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分卷(3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玉桐知道兄长这些年背负的担子,大哥是有抱负的人,如今已是上海商会副会长,操劳奔波十数载,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守住沈家家业,他想要得是发展民族工业,让华夏这艘老旧的巨轮焕发新光,这也是为何自己回来说要办精盐厂,他全力支持的缘故。
    自己又何尝不是跟兄长一样,国家如今风雨飘摇,生在商贾之家,哪能心安理得关在大宅门里享乐?
    于是虽然是来看望弟弟,但兄弟二人的交谈,总也离不开工厂的事。
    直到道别时,沈玉桐才状似想到什么的,随口问:对了大哥,这几个月你见过小孟吗?
    孟连生将沈玉桐从王师长手中救去西康这事,沈玉桉自是一清二楚,原本这孩子对沈家就有恩,这回又救了一回弟弟。孟连生去年回上海后,他专门去柏公馆送了一份礼物和支票,对方收下了礼物,但支票无论如何都不要,最后也只能作罢。
    为此,沈玉桉专门让人留意着孟连生,想着能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沈家及时出手相助。
    只是自己并没有等来这个机会,而且
    他沉吟片刻,抬头看向沈玉桐,道:孙志东一死,柏清河现在最重用的就是小孟,他在立新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顿了片刻,似是迟疑了下,才又说,不知是不是人长大了,反正听来的有关他的消息,好像跟我从前以为的那个小孟不大一样。
    沈玉桐笑说:他本来就是有本事的人,能得重用也无可厚非。
    话虽如此,但立新做的是什么行当,你也清楚。
    沈玉桐当然懂得鸦片误国的道理,却忍不住要为孟连生辩解:当初为了护国滇川烟土开禁,现在各路军阀打仗养兵也离不得烟税,这怪不了土商。再说,小孟也只是替人办事。
    这倒是,沈玉桉点点头,小孟的事我也只是道听途说,他那样一个好孩子,定然是明事理懂分寸的。人活在世,首先得赚钱吃饭,他与你我的出身背景不同,不该用我们的标准去要求他。
    听兄长这样说,沈玉桐欣然笑开:他肯定有分寸的。
    送走了沈玉桉,沈玉桐又开始盼望最孟连生最新的来信。因为春节的缘故,这封信比预计中晚来了五六日,正赶上正月十五。
    傍晚拿到信,他连出门看灯会都省掉,打发了阿福,自己一个人钻进书房,迫不及待信封拆开。
    一张相片先从信封里掉落出来,他拾起来放在灯下。照片中站在照相馆背景布前的男子,赫然就是孟连生。
    头发比先前长长了一点,梳成一个整齐利落的分头,脸上还有模有样戴了一副无框眼镜,身上穿一件长款呢大衣,不仅英俊气派,较之之前,也更添几分成熟。
    这样一个仪表堂堂的青年,他大概是没办法再叫他孩子。
    沈玉桐看着相片上人模人样的家伙,本是觉得有点想笑,但展开信笺后,刚刚浮上的笑容,又渐渐凝固。
    信中的内容依旧简单,说过年跟公馆里没回老家的佣人们一起去照相馆照相,大家拿到相片,纷纷寄给老家亲人,但自己老家已经没亲人可寄,只能寄给二公子。
    虽然信后又说,在柏公馆过年很开心,张妈给他做了新棉鞋,柏先生封了大红包,还和子骏一起放了烟火。但沈玉桐依旧觉得有点心酸。
    他自己这个年没与家人一起过,但他住的宅子叫沈宅,他是这里的主人,跟自己一起过年的沈天赐一家,也是他的亲人,更有上海的家人挂念,有家可归。而孟连生再如何说过年开心,始终是寄人篱下,无论是身边和远方都已没有家人,如果他真能成个家,于情于理都是好事。
    然而在通了几个月的信后,他对孟连生成家这件事,俨然已经不向先前那样期盼,反倒是在心中对人生出了一点难以启齿的占有欲。
    他知道这是不对的,但他只是个人,可以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却办法左右内心的感情不,也许连行为都难以控制。所以才会将这张相片放进皮夹中,回信时更是对让他成家一事只字不提,只说自流井一切都好,自己一切都好,只是挺想家,也挺想在上海的他。
    在信件往来川沪之间,日子倏然而逝,草木青,梅雨过,又是一年夏去秋来。
    一场秋雨下过,十里洋场的行道树,一夜之间秃了大半,凉意铺天盖地地朝这座城市袭来。
    公租界的立新办公室里,孟连生坐在紫檀木办公桌后的大班椅上,手上拿着一封刚刚收到的信,小心翼翼撕开蜡封,随着信笺被抽出,一张黄色的银杏叶从里面掉出来。
    孟连生将银杏叶从桌上拾起来,举在半空看了好一会儿。
    他知道这是自流井今年第一批黄叶,那边跟上海一样,也进入了秋天。
    他将银杏叶收起,夹进案台上那本常用的英文字典中,然后慢慢展开信笺读信。信中内容跟从前一样简单,但又完全不同。
    沈玉桐在信中说这是最后一封信,叫他也不要再往自流井给他寄信。
    因为,他三天后就要启程回上海。
    若不是向来不将喜怒之情溢于言表,孟连生大概要雀跃得从椅子上蹦起来。
    二公子要回上海了。
    三百六十九天,比整一年还多上四天。
    他看了眼信上的落款时间,是十天前。他对上海往来重庆的航班早烂熟于心,若是不出意外,二公子后天上午抵达上海。
    小孟!
