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走进不科学 第118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等黑水虻成虫进入养殖区后,它们便会停留在植物和纱窗上,一般一到两天就会进行产卵,产卵后便会迅速死亡。”
    “按照规划,我们每天都会对死亡的黑水虻进行处理,同时收集黑水虻的虫卵到育种室。”
    “诸位可以看看这里,这部分的那些黑水虻,就是基地第一批虫卵孵化出来的成虫。”
    说着。
    刘有成便朝池中的右下角指了指。
    众人下意识便齐齐转过头,顺势朝刘有成所指的方向望去。
    果不其然。
    刘有成所指的方位上,此时赫然趴着大概几十头安静不动的黑水虻。
    这批黑水虻来自三天前送到基地的样本,当时和它们一同到达基地的还有袁国粮和侯光炯等人。
    那批样本中有上千头黑水虻幼虫,其中有些是一期二期,有些却已经临近孵化到了成虫。
    在这部分幼虫长翅达到完全变态后。
    刘有成等人便将它们引到了养殖区观察,三天来只死了两头成虫而已。
    紧接着。
    刘有成又带着众人来到了池子后方的区域。
    这片区域被挖出了几个长型的坑道,坑道没有装水,但放着很多深褐色的泥土,一看就是来自外界。
    “喏,这里就是幼虫的成长区了。”
    刘有成指了指这几个坑道,说道:
    “成长区内我们铺设了一些食床,每天会有磨成碎末的牧草从外部运送进来。”
    “食床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特点是区域小但数量多,基本上可以保证幼虫的食物摄入。”
    “你们看,最右边的那个就是我们试运行的幼虫成长区。”
    徐云闻言,朝那个方向探了探脑袋。
    只见刘有成所指的坑道中,正有大量的黄粉色‘尖芽’埋在小层积里。
    这个坑道的上方挂着黄色的电灯泡,此时黑水虻幼虫们正在蠕动着在进食。
    并且与后世的面包虫或者大麦虫不同。
    黑水虻幼虫的异味很淡,丝毫没有大麦虫的那股腐臭味——上辈子徐云养收获蚁的时候曾经养过大麦虫,那个味儿哟……
    随后老周看了眼大棚四周,沉吟片刻,对刘有成问道:
    “刘主任,我有个问题啊——不知道咱们的大棚多久才能扩充到完整形态?”
    “如果我所记不错,想要保证基地内所有员工的营养摄入,每天最少要提供20万条成虫吧?”
    早先提及过。
    一头二期的黑水虻幼虫体长大概有接近两厘米,单条虫重3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大概是1.5克。
    扣除掉主食提供的10克蛋白质,每人每天大概要摄入15克的黑水虻蛋白质粉。
    221基地人数一万出头,因此每天大概要提供20万条幼虫才行。
    同时除了这20万条幼虫之外。
    还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幼虫培养成成虫,因此每天黑水虻虫卵的产量最少都要在五十万以上。
    五十万这个数字难度倒不是很大,毕竟后世一个村落级养殖中心每天就能出十几万头的黑水虻幼虫了。
    但在这年头,基建效率却是一个难点。
    这种量级的昆虫养殖面积,最少都要上百亩地才能符合要求。
    不过刘有成显然很早就和李觉讨论过这件事,因此闻言后没怎么犹豫便给出了答案:
    “没错,周专员,以我们养殖中心目前的规格呢,肯定是没法承担起基地所有人的营养摄入。”
    “不过现在只是八月底,离冬天最少还有三个月呢,时间上相对还是比较充裕的。”
    “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大概十月初就能把育种中心扩展到一百亩地。”
    听到刘有成给出的这个时间。
    老周思索片刻,最后轻轻点了点头。
    脸上的表情也隐隐缓和了不少。
    一百亩地就是六万七千平米左右,硬要举例就是个320x200规格的长方形。
    不考虑打地基环节,一个多月的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
    届时再用一个月的左右对黑水虻群落进行扩种,理论上应该恰好能赶在入冬前达成对应的群落数量。
    至于这一个月里的黑水虻幼虫……
    它们既可以用来偶尔加加餐,也可以先磨成粉作为物资储备。
    毕竟如今的黑水虻幼虫有十几万条呢。
    以这些幼虫为基础,扩种下去给基地所有人在一个月内加个两三顿营养摄入还是没啥问题的。
    随后在众多青工和驴的协助下。
    这些跨越了上千公里送到221基地的成虫与幼虫箱子,同时都被转移到了成虫养殖的水池里。
    没错。
    两种箱子同时都被运到了成虫养殖区。
    接着几位身穿类似防蜂服的工作人员走进了水池内部,关上纱窗,先后打开了箱子。
    首先被开启的是七十多个成虫箱。
    咔哒——
    随着箱子的开启。
    小半分钟后。
    一些黑水虻成虫便从箱子里飞了出来,并且迅速停到了纱窗的网格上,一动不动的像是找到了家。
    不过看着看着。
    纱窗外的老周便微微皱起了眉头:
    “刘主任,不对啊,这些成虫的存活率怎么会这么低?”
    老周的视力很高,在开到第十个左右的箱子后,他便发现了一个情况:
    箱子里成虫的数量似乎并不多,估摸着只有40%甚至30%。
    不过他身边的刘有成倒显得很平静,他在生物学方面也算略有建树,闻言便解释道:
    “周专员,你不必太紧张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
    “黑水虻的成虫存活期很短,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这种昆虫的死亡表现是标准的【突然暴毙】。”
    “也就是原本还活的好好的飞来飞去,可说不定下一秒就突然啪一声落地,彻底死翘翘了。”
    “因此这批被捕捉的黑水虻中,必然会有不少原先就临近死亡的成虫。”
    “而这些成虫在路上又经过了数天运输,一些原先的壮年也都进入了老年期,加上路上的运输条件较差,能有30%的存活率都算是高了。”
    “就像另一个幼虫箱,你信不信打开后里头也会冒出很多成虫?”
    老周想了想,似乎也是这道理。
    过了片刻。
    他忽然像是明悟了什么似的,轻轻一拍额头,恍然大悟道:
    “哦,我明白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你们才会把成虫和幼虫的箱子一起先运到成虫养殖区?”
    刘有成笑着点了点头:
    “正是。”
    十多分钟后。
    开启完成虫箱子的几位工作人员将这些箱子和死去的黑水虻尸体收好,开启了装有幼虫的箱子。
    果不其然。
    在幼虫箱子开启之后。
    瞬间便有不少黑水虻成虫从中飞了出来,飞快的选定好了自己在纱窗的位置。
    工作人员们静静地等着一众成虫飞完,方才再次将幼虫的箱子盖上。
    在筛选完这些蜕变的成虫后。
    剩下的这些幼虫,便可以安心放置在幼虫培养区了。
    当然。
    这种做法可能还会存在一些逻辑上的漏洞。
    比如说保不齐剩下的幼虫里头,就有些过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会完全变态成成虫。
    但这种逻辑漏洞字如其意,也仅仅能停留在逻辑层面罢了。
    在十几万的幼虫体量面前,这种小比例事件完全可以忽略。
    毕竟幼虫培养区只要不存在大量成虫,对于幼虫的成长其实没啥影响。
    例如靖西三叠岭瀑布边上的黑水虻聚集地,不就是有大量幼虫和成虫共存吗?
    一个小时后。
    将成虫全部放飞完毕的工作人员们重新回到了纱门边,外部的刘有成则开启了强光。
    黑水虻这种昆虫虽然需求的温度在35度以上,但它本身其实是不喜光的。
    因此随着强光的照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