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初唐峥嵘 第46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裴世钜的确这次不是故意的,不说其他的,独子还在陇州呢!
    李渊在心里来回琢磨了一遍,欣赏的看了眼裴世钜,才开口道:“诏令,邯郸王李善,授左武卫大将军,节制陇州、泾州、岐州三地府兵。”
    顿了顿,李渊补充道:“军报已然入京,遣派信使告知太子,京兆、同洲、坊州三地成军西进,皆受邯郸王节制。”
    杨恭仁笑着说:“陛下放心,怀仁必能破敌,梁贼张狂,但比颉利何如?”
    李渊也笑了,让陈福取来印玺,却看见了正在撰写诏令的中书舍人崔信,“怀仁破敌,明岁为其赐婚。”
    崔信手顿了顿,脑海中各种念头在飞速转动,他先是在暗骂,非要从同洲改成陇州,果然又出事了……你李怀仁难道是个灾星吗?
    第二个念头是,裴世钜你个老贼,迟早要你好看!
    第三个念头是,好了,自家的小白菜最多也就留到明年了,还好妻子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心疼啊!
    殿内众人好像已经看到了一代名将邯郸王李怀仁轻而易举大败梁军,尽复三洲之地的场景了,而李世民却悄悄的出了大宝殿,低声吩咐了秦琼几句话。
    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变(上)
    “节制陇州、岐州、泾州三地府兵?”
    此次奔赴仁寿宫报信的是周二郎,他面色古怪的看着苏定方,咽了口唾沫,小声说:“郎君实在是……”
    “少废话!”苏定方瞪了眼,但自己也不由喃喃低语,真是邪门了!
    从山东到代州再到其朔州,如今的陇州,李善总会身处其中,似乎有一个漩涡将其牢牢扯住,北边战报传来后,苏定方就觉得怀仁可能又要派上用场了……果不其然。
    苏定方其实心里有些担忧,梁军连破三州,后力不足,怀仁节制诸军,即使不能速胜,也不会败北,唯一的问题是,自己不在身侧,王君昊匹夫之勇,张仲坚即使有怀仁撑腰,也未必能掌控自如。
    更重要的是,适才凌敬匆匆而来,告知陛下许邯郸王节制诸军,乃裴世钜举荐……这让苏定方如何能安心呢?
    不过凌敬对此倒是无所谓,已经回到山顶的他正在低声向长孙无忌打听消息……有裴宣机在,裴世钜这次应该不敢出什么幺蛾子。
    “诏书即将送去,殿中监陈福将与怀仁亲卫一同赶赴陇州。”长孙无忌低声道:“岐州府兵在雍县成军,已然北上。”
    凌敬在心里盘算了下,雍县位于仁寿宫西北数十里外,距离陇州、岐州边界处不远,虽然岐州府兵也算不上多,但多少能补充陇州兵力。
    因为灵州、原州、会州三州沦陷,泾州也有可能面对梁军的进攻,所以李善实际上能统率的也就是陇州、岐州两地的府兵,兵力还是挺吃紧的。
    不过只要拖延几日,京兆、坊州、汾州、同洲等地的府兵就会陆续赶到,至少能手握三四万兵力,到时候就不用再怕了。
    凌敬松了口气,但眼角余光却扫见李世民脸上带着深深的忧虑,“殿下这是……”
    长孙无忌摇摇头,也是一脸的茫然。
    就在这时候,山脚处一片骚动,苏定方亲自带着一个脸上尚有血污的士卒疾步登山,向着大宝殿奔去。
    李世民脸色大变,之前得其吩咐去打探消息的秦琼随后赶来,附耳低声道:“泾州兵败,梁军北下。”
    数千梁军越过原州南下,泾州刺史宇文颖率六千府兵在安定县北布阵,酣战三刻,唐军大败,几近全军覆没,宇文颖仅以身免逃入县城。
    这个消息一传来,整个大宝殿都寂静下来,李渊更是面无人色,袖中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虽然是一代开国君王,虽然前隋就身居高位,也曾统帅大军甚至扬鞭域外,但毕竟已经是快六十岁的人了,又被刮骨钢刀刮了八年了,现在的李渊哪里还有什么拼死一搏的勇气?
    李元吉是第一个开口的,“父亲,当即刻回京。”
    这句话一出,殿内恢复了些许声响,裴世钜微睁眼细看,陛下似有动容之色。
    毕竟从泾州安定县快马南下,一日就能抵达岐州境内,这个距离,一场奔袭就很可能让梁师都获得无比丰厚的回报。
    杨恭仁低声劝道:“千金之子,尚坐不垂堂,况乎陛下乃天下之主。”
    李渊稳了稳心神,点头正要下令,殿门处却传来一声厉喝声,“决计不可!”
