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农家小福女 第184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周二郎点头,“应该是,就是总忘事的病,反正你这么写满宝一看就懂了。”
    周立重连连点头,第二天把稻谷都脱粒后记好数字就把信寄出去了。
    他们的信是通过商队寄出去的,得先送去京城再到青州。
    商队拿的信要比驿站还要快一点儿,不到十天就到了京城,京城这边庄先生也刚收到大吉送回来的盒子。
    周家人把周立重的信拆了,因为上面写了那边新稻种的亩产,钱氏便派人把信送给庄先生拿主意。
    看过以后誊抄一份,将手抄的信封了交给大吉,“让人送到青州,你先留在京城,等宫里有了消息再走。”
    大吉应下,领了信后退出去。
    庄先生看着眼前的折子和信,沉吟许久,还是收了盒子起身,“备车,去魏府。”
    大吉亲自驾车送庄先生。
    庄先生抚摸着手边的盒子,在下车时终究是叹息一声,然后扯起一个笑容走进了魏府。
    魏知近来病情好了一点儿,已经开始上朝,只是身体到底不如以前,所以处理政务减少,面上依旧有病容。
    “庄侍讲?”魏知笔顿了一下,立即放下,“快请。”
    虽然魏知和白善周满关系不错,和庄先生也有一段旧情,只是因为庄洵是崇文馆侍讲,算是东宫的人,所以魏知私下里与他少有来往。
    听说他找上门来,魏知很惊讶。
    等拿到盒子里的折子,他更是惊讶,“这样重要的东西庄侍讲为何不递送给太子?”
    庄先生笑道:“这是白善的折子,是白善和周家之功,不过是因为他们都不在京城,所以才由下官转递进宫,这是给陛下,给朝廷的东西。”
    魏知听明白了,他是他,白善是白善,周家是周家。
    魏知目露赞许,连忙去看盒子里的稻穗。
    此时稻穗已经干了不少,但稻谷却很饱满,他小心翼翼的拎起来,垂下来的稻穗沉甸甸的。
    魏知惊叹,“他们竟然种出来了。”
    庄先生笑着点头,他虽然也惊讶,却并不怎么意外,这几年周家很用心的在做这件事,庄子里每年收水稻时情绪都很复杂,种好了高兴,种坏了的又不免失望。
    费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有所收获是正常的,只是他也没想到收获会那么大。
    魏知将白善的折子仔仔细细的看了两遍,眼睛发亮的道:“民为天下基,而粮食是民的本,若新稻种果然如此高产,那天下将大变了。”
    “亩产六石,而之前的亩产还不足三石……”魏知算着,心情激动。
    庄先生道:“这只是其中一块地的收成,在之前,他们在职田里耕种此稻种时,亩产达到了七石,还是晒干的稻谷,这上面的称重还是生稻谷。”
    魏知惊讶,“那岂不是减产了?为何区别这么大?”
    庄先生这几年没少听他们谈培育稻种的事,他自己也钻研过农书,因此笑道:“环境不同,地肥不同,降雨不同,甚至阳光都不同,产量自然也就不会同。”
    他道:“其实早在它们在各个地方种下以后,它们就已经开始不同了,之后也会分化成不同的种子,这就和十多年前的新麦种一样。”
    庄先生道:“到现在,新麦种在各个地方都种有,但它们早已经不同于第一批新麦种,彼此间更是不相同。”
    “比如北方的麦种更耐旱,南方的麦种更喜水,现在再把已经在南方生长了十几年的新麦种种到北方,和一直在北方种植的麦种相比,肯定有很大的区别。”
    魏知点头,“先生说的有理。”
    他立即起身,“此事事关重大,我这就进宫去面见陛下,庄侍讲一起吧。”
    第3180章 眼色
    难得休沐,皇帝正携美同游,他抓了一把鱼食丢进水里,水里顿时游过几条鱼,正机敏的追着鱼食吃。
    皇帝摇了摇头,问道:“这湖里的鱼怎么这么少,朕记得以前洒下去一把就能游来十几条鱼的。”
    古忠弯腰正要回话,边上的美人已经不依的抱着皇帝的胳膊扭了扭,“陛下,您是来看妾身,还是来赏鱼的?”
    皇帝哈哈一笑道:“自然是来看美人的,罢了,鱼虽然少了一点儿,但还算机灵。”
    “那您怎么还在说鱼呀?”
    皇帝笑容淡了些,浅笑道:“好,不说鱼了,嗯,朕看那边景致不错,让人把船划过去,我们过去看看。”
    美人道:“都没有莲花了,上头全是长得高低不一的莲蓬,而且蚊虫还多,陛下,我们去那一头吧,从那儿可以顺着湖水而下入河,顺着河流往下就是大明宫了。”
    皇帝道:“怎么,爱妃想去大明宫?”
    “妾身入宫多年还没去过呢,听说大明宫地势高,正在山脚下,夏秋很是凉爽干燥,不似太极宫,因为正在低洼处,每到夏秋都闷热潮湿得很,尤其是春天,可难受可难受了。”美人靠在皇帝的怀里道:“妾身也想去看看大明宫是怎么样的,正好还能给皇后娘娘请安。”
    皇帝没说话,有内侍划着小船飞快的追来,上了大船后急忙过来找古忠禀报。
    古忠快步上前,打断了美人的盈盈目光,“陛下,魏大人进宫求见,说是有要事要禀,此时已候在太极殿外。”
    皇帝一听,立即起身,“魏知此时来见朕,必是有要事,来人,速速回去。”
    “是。”
    到了岸边,皇帝丢下美人就往太极殿疾步而去。
    美人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耽误皇帝处理国事,只能暗暗跺了跺脚,无奈的走了。
    等走远了一些,急匆匆的皇帝就慢下脚步来,开始躲着太阳走,专门找廊下和屋檐走,他不满的和古忠哼哼道:“休沐日也不消停,魏知又有什么事啊?”
