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419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终于还是来了。
    官家尚武,官家还是少年时,就初现端倪了。
    可这些年,官家只是在军备上改进,并没有试图去提高武将的地位。那怕是两次大征战,武将的地位依然被文臣压着。
    可现在的讲武堂……
    谁都能想象到,从讲武堂走出的将领是怎样的。
    国朝的殿试,是把文臣都在名义上成为天子门生,而这讲武堂,武将直接就是天下门生的出身。
    还怎样抑武扬文?
    关键是,官家的这一番安排,似乎并没有有损文臣,反倒是让文臣有了武将的弟子。
    这时候政事堂的诸公会不会有些懊恼呢?
    早知道就直接压制朝堂臣工的诉求了,早知道应该跟司马君实、欧阳永叔一起反对来着。
    可现在偏偏让官家借了势,还借的是文臣的势。
    当然,也不全是懊恼。富弼就没那感觉。他记得官家还是太子时跟他交流过……这应该是向两条腿走路推进吧。
    所谓的抑武扬文,怎么说呢。从太祖朝时,太祖杯酒释兵权,担心武勋世家的逆反,加上前朝因武而乱,不得不拉拢文臣,甚至出言与士大夫共天下,无非是在失去武将或者说惹了武将之后的做法。
    即便如此,武将并没有没落,毕竟天下是武将打下来的。
    到了太宗朝,那一次北伐,本来节节胜利,收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结果军卒将领因为赏赐之事,产生的懈怠之意,导致大好形势急转直下,最终功败垂成。
    也使太宗对武将有了厌烦之心,从而刻意打压,对整个禁军体系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造成了后来禁军的沉沦。
    而文臣,在这个问题上推波助澜,把开朝时留下的那点军力彻底败光了。
    同时,将领们得过且过,践踏法令条例,克扣军卒饷粮,就那样一步步让军不成军。
    再到了真宗朝,真宗亲征,檀渊之盟更是寇相公主导,武将在朝堂的声音越发无影了。
    先皇时,西贼李元昊叛出,屡战屡败,可能有文臣主帅的原因,更是国朝军力涣散的具体表现。
    如此,文武之别就越来越明显了。
    先皇时期几十年,国朝委屈求全,以钱粮换平安,明眼人谁不清楚是武将体系彻底烂了?
    庆历年,范老相公主导,力图改变国朝军备,却因先皇的犹豫而夭折。
    到后来,官家封太子,筹建护卫营,南征安南,西可西夏,一步步走过来,从军备到战力,由一个小小的护卫营展开,逐渐让国朝的军力看到了希望。
    这一次,讲武堂的筹建,更是传承国朝武将体系的百年大计。
    富弼想起了范老相公留给他的遗言:奉太子,中兴大宋!
    不管他人如何,对于官家筹建讲武堂的想法,富弼将尽心尽力促成。
    “臣领旨!”
    这是富弼第一次这样做,没有给其他人辩驳的机会,直接领旨了。
    他是宰辅,第一位的,能代表整个政事堂。
    有人想反对吗?或许有想法,但一时间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司马君实和欧阳永叔那理由,在官家的陈述中已经得到解决了。这还是从朝议开始就思谋,唯一能立足的理由。
    而韩琦和文彦博,本来是赞同的,总不能出尔反尔吧?
    就是这样,赵曦瞅中了这样的时机。
    决策拍板,本来就是君王的事,政事堂没有一致意见,只有遵循君王旨意。
    人就是这样,一旦面临无法改变的事实,剩下就是如何顺势而为了。
    官家的讲武堂框架,预留了太多的余地,给政事堂操作的余地。
    讲武堂的规格很高,几乎等同于朝廷,因为帝王是讲武堂院长。
    而官家只是陈述了大概,如何组建讲武堂,就是政事堂的职权范围了。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讲武堂的文院长,必须有讲武堂或者护卫营的经历,还是得有领军经历的文臣。
    同时,官家并没有具体确定讲武堂的人员配备。
    这样操作的余地就大了。
    讲武堂是训练武将,可官家没要求讲武堂配属的官员必须是武将。
    所以,政事堂把这个职权运用到了极限……
    讲武堂的配属官还没呈上来,但赵曦能想象到。
    得偿所愿!用文臣充塞讲武堂的属官,正是赵曦所期望的。
    文或者武,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人情。
    低品级的文臣与低品级的武将,长期厮混在一起,就跟护卫营的教导和指挥使一样,并不只有相互针对,更多的是相互了解和融合。
    文臣有为人师的偏好,而武将有结交文臣的意愿,统一接受以忠诚和服从为根基的教导,再配上后世那种灌输和洗脑式的方式。
    可以想象未来的军力会是怎样。
    “押班,若是有可能,皇城司把讲武堂的杂役都拿下吧。”
    其实做帝王挺累,事事得防着,那怕赵曦对自己为讲武堂做的条令条例很有信心,一样需要掌握讲武堂的各种动向。
    这不是早先的护卫营,他时常会过去,这是朝廷的一个机构,他现在根本没多少空去关注。
    所以,只能依靠皇城司了。
    对了,还有自己的儿子,可惜儿子只是现生的儿子,不是从千年后带来的,只与现世的少年相同,也没有像自己一样,在年少时就有惊艳的表现……想多了。
    ……
    真不能用保密法令去究竟筹建讲武堂的事,这是介于朝廷重事与闲事之间的,不好界定。
    当然,这也是赵曦希望被宣扬出去的,自然不会追究。
    只是没想到这请托都牵扯到内苑了。
    “曦儿,曹家为武勋,历代武将。如今朝廷设讲武堂,娘舅家明白,未来国朝武将会以讲武堂为根,所以……”
    娘娘成了太后,反倒不忌讳掺合这些事了。再说了,这不是求官求职,是争先为国朝尽力,倒也不必忌讳。
    “娘娘,讲武堂将帅班以及校尉班,是宽进严出,军卒班是严进严出。国朝所有将帅校尉,最终都会受训,无非是迟早的事。”
    “但作为第一批受训者,算是试验品,也肯定是最为严格的一批。如果娘舅家子侄有具备条件者,这并不是难事。只需跟诲叔通个气就可以。”
    第一批,绝对是精英一批,有后世黄埔前几期的参照,赵曦是最清楚的。
    “曦儿,为娘建议,每一批曹氏或者高氏,都应该有受训者,甚至每个班,都应该有自家人存在。”
    这应该是正确的建议。赵曦同意了,至于具体怎样安排,相信曹家高家会做好。
    两条线,倒是自己不至于失去掌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