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第56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顾玦眉眼一挑,觉得这杨玄善虽然愚钝了些,倒是知错能改,还有那么点眼色,还算可用。
    韦敬则差点没黑了脸,但他身居高位多年,早就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面上依旧镇定,义正言辞地再道:
    “皇上,季大人一片忠君爱国之心,不惜以命劝谏皇上,臣以为其方式虽错,却其情可悯。”
    “今日季明志有过,但往日其亦有功,皇上全然不顾念季大人多年之功,不怕人心动荡,江山不稳吗?!”
    韦敬则这番话的前半部分也说到了不少大臣的心坎里,季明志今天闹这么一出,确有私心,但罪不至此,新帝罚其三代不得科举,未免也太过,让在场的文臣不由担心有朝一日他们也会落到和季明志一样的下场。
    毕竟是人都有私心,身在朝堂就避不开权利争斗,又有几个官员敢指天指地地发誓说自己全心为君、为民。
    顾玦又是一笑,这一次,他笑出了声。
    他的笑声清清冷冷,如暗夜倾泻而下的月光。
    “啪啪。”
    他轻轻地击掌两下。
    下一瞬,几十个着一色玄甲的将士如黑色的潮水似的朝金銮殿涌了过来,气势汹汹。
    他们全都在殿外站定,如一堵高高的黑墙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出口,殿内的光线暗了一分。
    满堂的人皆是一惊。
    和从前守在金銮殿外的羽林卫不一样,这些玄甲军的将士们个个都带着杀气,一双双眸子凌厉如野兽,似刀锋,目光掠过之处,众人皆是不寒而栗。
    一部分方才被韦敬则说得有几分意动的官员此刻霎时觉得脖子上凉飕飕的,似有长刀架在了脖子上,背心滚过寒栗。
    他们这位新帝出手太刚了!
    在大齐朝,禁军是直属于皇帝的,历代皇帝手上都是有兵权的,但是除了开国皇帝外,其他皇帝都不曾亲自带兵上过战场,但是,顾玦不一样,他十五岁就去了北地,大败赤狄,平定北地,他在军中这么多年和将士们同吃同住,不仅是二十万北地军,但凡军中之人,对顾玦都是有一份由心而发的敬服。
    顾玦在军中的威望远胜于历代皇帝,也因此,他可以牢牢把兵权把握在了他手里。
    众人噤若寒蝉,张首辅却是神色自若。
    张首辅不动声色地斜了韦敬则一眼,觉得他真是蠢。
    如果今天在位的人还是先帝顾琅,那么这首辅之位确是韦敬则的囊中之物,张首辅在宫变前也打算好了,想今春再次请辞。
    然而,朝局骤然间雷霆剧变。
    可韦敬则还没意识到今时不同往日,他分明把顾玦当作是那些个庸碌无能的君王了,以为他可以像应付先帝顾琅一样,轻易压制住顾玦。
    他竟以为让御使像女人一样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就可以成事!
    可笑,真真蠢透了。
    张首辅那双年老却不浑浊的眼眸闪着睿智的光芒。
    本来,他是打算告老还乡的,现在却觉得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再多呆几年,为儿孙们铺一下路。
    前方,顾玦依然高高在上地坐在金銮宝座上,傲然俯视众臣,再问道:“所以,朕不听你们的话,就会危祸江山,怎么危祸?”
    “这江山靠的是你们的嘴皮子护,还是朕手里的刀守?”
    “到底是为了江山百姓,还是为了一己私心,你们心里清楚!”
    顾玦吐字清楚,每一个字都清晰地落在众人的耳边,敲在众人的心头,神态傲气凌人。
    满堂死寂,落针可闻,似乎连呼吸声都停止了。
    所有人这一刻都对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天子心生敬畏。
    “别把从前的那一套用在朕的身上,明不明白?!”
    “谁还不服?”他再次扫视着下方人头攒动的金銮殿,“不服就致仕吧。朕听闻吏部每年候缺的人不少,韦尚书,是也不是?”
    他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若是谁不听话,那就别当官了,反正在吏部候缺的官员有不少,都在排队等着好位置,实在不行的话,朝廷还可以开恩科。
    因为这句话是对着韦敬则说的,又似是质问韦敬则,他这个吏部尚书还想不想当了!
    谁都能听明白顾玦的意思,对着韦敬则投以难以名状的眼神。
    叶大学士的心里也不太舒服。
    他并非是韦敬则这一派的人,但是,在选妃的事上,他与韦敬则他们看法一致,所以此刻就觉得顾玦这番话也是说给他听的,也在威胁他。
    叶大学士嘴唇动了动,想说,皇帝若是一次性替换太多的的官员,朝堂上肯定会出一些或大或小的岔子,但话到了嘴边,终究还是没出口。
    历朝历代,每一任皇帝的上位,就意味着权力的交迭,当年先帝顾琅登基后不久,也陆续更换了一批官员,早晚的事。
    现在顾琅死了,顾玦上了位,在京城局面最混乱的时候,朝政都没有大乱过,而现在,局势已经逐步稳定了下来,这时候顾玦就是换掉几个官员又算得上什么呢!
    顾玦的这番说辞虽然霸道,虽然不近人情,但细品之下,说得也没错。
    能站在早朝上的全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是国之重臣,这些位置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衙门中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想爬到他们的位置呢。
    任何一个人也没有那么不可替代,连皇帝都可以被替代,更别说是别人了!
