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712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曦是清楚滔娘所做的一切的。
    在赵曦本意上,他也的确不想这样的情况发生。虽然他能做到不顾忌的处置高遵裕,可他也知道,会因为这件事影响与高家的关系,甚至跟老六家的紧密也会受影响。
    这样也好,让所有人都做出反应,把事前预防做到彻底。
    要是从大战开始算,时间已经过了很久了,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
    若是从高遵裕部推进到险地,赵曦窥透其中关节,也就三日的时间。
    因为这其中一直关注在如何解决大军推进,以及与西夏攻防纠缠上,对于在正面战场不属于主力的高遵裕部,赵曦一直没操多少心。
    本来横山和翰海,就是高遵裕部推进的自然障碍,大家谁都没看好这一路的攻势。
    一开始,连赵曦也以为,高遵裕部之所以推进速度,是因为西夏人的忽略,是依仗着横山和翰海。
    等各路大军解决战车困难后,战斗的烈度依然高于高遵裕部时,赵曦才考虑西夏人故意的可能性。
    到后来根据沙盘的分析,得出了这是西夏人谋划围歼高遵裕部的设想。
    其实,对于围歼,赵曦真不担心。
    除了火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攻破战车车阵的防御,就是火攻也难。
    战车又可以携带物资,围而不攻的困城办法也不会短期奏效。
    让赵曦唯一担心的是,西夏人掘开黄河堤坝……这对于以战车为主的作战方式而言,那才是灾难。
    黄河溃坝时奔腾咆哮的水流,冲击战车真的很容易。
    况且,即便战车能扛得过一时,可那些驮马根本受不了。
    更何况,黄河所携带的泥沙量,足可以让战车没有任何用武之地了。
    到那时,火药废了,战车废了,物资废了,驮马没了,剩下的可能只有泡在水里的军卒,任由西夏人砍杀……毕竟现在的新军,侧重于火器了,常规的老式武器,携带量很少。
    而赵曦不担心的是,时间上还来得及。
    高遵裕部即便是推进的比其他各路快,想抵达西平府,也需要攻城拔寨,一个营寨一个营寨的打下来。
    因为横山的原因,不利于西夏骑兵纵横,所以,在环庆北上一带,是西夏防御营寨最多的地域。
    西夏人若是有全歼高遵裕部的设想,就需要把子演足了,不可能全面放开,适当的抵挡是必须的。
    这就导致了,高遵裕部也无法推进的太快了。
    从杀牛岭开始,高遵裕部在火药充足的情况下,一个多月,也仅仅推进了百十里,刚刚打到博乐城……
    博乐城打下了,高遵裕命令队伍在博乐城休整,等待物资跟进。
    这次是灭国之战,单纯的轨道兵根本无法满足各路大军军备的运送,偏偏新军作战对于军备物质依赖性特别大。
    这一次,朝廷在满国朝征用民夫,已经按照官家的办法,设置了转运兵站,可转运的速度,依然跟不上他们队伍进攻的步伐。
    “寿翁啊,再追追物资,本帅以为我们可以一举打下耀德城,然后队伍再行休整,为进攻西平府养精蓄锐!”
    高遵裕有点意气风发的感觉,连跟种谊说话也比平时和气的多。
    “大帅,末将已经追过了。这一次不完全是轨道兵,民夫运送军备,又涉及火药,确实速度提不起来。”
    种谊也有点小兴奋。虽然他也奇怪,疑惑他们本该最困难的一路,反倒成了推进最快的一路。
    转而想了想,就横山这一带,他种谊就是在这一带长大的,确实不好像其他边境一样,用挖壕沟的办法阻拦战车推进。
    说实话,一开始让他辅助高遵裕,种谊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乐意的。
    几路大军,任何一路的大帅,都比高遵裕能力强很多,也好侍候。毕竟高遵裕是皇后娘娘的家叔……
    但种谊不是不识大局的,在他们几个副帅中,他是最熟悉环庆一带地形的。
    可是没想到,他本以为是打酱油的一路,到目前为止反倒多了最显眼的。
    他们已经攻城掠地了,其他各路还在跟西夏人玩拉锯的游戏。
    “大帅,在博乐城多做休整也是好事。过了耀德城,那就是一片大开阔地,一直到西平府,几乎没有什么阻碍。”
    “末将以为,在耀德城,西夏人肯定会布置重兵。我等在此修养,是为了耀德城的大战,争取一举拿下耀德城,那西平府就指日可待了!”
    耀德城虽然称之为城,其实更应该叫关,叫耀德关更合适。
    耀德城是横山北面,接近平原的隘口。打下耀德城,就相当于到了西平府的城下…~
    高遵裕也觉得种谊说的有道理。即便他着急,也得等军备运送到位呀!
    所以,安排了巡逻和值守,叮嘱种谊几句,也去帅帐休整去了。
    ……
    “朝廷这是何意?不是让我等各路大军临机决断吗?岂能因为偏师,而让正面战场调整方略?”
    高遵裕真的没法理解朝廷的战略调整。眼看他们就要打下西平府了,这时候突然转战向西……
    到手的功劳呀!谁都没法忍得住。
    “大帅,朝廷的诏令是统一从汴梁发出的。到达咱们帅帐跟到达偏师所在的瓜州,相差非一两日的时间。”
    “即便是河湟的折帅接到诏令,也比我等要延迟几日。大帅,几日时间,大军破耀德城未必不可!”
    有将领如此建议,这应该也是整个大军将士们一致的想法。
    没看整个指挥部的文佐帅,文佐官,包括那些随军监察官都一个个的眼睛发亮吗?
    可种谊总感觉哪里不对。
    种谊作为老护卫营的校尉,从官家十岁,一直跟随到护卫营进军营率领新军,十几年的时间,几乎是形影不离,岂能对官家不了解?
    官家是最反对对前线指手画脚的,可官家又最看重战略谋划。
    他们只是一路大军,只知道这一路的战况,而朝廷接收的原因所有参战队伍的奏报,是可以了解全局的。
    战略调整,也只有在朝廷,有所有战场的奏报,才有调整战略的基础。
    这事怕是不会那么简单,但种谊也没觉得耽误几日会怎样。毕竟,瓜州和横山的诏令延迟是事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