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524章 大设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曦这次真无意再次挖坑埋那些臣工。在富弼回朝后,君臣一心众志成城的苗头显现了,他也就没必要再去一次次打人脸了。
    至于这次在明面上嚣乱的臣工,级别不够不说,就是全算上,也不够他赵曦一锅烩的。
    在监察体系完成后,赵曦算是对国朝地方体制改革有了雏形。
    从大的架构上,军事、政事、财务、商贸、监察,从朝廷到地方建立了隶属于朝廷的层级体系。
    在军事上,枢密院管将帅和调兵,兵部管军备和底层军官,而军备的营造和运送,则全部由工坊城掌握。从根本上消除了武将作乱的可能,从制度上改变了将不知兵的弊端,也从程序上改变了国朝以文驭武的祖制。
    在政事上,地方官不再介入军事,可放手专注民生和政务。而赵曦将财权剥离,也就避免了地方官浪用公帑,甚至用公帑饮宴作乐的可能。
    市易寺监管商业行为,有效掌握了各地税入情况。而所有的税入将来会由三司使这边推出一条编的纳税之法,统一由皇家银行经办。
    而地方官的自由裁量权,只留下了两税。为了让自己主政的州府宽裕点,地方官会下死力气的去开荒,去防范土地兼并,以确保地方税入。
    同时,在推动官办产业这一块,赵曦让地方州府郡县,都变成了各类产业的东家……在未来,这一部分收益,将会远远高于农税。
    赵曦也知道,想要转变千年以来人们对土地的依赖很难,他只想最大限度的让子民看淡土地。
    确保粮食供应是一方面,降低土地的价值才是赵曦一直致力于做的。
    为此,他一直没有想着征伐安南,虽然拿下安南对如今国朝的军力来说很容易,甚至朝堂也有部分臣工有过这样的提议。
    在没有扩张疆域并另外开发出粮食供应和产地之前,赵曦暂时不考虑征伐安南,因为国朝需要安南稳定的为大宋提供粮食。
    其实,用所谓的王道,让安南依附于国朝,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只是赵曦受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始终认为非吾族类必有异心的说法,用在安南身上是合适的。
    这还是很久以后的事。
    让子民看淡土地,并降低土地的价值,并不是赵曦不重视农业。农业是第一产业,这是至理。
    而想要子民看淡土地,并降低土地价值,必须得让子民见识到不依靠土地可以生存的事实。
    这就需要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朝的工业化进程。可能说工业化有些说大了,没有基础学科的发展,所谓工业化不如说是工艺化。
    目的只有一个,让物质尽可能的丰富起来。
    赵曦也想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尽力去做了。他给予了苏颂和沈括无限使用钱粮的权限,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俩身上。
    赵曦能做的只是提点,这不仅仅是因为身份决定了,关键是赵曦认为:属于这个时代的就应该由这个时代的人物来创造。
    工业化,并不是他赵曦一个人办一个工坊城就可以推动的,赵曦能做的只是引导。
    唯有在这个时代建立一个工业化的氛围,营造一个工业化发展的环境,出台促进工业化的政策,让从官到商,从商到民,甚至到士大夫,所有人从工业化中得利,才能真正的促进这个时代的工业化发展。
    否则,他赵曦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
    在这所有的架构设计中,赵曦始终没有忘记监管。监察体系的建立,完善的细则,三年的轮换制度,追溯机制的设定等等,让监察体系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并且,赵曦还有只属于自己的皇城司探知……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官制改革议题。
    首先,让吏部制定统一的官阶。从政事堂、六部九卿到州府郡县的主官、佐官,明确各职位的官阶,废除原先架床叠屋的官制。
    并且制定详细的的升迁条件,细化磨堪,制定适应实情促进发展的政绩考评办法。
    赵曦并没有指望能杜绝人情往来,后世都没有杜绝,更何况在这个师承和宗法大于天的时代,只是尽可能的让整个官僚体系规范起来。
    其次,由户部着手调研目前各种本官、职衔、贴职、差遣、勋爵等各类贴钱的俸禄总额,以此为基准,根据吏部确定的官阶,形成官阶和俸禄对应的官俸体系。
    新的官俸体系不仅要体现官阶的区别,还有体现职能区别,有无差遣的区别,体现致仕和在位的区别。
    新的官俸体系,将忽略文武之别,重视地域差别,着重于政绩的奖惩,重出身但不唯出身,看履历而不唯履历,凭官阶而不唯官阶。
    再之,是官制改革的核心,同时也是国朝官僚体系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赵曦设想的三级决策制度。
    朝会为最底层一级,然后是议政层,内阁,最终是他作为君王的裁决。
    朝会为参政一级,也就是说,参加朝会只是具备参政的资格,说白了就是知晓朝政的资格。
    参政一级可以对朝政检点,但仅限于奏折形式,并且对于最终出台的政策不得非议。
    接下来是议政一级,议政在国朝应该是属于真正的朝廷大员。十四府的主官,六部九卿主官,皇家银行、工坊城、讲武堂以及新成立的市易寺、国营寺、监察衙门等,都要占有一定的议政席位。
    这应该是提议国朝政策的一级。在这一层可以吵,可以辩,但一旦经过议政递交内阁,并经帝王裁决后,不论反对与否,接下来唯有执行。
    再往上就是内阁一级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相公。
    在赵曦的设定里,内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相公,最好能实行推举后由自己裁定,帝王必须有最终的否决权。
    只是赵曦不可能将现在在职的相公全数替换,所以,对于现在的内阁,只能是补充,从具备议政级别的大臣中补充。
    然后,再根据议政的缺额,递补议政。
    甚至赵曦想过任期的问题,就比如他在监察衙门、国营寺和市易寺都推行了任期制……
    其实这些衙门的任期,只是地方任职的任期,对于位于朝廷列班级别的,还真没限制,就是政事堂在制定相关细则时也没有提及。
    官员一旦到了这个层级,决定他们去留的,就是帝王了。
    赵曦不确定,自己处于君王的立场,是否该去限制君权……他一直犹豫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