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第151章 比谁都好。
第151章 比谁都好。
从老房子出来时,意外撞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站在墙边向这里张望,眯着眼睛问,“谁啊,是谁开了老沈家的门?”
沈知意几乎是瞬间就认出她,颇为惊讶,“赵奶奶?”
她走近了几步,熟悉的声音也让对方认出她,赵奶奶颤巍巍地抬了抬手里的拐杖,努力看清她,“知意?”
她是看着沈知意长大的,曾经帮过沈知意许多次,几年前沈知意离开的时候,她已经被儿子接到城里养老了,不知道为什么又回来了。
“是我,”沈知意握住她的手,“我回来看看。”
“好啊,回来好啊,”赵奶奶看到她很高兴,絮絮叨叨地问了些近况,她眼睛不好,把站在后面的裴彧认成了别人,“霍恒那小子也跟你一起回来了?好多年没见,我都认不出来了。”
沈知意愣了下,见她看的是裴彧的方向,知道她是把人认错了,“不是霍恒,奶奶,霍恒没有回来。”
“不是霍恒?”
赵奶奶有些吃惊,沈知意从小和霍恒就关系好,说是形影不离也不过分,她那时看沈知意可怜,常收留这个孩子,霍恒的父母也不是个好的,这俩孩子同病相怜,相依为命,连离开都是一起离开的,因此看到沈知意身后还有个男人时,她下意识就把对方认成了霍恒。
她在沈知意的搀扶下往前走了几步,眯着眼睛仔细打量眼前的人,半晌,点点头,“确实不是霍恒,那小子没这么高,是我看错了,人一老啊,这眼睛就不好使了。”
她拍拍沈知意手背,温声问,“还跟霍恒有联系吗?”
“没有了,”沈知意摇摇头,那些复杂的事没必要跟老人家说,她只含糊地表示,“他最近在国外生活。”
“出国了?”赵奶奶点头,“也算是有出息,只是你们两个以前关系那么好,现在却不联系了,真是可惜。”
沈知意陪她说了会儿话,赵奶奶年纪大了,最操心的就是晚辈的人生大事,她本以为现在两个孩子都大了,沈知意该跟霍恒早就在一起了,没想到他们已经分开,颇有些遗憾,“霍恒对你是真的好,错过了实在可惜,你对他一点心思都没了?”
其实她没跟别人提过,当年这两个孩子作伴出去念书时,霍恒曾经跟他保证过,说是一定会好好照顾沈知意,愿意就这么照顾她一辈子。
那时候他们都十几岁了,说这种话意思很明显,所以不怪赵奶奶会执着地问这个。
沈知意无奈,“奶奶,我都把合适的人带回家了,你怎么还提霍恒?”
赵奶奶愣了愣,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看了看不远处那个模糊的身影,“他就是?”
“嗯,”沈知意轻声说,“我自己选的,比谁都好。”
赵奶奶扭头看向她,“比霍恒对你还好?”
沈知意笑了,点点头,“嗯,他最好。”
“你要这么说,”赵奶奶和蔼地笑着,“那奶奶也觉得不错。”
她是看着沈知意长大的,知道这姑娘小时候吃了多少苦,多少次被她爸打得昏死过去,有那么几次,如果不是她们这些邻居及时把孩子送去医院,这姑娘都未必能活得下来。
正是因为清楚沈知意受了多少苦,赵奶奶才总想着让她找个可靠的人,霍恒好就好在占了个“知根知底”,不过她既然说有另一个人同样能对她好,那霍恒就没什么好稀罕的了。 “我前几年听说你给咱们镇上的小学捐钱,”赵奶奶语气中带了些许埋怨,“你知道为家乡做贡献,霍恒却不懂,我听说他成了大明星,怎么就不知道回头看看他长大的地方呢?”
她说着,叹了口气,“他上初中的时候还写过一篇作文,说自己长大赚了钱,要帮家乡修路,老师们都表扬他,我们老人听得也欣慰,结果这孩子长大之后恐怕早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太长时间没有见面,赵奶奶有许多话想说,但说到最后,想嘱咐的也就只有一句,“好好过,好好照顾自己。”
都说苦尽甘来,吃苦的日子已经完全过去了。
“好,”沈知意抱了抱她,“奶奶,我过两天再来看你。”
赵奶奶坚持要把他们送到村口,临走时,握着沈知意的手,忽然说了一句,“我看你这个对象啊,有点眼熟。”
她眼睛不好,努力半天才勉强看清裴彧的轮廓,总觉得熟悉,好像在哪儿见过。
“是吗?”沈知意没太在意,“可能见过和他相像的人吧。”
赵奶奶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点了点头,“他叫什么?”
“裴彧。”
这个问题是裴彧回答的,他语调平静地提醒,“奶奶,下次别认错了。”
走在回去的路上,裴彧一直沉默,沈知意看了看他的表情,有点想笑,“你是不是不高兴了?”
“没有,”裴彧否认,握了握她的手,一本正经地说,“在考虑要不要改名,直接叫霍恒好了。”
“喂,”沈知意被他胡说八道的样子弄得好气又好笑,“胡说什么呢。”
“没胡说,”裴彧神情不变,慢吞吞地说,“这样即使再被人认错,也可以自欺欺人。”
“好了,”沈知意扯不过他,只好放软了声音哄人,“别开这种玩笑,奶奶认错是因为她眼睛不好,看不清人,而且她还以为我跟霍恒现在的关系和以前一样好,才会把你认错。”
她仰起脸,“我已经跟她解释过了。”
裴彧一副不好哄的模样,淡淡道,“怎么解释的?”
沈知意故作神秘地停顿了几秒,然后朝他勾了勾手,裴彧配合地弯下腰。
“我说,”她附在裴彧耳边,“我选的这个,是最好的,霍恒也不能比。”
裴彧微微垂眼,原本波澜不兴的眸子里泛起浅浅的涟漪,笑意渐浓,“最好的?”
“是啊,”沈知意重重点头,强调似的又重复了一遍,“最好的。”
最好的裴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