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靖明 第3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而设在大同的山西行都司,这些军方将领,其实处处都要受制于文臣。
    既然不得不受制于文臣,那么多年来,尤其是应州那场大捷之后边镇安稳下来不少的这些年来,边镇的情形已经在悄然变化。
    楼琼宇回到自己的官衙之后听了主事的汇报就沉着脸:“着什么急?之前不是刚签发了那么多银子吗?眼下怀来又多了一万多张嘴,督台有严令,不可短了那边口粮!”
    “……饷督,各卫指挥都报来,郭侯督促如此之紧,将士操练之勤是以往三倍以上,已与行军打仗无异。操练得累,人吃马嚼,已经渐有怨言。都在请发一份行粮,下官也不敢怠慢,是不是请督台到大同来议一议?”
    “这些军汉!”楼琼宇咬牙切齿,“不知道如今是什么情势吗?往日里惫赖惯了吗?操练一下就张口要粮?”
    “……左副总兵李瑾也行文来了,说郭侯已允他觅得机会可出边墙烧荒,那他那边的行粮呢?”
    “烧荒?”楼琼宇惊怒交加,“此事我怎不知晓?王督台知道吗?”
    “……下官如何能得知?”
    “天杀的!他还跑去巡边!”
    楼琼宇正要遣人去怀来,京城的消息也传到了大同。
    户部右侍郎杨慎为首,京官十七人叩阙请罢建怀来军械园和官厅水库。
    陛下的反应是:廷杖。
    十七人个个受伤卧床。
    这还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的是:国务大臣石珤请辞致仕。
    他年纪是大了,但这个时刻,他的请辞被准了,不光是京城,眼下楼琼宇也惊疑不定。
    随后便是再次与陈其盛等人见面:“你们也知道了吧?”
    “杨侍郎新法功臣,太子宾客,为何……”陈其盛不敢多深想,“石公致仕,这……”
    想着去巡边的郭勋,想着一路游玩般却到处溜达的唐顺之,楼琼宇喃喃自语:“陛下究竟要在宣大做什么……”
    陈其盛眼里精光一冒:“武定侯到任后,大同诸卫怨言渐盛。怀来大兴土木,宣大粮饷优先供给,边军更是心生不满。如今还要烧荒、轻点兵卒名册……不行,你我大同文臣该联名上疏,弹劾武定侯将坏大同边防,恐激起哗变,激怒北虏大举进犯!”
    “那除非王督台、唐抚台也联名!”楼琼宇摇了摇头,“连杨侍郎都挨了廷杖,你我联名上疏,只会调任他人来。武定侯既受命戍守大同,岂会朝令夕改?文武不和,王督台不会动,你我呢?”
    “你忘了唐抚台和那朔州俞大猷,本就是联名上疏请战的?”陈其盛脸色阴沉不定,“他所到之处,哪里不胆颤心惊?至于王督台,他若联名,边镇就是出了大问题,陛下震怒又如何?”
    “……大同乱不得啊。”楼琼宇喃喃自语。
    “要不……”他们之中,一个身着战甲的人开了口,“我遣人再出边墙?”
    房间里陷入了诡异的寂静,没有一个人开口。
    ……
    “喊什么喊!郭侯再过几日就到我云川卫了。若侯爷震怒,本指挥唯你们是问!”这云川卫指挥使对校场中正操练的兵卒喊道,“刚发了饷银,你们这些杀才就喊累喊饿!怀来修军械园,那还不是将来让你们兵甲更好,免得横死战场?李将军出去烧荒,难道也不要行粮?先挨过这个月,别在侯爷面前堕了云川卫的威名!”
    校场之上,很多黑瘦的汉子咬着牙,眼里愤愤不平又很担忧。
    “不用担忧地里的庄稼,本指挥都安排好了人帮你们收!不会少你们一粒麦子!”
    这话一说完,有些人眼里的怒意更多了,却又不敢怎么样。
    好好地做你的侯爷不好吗?好好地在大同呆着,有军令了就下到卫所来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来清点兵卒?
    井坪那边,刘铠也在为迎接郭勋的检查做着准备。
    他有点担心现在这样做会不会过了,真闹起来了怎么办?
    随后,他的私兵将领兴奋地走了过来:“将军!大同来信,王督台上疏弹劾武定侯妄自下令烧荒启衅了!”
    “什么?”刘铠惊得站了起来,“当真?”
    “千真万确!陈副使和楼郎中当面,王督台得知消息惊怒异常,当场写的弹章!”
    “好!好好好好!哈哈哈哈哈!”刘铠听到了陈其盛和楼琼宇也在场,知道这消息假不了了。
    京城里本就有人觉得这是乱命,更是逼走了一个国务大臣。什么军械园和水库固然是不该修,但那也只是由头,真正要劝陛下的不还是在宣大要改变什么?
