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苏厨 第58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元人在《真腊风土记》中记录,“又有一等野田,不种常生水,髙至一丈,而稻亦与之俱髙,想别一种也。”
    古书将这种稻田称为“雒田”,记录水稻“从潮水上下”,正是其特殊的生长特点。
    浮稻在深水条件下种植,采用撒播形式,雨季来临时,稻田积水,水位上升,稻茎也逐渐伸长,雨季浮稻有时一天可长高三十厘米。
    在发生大暴雨、大洪水和急流时,浮稻的根会脱离土壤,上部的叶子浮在水面,整株浮稻随水漂移,吸收水中的养份,继续生长,水退后,根部又扎入淤泥。
    整株茎长可达五米以上,到一月份洪水全部退出,浮稻也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苏油在访问真腊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宝贝,这下就更爽了,真腊人那是自己不会玩,对于种花家来说,拿竹子编成带浮力的巨大竹筐,放到沼泽里,再将这种稻子丢到竹筐中,就能形成一片片稻田。
    苏油知道,福建路,广南东西路普遍种植的空心菜,其实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种法栽培,是种花家玩老了的路数。
    这种稻子种植期比较长,脱粒比普通水稻麻烦,但是有个好处——粒大,产量高,一亩水面可以收获五百斤!
    有脱粒机械的帮助,稻农们最大的麻烦已经被苏油解决了,现在的西贡旱地和水田还很珍贵,但是洪泛区,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
    郏亶没有闲着,第一批圩田三个月下来已经收了六十万斤稻米,土壤的肥沃程度,让他恨不得能把这片土地搬到两浙路去。
    第一片圩田周围区域,已经种上了甘蔗和金合欢树苗,还有一些咖啡,低处的水田已经开垦了出来,正在养水肥田,中心地区的池塘里,种植了莲藕,鸡头米,百合,菰米,另外还养了数十头水牛。
    沈括一来,大工程建设就交给他了。
    北方流民们对这里四季常青,温暖适宜的冬季惊讶莫名,开始在理工小组的指导下进行大建设。
    四月雨季就会到来,因此圩田和造屋的工作必须同时进行。
    好在这里都是原始雨林,木材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范师哲对宋人砍树的本领非常吃惊,因为真腊没有大片锯这样的神器。
    一万多人,被沈括和苏油分成了伐木队,水利队,基建队。
    以嘉定村为中心,二期工程就像一个巨大的半圆,在九龙江北江的南岸展开。
    而同样的,还有几个圆点,在九龙江平原上的高地和石场上展开。
    当然麻烦也有很多,蛇虫野兽,现在还是这片大地上的主人。
    连鳄鱼都有两种,就问你怕不怕!
    苏油带过来的第一批鸡雏,几乎全喂了这些东西。
    除此之外,病痛也是一项挑战。
    虽然是水乡,但是苏油和石薇还是以军法行卫生条例,石薇要负责治病,而苏油则负责挖井。
    井是苏油设计的,先挖出大坑,然后加上柳树段围出井来,在周围埋上木炭,河沙。
    然后在井底同样埋上这两样东西,铺上石板,连续淘两天之后,一口干净卫生的水井就造好了。
    之后修建井栏,搭建凉亭,避免雨水污染。
    虽然经过木炭与河沙过滤得到的井水已经非常卫生了,苏油和石薇依然要求移民们饮用凉开水。
    为了养成移民的好习惯,石薇干脆教会了移民们煮凉茶。
    这里的大竹子多的是,将竹筒锯下来一节就是水壶,干活时携带倒也简单。
    还有藤蔓,芦苇,移民里多是河东人,他们玩芦苇编和柳条编本来也是行家,这方面不用教。
    倒是修房子比蜀中麻烦,需要修建类似后世云南傣族那样的竹楼。
