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9章上马荡寇,下马治民
『西域之所长,同于北戎也。』斐潜没有让张辽太过为难的意思,伸出手指了指远处的战马群,『胡戎之善战,乃善御马也。若胡戎无马,则无可惧之。』
『马……』张辽回过头,也望向那些战马。
斐潜如今在陇右阴山有两个庞大的牧场,由姜氏蒙氏,以及西羌南匈奴人组成的专业养马机构专职饲养战马,经过数年的繁殖和培育,现在战马的数量已经接近了八万匹。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八万匹马都能派上战场?
很显然,不可以。
断子绝孙的战争模式,并不是斐潜所喜欢的。
合理的使用,计划的发展,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秩序,一个文明的体现。
斐潜这一趟虽说让鄯善签下了城下之约,但是钱财却没有带多少回来,而等到长安获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个时间的滞后性,对于一般的家庭部落来说,是无法支撑的,只有庞大的组织机构,有一定的积蓄和积累,才有办法采用这种模式。
就像是养马。
没有马,想要争霸大陆,无疑是一个笑话。
如果斐潜全力动员,那么近十万的骑兵就将成为所有敌对势力的噩梦,但是同样的,这种全力发动的战争规模,也会使得斐潜后续无力……
全力发动的cd时间太长了。
如果仅仅只是动用十分之一,或是二十分之一的力量,那么蓝条就会很快恢复。
这很好理解。
而且斐潜也确实是就这么做的。
这其实不是汉人的战斗模式,而是胡人的……
如果战国时期的赵国胡服骑射是第一次骑兵战斗模式的改革,那么斐潜现在想要和张辽沟通,并且要让张辽在下一个阶段施行的战斗模式,勉强可以说是第二次的骑兵战斗模式的改革。
华夏,本就应该有采天下所长的气魄。
胡服骑射,使得战国的战争从战车,变成了战马,让战车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而斐潜想要进行的第二次战马改革,则是想要让整个的华夏战争模式从内陆转向大陆!
想要进行战马战术改革,就自然先要从马政开始。
斐潜的目光,落在这些战马的身上。
战马除了跟着值守的兵卒游弋在外的,基本上都被卸下了马嚼头和马鞍,然后赶到了一处水比较浅的地方,让这些马匹自己活动。因为斐潜之下的这些战马,已经都习惯在一起行动了,因此即便是散开了缰绳,这些战马依旧不会远离,也不会害怕人类,甚至还会摇头晃脑的跑到骑兵身边讨要吃食。
『西周司马,乃天子五官之一。秦之兴始,亦为天子所牧。』斐潜缓缓的说道,『春秋之时,车战盛行,左骖右騑,驷马载驰,奔于阡陌之间……千乘之国,车马自是为重。战国纷乱,胡服骑射,单骑走马,马政越发重要……』
『汉之马政,以太仆主之,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于北西。有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斐潜看着张辽说道,『马政兴,则汉兴,然光武之后,马政衰败,边地亦衰,此等之事,君不知乎?臣不知乎?民不知乎?』
战马是一种战略资源,为了丰富这种战略资源,汉朝政府开始了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马政。除了政府设立专门的马政管理机构太仆寺,而且汉朝还鼓励民间养马,用高价钱收购民间的优质马匹。有了丰富的群众基础,才有后来百多年汉匈战争,汉骑兵有源源不断的战马供应。
火炮可以成为局部战争的震慑力量,但并不能成为全局战争的主要力量。
以当下的生产技术和物资条件,骑兵无疑是内陆战争的王者,这宝座将一直延续到内燃机出现之后,骑兵才会被从王座上赶下来,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
华夏骑兵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对手,而是自己。
张辽也随着斐潜的目光,投向了那些战马,『主公之意,乃人政恶于马政?』
这并不是什么特别难懂的问题。
人制定的政策,必然也毁于人。但重点并不是知道这是问题,而是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孝武有马,光武无马。』斐潜笑道,『汉与匈奴相争,各有损伤……汉迫匈奴仓皇逃北海,然亦损兵数万,亡马十万匹……汉马为之而匮乏,至孝武晚年,进军西域,多以步卒而进……非不愿不知骑兵之所用,乃无马也。』
『初,孝武之马,类匈奴也,以民养之,择其优而采买之……』斐潜看着那些马匹,然后露出了一些意味深长的笑容,『后豪强见其利,便扬民养之所害,使孝武改民养为豪强所养……』
张辽有些恍然,又有些疑惑。
民间散养的马匹是不是有问题?
肯定是有问题的。
参差不齐。
在后世倭子国内,最初的时候是强调每天一杯奶,强壮长高个,但是有豪强盯上了这个生意,便是宣称民间散养的牛奶不合标准,不卫生,不能强壮长高个,并且真的还抓了不少不合格的样品递送上去,旋即就开始禁止散养,改为大户养牛。
民间散养的奶牛是不是有问题。
有。
大户养牛就没有问题了?
