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469章 这青苗法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事?小事?或者说是一场闹剧。
    朝堂等着看热闹的不少,不管是一直堵着王安石家门,还是宗亲被朝廷惩罚,甚至还有人看到了宗亲变革被叫停的可能。这都是热闹。
    结果…~官家就出宫转了一圈,事就没了,跟没发生一样。
    估计宗亲肯定被官家拾掇了,毕竟官家在宗正寺停留的时间不短。
    没见勾栏酒肆都见不着宗亲的人影了吗?
    皇家宗学里的人多起来了,从七八岁到十七八的都有。报名出外做官的也多起来了,两湖的,广南的,大理的,西北边境的,河北榷场的,没一个好去处。
    朝廷开始还担心,再看看宗亲们的做法:都是孤身一人外出,把妻儿老小都留在汴梁了。
    都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居然让宗亲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
    不奇怪!赵曦知会赵琴做了一些事。
    他不相信仅仅几句话就可以改变整个宗室原本的尿性。
    所以,赵琴不仅牵头出资成立了皇家宗亲基金,还建议用基金组建了一家商行。
    同时,直接用基金的钱,跟现在内苑的产业进行了互换。
    矿城、工坊城、锰矿、羊毛纺织、食品、军备等等,几乎赵曦所有的产业,都拿出一点点份子,让宗亲参与了。
    赵曦的一番说辞,可能让宗亲激动,也可能让宗亲亲近,或许也有一时的冲动和兴奋,要精忠报国。
    赵曦知道那续旧不了,要想持久,唯有利益是永恒的。
    如今的大宋,上点层面的人,都知道,朝廷都没有官家富足。
    官家不带宗亲玩,宗亲就是投门扒窗,也找不到掺合那些产业的门路……这是聚宝盆,谁舍得放弃?那怕是一点点都舍不得。
    官家这时候真的丢出来了,也就是说,官家是真当宗亲是一家人了!
    所以,也就还来了这些宗亲真正的忠诚。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这也是赵曦控制宗亲最有效的手段。
    ……
    持续半年之久的青苗法调查人员终于回朝了,带回来的确实各执一词的报告。
    不同立场的调查人员,无法在调查结果上统一,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结果。
    很好,这正是赵曦想看到的。
    支持青苗法的,侧重于耕田数的变化,重心放在丈量耕田,并与实行青苗法前对照,以证明青苗法有利于保持国朝耕田数,确保两税不再减少。
    而反对青苗法推行的,则侧重于地方府衙在推行青苗法时的猫腻。
    比如强行摊派,比如中饱私囊,比如常平仓亏空,比如陈粮新粮的差别,比如民声民怨。
    而中立的一方,就以公正的态度,全盘对实行青苗法的地方进行调研。
    甚至还有敷衍了事,着地方官府撰写青苗法实施情况的。
    同时,皇城司也有一份奏报,着重是报告这半年来,朝廷外派官员都干什么了,跟何人接触,各自又有何种背景。
    五花八门,杂七五八……这就是最终的调查结果。
    这倒是赵曦希望看到的,却也是很为难。
    就凭这调查结果,不管是集议还是朝议,赵曦清楚,肯定又是吵吵嚷嚷的情形,绝无例外。
    他是真烦那种争吵。能吵出个结果来也算,吵吵半天,最后屁用没有。
    争论,结果不就是各人保持各人的观点嘛?
    所以,调查人员回朝几天了,赵曦没召集集议,也没召见任何一个外调人员。
    可朝臣可没准备让赵曦闲着。
    这外调青苗法并不是什么隐秘的事,甚至各方的调查结果都会征求意见,采纳大佬的建议才能形成最终定稿。
    也就是说,朝廷现在得到了什么样的报告,对于朝臣来说都清楚。
    官家说过,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把青苗法搁置,不得再议。
    现在,外调结果有了,自然就是可以议了。
    为了抢的先机,一篇篇华丽的,激烈的,朴实的奏折文章开始成堆成堆的往政事堂递。
    这事,就是在政事堂也还继续着争执,自然就到了赵曦的案头。
    借用并重复调查结果……没看头,丢一边去。
    满篇口号喊的震天响,没一点干货的……没用,丢一边去。
    一个调查结果就否定王安石本人,冠以祸国殃民帽子,并准备往死里整王安石的……其心可诛,丢一边去。
    过分扩大青苗法作用,忽略存在问题的…~也一边去。
    认为在国朝耕田大事前,可以不必在意草民死活的……站着说话不腰疼,贱其子民者……一边去。
    唉……这是奏折吗?这是檄文!这是奏折吗?这是表演文采的机会。这是针对青苗法的奏折吗?这根本就是在罗列王安石罪状。
    一边翻看,一边丢,越来赵曦手里的动作越大,到最后直接看开头,就抬手扔出去了。
    吓得内监一个个连大气都不敢出…~啥时候见官家这般暴躁过?
    这就是朝臣!真应了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不对,有一用,就是扯淡。
    并不是说满朝堂真没有解决问题的臣工,是立场的需要,让他们忘记了本职,替君王排忧解难的本职。
    反对者不会去考虑解决问题,支持者不能也不合适去改变青苗法原义。
    而中间派,看现在这架势,还担心所有的炮火都冲着他来呢。
    所以,奏折就单纯表态了。
    这个……苏辙?终于看到一个可以让人看下去的奏折了。
    苏辙是作为调查人员下去的,还是去了实行青苗法最久的鄞县。
    他用详实的数据,从王安石主鄞县时说起,充分肯定了青苗法的作用。
    同时,也是用详实的数据,列举了从王安石离开鄞县,整个青苗法变味儿的过程。
    最后,两者对比,从两税税入增长和减少中得出结论:青苗法过于依赖官员的操守,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且,青苗法不适合作为官员考评的内容,容易滋生乱像,从而导致事与愿违,害民害政。
    好像结论也是反对,可赵曦却看到苏辙在这一事件上的公正和客观。
    立场并没有让他丧失基本的判定标准,即便在言辞上有倾向,但并没有全盘否定,也没有给王安石按什么罪名。
    比他哥哥强,不玩虚活,言之有物。
    可这青苗法……
    如果说农田水利法是来源之法,青苗法就是节流之举。
    国朝不抑制兼并,但作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没人真正舍得丢弃自己的耕田。
    耕地,对于农耕民族是烙在骨髓上的依赖。
    而国朝耕田……纳税耕田的减少,势官富姓绝少不了办肮脏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