    不论是改变边镇目前的局面,还是改变对北虏的战略。
    联名上疏请战的文武状元虽然先被训斥了,可为什么又都派到宣大来?一个是闻所未闻的初授职便做了卫指挥使,一个更是闻所未闻的二十封伯、巡抚宣大、和总督一起兼理粮饷。
    那些叩阙的,那请辞的国务大臣,都是对威权已稳的皇帝如今好大喜功的无声抗议!
    而更北面的丰州滩,俺答看着一张纸面色古怪。
    “……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皆在玄宗治下?”他轻声念道。
    “可汗!张文锦熟知大同形势,已经是在明说边镇大将恐有反叛可能了?这里用了典故……”
    “天可汗的后人,这故事我知道。”俺答打断了他,又似笑非笑地念,“武定侯不是冠军侯,那靖边伯更非甘罗,陛下倒越来越像隋炀帝?可是那霍去病?是那开凿运河、三征高句丽的杨广?”
    “可汗熟读南明史书,小人佩服。”石天爵拍着马屁。
    俺答放下了那张纸:“这可就奇了。汉人皇帝书房里的话,以前传得可很少。这一次,却连我都这么快知道了。”
    他笑了起来:“又要使诈,且不管他。大元大军压境,灭国之势下,什么伎俩都没用,我倒要看他能怎么做?还想效仿当年应州一战吗?我还年轻着呢,岂会轻易钻他想布的口袋?”
    “……可汗的意思是,这是南明君臣的计谋?”
    “拙劣之至。”俺答哂笑道,“你也说了,那水库根本不可能修成。至于军械园嘛……我虽不会心动,博迪却会更心动了。多些工匠当然好,但我草原雄兵,还是要靠马,靠手中弓箭!”
    “可汗,若那南明天子当真搞得宣府大同乱起来了呢?”
    “那不是更好?若到时诸路大军齐头并进,谁比我土默特部更清楚大同宣府地势?这些年的草谷白打了?”
    “可汗!可汗!”有人抢入了帐中,“那乌台一处牧场被烧了,一支族人几乎死绝。逃出来的人看到的旗帜,是那个李瑾!”
    俺答的笑容僵在了脸上,眼里怒火炽盛。
    “好胆!要打回去,给他们点教训!刚在私市说得好好的,又出尔反尔!”
    俺答沉着脸:“到各族帐中私自交易的,是李瑾吗?去,分些马羊给那乌台!现在还不是时候。”
    “可汗!”
    “闭嘴!”俺答制止了一个愤怒的部将,“不是之前都听到回报了吗?宣府那边调了很多兵到他们的西路和南路。给什么教训?杀几个人?要是想抢些粮食、奴隶、铁器,要不要深入大同?去年去了那么多人,结果又是什么?我都说了,他们想诱我们去打,激我们去打!如果只有我们土默特部,他们高兴,其他几个万户也会高兴!”
    道理还是要讲的,他讲完就说道:“先记着这笔血账!汉人的皇帝在和我赌,我怎么能上当?现在他们自己人开始闹了,有的是假闹,有的是真闹。等下去,假的会变成真的!到那时,再一起算账!”
    刚刚到达井坪的郭勋也听说了王宪弹劾他的消息,这下他也没多少心思清点井坪守御千户所的兵卒数量了,惊疑不定地跑到了朔州,找到了唐顺之和俞大猷。
    “这到底怎么回事?王宪为什么要弹劾我?”
    唐顺之看着他眨眼:“郭侯怕什么?”
    郭勋很郁闷:难道这么几年,我的脑子还是不够用吗?我难道不是宣大战略知情的寥寥数人之一吗?为什么这种变化不先告诉我?武将活该被文臣瞒着吗?
    你说我怕什么?再这么搞下去,我儿子要变成乡爵了。我老了不能动弹的时候,有人喂饭吗?
    看着郭勋的表情,唐顺之这才说道:“我也是刚刚知道杨侍郎挨了廷杖的事,他和张文锦劝谏陛下的话都传了出来。刚刚才与志辅、赵先生聊过,看来是局势有了变化,陛下和杨总参他们落的新子。谁让郭侯又恰好在巡边,来不及告诉你?”
    “……那弹劾我有什么用处?”郭勋想不明白。
    唐顺之看了看俞大猷,随后深吸了一口气:“大同这边,真有战事靠不了卫所兵卒,只能靠寥寥数支精兵了。郭侯,你速回大同,就督着李副总兵练兵吧。烧荒只能烧一次,陛下这回必定申斥你。至于我,则要上章弹劾王督台督宪宣大这么久未有作为。大同分明屯田颇多、粮草充足,却连年请饷。郭侯不妨也把兵卒清点结果奏报陛下,弹劾王督台军务不察,兵卒久疏操练。”
    郭勋张大了嘴巴:“你在胡说什么?那不是宣大大乱?”
