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勉强科举日常 第1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方老太太被孙子闹得不行,抬起手轻轻捶他,嗔怒道:“看看,看看,这是谁家的皮猴子,真是个磨人精。”
    方瑜嬉皮笑脸地痴缠一通,方老太太见他是真想知道,就对方瑜说:“我要是和你说了,你可不许告诉其他人啊。”
    “那必须的啊,奶和我说的话我谁也不告诉!”方瑜斩钉截铁地保证道:“我知道轻重,这可是我姐的婚姻大事,要是说出去那不就害了我姐了,我可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方老太太知道自己孙子靠谱,自打读书之后更是懂事,便松了口:“我在想,能不能让你姐嫁到有势力的人家,这样也能帮衬咱家。”
    “是咱们村里的里正或几个大家族的族长家里吗?”方瑜一听这话就反应了过来,在古代的时间长了,他也知道在古代农村宗族势力有多么强大。
    而他所在的凌河村是附近最大的村落,并不是一族聚居的村子,统共有六个姓氏,其中赵氏宗族人口最多,周氏、刘氏次之,王氏、方氏和于氏再次之。
    “我家福娃真聪明,干什么都是一点就透。”方老太太语重心长地说:“独木不成林啊,福娃你要记着,人都要别人帮着扶着才能好好活,咱们方家在这村里人口少,就容易受别人家欺负,尤其是你这一辈,就你一个独苗,在别人眼里就是好欺负的软柿子。”
    “我们家不是和别人家不同嘛,都读书识字,还有秀才童生,我以后也会去科考,村里其他家怎么敢欺负咱们。”方瑜颇有自信地说道。
    方老太太笑道:“你还是小啊。唉,你再出息也要等个十年二十年的,这期间你也要过日子吧,要是村里人欺负你怎么办呢。你大爷爷现在是威风,可他现在都六十了,还能再活多少几年呢。你没有亲兄弟,出去打架都没有人帮,别人领着一帮子兄弟亲戚来咱家闹你也打不过。就算把你大爷爷一家都算进来,人也不算多啊。”
    方瑜听到这里也沉默了,他这几个月来也在村里见过不少事了,其中就有刘家和于家因为地界打起来的事,不管这其中谁对谁错,到最后都是人少的于家吃亏。
    方瑜知道这是古代的生存规则,但他真是不喜欢。谁人多谁就占理,这可真是世上最不公平的道理了。可现实就是如此,并不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奶,您不用担心我以后的日子,大爷爷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好好读书,以后咱家就会越过越好的。”方瑜坚定地说。
    正屋里,祖孙俩不再说话,默默想着心事,最后也不知怎的就都睡着了。
    待再次醒来,已经是下午了。方瑜这觉睡得不舒服,起来后就觉得头疼。
    四妮来屋里和方老太太说事,她看出了弟弟的不舒服,给弟弟端了茶又给他揉太阳穴,还和他说话解闷。“今儿个在周家累着了吧,那么多人围着你,我看着都累。”
    方瑜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不由得吐槽道:“别的都还好说,就是有的人身上的味儿也太大了,尤其是和人说话时总是喜欢凑到眼前,那嘴里的味儿真是让我受不了,还有人吐沫星子横飞,我真怕他们的唾沫飞到我嘴里。”
    “可不是嘛,不怪咱家福娃觉得难受,就连我也受不了这种味儿。”方老太太笑道:“有的人家埋汰,衣服洗得不勤,也不爱洗澡洗脸,那嘴就更不用提了,天天吃那些大葱大蒜的,身上肯定是臭哄哄的。”
    “奶,我嘴里不会也有味儿吧?”方瑜到了古代就没有条件用牙膏牙刷清理口腔,嘴里总感觉怪怪的,急切地想要改变这现状,所以编了个理由。“我上次去县城听刘家师兄说他们每天都用牙刷来刷牙,特别好用。奶,你也给我买一个好不好?”
    “牙刷?”方老太太真是没听说过这东西,毕竟这牙刷也不是什么生活紧需的东西。“这东西在哪儿买啊,还有是什么做的?”
