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1283 思玄舌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强权者当国,最大的好处就是应变、决断及时,特别是在行台目下已经半拥天下的情况下,能够在决策这一环节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一旦应用到实际的征伐中,便能创造出大量的战机。
    当然,强权当国首先也要保证决策正确无误,若真出现了什么错误,所带来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待到军务调整吩咐完毕后,沈哲子又转首望向李弘,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自然少不了政府系统的配合。虽然各方军府的创建,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政府方面对于军事的作用,但是大量舟车、牲畜、资货、劳役的调集,也不可能完全将政府闪在一边。
    李弘见状便也连忙起身道:“三辅上下必倾力筹措,绝不贻误军期。”
    李弘的保证,沈哲子还是非常信任的,想了想之后还是说道:“关中新定未久,不宜骚动乍起,军务紧急诚是一桩,但也不可过于让民情喧扰。”
    关中入治未久,早前四方并无强敌,战事进展也都是一路凯歌高奏,如果骤然兴起什么大规模的调集征发,难免会令人杂念丛生。
    李弘自然明白当中利害关系,他身为三辅首长,政令施行方面权柄较之桓宣这个雍州刺史还要更高几分,且行台向来支持力度极大,自然有能力做到互不相扰。
    讲到这里,沈哲子便又顿了一顿,继而开口说道:“冯翊王景略,目下暂治何事?罢了,让他转任北地郡长史,暂领太守事宜,督助军事吧。”
    李弘听到这话后,心内不免一惊。王景略之名,他也听说过,的确是一个干吏人选,早前在行台尚未收复关中的时候,便能在冯翊小营局面,之后之后也都频有事功积攒,目下正居冯翊别驾的位置,已经算是少年显达的一个代表人物。
    大将军将其转任北地郡长史并暂领太守事宜,名位上算是一次提拔。但冯翊位列三辅,乃是关中精华所在,北地郡则要偏远一些,目下甚至没有勘定具体郡境范围,所辖不过泥阳、富平、义渠道等寥寥几县,从实际来看,倒像是一种明升暗贬,从关中富庶位置上被发配到了边荒地域。
    但事情又不可以此论,大将军之前诸多军事调度,很明显是要在陕北大动干戈,远略河套之地,北地郡作为关中北面边郡,当中得有多少事功机会实在难以衡量。
    王猛从冯翊郡府一个属官被安排到北地主事一方,很明显是重点的关照啊!其人大凡稍具才力,助军有功,日后自然也能越趋显赫。
    李弘身为京兆首长,对王猛这样一个后进自然谈不上嫉妒,他比较好奇的是大将军何以对这个年轻人如此重视,数年之内居然从区区一介白身渐次提拔到治郡的高位,而且历次职任都是最能磨练才干的位置!
    他与大将军结谊于江东,自然也知大将军与这个王猛没有什么特殊关系,而这个年轻人除了出身馨士馆之外,也实在不具备被大将军雅重的特质,甚至就连才力多少,也是在任事之后才逐渐彰显出来。
    至于在此之前,何以大将军能够慧眼识珠,将之发掘出来,李弘不免有些好奇。苦思之下,也只能归因于大将军有意栽培馆院学子,而王猛也不负所望,在其中得以脱颖而出。
    李弘一方面感慨馆院学子之幸运,一方面又拱手道:“目下三辅郡县之内,虽然也政令通达,但仍不乏缺职待用。我观大将军今次携来馆院少流多具风采,不知可否择其秀才各作选用?”
    沈哲子西巡带上那些馆院学子,心中本来就有这样的打算,闻言后便点点头说道:“那些学子倒也才力小具,可作任用。但论及庶务诸端,还是失于稚嫩,扶助之余也不可纵容过甚,才力高低尚在其次,若是品格不足,直接黜用。”
    讲到这里,他便又笑语说道:“其实今日宴中,关陇时流也都不乏贤能涌现,倒也可以广引量才为用。”
    李弘闻弦歌而知雅意,明白大将军心情不错,对于关陇时流特别是那个应答得体的韦谌是有几分改观。
    闻言后他便点头说道:“关陇之内诚是多士,只是我就任此境以来,诸多章制草创废中,因恐乡士攀于权势,乡情混淆,因是不敢大作举贤。”
    沈哲子这么说,倒不是怪罪李弘嫉贤妒能,乏于举荐才力野贤,这本身就是即定策略,关中适乱年久,纵有才力之选未必能够适应行台的做事风格,李弘一番酷烈打压,除了兴创制度、打击乡豪之外,也是在对这些乡士敲打改造。
    如今看来,改造的成果还算是不错。而且关陇士流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就算是行台章制再怎么完备,他们所具有的乡情基础也都不容小觑,长久将之阻隔在行台统治之外,并不利于真正的长治久安。
    “古贤都有言易子而教,治学谨慎,骨肉之情都不可循就。牧治之选,更甚于学。后汉失政,最错便在于徇旧。官爵势位,饮食富贵,俱为公器分授,乡里表率宗户,频以乡势乡誉当选,则难免乡情混淆,公私不分,章制遂废!”