    古忠笑道:“魏大人没说,小内侍回禀说魏大人手上带了一个盒子,估摸是来给陛下送礼的?”
    皇帝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了,一边慢悠悠的晃荡往回走一边道:“古忠啊,你这笑话一点儿也不好笑,魏知给朕送礼?那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而是太阳压根就没升起来吧?”
    古忠也跟着笑起来,后道:“陛下现在不就笑得高兴了吗?只要陛下高兴,奴才这笑话就值。”
    他顿了顿后道:“说不定魏大人真是来送礼的呢?他可不是一人入宫,还带了庄侍讲呢。”
    皇帝闻言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才问道:“哪个庄侍讲啊?”
    古忠笑道:“崇文馆的庄侍讲。”
    “哦,白善和周满的老师,现在教太子的庄侍讲?”
    “陛下记性真好,正是这位庄先生。”
    皇帝这才微微加快了点儿脚步,不再晃晃悠悠的想走不走,“走,去看看他们有何事禀报。”
    等走到太极殿时,皇帝出了一身汗,偏闷得很,出了汗更不舒服。
    皇帝接过古忠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脸和手才道:“宣魏知进来吧。”
    “是。”古忠退下去宣人,刚出门,一个小内侍便带着两个宫女拎着食盒快步上来道:“公公,这是美人遣人送来的汤,说是她一早就叫人煨着的,本是想和陛下在船上用膳,没想到陛下有国事,所以让奴才等送来。”
    古忠只扫了一眼便挥手道:“交给我们,一会儿我们便给陛下送去。”
    小内侍低头应了一声是,留下食盒后恭敬的离开。
    古忠便和左右道:“把食盒拿下去,你们自分了去吧。”
    “是,谢公公赏赐。”
    古忠点点头,带着徒弟满脸笑容的去请魏知,“魏大人,陛下有请。”
    他和坐在一旁的庄先生点点头,一边把魏大人往书房引一边道:“陛下先前在御花园,一听说魏大人来了,立即就赶了过来,因为天热走快了一些,身上的衣裳都湿了,这会儿正换了衣裳等大人呢……”
    古忠将魏知送进殿里,见魏知扫了一眼殿中的人,古忠便看向皇帝,见他微微颔首便转身带上屋里的内侍全都出去。
    “去泡壶蒙顶石花,我一会儿给陛下和魏大人上茶。”
    “是。”
    等人退去,古忠便带着几个人守在门外,一个内侍拿出一个钱袋子塞给古忠,小声道:“大人,这是刚才下船的时候美人塞给奴才的,说是要给大人的。”
    古忠掂量了一下后惋惜的塞回给他,声音平淡的道:“还回去吧,以后这位美人的礼我们都不受。”
    内侍们吓了一跳,连忙应下。
    等他们都散去,古忠的徒弟才忍不住问,“师父,为什么不接她的赏?”
    “我们做不成人家的事,怎么好受人家的礼?”
    徒弟一头雾水,“她不就是让师父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吗?”
    古忠瞥了他一眼,抬手拍了一下他脑袋,“傻子,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摸不到边儿?”
    他道:“陛下喜欢的,我们自然可以多说几句好话,反正好话也不花钱,她们得了好处,陛下也高兴了,可要是陛下不喜欢,我们再说好话,那就相当于在陛下喝茶的时候脱臭袜子,你说陛下高兴不高兴?”
    “可刚才陛下和美人游湖不还挺高兴的吗?”
    “一开始高兴,但后面不高兴了,”因为是自己的徒弟,古忠便说得详细些,也是顺便教他,“陛下喜欢的人,不管外表性格如何,但行事一定要大方,恪尽职守……”
    “可这是后宫……”
    “后宫嫔妃也有品级,也有自己应当遵守的规矩,”古忠道:“陛下喜欢守规矩的人,还喜欢有才华,有见地,心怀天下者。”
    他哼了一声道:“这位美人逾越了,还没有才华,更没有品格,陛下以后应该不会再见她了。”
    至少不会主动去见她,那就没必要替她说什么好话了。
    徒弟虽然老实笨拙,但也不是真的一窍不通,好一会儿,他小声道:“就好比皇后娘娘?”
    古忠赞许的看了他一眼,也不是完全的朽木嘛。
    和其他喜欢单纯善良柔弱女子的皇帝不同,当今最喜欢的恰恰是能与他并肩而立的女子,也更喜欢有才又有德行的女子。
    第3181章 惊喜
    古忠退下后,皇帝就问魏知,“出了什么事,竟累得爱卿冒着毒日进宫?”
    魏知行礼后将盒子奉上,“陛下,这是白善自北海县送回来的,是给陛下和大晋的贺礼。”
    皇帝接过盒子,一边打开一边问,“什么贺礼?朕的寿辰也没到啊。”
    魏知没说话,皇帝已经打开,看到里面的稻穗和折子,他略过折子,先是好奇的拎起那株稻穗看,无言道:“千里迢迢就给朕送一株稻穗?不知道信件来往花销很大吗?”
    看着,看着他便发现了不对,他拎着稻穗仔细的看起来,还掂了掂,感觉到这沉重的重量,眼睛微眯。
    皇帝很看重农事,每年龙抬头都会下地开犁,祭天,祈福,秋天自然也时常去皇庄里看庄稼的收割情况。
    他自己也是屯过田的,他以往见过的稻穗,似乎没这么长,这么多谷粒和饱满的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