    “就是在厚木片的一头钻些小孔,再把动物的毛洗干净固定在上面。”方瑜努力回想着有关古代牙刷的知识点。
    方老太太听后觉得牙刷这东西不大正经,就是木头加动物毛,也不值钱,不过若是城里有钱人都用这玩意,估计就不会便宜了,所以就不想给孙子买。她敷衍地说:“奶最近不能再去县里了,镇子上也没有卖这牙刷的,要不然你就那干净的布来擦牙吧,这不比用动物的毛刷牙强多了。”
    方瑜听了老太太的话,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靠自己再想办法了。
    晚上,一家人吃了些清粥咸菜,去吃席的中午都吃撑了肚子,现下吃这些只觉得顺口,可没去吃席的几个人就觉得这饭菜很寡淡,吃得不顺口。只不过没人理她们,她们只好闷着。
    作者有话说:
    求收藏哦!求营养液哟!
    第22章 二妮的婚事
    吃过了饭,各自回屋。方瑜总觉得牙缝里有东西,嘴里糊了一层东西,难受得很,他是真的好想念好想念牙刷和牙膏啊!
    可脱离了现代工业社会后,方瑜的人生开始变得极为艰难,就连原先相当不起眼的日常洗漱程序都成为了一大棘手难题。
    方瑜开始用手指甲尝试扣牙缝里的食物残渣,结果没什么用,既恶心又不卫生,而且还把他牙龈划了几下。
    哦,对了,这里没有牙签。连牙签都没有!
    方瑜要疯了,幸亏他想起了牙线这种东西。向老太太要了干净棉线,他把棉线泡在刚烧开的热水里烫好,然后用筷子捞出来晾着,待不烫手时抻好,用棉线清理牙缝。
    一通操作下来,方瑜总算是舒坦了,而后又想起方老太太之前说的用棉布擦牙的主意,来了灵感。
    他要来了一小块自家织出来棉布,还是先用热水消毒,然后再把布包在手指上,使劲搓牙。
    别说,这样搓完牙他还感觉挺舒服。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反正方瑜是觉得这样搓完牙后就干净了不少,嘴里也没什么味儿了。
    “奶,你看我牙是不是比以前白多了!”方瑜高兴地炫耀道。
    方老太太陪着孙子折腾了一通,肯定是顺着答道:“我孙子的牙可真白,又白又干净的,真好啊。行了福娃,该上来睡觉了,明儿你还要早起读书去呢。”
    方瑜高兴地上了炕,感觉自己终于干净了,放心地睡着了。
    周家的百日宴之后,方瑜的日子还是照常地过着,没什么特别的事情,方老太太却在心里盼望着媒婆的登门。
    里正家里,小儿子赵平安正在和家中爹娘说着他的亲事。
    “不行,那方家丫头哪里好啊,根本就配不上咱们家的门第。”里正媳妇还在对方家两个老婆子压她威风的事耿耿于怀,根本就不答应和方家结亲的事。
    “娘,方家的二闺女多好看啊,还识字,以后嫁过来还有一对银耳环做陪嫁,娶她多划算啊!”赵平安想要说服他爹娘,让他娶到漂亮媳妇。
    一听到陪嫁,里正媳妇有一瞬间的动摇,但很快就压了下去。“你个臭小子懂什么,就算是有陪嫁也不过是拿咱们家给的彩礼钱买的。方二妮那丫头一瞅就不是什么老实人,在周家当着这么老多的男人面就巴巴地说话,生怕显不着她似的,呸,真不要脸。你要真娶了她,以后还指不定要出什么乱子呢。再说了,那张家村里正家的姑娘多好啊,小脸圆圆的,一看就是个好生养的,最要紧的就是能配得上咱们家的地位。你看你爹是里正,她爷也是里正,她爹还是长子,以后肯定就是里正。这多好啊!”
