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900章 碎叶城教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最后,沈晨只好把一切归结在教育上。
    拜神是可以的,但若是连神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弄得好像神就是他们的爹娘父母,那么,他们一定不会对人世间抱有情感,只会对虚无缥缈的神产生感情,并且把一切获得都归结为神的伟大,而不是人的所作所为。
    为此,针对碎叶城和西域地带的教育也被沈晨提上了日程,照搬大唐的六年制小学教育是不行的,单单教师就找不到那么多,这个时候的碎叶城虽然不到,却也有十来万的人口,青少年就有两三万人,这么多人至少需要两三百名教师,对于教师,大唐现在都还捉襟见肘,怎么可能有多余的教师资源给碎叶城。
    这个倒不是李治不帮忙,而是真的帮不起,现在在大唐境内的小学堂看着很多,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后世的标准,而且,李治已经开始着手初中的准备,多的不说,十来个县用一个初中是必须的,最多上限到二十个县一所初中,还只能是用学院招生一样的按照分数从上往下数多少人的方式,连所谓的分数线都不能有,更何况仿照小学堂的义务教育制,可即便这样,每个初中配备的教师也需要二三十人。
    大唐三百多个州,几千个县,算下来也是两三万教师的规模,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一些在教育部任职的文官都不得不经过短暂的培训,进入教师的行列,弄得很多地方的教育司里加上司长在内,手底下居然两三个文员办事,弄成了个个都是官的样子。
    即便如此,初中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需要再等几年,由得市场规律把小学堂出来的小学生有了富裕之后,才能大张旗鼓地弄初中,还得分片区,一步一步地来,若是直接大手大脚的开始,李治觉得,连他也需要亲自去当教师才能保证教师数量。
    如此地步,碎叶城只能自给自足,可是,沈晨总不可能让学院的博士和学生去做老师,别说是对他们本身知识的巨大浪费,就是他们本身的工作内容也由不得他们放下手里的工作去做教师。
    没办法之下,沈晨只好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识字制度,首先要把碎叶城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又再分成上下左右四个小区,每个小区按照负责人,把博士和学生分下去,他们也不算教书,而是在每天下午吃饭之前,教会青少年和自愿前来识字的人识字。
    要求也不高,只要一年后,保证每个正常人认识五百个常见字就行,算下来每天也就一两个,甚至都不需要更多的考核,只需在每个季度一次的识字考试中按照考官说出的字音和字的解释把字写下来就行,比之后世小学生的听写还要简单。
    就这,第一次考试结束后,能过关的居然还不到一百人,连百分之一的标准都没有达到,受到刺激的老将们直接发了怒,每天提着刀子在场地上转悠,谁要是敢不认真识字,他们就直接砍脑袋。
    尽管沈晨觉得血腥了一些,但并没有阻止,因为,经过调查,之所以学的不好,竟然是仅仅是因为这里的人觉得识字没用,而之所以识字没用,是因为他们对生活质量的标准刻画得太低,低到了只要一天能吃一顿,不饿死就行!
    这怎么成?
    于是,沈晨又移植了一大堆后世游乐园的设施过来,有心把碎叶城打造成一个西域里前所未有的娱乐之城和教育之城。想要玩那些神奇的东西,可以用钱,也可以写字,只要能写出五十个字,就能玩到里面几乎所有的东西,若是写出一百个字,要么,还能在游乐园里吃三餐,每餐都是大肉包子加咸菜,还有一些来自大唐的面包等。
    如此一来,识字的积极性顿时增加不少,很多人就是为了那一日三餐,竟然可以在挖地的时候也念念有词地背着字的比划,得知这个现象的沈晨差点没笑死,他实在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回路究竟是怎样的。
    不过,只要他们能学,沈晨就不怕他们吃撑掉。如今的大唐内部粮食储备已经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程度,随着土豆、红薯、玉米,以及高产新型水稻的种植,还有机械化的实施,大唐的粮食产量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唐的人口又不是后世那种以亿为单位的时候,哪怕经过了李二、李治时期的安稳,大唐的人口数量也没有突破六千万,撑死五千万左右,这点人口让如此多的高产作物和相关的机械来运转,简直就是开着挂一样的往前冲。
    所谓谷贱伤农,现在的大唐内部已经到了一文钱一斗米的程度,至于土豆、红薯更是一文钱两斗,而包谷,除了人吃的以外,更多的是用来饲养家畜,多的不说,现在的家畜,吃的都比之前人吃的还要好。
    李治现在麻烦的是不知道多出来的粮食怎么用掉,而不是担心哪里遭灾!以大唐的体量,即便遭了灾,也可以临时从当地的常平仓和周围的地区调集粮食过去,根本不存在粮商囤积居奇的环境。
    更可悲的是,很多农人甚至被迫从土地里释放出来,成为了农民工,不是因为没得吃,而是因为田地里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浪费,所以才进城务工,家里多了生计,钱财多了,自然花钱的地方也多,一下子就把大唐的经济盘活了起来,很多肉食也摆上的餐桌,自然的,对地里粮食的需求又减少了不少。
    因此,李治头疼的是如何把粮食弄出去,正好,碎叶城在还没有成为塞上粮仓之前,必须依靠朝廷来喂养,可算是解了他的心头苦恼。
    粮食沿着长安到安西都护府的铁道到了安西都护府,之后依靠原始的牛马拉扯,一路去到碎叶城,尽管路上会消耗掉不少,但架不住粮食价格低廉,数量太多,完完全全经受得住浪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