    不过有巨大的云邱竹,毛竹,箭楠,以及水力木工坊和轮锯,大工地上每天都能出产无数的竹材。
    竹材都是标准件,同样可以使用榫卯结构,只不过需要在开孔处的上下用麻绳缠绕扎紧。
    为了高效生产,一万人是按照屯田军团来组织的,先期抵达的廖恩和他的族人,成了小组长,同样五人一保十人一队,组织严密,每日里集体上工集体下工,在郏亶,沈括,苏油的带领下大力建设。
    很快,陶坊,盐场,渔场,船场,村落,仓场,晒场,官衙,采石场,木料场,草料场,牲畜棚……纷纷修建了起来。
    最危险的是伐木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故伤害,还有老虎,豹子,鳄鱼,蟒蛇,甚至野象和野牛,也常常伤人。
    苏油从交趾调来一支神机铳队,对他们实施保护,孙能和王韶听说之后,轮流带队前来进行轮换,围猎如今在各国,可都算是军训项目。
    丛林里枪声不断,苏油倒是因此得了不少的好皮张。
    这里本来就是得天独厚的盐场,当食盐储备达到三万斤以后,苏油组织了一次海捕。
    南海鱼类甲壳类贝类品种之丰富,那是叫人叹为观止的,如今的外海是占城真腊驾驶独木舟的渔民们所不敢涉足的区域,苏油随便找了个洋流交汇处围了几网,就捕到能让两艘眉山型满载的渔获。
    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
    鲅鱼,带鱼,各种鲳鱼,秋刀,鬼头刀,青衣,红歌鲤……
    还有无数叫不出名字的。
    虽然不是底拖网,还是逮到了一些石斑类。
    石薇也跟着出海,大网围拢万鱼竞掠的场面,让她看得叹为观止,小油哥哥打鱼摸虾的本领又进阶了!
    一群小鱼突然掠出水面,展开翅膀一样的鳍翼,从围网里飞了出来,轻松逃脱了围网的包围,在海面上银光闪闪地滑翔了数十米,然后落入水中,贴着水面滑动尾巴,接着又掠起来。
    “小油哥哥!那些小鱼会飞!”石薇兴奋地喊道:“好漂亮!”
    苏油笑道:“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我欺。等到下龙湾那里修好,我们造一艘小艇,休沐的时候就去海湾里弄弄帆!”
    鱼汛的到来,也意味着海风的改变,张散和赵宗佑该出发了。
    修养了一段时间,张散的队伍重新兵强马壮,此行还带着十几个城邦的使节,无需向导,沿途倒腾货物的海商们就是带路党。
    苏油对张散一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看看人家邵子文,那才叫章法,出去一趟海岸线都探测得清清楚楚,你的海图上全是一些点子,这次老老实实沿着海岸线走,每天驻泊的时候上岸给我测经纬,把海岸线标示明白。
    还有物产,上次你在天竺就漏了一样东西,有一种耳朵会比心的好马!
    此次陪同张散出行的是库罗,他才是中东历史的专家:“城督大人,加色尼历史上十二次入侵天竺,你说的那种马,其实还是我大食宝马的后裔,和当地马混血培育出来的。”
    苏油笑道:“那批宝贝在牛头山适应得如何?”
    库罗说道:“很好,现在大食马夫们正在用公马同牛头山的狼渡种进行改良,同时进行大食马和波斯马的纯种繁育。”
    说完又撇着嘴表示不服气:“可你们大宋人都认为波斯马更好……”
    从性情与气质上来说,大食马属于热血马,波斯马属于温血马,大食马除了速度快之外,性烈难控,相比之下,喜欢玩山地骑乘、列队表演以及马球之类运动的大宋人,对于温血的波斯马更加欣赏。
    至少除了骑乘,作为驮马也是非常优秀的马种。
    但是拉车就又弱了。
    苏油只好安慰库罗,现在陕西那边流行竞速赛,等大食马适应了环境后,总有展现它们风采的地方。
    然后忧虑地对张散说道:“三哥,这些都是骑乘马,还得找到适合的挽马啊,偏厢车,炮车,得厉害的马匹配上,陪同骑军前进,才能发挥威力。”
    张散有些纳闷:“打交趾不是挺好用的?”
    苏油有些无语了:“那是欺负人家交趾人的马比大宋还小!”
