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578章 自找麻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普德交易完成,俄波战争也告一段落,在英法奥三国的协调下签订了停战条约。
    仅仅只是约定停战,并没有要求俄国人撤军,对俄波两国的疆域问题,国际社会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钉子埋了下去,俄波两国的仇恨又深了一分。在仇恨的力量下,普波合流又更进了一步。
    柏林政府的目标达到了,尽管丢了莱茵兰地区,可是吞并波兰王国后,普鲁士王国在战略上已经扭转了不利局面。
    收拢了拳头,打出去的力道才能够更大。对柏林政府来说,现在最大的难题不是波兰债务危机,而是移民安置。
    波兰复国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信誉。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新生的波兰王国受到了俄国人的军事威胁,随时都有可能崩盘,根本就不被投资者看好。
    这种背景下,波兰政府想借外债都不是那么容易。即便是支持他们的英法,也不可能把钱扔进去打水漂。
    因此波兰政府的债务大部分都是对内,对外部分主要是复国初起,欧洲各国为了打击俄国人才借给他们的政治贷款,大约有两千多万英镑,其中三分一还是欠普鲁士的。
    内部债务就很难捋清楚了,受财政危机影响,波兰政府多次进行货币贬值,靠增发货币度过财政危机。
    后遗症就是波兰国内的经济一团糟,比起沙皇政府时期都不如,波兰工商业界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这种糟糕的局面,对普鲁士王国来说却是一件好事,为他们吞并波兰创造了机会。
    如果不是波兰经济不好,资本家们也不会向普鲁士王国靠拢。没有工商界支持,威廉一世也无法高票当选。
    既然要兼并波兰王国,柏林政府就做好了收拾烂摊子的准备。
    相比之下“移民安置”,才是真正的麻烦。不是人人都愿意背井离乡,对很多普通人来说,被德意志联邦统治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移民工作一开始就遭到了当地民众的抵制,或者说是遭到了当地资本家的抵制。要是人都走了,谁给他们卖命啊?
    不光是资本家们捣乱,中产阶级也不买账。很多人都对柏林政府出卖莱茵兰地区耿耿于怀,认为这是在抛弃他们,潜意识里就排斥这次移民。
    这些问题的背后,最主要原因还是安置。资本家们可以搬迁工厂,却没有办法搬迁矿山,柏林政府根本就找不到代替莱茵兰地区的工业基地。
    中产阶级也一样,换了一个地方他们的人脉关系网就全废了,又需要重新开始。大部分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保住现在的生活水平。
    反倒是明面上闹得最凶的工人、农民最好处理,他们的要求最低,只要政府有钱就可以搞定。
    ……
    维也纳宫,弗朗茨正望着近东战争的战报发愁。不是前线失利,恰恰相反是前线打得太好了。
    按照事先的计划,俄国人是无法打通黑海海峡的,最后在欧洲各国的调停下结束这场战争。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奥斯曼帝国比弗朗茨想象中还要废材。硬是连半年时间都没撑住,就丢了黑海海峡沿岸的土地。
    怎么停战,成为了眼下维也纳政府最大的难题。做戏必须要做全套,故意放水可瞒不过各国政治家的眼睛。
    按照目前的情况,奥斯曼帝国已经朝不保夕了。以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仇恨,这个时候弗朗茨应该做的是痛打落水狗,趁机干掉这个老仇人。
    事实上,维也纳政府也在这么做了。为了拖延时间,弗朗茨把一项没有多少存在感的帝国议会推了出来。
    实际上这没有多少作用,不光是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有仇,神罗帝国其它邦国也和奥斯曼帝国有恩怨。
    现在帝国上下都叫嚣着干掉奥斯曼帝国,反战派的声音几乎听不到,这让弗朗茨非常苦恼。
    以目前的情况,帝国议会通过增兵议案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弗朗茨也无法强制手下人站在民众的对立面,背负骂名去当反战派。
    在奥地利没有出兵小亚细亚半岛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都被俄军吊打,要是奥地利也跟着出了兵,弗朗茨不认为元气大伤的奥斯曼帝国能够坚持多久。
    没有了这个倒霉蛋,下一次转移视线的时候找谁?接下来的战略又该怎么进行?
    要知道奥斯曼帝国虽然衰落,可体量却一点儿也不小。以目前的情况,奥地利和俄罗斯帝国瓜分奥斯曼帝国肯定会被噎着。
    欧洲各国也不会答应,到时候免不了多来几个分赃的。对想要独霸地中海东部的奥地利来说,这非常的不利。
    弗朗茨问道:“俄军要休养多久,才能够再次发起进攻?”