    他正想着,办公室的门从外面被推开,杜赞急匆匆走进来。
    杜赞大哥,有事?
    杜赞将门阖上,走到他桌前,低声道:还是张怀明的事,他不是在闸北弄了个码头,进上海的货,都绕过公租界从闸北进。你先前说再等等看,等了两个月,他不仅一句招呼没跟我们打,还挖走了好几家租界的烟馆去他那里提货。而且他现在买通了闸北的军警,我们也没办法跑去那边动他。
    孟连生依旧盯着手中信笺,头也不抬淡声道:张老板在闸北动不了,他儿子在法租界上中学,应该可以动一动。
    杜赞蹙起一双浓眉:你是说把张怀明儿子绑了?但现在租界里巡捕房对这些事管得还挺严,已经跟我们打过几次招呼,不要闹事。张怀明与洋人关系也一向不错,他一个状告上去,我们还是得放入。而且张少爷出入都带着两个白俄保镖,要绑他也没那么容易。
    孟连生将信笺小心翼翼叠好塞回信封,打开抽屉放进去,抬头看向对面的男人,轻笑了笑道:谁说要绑张少爷?杜赞大哥,在上海滩光靠武力早已经行不通了,那样只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杜赞眉头蹙得更深:小孟你的意思是?
    孟连生不紧不慢道:张少爷最近迷上了会乐里富春楼老三,富春楼老三有个老相好,正是我们立新的老朋友陈买办,两人最近为这老三一直在别苗头。今晚是富春楼老三的生日,估计不少老爷少爷都会去捧个场,两人定然也会在,你也替我去送份礼。
    杜赞还是不明所以,不仅是眉头紧锁,连一双眼睛也皱成了三角眼。
    孟连生站起身,走到衣架旁,拿过外套,淡声道:张少爷年轻气盛,你想办法拱把火,让他和陈买办打起来,张少爷在租界刺伤陈买办,以陈买办与洋人的关系,让张少爷关上个一年半载轻而易举。到时候张老板想救儿子,其他路都行不通,只能找我们立新帮忙。
    杜赞恍然大悟,只有一样不解:但怎么才能保证张少爷会刺伤陈买办?
    孟连生道:是不是张少爷刺伤的不重要,只要让人以为是他刺伤的就行。那么热闹的地方,要办成这是对杜赞大哥来说应该很容易。不过,得控制好力度,别真要了陈买办的命。
    这回杜赞是彻底明白了。
    张怀明这儿子,是个典型的纨绔少爷,还在上中学,就已经是妓馆里的常客。他年纪其实也不算小,今年已经二十有一,上学这些年,今年请长假学皇帝去承lj德山庄避暑,明年又要休学去跟父亲学做生意。生意做得烦了,又回学校复学。六年中学,被他羊拉屎一样稀稀拉拉读了快十年还没毕业。但无论怎样不成器,他也是张怀明的独子,这不成器也是当爹的一手惯出来的,据说张怀明把这儿子看得比眼珠子还重,这要捅伤人被关上一年半载,那还得了?
    而陈买办当初得罪帮会的人,是立新救了他的命,这个面子肯定会卖。
    杜赞虽然面上只是豁然开朗的笑,心中却对孟连生又佩服几分。
    当初回到上海,柏老板将对方提上来,当了立新的经理,立新内外多少人等着看这个毛头小子的笑话,若不是柏老板坐镇,底下一些人只怕会揭竿而起。他都已经撸好袖子,要好好护着小孟。
    不想,那些曾经想动孟连生的人,一个个最后不是来求他就是灰溜溜滚得老远,不过半年多,小孟就将立新经理这个位子坐得稳稳当当。
    想当初,别说是孙志东,就是柏老板,那也是靠拳头打来的天下。而孟连生坐稳立新第二把交椅,不费一兵一卒,用他自己的话说,靠的是办公桌上两本书,《鬼谷子》里的捭阖之术,和《孙子兵法》里的军事计谋。
    杜赞也好奇翻了这两本书,读完之后却并无收获,每次遇到事情,依旧想不到孟连生能想到的办法。
    原本他护着孟连生,是因为在西康时对方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但渐渐的,他开始对这个毛头子打心底的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在他手下做事。
    良禽择木而栖,孟连生必然是根值得依靠的好木。
    *
    作者有话要说:
    进入新篇章,这回是真的要谈恋爱了~
    想想,小孟现在也才二十岁,那是真小。
    小孟:小?
