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第26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下铺子里就只有两家人在了,陈大哥也是个爽快人,直接给了个价,比杨继西他们想的要低很多,就二百块钱。
    下午就去镇上过了户,新房本上写的是杨继西的名字,这是孙桂芳要求的,县里的房子已经是她的名字了,这里怎么也要留下杨继西的。
    因为陈叔他们要去柳大哥老家,所以杨继西办完事儿后,就去老马沟找杨幺妹他们说铺子的事儿。
    杨幺妹刚给女儿换了尿布,听见外面传来刘章叫哥的声音,还有些惊讶,抱着孩子出去一看,可不就是杨继西。
    “我来跟你们说一个事儿。”杨继西说起合租铺子的事儿,又说了杨幺妹那裁缝手艺,问他们有没有想法。
    “我觉得成,”刘章点头,“这家里也有点钱了,我看就是买下来也成。”
    反正家里的房子也很老了,就算是前几年把房顶给弄了弄,可到底住着不怎么舒服。
    这买自然是比租好,杨继西一拍腿:“那就买下来!咱们再租出去,钱要是不够,我和你们嫂子能垫着呢。”
    二人都是说干就干的,刘章揣着钱就跟着杨继西去了镇上,好在宋大姐他们晚上是住在这房子里的,见他又带了一个人来,还是买房子的,宋大姐倒也没问咋回事。
    直接报了价:“这房子比杨老板家的大一间,所以怎么也要三百五十块钱。”
    四间屋子,加一个大院子,还有两个前铺子,这确实比杨继西他们的杂货铺大。
    “三百块,我们诚心买。”杨继西砍五十块钱。
    宋大姐知道他会还价,可也没想到这么狠:“杨老板,这一下就少了五十,那可不能这么砍价。”
    杨二奶奶就怕他们讲价不成,所以过来了,闻言问了一声多少钱,宋大姐说三百五十块钱。
    她便道:“你们这房子虽然大,可也比我们那房子旧,我听他陈叔说了,你们这房子是□□年建的,陈叔家的是七二年建的,可比你们这房子年轻八年呢。”
    宋大姐一愣,没想到他们还打听了这个:“那少二十。”
    “三十,就三百二十块钱,听着也好听。”
    杨二奶奶道。
    “哎哟老姐姐,你可真会说啊,”宋大姐笑道,“成,现在还早,咱们是今天过户还是明儿?”
    “今天。”刘章道。
    免得夜长梦多。
    得亏这个年代单位的人住在单位里的多,不然还真不好办下来。
    等过了户,已经快七点钟了。
    刘章也不吃晚饭,赶回了老马沟。
    知道事儿办成了,杨幺妹也高兴,得知房本上是自己的名字,拿着房本的杨幺妹一愣。
    刘章倒是觉得没啥:“你是我媳妇儿,你的就是我的,不分啥,哥他们在县里的房子也是嫂子的名字。”
    杨幺妹垂头重新翻开房本,看着上面写在房屋所有人旁边的名字,原来这是自己的名字。
    “等下个月初八,我们就能搬过去了,哥说明儿把缝纫机给咱们送过来,让你先多练练,还有布的事儿,他说给我们找他朋友看看有啥供货比较便宜,料子也不错的.......”
    侯长亮来到杂货铺,得知买下对面房子的是刘章夫妇,也松了口气:“那就太好了,是熟人,而且都是明理的。”
    杨二奶奶闻言也笑:“你们这铺子打算谁来守?”
    “我大嫂,我娘还有我媳妇儿。”
    侯长亮他们还没分家呢,而且家里也很团结。
    他妹妹去年结了婚,就在本村,离得也近。
    “那敢情好啊,我能常见到你娘了。”想到好姐妹不久后就能在对面,杨二奶奶的心情不错。
    “是啊,我娘那天也说呢。”侯长亮和杨二奶奶说了一会儿话后,便走了。
    还留下了一斤米糖,孙桂芳不收,他还不高兴呢。
    孙桂芳掰下一块米糖递给杨二奶奶,杨二奶奶笑眯眯地吃着:“这日子越来越好了。”
    “是啊。”孙桂芳点头。
    十一月初八那天,宋大姐他们上午刚搬走,把钥匙交给杨继西他们,下午杨幺妹一家四口就搬进去了。
    为了让侯长亮他们更舒服地租房子,干脆就把后院也一分为二,好在后院大,就是隔开了也不觉得拥挤。
    把宋大姐他们之前的灶房给了侯长亮他们,毕竟是做早点生意,还是用大锅比较好,杨幺妹他们在小偏房另起了一个灶台,够他们一家四口用了。
    两个铺子中间那道门也用木板隔断了,这样各有各的铺子,各进各的院子。
    杨文清办事很稳妥,上个月杨继西写信拜托对方找布商,这个月初二就寄过来好多的布,帮着把杨幺妹他们铺子给收拾了一番,又把定做的挂架啥的安上去。
    再把布料一放,缝纫机一摆,这裁缝店就成了。
    等侯长亮他们搬过来的时候,杨幺妹他们的铺子已经开张了好几天了。
    王海燕还没进自家铺子,就先到杂货铺和老朋友杨二奶奶说了一会儿话,这才过去帮着归整东西。
    杨二奶奶也是个闲不住的,反正有孙桂芳看铺子,自己便过去帮忙。
    杨幺妹忙着做衣服呢,她接了好几个单子,都是出嫁穿的衣服,旁边放着一张小床,床上小丫头睡得正香甜,平安则是去念书了。
    而刘章和杨继西一道去帮着牵电线,要一点一点地拉过来才轮到他们呢。
    听着隔壁的动静,杨幺妹嘴角含笑,见小女儿睁开眼,便放下手里的活儿,将她抱起轻声哄着。
    自打王海燕她们开了早饭店后,去吃的人也不少,因为王海燕的米糖生意本来就好,而柳大嫂蒸的馒头包子也非常不错,还有谭佳月的咸菜玉米粑以及十分劲道的面条,可比之前宋大姐他们的好吃。
    这生意也就渐渐好起来。
    得空时,王海燕就带着两个儿媳妇在裁缝店帮忙或者是来杂货铺串门。
    杨老汉他们自然知道杨幺妹和刘章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
    想来就怄气,当初最看不上的女儿和女婿,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可偏偏和他们不亲热。
    而上次杨幺妹那边的满月酒,他们也没去,这下再巴结过去,那就臊得慌了。
    所以即便再不高兴,他们倒是没有凑到铺子上,死皮赖脸要杨幺妹给做个衣服啥的。
    但也说了不少闲话。
    比如他们怎么有钱开铺子的。
    怕不是刘章干了卖私肉的活儿。
    毕竟之前就有一个姓吴的屠户,不就是因为卖私肉被开除了吗?
