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423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她一点点详尽地介绍着,然而说着说着,忽然一蹙眉,而后将其中一个小瓷瓶收回了布囊,暗暗念叨了句:“怎么把这个也拿来了……”
    正欲继续介绍时,夏之秋忽然开口问她:“那是什么?”
    “这个么?”初六又摸出方才那个瓶子,“这个可能不太合适……”
    “我想听一听。”
    看着夏之秋坚定的脸色,初六只好老老实实地告诉她:“此毒名为两相欢,无色无味,需以一人的血方作引才算毒成,且它毒性极为猛烈,无药可解,一旦服下,便是大罗神仙也难救,一盏茶的时间内必定命丧黄泉。只是……若饮毒者被毒杀,以血作引者就算是不服毒,也会毒发身亡。”
    之所以初六要将它收起来,是因为觉得这毒药有些画蛇添足,小的时候喜欢钻研各种花样,如今看来只觉得好笑——下个毒还要先取旁人的血,真是没事找事。
    谁料夏之秋却道:“就它吧。”
    初六不禁怔了怔。
    夏之秋接过她手里的那瓶毒,缓缓道:“它很合适……”
    --------------------
    朋友们,新年快乐哟~
    第227章 貌合神离
    ==========================
    夏之秋一个人去了云顶山,那是她和楚藏定情的地方。
    沿途看过了很多风景,与记忆中相差无两,她本想看看那处偏僻的村庄,可走了很远的路,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独坐在山顶,山野之风迎面吹来,却吹不散萦绕在夏之秋心间的那片阴云,事已至此,早已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了,世间唯有生死永恒。也许万事万物从最开始便是错的,父亲不许她嫁入国师府,她忤逆了他,如若当初听了他的话,是不是就不会有如今这副狼藉的残局?
    如果可以,她宁愿此生都没有遇见楚藏。
    盛着毒药的瓷瓶很凉,沁得掌心发冷,夏之秋定定地看着那温润的光泽,有无形的针在一下一下刺着她的心。
    仇恨是真的,爱意也是真的,若非爱之入骨,怎能恨之深切。
    她比任何一个人都更不愿接受这个事实,最爱的人杀了最亲的人,自己夹在中间,成为了最痛苦的那个人。
    她要亲眼看着他死。
    ***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火红的夕照映亮了楚藏的半边脸庞,无暇若神明。
    未几,白道踏入书房,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匣:“公子,果然有东西。”
    楚藏转过身,沉静道:“呈过来。”
    老皇帝临终前曾言,让他迷惘之时多回看宣政殿前的“正大光明”匾,楚藏只当是无心之言,今日朝堂上细看时,才陡然发觉匾额似有些偏,当时便眉心微动,猜测其中或有玄机,稍稍一探,果不其然。
    将木匣悉心托起,撤开其上的盖子,一封卷轴徐徐出现在眼前,楚藏的目光久久停留在上面,第一次因为紧张而下意识咽了口干沫。
    他伸出手,将卷轴缓缓拾起,解开上面的带子,一点点于面前展开。
    白道静立一旁,虽不知道卷轴上写了什么,但从楚藏脸上愈来愈浓的欣然可知,定然是对他绝对有利的东西。
    黄昏将楚藏的一双眼眸映得光彩丛生,握着卷轴的手开始止不住地颤抖,他仰天大笑着,笑声清亮而放肆,似乎一生从来没有这样开怀过。
    凄苦的半生,终于在今日得见救赎。
    童年充斥着苦难的人,多年之后往往不愿再念及那些千疮百孔的岁月,久而久之,记忆便一点点淡出脑海,直至留下一些无关痛痒的残影。楚藏记不得其间的细节了,却清楚地记得那些殷红的画面。
    父亲是个嗜酒的无赖,玷污了良家妇女致使女子怀孕,才使得母亲不得不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为他四处谋生,为他生儿育女。可他却是个不要命的赌徒,多年来未给家中挣过一分一厘,还常常醉醺醺地回家,将赌场上的失意尽数倾倒在妻儿身上。童年里,母亲和自己的身上没有一处是不带伤的,夜里骨头钻心地疼,总是整夜整夜疼得睡不着觉。
    十岁那年,父亲又一次酒醉,那天他输光了母亲辛苦挣来的全部家当,被人剥得外袍都不剩,讥笑声追了他一路。在外畏首畏尾怯懦无状,回到家便开始动手打妻子。楚藏想阻拦,父亲却打得更狠,每一脚下去都伴随着母亲痛苦的呻/吟。年幼的他跑出了家门,去叩府衙的大门,可换来的却只有衙役们的嘲笑,就连县令也不耐烦地唤人将他驱走。
    “去去去!哪里来的小孩子,一点礼数都没有!家中小事算得了什么,难道我堂堂官府是为了你平息这些鸡毛蒜皮不成!”
    楚藏奋力想要突出衙役们的重围,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人命关天怎么能算是小事!一方官员若连百姓都不爱护,还有什么脸自称父母官!”
    县令登时气得面色发黑,一旁的师爷惯会看人脸色,当即便唤了衙役提刑棍,将楚藏乱棍打了出去。行刑时楚藏一声也没吭,一滴眼泪也没掉,牙关始终紧咬下唇,二十棍打完,惨白的唇上落下道道血痕。
    而等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迎接他的只有母亲那具冰冷僵硬的尸体。
    那一天,是他童年的结束,是前十年苦难的结局,也是阴冷残忍的后半生的伊始。
    他平等地恨着每一个酿成这场悲剧的人,时至今日,他也仍然记得那位县令和师爷的名字,一个叫韦义,一个叫潘承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