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七十六章 上门拜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红兵就对张天平说起了自己的想法,从对民间老手工艺的喜爱说起,一直谈到当地文化局局长答应与自己合作,搞一次民间老手工艺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这次来香港就是为了与这些老手工艺的手艺人们取得联系,请他们答应参加这次的宣传与推广,为的是能让自己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张天平听得直点头,替赵红兵续了一杯茶,非常认真地听着赵红兵的叙述。
    等赵红兵说完,张天平击掌道:“好啊小伙子,难得你们有这份儿心思,好,很好!哈哈哈,要是现在的年轻人都能有你们这样的情怀就好了。好,就冲你们这份心,我教给你五禽戏。”
    赵红兵大喜,这一步终于算是迈出去了,连忙道:“那我谢谢老先生了。”
    说完站起身就要作揖拜谢,张天平只是很随意地将手往赵红兵手腕上轻轻一托,赵红兵这一揖就再也拜不下去了。
    赵红兵吃惊地看着张天平,自己因为高兴,所以用的力气也算是大了,却被一位老先生看似轻描淡写地随手轻托住了,再也不能揖下去,而老先生的手稳若磐石。
    自从接触到赵红兵的手腕开始就再也没有向下沉过一点儿,是活生生将赵红兵的动作止住的。
    马克勤在一边看不出这里面的道道,赵红兵一脸吃惊的表情看着这位老先生,而老先生则笑眯眯地看着赵红兵,这一老一少就像雕塑一样一下就定格了。
    张天平手上加了一把劲将赵红兵的身体托直,然后对赵红兵和马克勤说道:“你们俩可要好好学啊,你刚才说的没错,我这的确不是普通的五禽戏,效果比现在流传的五禽戏要好得多。
    我轻易是不教给别人的,我是看在你们为这些老手工艺上的这份儿心上,今天破例!”
    赵红兵与马克勤一招一式跟着张天平练了起来,张天平在前面走,赵红兵与马克勤在后面跟着。
    张天平还不时提醒每招每式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与平日里所见五禽戏的不同,一趟拳走下来,马克勤由于以前没有学过,只能勉强记下些招式,估计自己学不全,学了虎、鹿二形之后就停下了,仅剩赵红兵一人还在跟着。
    可是赵红兵就不同了,一整套拳经过老先生的提醒、点拨,赵红兵甚至怀疑老先生教的是不是五禽戏。
    虽说只是形体上有些微的不同,但是老先生的这套显然更有效果,走完后全身舒畅,精力充沛。
    这个时候院子里陆陆续续来了一些老人,其中有马克勤上次来香港的时候见过的,马克勤就收了拳去和这些老人打招呼,老人们也与马克勤攀谈起来。
    眼睛却不时瞟向场中正在打拳的两个人,其中一位老者道:“小伙子啊,你怎么就不学了,这么好的拳你不学,真是。”话语间颇有替马克勤感到遗憾的意思。
    马克勤诧异道:“这应该就是五禽戏吧?电视上有教学的,实在不行还有磁带呢,跟着学好了,一下叫我记这么多我实在是记不住。”
    另一位老者笑道:“呵呵,电视上教的根本不能和老张的相比,连提都不能提,根本不是一个阶级的。嗨呀,真是不识货,走眼了。”
    马克勤不明觉厉:“张老,就是教我们拳的那位?对了,他是谁啊?”
    老者缕了一把胡子:“啊?你们还不知道他是谁,张老怎么会把拳教给你们两个都不认识的人?”
    马克勤被老者的话挑起了性子,追问道:“老先生,麻烦你告诉我那个张老到底是什么人啊?”
    老者慈眉善目的笑道:“他就是泥人张的第四代传人张天平,他所教的五禽戏不是你们现在普及的那种,现在普及的都已经是简化了的,与张老教的这套动作上是有差异的。
    而且张老教的吐纳之法更是关键,学好了真是受益无穷,所以我说小伙子你有好东西不学……”
    马克勤这才知道原来与自己聊了半天的这位老先生原来就是这个院子的主人,也是将这些老民间手工艺手艺人召集在一起的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天平,而且他所教的这套五禽戏也是大有来头。
    相传五禽戏是医圣华佗所创,也有人说五禽戏不过是华佗根据前人的类似健身功法改变整理而得。
    最早记载“五禽戏”这个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可真正被人所熟知还是华佗的缘故,所以人们还是习惯性地称五禽戏为华佗所创。
    可真正将五禽戏发扬光大的却是华佗的徒弟,姓董名文华,广陵郡人,这个董文华原本是官宦子弟,从小过着富裕的生活,却是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公子哥,后来拜了华佗为师。
    有一次华佗带着董文华外出采药,回到家董文华就病倒了,华佗一搭脉,六脉平和,不是有病的样子。
    华佗就知道这是因为董文华的身体虚弱所导致的,就对董文华说:“你是缺乏锻炼才致使你卧床不起,体质过于虚弱了。”
    董文华此后变开始注重锻炼身体,他见华佗每天都练五禽戏,并且据师傅说这套五禽戏是一种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董文华就央求师傅传授自己五禽戏。
    华佗见董文华一心想学,取出了一本《五禽戏法》教给董文华,让董文华照着《五禽戏法》上的图册勤加练习。
    董文华如获至宝,因为他本就是官宦子弟,虽然之前的娇惯之气已经改变了很多,可毕竟还是有一股惰性,见五禽戏即可防病又可治病还能延年益寿,这可比辛辛苦苦学医要来得轻松得多。
    从此,董文华为了偷懒,钻研《五禽戏法》甚至比学医还要着迷,华佗也拿他没办法,也就只得任着董文华的性子去了。
    可还真别说,董文华虽然在学医上偷懒,可是对五禽戏却是极为上心,不仅仅是把五禽戏练得烂熟于胸,甚至渐渐地自己有了一些启发和收获,居然在华佗的五禽戏基础上改良起来,并向华佗请教自己的改良是否恰当。
    华佗试了试果然比自己当初的那套更加有效,遂鼓励董文华让他继续钻研五禽戏法,争取能将五禽戏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董文华得到赞扬,更加努力和喜欢五禽戏,专门钻研和改良。渐渐地,董文华感觉五禽戏已经被自己改到了极致,所以就呈献给师傅。
    华佗再一试,欣喜道:“就以此法传授于世,悬壶只可济一时一世,此法却可传千秋万世。”足见华佗对董文华改进过的五禽戏是何等的满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