    这个大伙儿都是听说过的,有些人还知道的更多,知道这人就是孙桂芳娘家堂妹夫呢。
    闲话越传越厉害,还真传到肉联厂那边去了,刘章被约谈话,他非常坦然地把自己这几年的工资记录拿出来,再说起自家每个月的开销,这么算下来,他的存款是没有问题的。
    但这事儿惹恼了杨继西。
    他怒气冲冲地回到生产队,直接进了杨老汉他们家院门,先让狗蛋带着两个弟弟出去玩儿去,接着指着他们的鼻子骂。
    “我知道你们嫌弃幺妹是个姑娘,她打小爹不疼娘不爱,还因为你们舍不得钱,导致跛脚一辈子!”
    “你们用她给月华爹换了个媳妇儿回来,出嫁时别说陪嫁了,一件衣服都没有给她做!还在她回门那天,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她没事儿别回家,省得他们回来打秋风!”
    杨继西眼睛都气红了,对面被数落了一番的杨老汉二人不敢看他。
    “不要她的是你们,现在看不惯她过上一点好日子的也是你们,你们到底想怎么样!”
    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也别一进门就冲我们发火, ”杨老汉把手里的旱烟杆放下,抬起头道,“家里五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 谁家姑娘不是这么过来的?就是你大嫂, 二嫂, 她们收的彩礼钱也全给自家兄弟娶媳妇儿去了!”
    “幺妹那腿要不是你背着她摔了, 耽搁了时候, 她能瘸?你别把所有错都归在我们身上。再说了,这些年她没认我们吧, 跟你一起认那边,我们有说过什么吗?把人养大了,到头来还是我们不对。”
    杨老汉越说越起劲, 而杨老婆子见杨继西面无表情,赶紧拉了他一下:“别说了……”
    杨老汉余光扫了一眼他的脸色后, 顿时闭上嘴, 他年纪大了, 真要是打起来,他还真打不过杨继西。
    “我的错?”
    杨继西气笑了, 他点头道。
    “我是有错,我上辈子是犯了多大的罪,才会让你们做我和幺妹的父母。不过你倒是有句话提醒我了, 反正你们也不认幺妹, 那还不如让她跟着我认爹娘。
    “你们总觉得儿女不孝顺,都是儿女的错, 你们半点错都没有, 那我倒是要看看, 你们到底会有什么好下场。”
    杨继西直接从杨继康他们家院子回了家。
    杨老汉和杨老婆子沉默地坐在那。
    “她就是不过继,那也差不多是二哥家的孩子了,没瞧见她坐月子都是二嫂去照顾的吗?”
    杨老婆子忍不住道。
    “我还不信,我们的日子能差到哪里去!他能耐,”杨老汉嗤笑道,“一个儿子都没有,我看他老了后,还不如我们!”
    杨继西还是去找队长解释了一下刘章他们的事儿,队长也愿意给个情面,在开会说花椒林问题时,顺带提了一下最近的流言。
    “人家在肉联厂干了好几年,又是省吃俭用的人,咋就不能在镇上开个裁缝铺了?别因为眼红就胡说八道,人家厂里查过的,没有问题!
    “咱们生产队的人可不是那种乱嚼舌头的,我希望没有下一次。眼瞅着镇上就要通电了,镇子到咱们队里的大路通顺,队里的小路咱们也修得很好,所以不出意外,明年我们队是可以比其他生产队先通电的!”
    这话让大伙儿精神起来,通电可比八卦让人充满了期待。
    “通电了,咱们也能用电灯了!”
    “是啊,豆油灯和电灯比起来一点都不明亮,我姑姑儿媳妇的表哥就是县里的,上次我去吃他家孩子的满月酒,人家用的就是电灯,那叫一个明亮哟。”
    “电费也不少吧?”
    “我觉得和豆油钱差不多,咱们又不是一天到晚都开着电灯。”
    “也是。”
    杨大奶奶就非常期待队里通电:“孩子做作业啥的,也不会伤眼睛。”
    杨继西点头:“是啊,队里通电我准备在屋檐处装一颗电灯泡,这样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儿也不会黑。”
    “那多浪费啊,”杨大爷爷有些心疼,“夏天夜色好,不用电灯也亮堂,冬天外面冷,孩子们晚上也少出去,我看懒得装。”
    “我倒是觉得可以,”杨二爷爷反驳道,“不说孩子们,我们也年纪大了,晚上起夜啥的,提着豆油灯也不方便。”
    “这倒是。”杨大奶奶点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