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
第344章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
完成了使命任务的卢十四,缓缓的走出军帐。
在帐外,一大群穿着大唐制式盔甲的士兵们。
恭敬的站立着。
他们对卢十四行注目礼,表达他们的敬意。
看到卢十四走出来,老兵们也纷纷的脱下了自己的头盔。
顺着卢十四的目光,可以看到。
两侧站立的士兵。
普遍是50岁、60岁、甚至70岁!
满城士兵皆白发苍苍。
卢十四牵着马,缓缓的出城。
继续看过去,两侧的士兵竟然没有一个年轻人,全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兵。
此时背景音乐也缓缓的响起。
苍凉而悲壮。
令人潸然泪下。
天幕的最后一段内容是:老兵们手持火把,缓缓的在夜晚的天空下行军。
画面用蒙太奇的手法。
白发老兵们,渐渐的变成了他们年轻时出征的模样。
雄赳赳的大唐边军,士气高昂,以几乎不可战胜的姿态进入西域。
那是他们年轻的模样。
也是大唐巅峰的模样。
同时著名的边塞诗,也被齐声吟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老迈而坚定的吟诗声中。
天幕也打出了一段文字。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
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生是汉家人,死亦大唐兵!】
【中国人从未改变对使命的责任。】
【虽远必达,分文不差。】
直到这时,许多观众才知道。
原来这部制作精良,且用心的短片。
竟然是一段广告?
而大量的弹幕,
也在天幕视频结束的时候飞射而出。
《怎么都是老头啊?》
《安西白发军啊,孤守西域五十载,满城皆为白发兵!》
《我竟然看哭了!》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西军精锐回国,只留一万人左右留守,再也无力控制西域。》
《766年,吐蕃攻占河西走廊,安西和朝廷联系被断绝,从此孤悬海外。》
《768年,安西军信使到达长安。》
《朝廷上下都以为西域早已丢失,结果听信使说,安西军将士们依旧坚守西域。》
《满朝文武,怅然落泪。》
《又过13年,安西军信使借道回纥,再次来到长安。》
《满朝文武震惊加感动,唐德宗下令:安西军全体官兵,连升七级!》
《但当时已经衰落的大唐,无法给出任何实质上的支援。》
《787年,北庭都护府被吐蕃大举进攻。》
《七千唐军全部战死。》
《808年,吐蕃再次大举进攻,安西白发军死守龟兹城,安西最后一任大都护郭昕,率领残兵,全军壮烈殉国。》
《从766年到808年,一共孤守海外42年。》
《安西、北庭都护府成为历史。》
《至此,中原势力彻底退出西域。》
《困守孤城四十年…哎!》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再见已是一千年之后,多少汉家儿郎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在这片故土上!》
《嗯,一直等到清朝,才又回来了。》
《安史之乱后,下一个控制西域的汉人政权,甚至要等到现代了。》
《古代的西域,可比现在的面积大的多!》《西域十六都督州府,半个西亚了。》
《安史之乱时,阿富汗组织联军来大唐助阵,口号就是,赴国难,讨国贼》
《真是影响一千多年的国运啊!》
《安禄山啊,你知道你葬送了怎么样一个大唐吗?》
《还是李隆基问题大。》
《李隆基,我上早八!》
《李隆基看你干的好事!》
《怪不得李隆基,他名气这么大,一手打造大唐巅峰盛世,却只能在皇帝中名列中等水平。》
《有没有李隆基都一样,封建王朝土地兼并问题无解。》
《对呀,也不能全怪李隆基。》
《就怪李隆基,就怪李隆基!》
《其他的皇帝,就算解决不了土地兼并问题,最多也就由盛转衰。》
《不至于像大唐这样,瞬间崩塌。》
《对!换个稍微好一点的皇帝,把节度使的权力分割一下,并且不进行微操。》
《大唐就算退出西域,起码河西走廊不会丢。》
《哎!三郎,你丫的为什么不早些死!》
而天幕外。
秦朝。
嬴政也不禁,对天幕上的唐朝孤军肃然起敬。
虽然一直以来,嬴政对后世那些朝代没多少的好感。
但是看到唐朝的守军,在朝廷发生内乱,已经抛弃了这些边军的情况下。
依然坚守在漠北,树立起大唐的旗帜。
这种责任与坚守。
让嬴政十分的感动。
嬴政默默地站了起来。
以大秦帝王的身份,为后世大唐的戍边将士们敬了一杯酒。
“安西军的将士们,你们是了不起的英雄!”
“大秦皇帝嬴政,敬你们一杯!”
敬完了一杯酒,嬴政又对着下方集合起来的大秦将士们说道:
“大秦的将士们,虽然我大秦创下了不世的基业。”
“但是我们的征途不会停止!”
“后世的大唐,作为一个可以与大秦相提并论的王朝。”
“的确,是有一些值得学习之处。”
“看到安西军他们,那拼死奋战的精神了吗?”
“长城的对面是敌人!”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意思。
就是大秦的征服,仍将继续!
而大秦的士兵们,士气正高昂。
不少的大秦士兵们,在不知不觉间,就把自己和后世唐朝的安西军他们做了比较。
并且决心绝对不能被比下去。
这场跨越时空的比较。
大秦不能输给大唐!
基本上,历代的古人们,无论是唐朝之前,还是唐朝之后的古人。
看完了这段天幕视频。
都是满满的感动。
各种被深深的触动。
也有不少的朝代,决心学习安西军的精神。
甚至在宋朝,已经有乡绅开始提议,要为大唐的安西军将士们。
建造一座祠堂!
永远的祭祀他们!
而大部分的皇帝,甚至包括元朝、清朝的皇帝,都纷纷的觉得。
要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宣传安西军。
发扬他们为国尽忠的精神。
但有一位大唐皇帝。
他的心情,此时十分的复杂,甚至有一些惶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