    李世民身披软甲,大步入内,声如洪钟,“父亲,灵州军尽没,梁师都尽吞三州,却继续遣兵南下,分攻陇州、泾州,此事大有可疑之处。”
    李元吉嗤笑道:“二哥是想领兵上阵吗?”
    李世民压根就不搭理这个蠢货,他相信,不是所有人都像李元吉这么蠢。
    的确如此,李渊迟疑了会儿,低声道:“难道是冲着仁寿宫来的?”
    “有可能。”一旁的中书令杨恭仁压低了声音,他曾经出任凉州总管,在军略一道上也有成就。
    “陇州遭袭,已然引人心生疑窦,如今泾州兵败……”李世民摇头道:“梁军必然南扑仁寿宫。”
    李元吉也听懂了,梁师都一口吞下了灵州、原州、会州,在突厥还内乱的时候,在兵力有限的前提下,却遣派大军继续南下,这是不符合常理的。
    唯一的解释是,梁师都知道李渊如今在仁寿宫避暑,所以才会长途奔袭。
    “父亲,那更得走了。”李元吉有点慌,“命岐州总管率兵布防,先送父亲回长安。”
    这次李世民不敢再说什么“决计不可”了,只委婉的说:“泾州安定县南下至仁寿宫距离不远,如果此时启程……”
    言下之意是,这时候选择跑路,很可能与梁军撞个正着,也有可能被梁军发现踪迹,衔尾追击,在那种情况下,就算有李世民这位天策上将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了。
    在冷兵器时代,一旦出现骑兵追击的局面,一般来说战争的走向已经不可避免,战败的那一方只能祈祷能跑快点……不一定比追兵跑得快,但一定要比同伴跑得快。
    “二郎的意思是……”
    “立即遣派使者召岐州、坊州、京兆各地兵力汇集,苏定方有名将之姿,率左右千牛卫守御仁寿宫,必能坚守。”李世民详细剖析道:“梁军远途奔袭,兵力必然不足,只需苏定方坚守两日,必能解围。”
    李渊目光闪烁没有应声,心里却在琢磨,苏定方就算是当世名将,但手上的左右千牛卫也就千把人,能挡得住梁军的进攻吗?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来袭的敌军兵力几何,但这股梁军在泾州是击溃了泾州刺史宇文颖所率的六千府兵的。
    能守得住两日吗?
    各地援军会那么快抵达吗?
    左右千牛卫若是一触即溃,自己想跑都没地方跑啊!
    李世民顿了顿补充道:“岐州在雍县的兵力已经北上,但即刻遣派使者追回,明日或就能来援。”
    李元吉习惯性的要和李世民作对,但他也不傻,仔细打量着李渊脸上的神色,才小声道:“虽然泾州临近岐州,但岐州也临近京兆,快马奔驰,很快就能抵达京兆。”
    “就算敌军来攻仁寿宫,一旦发现人去楼空,难道梁军还会继续往长安进发?”
    最后一句话让李渊恍然大悟,自己未必需要跑回长安,但只要离开了仁寿宫,那梁军就没有了目标,难道还有胆子逗留不去,四处打探消息?
    而李世民忍不住了,狠狠盯着李元吉,却没有开口,他知道对方这个理由不太好反驳,特别是自己这个有军功欲夺嫡的皇子。
    但事情是明摆着的,李渊年近六旬尚能骑射,李世民、李元吉以及秦琼这些武将自然不用多说,即使是房玄龄、杜如晦、凌敬这些幕僚也行,但还有那些嫔妃呢?
    除了嫔妃,李渊这次还带了好些十岁以下还没学过骑马的皇子啊。
    甚至臣子中,还有如裴世钜这种垂垂老矣的……骑在马上没人扶着就要倒的。
    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变(中)
    自李世民入殿后,几位秦王府幕僚就面色阴沉的聚集在一起,这一次,连平日里常带笑容的房玄龄也有点面色严峻。
    虽然有如长孙无忌这样并不擅长军略的,但其他的几位房玄龄、杜如晦、凌敬无一不是人杰,都在第一时间向李世民进言,为今之计,当固守仁寿宫,遣侍卫急行,召大军回援。
    无论是岐州成军的府兵,还是不远处的邯郸王李善,都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围……虽然很可能会导致陇州战局出现不可逆转的恶化。
    房玄龄、杜如晦毕竟入唐这么多年了,对李渊也算了解,只看秦王入殿至今还没有出来,就知道局面很可能向最糟糕的方向滑落……启程回京,不仅天子尊严全失,更有可能被敌军追击,或有不忍言之事。
    长孙无忌目光闪烁,其实这也是一个机会……不过殿下只怕难离圣人左右,若是不敌,自己这位妹夫总不会每次运气都那么好,能杀出重围吧?