还『真』没有!
原本散户饲养的问题,在豪强大户接手之后,不仅是可以有科学有依据的添加各种『有益』饲料补充成分,并且还可以在成品奶里面添加各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顺带还能修改原本牛奶命名规则,混淆原本鲜牛奶定义,使得蛋白质不足的牛奶也能够顺利上市销售。
这就和汉代养马的马政实际上是一样的过程。
因为民间散养的马匹有一些问题,豪强举报且扩大了这些问题,但是豪强搞出这个问题的本身,并不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是为了从百姓手中摄取这一部分的利益。地方豪强不是傻子,马匹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他们知道国家需要,又怎么可能愿意低价销售?
马匹的价格越来越高,而马匹的质量却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越来越差……
那么将战马的饲养全数都收归国有,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豪强的弊病呢?
李世民就是这么想的,他也就是这么做了。
唐代马政汲取了汉马政的经验教训,就改豪强养马变成了国有马场。
不仅是李世民,随后几个朝代的帝王都意识到了战马的重要性,于是乎都基本上是以国有养马为主了……
唐代李氏在河陇地区,大规模的饲养战马,数量最高的时候达到了七十万匹。但就是因为唐代太看重战马了,以至于唐代对民间养马采取打压和抑制政策,社会的养马之风不复汉代旧观,而全国营的企业么,其弊端也自然很明显,没有任何想要进化的欲望,也更谈不上马种的培育改良。
每一次唐朝对外大战,在胜利的同时,也意味着原马场之内最优秀的那一批战马死去了,而下一次就次优,在下一批就是次次优的,最后便是退化到了矮脚马……
因为矮脚马每次都没被选上,也就自然保存了最多的基因。
所以养马这件事情,光有民间,显然不成。民间养马,高高低低,应急没问题,但是想要成编制,成规模,就不可能。
让豪强来养,可以成编制成规模,但是豪强会借机会卡国家脖子,甚至要求国家一而再的降低选马标准,因为养马难啊,收入低啊!
让官方国营机构养马,确实能保证一定时期的战马供给,但是国营企业的腐化程度是非常惊人的,同时国营之后,政策就成为了最大的影响因素。
就像是宋代养马,也是国家倾全力去搞,制定了许许多多的政策,甚至有各种各样的福利,企图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因为宋代马政的政策变换太快,宋在真宗时期国有马的数量达到20万匹的顶峰,但其后改革派失势,马匹存栏数直线下降,接下来的『马政』就无非是做作样子而已。导致宋朝当时一匹国有马的成本高达500贯,而西北边贸中一匹马的价钱才25贯,国有的马资产越多,财政压力就越大,小老百姓的日子就越难过。
『取民马之所广,取庄马之所优,取苑马之所量!』斐潜笑着说道,『若可如此,便是华夏之马雄于天下也!』
张辽点头,然后眼珠转动了几下,似乎欲言又止。
斐潜哈哈笑着,『哈哈,文远可是觉得到时多半会变得剩下民马之所散,庄马之所陋,苑马之所劣?』
张辽也是笑,『主公既有思之,当有策之。』
斐潜缓缓的点了点头。他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对于汉代的大部分人来说,都没有办法像是斐潜一样立足于整个历史,纵向的来看待问题,对于大汉当中的大部分人来说,能够横向的对比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极少数的一流智慧的人物才能够结合春秋战国的一些事例经验,来寻求当下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也是为什么李儒当时对于左传评价那么高的原因……
斐潜初期也不能理解,但是后来他想明白了。
一些杠精之所以觉得左传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对于其嗤之以鼻,那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和互联网在知识普及上的功劳,而汉代人想要了解历史上的经验,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别看现在斐潜教化南匈奴,殴打鲜卑,勾搭西羌柔然坚昆,驱赶着乌桓远遁白水黑山,收复了阴山西域,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雪区,把幼小的吐蕃按在地上死命摩擦,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着华夏周边从此就不会有游牧民族的威胁。
现在斐潜只不过是在接着华夏古典军事的最后优势窗口期,对于还处于骨质,青铜质的游牧民族的碾压而已,而在西域之中,斐潜已经发现了游牧民族的定居,农耕的发展,冶金的开发,矿场的挖掘,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在黑铁技术上的冶金差距,将会被缩小。
虽然说游牧民族未必能够造出更多的钢,但是钢压制铁,却没有铁器压制青铜器的那么大。
华夏帝国的腐败,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不管是那个封建王朝,在开国皇帝二代目压制下,或许还能清廉一会儿,而三代目四代目就几乎百分百的开始腐败变质,延续百年之后就会变成了顽疾,想要温和改良的一定会被资深腐败给摁死在西苑池里。
所以要有鲶鱼。
而且还不能只有一条。
大汉池塘之中,也出现了不止一次的鲶鱼。
董卓原本也是鲶鱼,然后是吕布,但是很遗憾,虽说他们出身相对阶级更低的层面,但是他们并没有想要替他们原有的阶级扩展权利,伸张权柄的意思,反而是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上层阶级之中,而上层阶级的人,又怎么可能会轻易的接纳董卓吕布?
