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合作的方向(上).
……
……
林云璞自从见到赵俊臣之后,态度就十分的恭敬谦卑。此时,在开口询问之际,神色也依然是谦恭顺敛,让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然而,从他的话语之间,赵俊臣却分明感觉到了一股质问的意味。
显然,林云璞的真实性格并不似他之前表现出来的那般低调,当赵俊臣拒绝了他的好意之后,林云璞也终于稍稍展现了自己的锋芒。
只不过,林云璞与白明宇不同,他明白自己的锋芒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展现、又应该在什么时候隐藏。
此时,林云璞的隐隐质问,除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外,也是为了再一次确定赵俊臣的真实心意,若是赵俊臣对于徽浙商帮确实是心存敌视的话,那么林云璞恐怕就要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了!
毕竟,赵俊臣不仅是朝廷的户部尚书、掌管着天下钱粮税赋,对于朝廷政策的制定也拥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若是赵俊臣敌视徽浙商帮的话,这对于徽浙商帮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隐患,需要尽早排除!
赵俊臣也明白林云璞的心思,而且赵俊臣也不打算一再的逼迫徽浙商帮,毕竟徽浙商帮的势力影响还是不容小觑的。
所以,在林云璞、白明宇、戴逢福三人的注视下,赵俊臣轻轻一笑,稍稍缓和了一下气氛,然后说道:“林老板误会了,我对于徽浙商帮并无恶意,事实上,我还非常钦佩徽浙商帮的精明务实,若是换一个方向,我倒是十分愿意与你们合作,但四川盐务的事情,却是绝对不行。”
顿了顿后,赵俊臣没有继续卖弄关子,进一步解释道:“其一,不论官商,信誉二字皆是至关紧要的,而川盐之事,我早已经与晋商们商议好了,也做了许多承诺与保证,你们虽然很有诚意,但我也不能随意推翻自己从前的许诺,否则得罪了晋商集团不说,我今后的信誉也必然会荡然无存;其二,川盐整顿、引晋商入川,这项政策虽然是我首先提议的,但并非是由我独力促成的,朝廷里有许多有识之士不满我朝的盐税现状,都十分支持这项政策,此外,晋商集体也收买了许多朝廷重臣支持他们,如今这项政策已是成了定局,再想要扭转改变,却绝非是我一己之力可以办到的。”
说到这里,赵俊臣看了林云璞等人一眼,见他们并没有激烈争辩,反而露出了深思之色,便继续说道:“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身为臣子,我必须要考虑陛下的态度,据我所知,陛下也是支持这项政策的,我又何苦为了区区一些财物,而刻意与陛下作对?”
很坦白的,赵俊臣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并没有丝毫隐瞒,这些理由很充分,让林云璞等人皆是不能反驳。
尤其是听到赵俊臣的第三点理由之后,林云璞、白明宇、戴逢福三人更是纷纷的面色微变,其中,戴逢福的眼神中更还闪过了一丝惊慌之色。
显然,赵俊臣这是在暗示德庆皇帝对于徽浙商帮的打压与不信任态度。
事实上,德庆皇帝会出现这种态度,并不足以为怪。
*
这个世界的历史走向,与赵俊臣原本所在的那个世界大为不同。
在另一个历史时空之中,明朝原本应该在崇祯皇帝期间就灭亡了,而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东林党”的存在与强势!明朝的东林党人虽然是以清流自居,善用道德武器,但他们很大程度上只是代表着江南地主与江南商人的利益,在主观上已是失去了为朝廷做贡献的意愿,并且将阶级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是江南的地主商人们用来对抗皇权、甚至是架空皇权的政客集团!