    凌敬低着头盯着地面,在心里琢磨,如果李渊遁逃,不管生死如何,很可能会导致关中西北部一片大乱,到那时候梁师都能趁这个机会,牢牢的把控住灵、会、原三州了。
    想到这儿,凌敬有些焦急,突然瞄见一伙人黑压压的从大宝殿中涌出,老头儿让到侧翼,不引人注意的扯了扯一个人的衣袖。
    “凌公?”崔信脚步一顿,顺势往边上走了几步。
    “是走是留?”
    “走。”崔信咬咬牙,低声道:“齐王力劝,陛下决议启程回京。”
    “那后宫嫔妃呢?”
    “马车。”大热天的,崔信额头泌出冷汗,他虽然不通军略,但也知道常理,一旦被梁军追上,那些乘坐马车的嫔妃插上翅膀都飞不掉啊。
    顿了顿,崔信低声解释道:“齐王言,梁军见仁寿宫空空如也,必会退兵。”
    已经凑过来的杜如晦一跺脚,“数千梁军深入关中数百里,长途奔袭,怎么可能轻易遁去!”
    凌敬对李渊这个判断实在也是没话说了,就算是梁军看到仁寿宫人去楼空,为了自身能安全的退兵,也必定会穷追不舍,将关中搅得一片大乱,才有机会乱中遁走。
    来不及想太多了,凌敬扯着崔信的衣袖,“诏书呢?!”
    “什么诏书?”崔信呆了呆才反应过来,“圣人还没用印,应该在殿中监陈福手中。”
    凌敬深吸了口气,转头看向了杜如晦,后者撩起长袍下摆,朝着殿门口疾奔过去。
    但很可惜,现在的李渊再也不是那个扬鞭塞外的李渊了,现在的李渊胆气全失,杜如晦刚刚在一片噪乱中找到李世民,李渊已经和诸多嫔妃、皇子下了天台山。
    既然要跑路,那就要赶紧啊!
    整个仁寿宫全都乱了,到处都是人喊马嘶,到处都是人头涌动,李世民与亲卫们勉强收拢天策府众人后,立即驱马向前,赶上了已经启程的李渊。
    “父亲,父亲!”李世民赶开几个侍卫,一脸焦急的说:“孩儿已经遣派秦王去雍县了,不过未必能挡得住梁军,之前父亲诏令邯郸王节制诸军……”
    一旁的杨恭仁醒悟过来,开口道:“陛下,京兆未必来得及,若是邯郸王得以节制诸军,或能护送陛下安然返京。”
    李渊不由自主的放缓马速,虽然没有胆气,但他并不缺少应有的逻辑判断能力。
    如今为今之计,虽然距离仁寿宫最近的是驻守在雍县的数千府兵,但考虑到梁军来势汹汹,大破三州,又在泾州大败唐军,距离岐州最近的陇州府兵是最有希望力挽狂澜的。
    不管是从李善个人角度考虑,还是从在仁寿宫这么多人生死存亡来考虑,都应该尽快将诏书送到李善手中。
    “陈福,陈福!”李渊放声大喊,“诏书呢?”
    殿中监陈福满头大汗的驱马而来,一脸惊惶的说:“门下裴相用印,还没来得及……”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简直要咬碎满口牙,没想到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裴世钜玩了这么一手……太歹毒了!
    大唐沿袭前隋三省六部制度,中书奉召,中书舍人崔信撰写诏书,门下审驳,侍中用印……正常情况下,这套流程是不能省略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所有人都知道史万宝是死于李道玄之手,却没人吭声的原因,没有经过门下省的诏书,按例来说是不作数的。
    此次随李渊避暑仁寿宫的门下侍中就是裴世钜,另一位侍中江国公陈叔达留守长安。
    在这种时刻,裴世钜突然扣住了那份诏书。
    “还不快去找!”
    李渊还在催促陈福去招人,而李世民已经不指望了……他不相信,裴世钜是无意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