    张散想了想:“有道理……但是用狼渡的马,起码能与西夏辽国打平手吧?”
    苏油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犯了技术宅的错误,还指望培养出拉着炮车都能跑得比西夏骑兵快的马来还是怎么的?怕是想得太多了……
    想到这里心气儿平和了,实在不行,大宋还可以养骡子嘛,呵呵呵呵……
    虽然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有骡,但当时被视为珍贵动物,只供王公贵戚玩赏用。
    直至如今,骡子都极为少见,而且多的是驴骡,就是公马和母驴杂交后所生的杂种。
    而真正能当大用的,是大型骡,那得大型的母马和大型驴交配,如今的大宋还没有这份奢侈。
    而且大宋的驴子……自己九岁以后就没有骑过了,实在是不忍心欺负那可爱的小身板儿啊……
    又给航海家们做了一桌全鱼宴,还给他们补充了西贡第一批罐头产品,这才送他们上路。
    这次张散他们还带来了很多的机械设备,支持西贡开展五小工业体系建设。
    五小工业体系,是后世共和国在四五计划期间提出来的,以省为单位,发展地方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小化肥五种工业企业。
    在两浙路苏油便是这么搞的,不过小化肥变成了小化工,给两浙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到了西贡得因地制宜,小钢铁不用搞,从交趾运过来就行,小化肥改成小化工,外加一个港口配套,就差不多了。
    平原上煤不算太多,不过原始森林无边无际,可以烧炭。
    锦普港已经初具规模,第一艘交趾本土造的夔州型也正式下水。
    交趾不缺好木头,这艘眉山型用的柚木板材制成,船壳用的锅炉蒸汽烫弯成型技术,是苏油为了照顾交趾造船厂生意,用自己的钱给的订单。
    船只排水量依旧,但是因为板材质量和工艺的提升,让船壳轻便了很多,减轻了自重,使得这艘夔州型具备了海船的坚固程度,同时又具备了内河款夔州型的运载量。
    一次能够运送三百吨货物,达到了杭州型的标准!
    如今这艘船在交趾和西贡之间来回运输,有时候还要跑跑真腊,大多数时候是沈括在用,成为他建设湄洲的得力助手。
    李道成来信了,要苏油回交州过新年。
    涉及到明年改元,很多事务要处理。
    于是苏油给西贡的建设者们提前发放了福利,和石薇登上被命名为“飞鱼号”的柚木纵帆船,开始返航。
    现在返航要切风,因此花了近一个月,苏油才回到了交州,刚好赶上年底。
    这一年来交趾的发展,让李道成看到了盛世发轫的征兆,如今他对大宋的忠诚度可谓是满点。
    又逢改元,李道成准备组织一次大庆活动,加强交趾民众的向心力。
    其实苏油觉得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不过既然老人家这么热心,苏油也不好反对,笑道:“苏油尽在外瞎跑,这一年来多亏李老主持政局……”
    李道成觉得很惭愧:“就是准备不周,交趾路给陛下的献礼不充分……”
    苏油笑道:“我已经给陛下送去了浮稻,那东西怎么着也得成为‘嘉禾’吧?就算是方物了……”
    “风物,那是风物。”李道成对字眼抠得很细,风物是国内说法,方贡指的是海外贡物,老人家在这上头讲究得很。
    苏油点头:“对对对,是我口误了,那我们就按照大宋新年的风俗,过一回春节?”
    李道成问道:“还来得及吗?”
    苏油笑了:“来得及,大宋过节嘛,除了风俗就是活动,推广风俗大约是来不及,不过挂灯笼,关扑,游赏,蚕市,灯谜这些活动,完全可以搞起来。这次的奖品,我来出!”
    一年来交州城的模样已经大变,城墙已经变成了水泥砖铺设,临元江一侧的码头也扩建了一倍,铺上了石子混凝土,旁边全是仓库和店铺。
    码头周围还有一圈廊榭,不过现在还是草顶,中间是校场。
    交州城周围,几处高地山头上还有碉楼兵寨,新军们经常在王韶和孙能的指挥下进行拉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