    战争是需要死人的,不要看俄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实际上损失也不小。
    短短的半年时间内,沙皇政府就补充了四次兵力,现在又该补充第五次了。总伤亡人数已经高达24万,其中阵亡人数将近四分之一。
    站在沙皇政府的角度来说,这些伤亡都是值得的。在补充兵力的同时,俄国人也打着休整的名义,不断更换前线作战的部队。
    根据联军总指挥部统计的数据,前前后后已经有65万俄军士兵在战场上走过一遍。光新兵训练打掉的子弹,都超过一千五百吨。
    俄国人的理由合情合理,前线部队伤亡太大,需要调回去休整。
    伤亡人数摆在那里,那怕明知道沙皇政府在借机练兵,奥地利也没法拒绝。
    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俄军就消耗了总价值超过6500万神盾物资。要是换了沙皇政府自己,绝对舍不得这么玩儿。
    这只是俄军的开销,如果加上奥地利军队的开销,这个数字还要增加一半。
    飞艇轰炸、海军炮击,弹药消耗同样不低。幸好中东地区奥地利军队只是在围困耶路撒冷,要是一路打下去,这个军费开销还会更高。
    武器弹药、战略物资消耗并不算什么,战争最大单笔开销,实际上还是士兵的伤亡抚恤金。
    以奥地利为例,阵亡一名士兵最低抚恤金是600神盾。每年给烈士家属的各项优惠政策、福利支出最少也是10神盾,按30年计算就是300神盾。
    这只是理论上的最基础数据,奥地利军队抚恤还要考虑职务、军衔、服役年限、是否立过战功,这些都是加钱项目。
    正常情况下,政府是不可能把白板士兵送上战场的。这就意味着实际战争中,需要支付的抚恤金会更多。
    平均下来,每阵亡一名奥地利士兵,维也纳政府就要支出1200神盾的抚恤金。要是阵亡一万名士兵,那就是1200万神盾。
    死了的开销大,活下来的重伤员开销实际上还会更大。
    别的不说,后续医疗费用政府必须要承担,丧失劳动力的政府还必须要负责解决生计问题。
    要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这些开销是万万不能省的。这方面弗朗茨舍得下血本,奥地利的后续抚恤工作做得最好。
    幸好沙皇政府不需要支付这么多抚恤金,要不然的话亚历山大二世现在绝对会哭死的,伤亡抚恤比战场上的消耗都大。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工业物资的成本越来越低,人命的成本越来越高。后世各国重视士兵伤亡,实际上都是被高抚恤金给逼出来的。
    陆军大臣阿尔布雷希特:“按照之前的惯例,俄军会换掉伤亡超过百分之十的部队。
    沙皇政府在乌克兰地区还有了20多万新兵,最快一个星期就能抵达前线,最迟也不会超过半个月。
    距离我们承诺提供作战物资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俄国人肯定会抢时间,我觉得最多不超过二十天俄军又会再次发起进攻。”
    维也纳政府最初承诺提供15万俄军半年的作战物资,后期双方做了利益交易,这个限额被提高到了20万俄军,时间也被延长到了1874年底。
    沙皇政府刚刚揍了一顿波兰人,虽然取得了辉煌战果,但钱包却受了伤。这种背景下,俄国人自然要尽可能的省钱了。
    只有在最后期限结束前发起大战,才能从维也纳政府手中拿到更多的物资,为后面的战争做准备。
    这种事情俄军一直都在做,比如说:虚报战损、藏匿战略物资。
    前线的奥地利军官早就汇报过了,只不过还需要俄国人卖命,弗朗茨没有深入追究。
    藏匿战略物资也不是说起来那么容易,至少不能被前线的奥地利军官抓个正着。藏匿少量的物资简单,要是量大了可不容易藏,账目上也做不平。
    奥地利也是派军官跟着的,多报战损也必须要通过检查,万一被查出了问题,那是要追究责任的。
    奥地利发放战略物资是按俄军人数进行的,不过战场上每天都在死人,人死了消耗自然也就少了。
    但发放物资的军需官不可能立即得到数据反馈,前线俄军领取的物资并没有减少,这就多出来了一部分物资。
    虚报战损、藏匿物资,主要就是这一部分物资。水至清则无鱼,只要账目做得干净,奥地利也不会深入追究。
    这部分物资,最后究竟有多少能够落入了沙皇政府手中,又有多少被俄国军官们私下里给瓜分了,就不是弗朗茨关心的问题了。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放出消息,就说我们准备出兵五十万灭掉奥斯曼帝国。”
    欧洲各国希望看到奥斯曼帝国倒霉的不少,但是大家绝对不想看到奥斯曼帝国灭亡。
    要是没有这个大块头牵制,奥地利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中欧地区,不少国家的国防压力都会增加。
    伦敦会议上,英法已经在调停这次近东战争。可是这还不够,欧洲各国施加的外交压力还不足以令维也纳政府放手。
    弗朗茨现在做出灭亡奥斯曼帝国的举动,就是为了加一把火,引起英法的重视,让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干涉这场战争。
    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这么扯淡的事情,居然真实发生了,想想弗朗茨就觉得好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