而当董卓和吕布这样出身相对较低的人脱离了原本的阶级,那么原本的阶级又怎么可能会继续支持他们呢?于是他们的最终败落,就成为了必然。
而李郭,以及黄巾黑山白波等等,又是属于另外一种的鲶鱼。
可惜这些鲶鱼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秩序,只懂得杀戮来解决问题。杀贪官,杀豪强,杀所有阻止他们的人,杀所有反对他们的人,以为杀干净就有用,杀到没人敢反对就算完事,可是这些人却连最基础的政治理论都不懂,人类社会的建立,各种律法的诞生,原本就是在『妥协』二字上的。
我有鱼,你有谷。
以鱼换谷,以谷换鱼,谁都不肯妥协,谈不拢价格,那就只能杀,杀完了就剩下鱼,或是谷,或是两败俱伤什么都剩不下来。
炎黄二帝若是不相互妥协,就无法合作,于是就无华夏。
豪族世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懂得妥协,可以说是膝盖软,也可以说是明时势,所以就像是鄯善,就算是斐潜将鄯善分裂成为两个国家,不管是老王还是小王,都默默的忍了下来,因为他们两个都知道,当下的形势只能忍,即便是他们都清楚,或许在他们后代的某一天鄯善国会灭亡,但是那毕竟是他们后代的事情了……
『西域之番国,便如华夏之豪强。克西域之邦国,可灭之,可收之,可分之,可弱之,非以灭收分弱为要,而是教化一统为重。』斐潜缓缓的说道,『华夏之郡县豪强,亦如此也。以农工学士之度衡,以马政耕牧为重器,以金石器具之通转,以民心所欲为勾连,莫说是华夏之豪强梗阻,便是天下之大,四海八荒,亦是取之!』
『此等方为士农工商之正解。』
『士之学,不为民之用者,不可用。农之耕作,不为民所益者,不可益。工商诸事,皆为如此。民欲之求,不外衣食住行,然春秋之食不可食今日,战国之衣不可衣当下,有巢可安于上古,却不可居于当下。先民之所求而与民,可以称圣也,便如仓颉造字。民之所急时与民,可以称贤也,便如大禹治水。民之所苦而解之,可以为皇也,便如高祖。』
『民心如流水,堵不如疏。』斐潜最后说道,『文远如今奔驰南北,马跃东西,大汉之中阅历之广者,非文远莫属……』
斐潜的目光停留在了张辽身上,『文远可是有想过,所欲所求,究竟为何?』
张辽愣住了。
斐潜和张辽说了这么多,一来标明自身立场,二来展示未来前景,第三么,自然就是为了避免张辽走上吕布的后尘。
虽然说历史上张辽比吕布的下场好,但是实际上也就好那么一点,他始终是被排挤在了政治圈外围。曹操表面上似乎只要张辽在场,便是无不夸耀张文远,但是实际上曹操根本就不信任张辽,至少不会比信任曹氏夏侯氏更多一分……
有的武人确实不适合参政,因为他们的大脑里面充满了肌肉,但是张辽显然有这方面的潜力,而且对于一个以外扩为主的帝国来说,如果政治权柄都落在文官的手中,必然就很快会从外扩沦为内耗。所以斐潜想要将张辽在这方面的潜力开发出来,让张辽成功的转型变成一只合格的『鲶鱼』。
当然如果说张辽只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纯粹的武将,那么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说张辽希望能够再上一个台阶,斐潜也愿意提携一步。
毕竟鲶鱼也是有好多种类的,就看放在哪里。
张辽沉吟了良久,『主公……辽不才,敢问主公之所欲所求……』
斐潜笑了笑,说道:『文远可知否,今年以来,山东之米粮物价,又是腾沸不休?粟米价倍之,然民并无获益,有的连自家吃食都顾不上,卖儿卖女者不在少数……然山东诸姓,却依旧以为百姓仍有膏血,匍匐其上吮食不止……』
『某所欲者,非此江山,乃江山之中百姓是也。』斐潜笑着说道,『若无百姓,江山何用?』
『若无百姓,江山何用……』张辽喃喃重复,便是拜倒在地,『主公之所欲所愿,便是辽之所求!辽愿为主公驱使,上马荡寇,下马治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