    “那方家还是读书人家呢,还出了秀才公呢!”赵平安看他娘这儿是说不通了,转而找他爹作主,反正他娘也要听他爹的话。“爹您以前不是说过嘛,秀才公可厉害了,就连咱们家碰上了都要退一步。”
    赵里正抽了口烟,和孩子他娘商量:“平安说得也有道理,其实娶方家的丫头也行。”
    里正媳妇白了小儿子一眼,对丈夫说:“当家的,那丫头又不是方老秀才的亲孙女,是隔了房的,都分家了,能放到一处说嘛。还是张里正家的孙女好,很咱家门当户对,里正和里正结亲多好啊,以后要是真有事要打架时还可以叫张家村的人帮忙。”
    赵平安急了,插嘴道:“方二妮家也不差啊,他家都要把孙子送到县城学堂去读书了,多厉害啊。以后指不定人家就有出息了呢,到时候你们就会觉得这门亲事好了。”
    里正媳妇也急了,气哼哼地喊道:“你就听他们家在那胡咧咧吧,才多大的小孩啊,就送去县城私塾读书,就是白费钱,装得像多厉害似的,还拿出来臭显摆。方老秀才家的两个儿子那也是私塾里教出来的,有个什么用,一个也就考了个童生,另一个倒是学了不少烧钱的本事。”
    “哼,更何况方二妮家了,他家可没出过什么正经读书人,现在还敢用送孙子读书这事来张扬,我看他们就是想诓别人。儿啊,张姑娘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里正孙女,你娶她才不会亏呢,以后你就知道了。”
    “你娘说得对,平安啊,娶媳妇可是大事,你要听爹娘的。”赵里正对儿子讲道理:“你不许犯浑,要不我拿鞭子抽你!他娘,你明儿就叫媒婆去张里正家提亲,过年前就把儿媳妇娶进来。”
    “行,就按当家的说得办。”里正媳妇遂了心愿,笑呵呵地对小儿子说:“还不快应下来,你马上就要娶媳妇了。”
    “是,我娶张家姑娘。”赵平安心里有些不情愿,但也没办法,他爹娘都不同意,方家姑娘再好也没用,婚姻大事还是要听爹娘的。
    没错,赵平安就是这样的孝顺。
    方老太太注定是要失望的了。不过,还是有媒婆上门的。
    这天下午,凌河村本村的媒婆上门,说的是刘家三房的四儿子。
    方老太太大失所望,不过面上还是端住了,十分客气地招待着媒婆。
    “老姐姐,您和我透个底啊,您对这刘家小子满不满意啊?”这媒婆和方老太太是老熟人了,前头大妮的婚事就是她保的大媒。
    方老太太含笑道:“姑娘嫁人是大事,我一个孤老婆子能有什么主意,还是要和大妮他爹、隔壁他大伯家商量商量。”
    媒婆听这话音,觉得方家老太太应该是没看上刘家小子,便笑道:“老姐姐,您家二妮可真是个好姑娘,我走遍十里八乡也没见过这样漂亮又识字的闺女啊。”
    方老太太不想再说二妮的事了,就恭维媒婆一句:“您最近可忙呢,我看您最近说成了好几桩婚事,这鞋底都要磨平了吧。”
    “可不是,我今儿一大早就去跑了一趟。”媒婆端起茶碗大口喝下,又磕着瓜子说:“我去的张家村,是替里正家小儿子给那村的里正家的小孙女提的亲。”
    方老太太听到这消息,心中不免气闷,但不能让媒婆看出来,假笑地说:“这婚事说得好啊,里正配里正,门当户对。”
    “可不是嘛,这婚事已经说定了,下个月咱们就能去里正家吃喜酒了。”媒婆喜滋滋地说道。
    方老太太送走媒婆后,神色倦怠地回了屋子,躺在炕上就想发火。她做了这么多,不就是想撮合二妮和赵平安,怎么就没成功呢。
    到了孙子下学的时候,方老太太还没缓过神,忘了去接孙子。
    方瑜自己回了家,见院子里静悄悄的,家里人来回走道都是慢动作的小碎步,就问离他最近的小六,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小六凑到弟弟耳旁,低声说:“媒婆走了之后,奶就不高兴了,躺在屋子里发火呢,说我们动静大。”
    媒婆?难不成这次来的媒婆说的又是个不靠谱的人家。
    方瑜快步进了正屋,问清情况,又安慰了老太太。