    一时间,众人只觉得如芒在背,似有无数脚步声在后方追逐着。
    众人僵立当场,如一根根木桩子似的,仿佛三魂七魄都被抽走了一半。
    众人呆立片刻后,还是张首辅率先有了动作,他一撩袍,第一个跪了下去,动作恭敬虔诚。
    这仿佛是一个信号,其他人也都纷纷地跪了下去。
    眨眼间,殿宇内就黑压压地跪倒了一片。
    不等韦敬则跪,隶属他这一派的右都御史等人已经先行跪了下去。
    胳膊扭不过大腿,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最后,面色阴晴不定的韦敬则也跪了,哪怕他心里再不甘,再不服气,他也还想要保住他吏部尚书这个位置。
    顾玦依然姿态慵懒,即便亲眼看着群臣臣服,即便他在这场君臣博弈中大获全胜,他的脸上也没有因此露出什么志得意满的神情。
    他还是那个他,周身散发着一种月白风清的风华,不染尘世喧嚣。
    张首辅忍不住抬头再次去看顾玦,看着他沉静的面庞,心底不由感慨:张首辅是四朝元老,辅佐过顾玦的祖父、父亲、兄长,一直到现在的顾玦。
    直到今天,张首辅才深刻地体会到顾玦与他的父祖、与先帝顾琅截然不同。
    顾玦的父皇仁宗皇帝生性宽厚,而顾琅不仅资质平庸,还好面子。
    仁宗皇帝与顾琅在位时,臣子们如果万众一心,像韦敬则今日这般闹上一场,往往能够左右这两位君主的决定。
    但是顾玦完全不一样。
    他是一个在战场上披荆斩棘杀出来的猛将,他是一个见识过尸山血海、人间地狱的君王,他平日里看着如一个闲云野鹤的魏晋名士,狂放不羁,可他实则是一头长有獠牙的雄獅,他不会被任何人所左右。
    他一旦有了主意,也不会轻易动摇,心如磐石,他的内心足够坚韧,足够强大,足以维持他的本心。
    君强则臣弱。
    有这么一个君主,他可以想象,以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是别想像从前那样蒙混过日子了。
    朝堂上势必会迎来一片雷厉风行的变革!
    穆国公也跪了下去,嘴角含着唯有他自己才知道的笑,暗暗地感慨:顾玦终究是顾玦,自己也还是低估了他。他当年可以以十五岁的稚龄震服北地军,现在的他早已经不是那个年少青涩的九皇子,岁月把他锻造得刀枪不入。
    此时此刻,顾玦不说话,那些跪地的官员们也不敢动,只能维持着跪伏的姿势。
    片刻后,他们才听到顾玦不喜不骄的声音从上方传来:“朕说了,朕不纳妃,谁还有异议?!”
    回应他的是一阵静默。
    没人敢说话。
    最后,还是穆国公率先说道:“臣无异议。”
    虽然其他人没抬头,但也能听出这是穆国公的声音。
    叶大学士、安定侯等人嘴角抽了抽,颇有种“小人得志”的慨叹。
    紧接着,那些原本就不打算参与选妃的官员们也纷纷应了:“臣无异议。”
    说到底,皇帝纳不纳妃,也不关他们的事啊。
    叶大学士、安定侯等人全都低着头不说话,虽然没应,但也不敢反驳,心里多少还憋着一口气:不过纳妃而已,新帝何必闹成这样?!
    他们自以为他们不反对已经是退了一步,却不知他们的这些心思全都落在了上方顾玦的眼中。
    从他的位置,下方这些人一些细微的异动,全都一目了然。
    谁是真的臣服,谁的心里又藏着小疙瘩,他看得清清楚楚。
    世人皆说,武将是只懂舞刀弄枪的大老粗。
    那说的是兵,而非帅。
    “帅”若不懂人心,又如何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旁的裴霖晔微微地勾唇,傲然而立。
    他无声地做了个手势,就有两个锦衣卫把倒地的季明志抬了出去,柱子边依旧留有一滩殷红的血迹。
    他没吩咐人擦掉那滩血迹,无论是军中,还是朝堂,都是一样,总要把不肯服软的刺头好生敲打敲打,他们才会乖,才会知道军令不可违。
    他们这位爷从来都是一言九鼎,一字千金!
    当原本在金銮殿大门口挡门的玄甲军将士各归各位,少了这堵人墙,殿内又亮堂了一些,感觉像是有阳光照进来冲散了阴霾似的。
    在又一阵寂静后,顾玦的声音再次在众人的上方响起:“如此就好,此事到此为止。”
    众人再次应诺。
    接着,顾玦话锋一转:“自朕去岁从北地回京,已有一年,朕观京中不乏年少英才……”
    他这么一起头,众臣皆是眼睛一亮,暗道:新帝总不会无缘无故提什么“年少英才”,莫非是打算择有能者而用之?
    原本还心思各异的众臣心一下子就齐了,屏息以待。
    顾玦接着道:“着朝中三品以上官员,若家中有二十以下子弟,可送一子进宫,择其优者,文为侍读,武为侍卫。”
    听到这里,那些官员的眼睛都如点燃的蜡烛似的亮了,目光灼灼。
    他们又看到了家族未来的希望,无论是侍读,还是侍卫,他们都是能在君前露脸的。
    而且,新帝并没有限制嫡子还是庶子,只择其优,这就表示顾玦也会扶持庶子,只看人品与才学。
    一些宗室勋贵的心有些复杂,既期待,又纠结,联想到了云展和楚云逸。如果说,他们送进宫的庶子讨了新帝的欢喜,那么新帝会不会干脆让庶子承爵呢?!
    礼亲王若有所思地微微蹙眉,想得比这些人还要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