    第45章、第四十五章 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成年男子了
    仲秋的气温,一天一个样,这两日又凉了几分。
    孟连生早早起床,在柏公馆的小房间里,换上一身新买的深灰色三件套西装,用梳子将头发梳成一个锃亮的小分头,戴上沈玉桐送他的那颗琥珀色盐晶观音,再将铜怀表拴在马甲左边口袋,链子一端挂在中间的纽扣。
    穿戴整齐后,他对着镜子左右照了照,自认是个非常英俊体面的青年,与十里洋场第一公子站在一起,应该也算登对。
    照完之后,他又想到什么似的,从床头柜上拿过那条棕色开司米围巾戴好。脖子上的围巾,胸前的观音吊坠,腰间的铜怀表,每一样都出自沈玉桐之手。
    孟连生对着镜子,心满意足地弯起嘴角。
    他下了配楼,来到主楼客厅,柏清河父子已经坐在餐桌准备吃早餐。他两个月前已在外置办了自己的新宅子,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家,但每个礼拜依旧会回柏公馆住一两日。
    小孟,来陪我和子骏一起吃早餐。
    孟连生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时间尚早,于是从善如流应了一声走过去。柏子骏跳下椅子,坐在他身旁,手中还拿着一个他昨晚送的木帆船。
    小孟哥哥,你看我给这个帆船取了名字,叫逐浪号。
    孟连生摸摸他的头,笑说:名字起得真好。
    柏清河淡淡看了对面的人一眼,这一年来,孟连生做的事,他一清二楚,因为对方也从不隐瞒,总是如实相报。他成长得要比自己预计快了太多,外面都传立新小孟得了他真传,是上海滩第二个柏清河。但他很清楚,孟连生做事的风格,跟自己截然不同。
    他不能说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做他们这一行的,总归都算不上好人。
    但孟连生所做之事,确实一次又一次超出他的预料,甚至已经叫他很难将对方与当初码头那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联系起来。
    然而他在他面前依旧恭谦,对子骏也依旧关照宠爱,与初来时仿佛又并无不同。
    他上下打量他一眼,笑说:今天穿得很摩登啊,是要去约会吗?
    孟连生拿过佣人冲泡好的咖啡,轻轻呷了一口,摇头道:二公子回上海,我今天去见他。
    沈家二公子?柏清河愣了下才反应过来,笑道,他去自流井一年多,没怎么听到他的消息,差点忘了你在四川救了他,还与他在西康待了几个月。二公子是留过洋的人才,沈家也非寻常商贾之家,你们有这份交情难得,他回来了,你要多和他走动。
    孟连生点头:嗯,我会的。
    对了,柏清河想起什么似的,又道,我三叔去立新支钱,只要数目不过分,你由着他去,不用阻拦。若是他找你麻烦,你想法子打发了就行,别跟他纠缠。
    孟连生笑说:三爷是先生的亲叔叔,又是立新元老,我会尊敬他。
    柏清河摇头叹了口气,无奈笑道:没办法,叔侄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当年我来上海得罪人,他东拼西凑医药费才保住我的命,没有他当年救我,哪还会有现在的立新。还有顺和那边,李永年毕竟是我义父,抢生意可以,但别动他人。
    孟连生听得出柏清河是在敲打他,告诉他谁能动谁不能动,他是很听对方话的,既然对方开口,那他自然会记在心中。
    他点点头:我晓得的先生。
    柏清河轻笑:小孟,你很聪明,志东不在了,幸好有你这个帮手,不然我又得像往常一样忙碌,子骏几天都看不到我人影。
    孟连生说:先生给我机会,我当然要努力回报先生。
    柏清河笑:嗯,我没看错人。
    从柏公馆出来,孟连生直接去了码头。抵达码头时不过九点,而从重庆出发的客船,十点左右才倒。因而他硬生生等了一个钟头,才看到那艘船姗姗来迟地鸣笛入港。
    七天七夜的轮船之旅结束,沈玉桐踏上码头的那一刻,简直有种不知今夕何夕的错觉。
    阿福和程达手中拎着大包小包跟他身旁,他自己则是拎了一只藤箱,是他这趟行程最重要的行李,箱子里除了厚厚几大本盐厂账目,就是一小摞孟连生寄来的信。
    出了闸口,他站在熙熙攘攘地旅客中,望着熟悉的景致,一口气还没舒了下来,便听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玉桐!
    沈玉桐循声望去,看到一辆黑色雪佛兰旁的沈玉桉正在朝自己挥手,也举起一只手回应,拎着箱子朝对方跑过去。
    他手中只得一只分量不重的藤箱,跑得十分矫健,可苦了身后两个大包小包的跟班。
    大哥,叫汽车夫来接就行,你怎么又自己来了?
    沈玉桉笑说:你回家我哪能不亲自接?走走走,已经安排家里的厨子做你最爱吃的菜,回去就能吃上了。
    沈玉桐失笑:我这回是在自流井又不是出洋,好吃的比上海还多。
    沈玉桉道:自流井是好吃的多,但船上这七天可是没什么吃的。
    这倒也是。
    阿福和程达跟上来,沈玉桐指挥两人将沈天赐塞上的几大包土特产放入后备箱,正要跟着大哥上车,余光忽然瞥到一抹熟悉的身影,下意识转头。
    目光越过人群,定睛一看,站在不远处正朝这边望着的那年轻人,赫然是一年未见的孟连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