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8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魏平光早就习惯了嘉佑帝因为慎郡王相关的事大发雷霆。
    平心而论,哪怕他的家人也被岑樘参过,但对这种表里如一不畏强权的君子,他心中是有几分佩服的。他并不觉得岑樘这样的诤臣投奔慎郡王有什么不对。
    良禽择木而栖,岑樘在朝中只能是万人嫌,只有去了慎郡王治下,方能一展抱负。既如此,又为何不去呢。
    他无波无澜地说出自己的判断:
    “陛下,如今肃城的糖与棉布都很受欢迎,各地商人都会去进货,恐怕无法阻止。”
    嘉佑帝听到这话又是一阵暗恨。
    肃城这样的不毛之地,竟能被李洵玩出花来,折腾出了糖和棉布这样的珍贵产物,而且还产量很大!
    偏生如今又不能禁止与之贸易,不知要被他赚走多少钱!
    更可恨的是,肃城的许多消息,都会随着那些商人在全国各地散播开来,只会越发助长李洵的影响力。
    果不其然,没多久,此事便在京城范围内传扬开来。
    上层权贵暗自高兴,这个颇有清名的刺头终于走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随便做点什么就被人弹劾。
    虽然岑樘不能将他们怎样,但癞□□跳脚背,即使不咬人也恶心人啊。
    而且,君威难测,总是被人揪出这样那样的把柄呈到皇帝面前,谁知道嘉佑帝会不会什么时候就以此为借口收拾他们。
    有些与岑樘有旧怨,当初又不能拿这滚刀石怎样的,此时甚至故意让人去败坏岑樘的名声,说他热孝出仕,投奔慎郡王不忠不孝。
    然而,岑樘素有清名,投奔的又是慎郡王这样的当世明主,这种诋毁的言论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
    读书人们反而说:
    “这朝中待着真是没意思,要我说啊,岑大人走得好!”
    “连岑大人都走了,可见这朝廷已经烂到底了,与其为这样的朝廷虚耗年华,倒不如与岑大人一样,去慎郡王麾下闯出一番作为!”
    “对啊,考慎郡王治下的吏员考试,其实比科举划算多了。据说只要有个童生的功名就能参考,考中了直接就授官,根本不用塞钱侯缺!”
    “竟有这种好事儿!郡王那里都考些什么啊?”有人迫不及待地打探起来。
    读书人们的话题直接就变成了慎郡王治下吏员考试探讨。
    传话的有心人不甘心:
    “你们可别忘了,慎郡王治下再好,那也是苦寒北疆,不毛之地。”
    然而他这话当即就被人反驳:
    “那你可就想错了,听商人们说,如今的肃城,那是一日比一日繁华了,其他地方也欣欣向荣,以后必然是会越来越好的。”
    “那这么说来,慎郡王治下还真是去得,就是不知道到底何时再招考啊?”
    “就算不招考也不亏啊,只要去了慎郡王治下,全家不论男女,一人都能分五亩地……”
    许多家境一般的读书人,顿时动了卖掉京城产业,前往肃城的念头。
    而下层的官员们,则纷纷对岑樘艳羡不已。
    “听说岑御史一去就是司法部长官,位同尚书!”
    “这可真是一飞冲天啊,也不知道慎郡王如何就这么看重他!”
    “肯定是因为他清名在外了,咱们一般人比不得。可就算是这样,其实去肃城也比咱们在京城划算。我听人说,那边的官吏,同样的等级,跟咱们做同样的事,能拿到的月俸是朝廷的六七倍,要是表现好,甚至能达到十倍!”
    “嘶!慎郡王竟如此大方!”
    “谁叫慎郡王有钱呢。你们也不想想,朝廷如今是什么情况,慎郡王那里又是什么情况。抢了北戎就不说了,还盛产棉布和糖,手下的人又少,国库得有多充裕!”
    “唉,咱们先前怎么就没想到举家去投奔慎郡王呢!”
    “是啊,岑樘这么一走,咱们恐怕是走不成了。”
    “要是慎郡王能早些继……回京该多好。”
    “嘘,这话放在心里念一念也就是了,可千万说不得!”
    ……
    哪怕嘉佑帝对民间以及朝廷官吏的反应只知道一星半点,也是心如火烧。
    “陈太师那边有何进展?”
    他忍不住催促陈旺。
    陈旺很快取来了陈太师从清河战线五百里加急发回来的急报。
    嘉佑帝展开折子,很快就拧起了眉头。
    “这些该死的蛮夷,真是贪得无厌!”