    “乱什么?无非你我三人争权罢了。再说,哪有督抚都兼粮饷之理?”
    郭勋看了看俞大猷,觉得他太年轻。
    于是他看向了赵本学:“赵先生?”
    赵本学眼里异彩连连:“神仙打架,总有些凡人会遭殃的。宣大除非真的乱了,不然鞑子不会轻易上当。要乱而不败,只能真的有几支精兵为砥柱。”
    唐顺之看着郭勋:“郭侯在北路,志辅在西路,王督台在宣府,本抚在怀来。郭侯忘了你点在怀来的三千精壮工匠?”
    郭勋还是感到害怕:“宣大真乱了,可不止是土默特的鞑子会伺机而动。套虏,还有鞑子汗庭……”
    “国战之势,那就即便是边镇拥私兵自重的边将也不得不拼命。一战之后,才是边镇清革积弊的良机。”
    “投敌呢?若有人怯战惜命投敌呢?”
    “郭侯恐怕不知道,你点兵出京后,军务会议和五府、兵部又呈了一批名单给陛下。我到宣大来,只是名单之中一人而已。”唐顺之凝视着他,“郭侯是大同总兵,只需管好大同军务,保大同不失。”
    “……赵先生,要不你随我到大同吧。”
    “不,我让燕然到郭侯府上。”唐顺之看着侯庵永,“不可急切,见我信,依令赞佐郭侯。”
    侯庵永眼见大幕在拉开,跃跃欲试:“我方便出现在郭侯府上?”
    唐顺之笑着说:“有何不可?很快,我与郭侯就是分别弹劾王督台的盟友了。”
    还没彻底入夏,刚刚是五月,宣大上空出现了无形的阴云,雷声闷闷——宣大四巨头,除了宣府总兵傅铎,另外三巨头掐起来了。
    正如赵本学所说:神仙打架,凡人害怕。
    谁会遭殃?
    第328章 左右都是赢
    承天门外又一次廷杖后,京城百官除了石珤和现任礼部尚书“自称年老”而请致仕,没有其他人再给皇帝一点反应看看。
    但宣大那边,王宪与郭勋、唐顺之这三员重臣用互相弹劾给了皇帝一记“闷棍”。
    这是正式的、公开的弹章,不会瞒着人,走的是通政使司。
    于是这京城的锅再次炸开了。
    这件事,难得地在朝会上就吵了起来。
    叩阙廷杖、消息传到宣大、那边的弹章再入京,等到这次朝会时,杨慎的屁股已经痊愈。
    关于廷杖只是每人十杖、而且打完之后没人受重伤的事,朝野也有议论——或者陛下自知理亏,或者念着杨廷和的功劳,或者因为这次背后有国务殿、军务会议的双重影子。
    这些猜测在朝会上清晰起来,又更加复杂起来。
    屁股痊愈了的杨慎一点都没退让,再次大声劝谏:“王督台熟知边务,武定侯却是贪功急躁!去岁虽有朔州大捷,然妄自烧荒启衅,置宣大督抚为无物,此其罪一!以侯爵总大同将卒,不思慑服边将在先,冒失清点册籍使边将惶恐离心在后,此其罪二!不遵督抚节制,不能驭下同心,若有战事何以应对?假使大同有失,武定侯其罪难恕!”
    满殿重臣里,杨慎正值壮年,一点都看不出来屁股刚挨过一顿打,中气十足地先喷了郭勋一阵,然后矛头又指向唐顺之:“宣宁五堡尚未筑成,大同北路边墙也多有破损,朔州大捷后大同将卒正宜足饷安其心、壮其志!当此之时,唐应德以新进之臣、弱冠年资,不思虚心用事、赞佐王督台,却以军械园、官厅水库事与边军争饷,与王督台争权,陛下任用非人!”
    这一来,矛头又转向皇帝:“陛下执意于边镇重地修建军械园,王督台不得不分兵宣府西路、南路,以镇守怀来要地,宣府北面诸路空虚,何以慑敌?军械园和那大坝,要耗多少边粮、人力才能筑就?边墙和寨堡墩台尚无力整修加固,这军械园和大坝就算筑成了,也只是徒惹北虏觊觎。若其大举来寇,一战不利,更有掳掠军资巧匠、毁坝水淹京城之危!”
    杨慎的目光是坚定的:“陛下乱命已使宣大平添祸事,臣奏请陛下收回成命!武定侯、靖边伯不宜再在宣大任事,军械园和官厅水库修不得!”
    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