最终,在东林党的抵制之下,明朝的官场陷入了党同伐异的恶性循环之中,所有的税收改革与经济政策皆是无疾而终,江南的地主与商人们亦是在东林党的支持下拒绝缴纳商税、矿税,致使明朝一直处于财政极度窘迫的状态之中,再加上北方连年干旱、百姓们颗粒无收,朝廷却没有钱粮赈济,使得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纷纷暴动、揭竿而起,最终明朝自然是理所当然的灭亡了。
尤其讽刺的是,当李自成攻破了京城之后,崇祯皇帝命人鸣钟,打算召集群臣、进行最后一次朝会,然而“忠诚”的东林党人们或是急着逃命、或是忙于投诚,竟是无一人出现,陪伴在崇祯皇帝身边的只剩下一位“阉党余孽”王承恩,东林党人的秉性,由此可见一斑。
更加可笑的是,当李自成攻破了京城之后,虽然东林党人大都是很干脆的投靠了李自成,然而李自成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似明朝皇帝那般友好,该抄家的抄家、该砍头的砍头,让东林党人们哀嚎一片!接着,在机缘巧合之下,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而残存的东林党人们又是十分干脆的投靠了满清,可惜清朝对待他们的态度比之李自成还要更加恶劣许多,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文字狱等等惨剧不断出现,百姓们饱受磨难之余,东林党更是因此而彻底失去了根基。等到东林党人终于发现了明朝的好处、并喊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却已是再也掀不起任何波澜了。
然而,在赵俊臣如今所在的历史时空之中,情况却是有所不同,这个时空的崇祯皇帝并不是盲童盲信之辈,不仅没有被东林党人的道德文章所迷惑,反而采取了多项措施打压东林党,因为没有撤销厂卫,皇权依然强大,又通过分化、制衡、收买等手段,逐步削弱了东林党的势力,最终将东林党的势力完全驱出了朝廷中枢,而江南的地主商人们也因此而失去了对朝廷政策的影响力,虽然偷税漏税的情况依然很普遍,但明朝的财政情况终究是缓解了许多。如此一来,北方的灾民得到了赈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起义更是刚刚冒头就被扑灭了,最终,明朝不仅没有灭亡,反而延续至今;吴三桂不仅没有降清,吴家反而成为了镇守边关的名将世家;原本不可一世的满清无法入关,只能困于白山黑水之间苟延残喘着……
历史的发展虽然存在惯性,但个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应依然是不可忽视——每每读到这一段不同的历史发展,赵俊臣总是会如此感慨——只是因为崇祯皇帝的才能提高了一些,中华民族的历史竟是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可惜,这个时空的崇祯皇帝虽然勉强算是明朝的中兴之主,然而局限于时代眼光,对于明朝的诸般弊端并没有做出有效修正,等到德庆皇帝继位之后,更是只学到崇祯皇帝的集权手段与帝王心术,让明朝的诸般弊病越积越深,虽然天公作美,这些年来明朝各地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天灾人祸,再加上首辅周尚景的修修补补,看似朝野稳定,但实际上已是积重难返、病入膏肓了。
*
对于那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进程,林云璞、白明宇、戴逢福自然是不会知晓,但他们非常了解这个历史时空中的崇祯皇帝当年是怎么对付徽浙商帮的,虽然已是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但他们对于那段历史依然是记忆犹新、心怀惧意。
所以,听到赵俊臣的暗示之后,林云璞、白明宇、戴逢福三人并没有太多的怀疑,很快就相信了,认为德庆皇帝有鉴于当年东林党干政的现象,如今又见到徽浙商帮渐渐恢复了元气,为了防范于未然,却是继承了崇祯皇帝的政策,再次出手打压徽浙商帮了。
而引晋商入川、开发川盐,间接削弱徽浙商帮的经济实力,就是德庆皇帝的具体手段之一。
事实上,这也是赵俊臣不愿意成为徽浙商帮在朝中代言人的最大原因。
想到这里,林云璞等人自然是心中惊惧,有些不知所措,同时也失去了继续收买赵俊臣的想法。
一来,他们此时只想赶快回去商议对策,二来,他们也明白赵俊臣身为德庆皇帝的宠臣,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绝不会强行反对德庆皇帝的既定方针的。
于是,沉默了片刻之后,林云璞再次开口道:“原来如此,却是我等唐突了,让大人您感到为难,实在是抱歉。事已至此,我等也再不敢再强求,这就告辞离开了,不过,还是多谢大人您告知缘由,让我等获益匪浅,只希望通过今天之事,大人您与我等徽浙商帮的联系可以更加紧密一些,还望大人您明白,我等徽浙商人绝不会亏待于您。”
说完之后,林云璞领着白明宇、戴逢福二人向着赵俊臣躬身行礼,接着就打算转身离开。
“且慢。”就在林云璞等人即将离开之际,赵俊臣突然说道:“我之前只是说,关于川盐之事,我与你们绝无合作的可能,但若是其他事情的话,我想我们之间的合作可能还是很大的。”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