    哪怕他有北戎玉玺与北戎汗这人质,哈丹虽然畏手畏脚,退回了清河对岸,却是坚决不肯投降。
    相反,他们占据着清河对面的几座城池,要粮有粮,要人有人,一点都不着急,俨然成了大启内部的国中国。
    见大启主动和谈,更是贪得无厌地要求大启要跟对待东戎西戎一般,割地赔款,且打开天沙城,这才愿意撤出中原。
    就算嘉佑帝完全不顾自己的名声,也不可能答应他们这种过分的条件。
    如今的国库,根本支付不起这么多赔款。而且,他们要的地是鼎德和天沙城,相当于直接对北戎打开大门,他又不蠢,如何肯答应这等自掘坟墓的条件。
    原本嘉佑帝是打算与他们磨时间,让北戎妥协。可磨了这些天,北戎那边有恃无恐,竟然丝毫不肯退让。
    如今,李洵步步紧逼,以滚雪球般的速度,势力膨胀得越来越快,让嘉佑帝心中的紧迫感达到了极致。
    他必须要尽快遏制住李洵,不然以后李洵对他来说,会是比北戎更难对付十倍的隐患。
    为此,只能做出一些妥协与让步。
    “你亲自去传话给陈太师,让他告诉北戎,朕可以允许他们拿走在中原劫掠的所有财物,并且让刘渊打开天沙城。这已经是大启最大的诚意了,他们若还是不知好歹,那大启也不介意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在前年被李洵揪住密旨败坏名声后,嘉佑帝就学精了,这种会给自己留下污点的事情,他都尽可能不再留下白纸黑字。
    他相信陈太师明白他的意思,知道怎么跟北戎谈条件。
    允许北戎拿走在大启劫掠的财物,这话进可攻退可守。
    最大限度可以放宽到,允许北戎沿路劫掠,直到撤出天沙城。
    他们自己能抢多少,便是他们自己的本事。钱不是从朝廷手里拿出去的,也谈不上丧权辱国。
    “是。”
    陈旺领命,立刻亲自赶往清河战线。
    *
    几天后,伍汲匆匆走进郡王府,前去面见李洵。
    “郡王,清河战线有情报传来,陈旺亲自去了宣德城。只是,谈判进度如何,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条件,我们的人依旧打探不到。”
    说这话时,伍汲的神情有些焦躁。
    明明是如此重要的情报,却因为他们布置的人手太过外围,而朝廷方面又很注重保密,根本打探不到具体的消息。
    他真的很担心这会影响到郡王的决策。
    李洵闻言,微微蹙眉,修长的手指下意识敲击着桌面。
    伍汲知道,这是郡王在遇到很棘手的事情思考时的小动作,也不敢打扰。
    过了许久,李洵这才缓缓道:
    “继续监视清河战线动向,但不要将此事透露出去打草惊蛇。其他的本王会再想办法。”
    伍汲忧心忡忡地领命而去。
    他们好些天前就发现陈太师借着监战之名,去了清河战线的宣德城,没多久便只带了少数人,秘密去了一趟北戎军营。
    这样的举措让伍汲深感不安,因为不管是朝廷还是北戎残余势力,对郡王来说,都是敌人。
    两个敌人搅和到一起,不管是做什么,都对郡王没好处。
    然而这次陈太师的保密工作实在做得太好,他们竟是花了很长时间都打探不到他与北戎到底谈了什么。
    如此实在是太被动了。
    哪怕郡王说会想办法,可他不知道此事该如何才能破局,还是十分担忧。
    他不知道,李洵在他走后没多久,便对亲兵道:
    “去把岑大令与林总长都叫过来,本王有要事与他们商议。”
    第141章
    对于陈太师前往北戎军营秘密和谈一事, 李洵虽然不知道具体内容,但对嘉佑帝的大体打算却是能猜到七八分。
    两者与他都是对立关系,既然要和谈, 无非是要联起手来对付他。
    从北戎这边来说,两方一起长途奔袭来肃城攻打他的风险太大, 到了肃城,很可能会面临被他和大启共同夹击的局面。
    那么,以嘉佑帝的行事作风, 两者能达成的条件, 多半是双方停战,让北戎大军出关回到草原牵制他。
    如此对嘉佑帝而言,既能恢复清河沿线与秦川平原安宁, 又能给他捣乱。
    但这对哈丹的好处是不够的, 毕竟如今北戎草原已经落入他手里, 他们退回关外其实并无安身之所,反倒不如待在中原安全。
    至少在他愿意襄助嘉佑帝之前, 哈丹部众都是安全的。
    所以, 是否知道和谈具体内容,对他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打探到,也只是用来确定双方和谈进度而已。
    打探不到, 也不至于让他太过忧愁。
    真正让他感到难办的,是如何确保刘渊家人的安危。
    整个北疆二十多万大军, 除去他所掌控的燎原, 樊城, 原本直接归刘渊指挥的名义上还有二十一万大军。
    除去与北戎作战的消耗与吃空饷的那部分, 又招了些新兵, 实际上大约还剩下七万多人。
    这部分人,即使不能收为己用,也绝不能成为他的敌人。
    一方面是不能被嘉佑帝指挥着来攻打他,另一方面,则是不能打开关隘,放哈丹部众回草原。
    哈丹部众撤出中原最近的路线,便是直接北上穿过天沙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