    东汉政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所谓的循吏久守,即就是一个官员,动辄留任一地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人非圣贤孰能无私?一地之中长久的权柄把持,自然会营造出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之后世族越来越壮大,与此关系颇深。
    此前由于行台势大之态还未完全彰显出来,而且东晋朝廷的法统性在北方也欠于足够的说服力,行台施政地方,难免也要稍稍借助乡情,选择亲近行台的地方乡宗代表就地为官。
    但是随着关中入治越趋平稳,整个天下战略大势被彻底盘活,官员规避乡籍、易地而治也成了当然之选。
    关陇士流今次表现确是不错,没有明显的乡情串结抵触行台法制的劣迹发生,但就算是要选用他们,沈哲子也绝不会将他们放在关中。如果这些人不乐意离乡,那也就对不起了,老老实实做一个在野乡贤还倒罢了,敢有什么别的心思那就实在是找死!
    “那么之后宴会还进不进行?”
    江虨又上前一步请示道。
    沈哲子闻言后便点点头,说道:“思玄与我同归,至于弘度兄等,各自劳任去罢,不可因此懈怠正务。”
    这一次各方力量的调度虽然规模很大,但事实上塞胡带来的边患压力也不算太大,沈哲子所以警惕,还在于不可姑息养贼,那些塞胡敢有爪牙妄动则必铁血回击,就是要杀得他们胆寒,杀得他们不敢南窥!
    李弘等人闻言后便依次起身告辞,在兵士的护送下离开龙首原上的这座石城,匆匆返回长安城去了。
    “宴会之后,各方时流归乡,还要有劳思玄处理。余者还倒罢了,特别凉州来人,张公今次倒也算是礼谨,我想有劳思玄西行一程,请你将他嗣子送返河西金城,顺便拜望一下凉公。”
    江虨听到这话,先是愣了一愣,然后看了一眼大将军坦然的神情,心里则在默念极力说服自己,大将军这是就事论事,绝不是在公报私仇!
    如李弘等人居治关中,了不起得罪一些乡野豪右门户。但江虨就厉害多了,主要的事情就是涮着张骏来玩。
    其实这么说也不准确,江虨所以见恶于张骏,倒也并非特意如此的搞针对,只是他职事之内所附带的一个结果。早前天下大乱,甚至江东也多不平静,唯有张氏统治的河西得于偏安,自然不乏关陇乃至于中州人士远奔河西而避祸。
    江虨主要的任务,就是走访联结这些颇具旧誉的在野贤能,像《关陇门第考》是一桩,还有那些避祸河西的时流,他也都频作邀请,号召这些人东归返回行台治下。如郭荷之类的硕儒宗师,也都是在江虨的努力下才离开河西,返回关陇。
    被人如此频频的挖墙脚,凉州的张骏对江虨感官如何便可想而知。据河西传来的一桩逸事闲闻,据说之前有人进献给张骏一只能学人语的异鸟,被张骏生生扼死并拔出鸟舌,感慨道:“此舌故不如江思玄言巧啊!”
    江虨听到这传闻时也只是微微一笑,心知张骏对自己可谓恨极,不过他也并不怕,且不说张骏远在河西根本就收拾不了他,就算他走入河西为张骏所执,肯定也只能对他礼遇相待。
    可是没想到这么快机会就来到了,江虨张张嘴,却不知说什么,虽然他也知道张骏不敢对他如何,但毕竟自己在人家眼中已经是一个鸟人了,可想而知此行不会愉快。
    沈哲子见江虨愣了一愣便笑道:“此行以鸿胪节出,除礼送张重华外,思玄你还要近窥凉公心意如何。塞北军事再动,河西倚望,不得不防。”
    江虨闻言后便点点头,心知张骏早前失于陇上,心中肯定多存不忿,或就有寻机找回面子的打算,如今关陇虽然安定,却又有塞胡将要南下的事情摆在面前,对于凉州也的确需要稍作敲打。
    而且听大将军的意思,又要将自己提为大鸿胪,名位小升半格,张骏除非是不想好了,否则更加不敢对自己羞辱乃至伤害。
    但尽管有这么多的理由,他还是觉得大将军坦然表情下仍有别的意味在闪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