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354章 煌煌巨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面对着突然到来的稿,不仅编辑们惊讶,连李士非这个约稿人都陷入了茫然。
    这就是他约的那份稿子?《百年孤独》式的作品?
    李士非很想给林朝阳打个电话问问,说好三五年的,你才不到一年就写完了,你小子不会是成心糊弄我呢吧?
    可他看着稿子的厚度,又默默收回了这个想法。
    哪个作家糊弄事会写几十万的稿子?
    五百格稿纸这么一厚摞,根据李士非的经验,这少说也得六十万字。
    别的不提,光是这個字数,就不是一般作家能写出来的。
    李士非还记得年初时他跟林朝阳写信,林朝阳还说要去老家搜集资料、取材,后来又写信,他应该是五六月份才开始创作这部的。
    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写出一部六十万字的巨著,这是什么水平?
    李士非是编辑,同时也是个作家,他深知这其中的难度。
    别的不说,就是抄抄个六十万字,一天抄一万字,也得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啊,更何况林朝阳是从无到有构建出这样一部宏大叙事的作品来。
    李士非在拿到稿的第一时间,回想他这一年跟林朝阳的通信,对方除了跟他透露一些情节和人物构思之外,关于创作进度一直都没有特别强调。
    他此前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样一部作品非得花了三五年时间不可,等收到稿子之后他才明白自己低估了林朝阳。
    不仅是低估了他的创作能力,更低估了他的创作效率。
    这样高效的创作,放眼如今的中国文坛能够与其并肩者恐怕寥寥无几。
    林朝阳没有提前预报,就这样把稿子发了过来,着实是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在最初的惊讶过后,李士非直接将稿子“据为己有”,使用主编的权力先睹为快。
    他就想看看,林朝阳花九个月时间写出来的《百年孤独》式的作品会是个什么成色。
    回忆到这里,李士非脸上露出了苦笑之色,真是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可林朝阳给他的惊喜还远没有结束。
    约稿之初,李士非是抱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这样的想法的,但当他看完整部之后,李士非的想法被彻底改变。
    这不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而是实实在在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上上”。
    朝阳啊朝阳,你可真是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
    李士非的眼神不由自主的放到稿件上,首页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闯关东》。
    闯关东,这个名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从广义上来说,有史以来自山海关以内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
    而从狭义上来说,指的则是从清同治年间到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关内百姓由于遭遇干旱、饥荒、战乱等灾祸到关东谋生的历史。
    《闯关东》之“闯关东”便是狭义上的闯关东。
    讲述的是清朝末年主人公朱开山一家因为战乱和灾荒,从山东老家来到了白山黑水。
    他们通过淘金、采参赚取了第一桶金,又与土匪、官府、同行、封建把头周旋,一次次死里逃生,终于有了自己的田园。
    可是当地的豪绅大户又视他们为“外来的”,经过艰难的争斗过后,朱家与当地人结成了生死弟兄。
    为求发展,朱开山又带领全家来到哈尔滨,不想却遭到“热河帮”商人的排挤和欺压,双方在争斗付出代价后,认识到只有同心同德才能百代兴旺。
    后为追随实业强国的时代浪潮,朱开山带头开办煤矿,为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和日本殖民者展开了战斗,击毙了日本军官。
    最终在“九·一八事变”的炮火中,朱开山一家又踏上了新的闯荡之路。
    视角宏大,时间跨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三十年之久,描写出了一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三十年社会变迁的雄奇史诗,这样的创作纵深和广度在当今中国文坛是极其少见的。
    作品在故事的设计上也是跌宕起伏、千回百转,按理说像这样一部大部头作品,中难免有些平铺直叙的东西。
    可李士非看完只觉得无一处不精彩、无一处不吸引人,从头到尾竟毫无累赘之感。
    的人物塑造更是一绝,朱开山、文儿他娘、朱传文、朱传武、朱传杰、鲜儿、那文有名有姓的人物个个儿活灵活现。
    哪怕是一笔带过的人物,如老蝙蝠、天外天等人物也具是个性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看完,李士非可以笃定的说,中国文学界在写人物这一块,没人能写的过林朝阳。
    李士非回想着里面的具体情节,若要归纳总结的话大概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大、新、奇。
    大——是题材格局宏大、故事内容含量大、思想内涵大;
    新——是创作构思富有新意,至少在李士非的印象里,中国文坛还从来没有哪一部作品如何细致又丰富的讲述过那段已经快被尘封进历史书的民族迁徙史;
    奇——则是传奇、奇特。淘金客、戏班、排帮、土匪、散兵游勇、商海浮沉、民族斗争、国仇家恨,能在一部中容纳下如此丰富的元素和内容,并且让人读来津津有味单是这份写作功力就让他这个三十年的老编辑佩服不已。
    题材、立意、故事、人物、内涵,文学作品当中的每一个关节都做到了超群拔类。
    将关外的民俗风情与广袤的白山黑水融汇到一起,刻画出的不仅是一幅斑斓多彩、苍凉悲壮的历史画卷,更是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坚韧的忍耐性,与艰苦磨难抗争到底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想到这里,李士非心中不禁对林朝阳升起由衷的敬佩,他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充满了历史底蕴和史诗气度的作品竟然是林朝阳在九个月之内写就的。
    当真是一部煌煌巨著啊!
