩张的同时,纳微实验室几乎没有发展。
    他们依旧处在‘经费贵乏’的边缘,一直在为维持实验室开销而努力。
    现在能分担一部分材料研究工作,最少经费什么的根本不用发愁,任谁都知道王浩申请的项目根本不缺经费。
    夏国斌还感兴趣的问了一句,“你们这个大型项目,总经费多少?一个亿应该有吧?”
    “额~~”
    “那就是了!”
    夏国斌羡慕道,“应该比一个亿多,估计有两个亿吧,你也别说,我知道可能牵扯机密……”
    “经费,倒是不牵扯机密……”
    王浩犹豫着还是没说出来,好半天才补充一句,“你猜对了,确实比一个亿多。”
    “我就知道!”
    夏国斌顿时有些得意,他继续说道,“我们是做材料的分析工作,刚才你说的,我估计一下,正常要500万左右吧。”
    “王院士,你的项目,我们肯定尽最大努力……”
    “400万!”
    他咬牙道,“我们尽量节省成本!”说完认真盯着王浩,思考着是不是再少一些?
    “额~~”
    王浩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计划给纳微实验室两千万,结果对方只要四百万?
    最后只能点头道,“好吧,四百万,没问题。”
    夏国斌顿时一愣。
    一般谈经费的时候,都要讨价还价很久。
    王浩的项目总计才一个亿,纳微实验室做合金材料分析,占据工作很少的一部分,四百万还是留有余地的。
    怎么就直接同意了?
    他抿着嘴思考了好半天,只能归在王浩不会讨价还价,干脆点头伸出了手,“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