    方老太太看见孙子回来,这气就消得差不多了。再说了这种婚姻大事也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既然人家男方没看上他们家,那就换下一个。本来那个赵平安就不算什么有出息的人,要不是看上了里正家的背景,方老太太才不想要这样的孙女婿呢。
    “奶奶,您别着急,二姐又不愁嫁,咱们慢慢挑。”方瑜是真希望二妮能晚点嫁人的,所以这话也说得真诚。
    “我孙子说得对,咱家不着急。”方老太太也只能这样想了。
    之后的几天里,方老太太开始仔细考虑村里其他好人家的儿子,可是左看右看,就没有太让她满意的。
    毕竟,前头考虑的里正家就是个全村最好的人家了。有这样的“珠玉”在,后头怎么看那都是差了点意思。
    却没成想,离凌河村五里地外的桃花村有人家最近来过凌河村,听说了方家姑娘会读书写字的事,回去之后当成新闻和别人说了。这话传到桃花村里正家,一个十六岁的青年听入了耳,心里打算好就去求他娘。
    又过了两日,方家来了一位生客,是大妮婆婆认识的人,桃花村里正家请来帮着居中说话的人。
    大妮婆婆领着那人过来,介绍道:“这位嫂子是桃花村的,姓程,和他们村的里正族亲,之前听说了你家二妮是个好姑娘,就受他们里正家大儿媳妇的嘱托过来看看人。”
    方老太太这下来了精神,桃花村的里正家,很不错。一个里正没了,另一个里正又来了,真不错。
    “我家二妮就是个普通姑娘,不过就是闲时学了几个字而已,平时也就是在家织织布,从来都不爱往外瞎跑的。”方老太太极力想要促成这门婚事,就打算把自家孙女夸成花。“程嫂子先吃茶,我去织布的房间把二妮叫过来,她现在就和她妹妹在角房织布呢。”
    作者有话说:
    张里正:我讲道理,不听我就抽你。
    赵平安:……
    第23章 饿狼扑食与责任
    方老太太去了角屋,心里急面上却不急,也不和二妮说有人来相看她的事,怕小丫头经不住事,再紧张出了丑,便和二妮说是有人来家里做客,听说她会写字就想看看,让她少说话乖乖写字就好了。
    二妮答应了,也没多想,就跟着奶奶去了堂屋。
    程家嫂子受里正家大儿媳妇拜托,上门来考察,坐在方家堂屋里等着时也不忘东看西看,这样回去也好细细地和里正家讲,这样才能显得她做事用心。
    “程嫂子,这就是我家的二姑娘。”方老太太领着二妮进了屋,笑吟吟地介绍道:“这是桃花村的程大娘,二妮,快给长辈行礼。”
    二妮被方老太太教导得很好,她对着程嫂子行了个万福礼,口里说着吉祥话,比着村里其他家的姑娘强上不少,一看就是个有教养的好姑娘。
    程家嫂子心喜,她本就想撮合成这门亲事,这样她就是两家的大媒人了,以后和两家也能借着这事更亲近了。只不过她也不能睁眼睛说瞎话,要是方家姑娘真不好,她也不敢保这媒啊。现在一看,方二姑娘是个漂亮的,这婚事就成了一半,再看言行举止也是文静乖巧,她心里就稳当了。
    程嫂子和方老太太又拐弯抹角地说了一大堆互相打听的话,然后程嫂子又提出想看看二姑娘写的字。
    方老太太自然是应允的,就让二妮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上写了几个字。
    二妮写得是昨儿晚上弟弟新教给她的字,写完她又给程嫂子和大妮婆婆解释了一遍含义,把这两位目不识丁的老妇人说得一愣一愣的。
    程嫂子虽看不懂这些字,也听不懂什么三个字的经,但她一看小姑娘这写字的气势,就觉得果然厉害,满口称赞。
    方老太太也不说破,用茶水压下笑意,打算再装一次。“嗯,你学得不错,都写对了。”方老太太故作深沉地说:“你大爷爷教你背的三字经背到哪里了?”
    二妮觉得奶奶问得有些奇怪,她大爷爷也没教过她学三字经啊,不过她也不会在外人面前反驳,笑着答道:“背到第五页了。”
    “前头学的你没忘了吧?”方老太太显摆地问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