    内心一声慨叹,李士非在纸上落笔。
    “这是一部扎实、丰富,既有可读性又有历史深度的长篇,是既有认识价值也有审美价值的好作品。
    1.此作体现了比较实事求是的历史观,可以说高度形象、真实地描绘了清末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历史环境和政治浪潮。
    2.此作通过朱家两代人的复杂纠葛反映清末到抗日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期东北大地的中国农村、城市的面貌,也是准确而有深度的。
    过去有一个时期我们以简单的阶级斗争观点来统帅一切,事实已证明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
    《闯关东》在这一点上显示了作者的冷静和勇气,而作为文学作品,则显得既新鲜又深刻、准确……”
    一篇审稿意见洋洋洒洒上千言,李士非几乎没有停笔的时候,在他三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中写出如此长度的审稿意见的次数屈指可数。
    等写完了这篇审稿意见后,他仍有些意犹未尽。
    审稿意见是站在编辑的角度撰写,为了体现专业性,势必不能带有太多的个人情感和主观情绪。
    李士非搁笔之后想了想,又翻开一页稿纸,拿起笔来。
    这次,他要好好抒发一番自己对于《闯关东》这部的热爱。
    这一写就忘了时间,更忘了妻子的叮咛,等他停下笔时,天边已经泛白。
    李士非心道一声糟糕,想着赶紧偷偷溜回床上假装睡一会儿,不想这一晚上坐的时间太久,腿已经麻了。
    椅子和地板的摩擦发出一声刺耳的哀鸣,他年久失修的老腰也因为突然的动作闹起了罢工。
    “哎呦!”
    本来睡眠就轻的妻子被他的动静惊醒,起床便看见他趔趄着倚在办公桌旁。
    见她起床,李士非脸上立马露出讨好的笑容。
    “唉!本来没想吵醒你,可惜这老腰不中用。”
    他扶着腰,把三分的疼痛夸张成七分,果然浇灭了妻子即将要出口的埋怨与唠叨。
    何纤扶着他回到床上,给他揉了揉腰,最后还是忍不住说道:“你说说你,大过年的瞎折腾什么?这回倒好,不用出门拜年了,在家等着别人给你拜年吧!”
    李士非笑道:“这样也挺好,省了繁文缛节,省心了。”
    “行了,别说这些没用的了。一晚上没睡,赶紧睡一会儿吧,等会肯定有人来拜年。”
    何纤心疼丈夫,按着李士非让他睡觉。
    果不其然,还没到八点,家里便来了客人拜年。
    大年初一,人家来拜年是礼节,李士非即便扭伤了腰也得跟人家说几句吉祥话。
    编辑部的林贤治是当年李士非从乡下调到《花城》的,因此这些年来林贤治一直视李士非如师如父,早早的第一个就来拜年。
    林贤治见他扭了腰,不免关切几句,李士非便说起了《闯关东》的事。
    “这部真有您说的那么好?”
    林贤治听着李士非对于《闯关东》的超高评价有些难以置信,在他的印象中主编还从未对任何一部有过如此溢美之词。
    李士非感慨道:“也许是因为这是我自己约来的稿子吧,我也算见证了这部从无到有的过程,可能夹杂了一些个人情感在里面。”
    然后他还是说道:“但我还是坚持认为这是一部显示作者走向成熟的魔幻现实主义巨著。
    它的规模恢宏在建国之后的文学作品当中实属罕见,结构严谨不输《子夜》与《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名篇。
    处处彰显着真实的力量和精妙绝伦的人物刻画。
    不瞒你说,昨晚读完,我泪不能停。
    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又是如此的复杂,任何伟大的作品都不可能穷尽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但《闯关东》在揭示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方面的贡献是突破性的,是成功的。
    我说了那么多,这部最成功的地方还是在于它的思想之深邃,这是一部勘破生活本质的杰作。
    当然了,我也不敢说它就是白璧无瑕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她的优缺点,但我有一点可以肯定。
    《闯关东》也许有弱笔,但绝没有败笔,单就这一点,它强过了我们所见过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作品。
    读到最后,其实我已经很难分清它到底是什么风格了。
    魔幻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还是现实主义?
    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只知道,它是一部好作品,一部绝好的作品,是一部有望名留青史的绝好作品。
    大气磅礴,魅力无限。
    将来林朝阳问鼎‘大师’之名,此作可作擎天玉柱。”
    李士非斜靠在床头,口中滔滔不绝,溢美之情几如歌功颂德。
    若是旁人如此向林贤治推荐一部作品,他必然会嗤之以鼻,再好的文学作品也是人写出来的,名著中尚不乏名不副实者,一部当代作家写的东西好又能好到哪里去?
    可现在他面对的是李士非,是带他进入文学殿堂的伯乐,林贤治即便不相信自己的审美,也不会不相信他的判断。
    更何况,有《渡舟记》这颗明珠在前。
    林贤治手中摩挲着稿件,眼神落在首页的书名上。
    “闯关东”这三个字好似有一种魔力,牢牢的禁锢住了他的心神。
    “贤治!”冷不防的,李士非紧紧抓住林贤治的手腕,他眼神认真,一字一句的对林贤治说:
    “伱我在见证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啊!”
    此话一出林贤治心神俱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