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 第22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除此之外,黎二郎并没有买一些物品拉过去,打算拿到阳丰县。
    在这一点上黎二郎看得很清楚,京城物品繁多相对来说许多东西不稀罕,比之许多省城甚至县镇的物价都要便宜一些。
    之前他走货的时候,量大于是更加的优惠。
    所以南来北往的时候每趟都不跑空,分别运送一些货物到别的地方,利用地域之间的差价很是挣了一些钱财。
    但是在三弟那里知道了阳丰县的情况之后,黎二郎马上歇了从京城带货过去的心思。
    那个县城大部分的百姓都属于贫困户类别的,而整个县城的百姓以农人居多,都属于靠着土地吃喝的根本很少需要出门去买东西。
    这样的话,他带过去的货物,又怎么可能会有销路?
    还不如,专心翼翼的护送娘和三弟妹以及侄子过去,回程的时候可以从当地带一些有特|色|的土特产。
    只是同样的,一路风|尘仆仆的几个人看到阳丰县的城墙之后,黎二郎心里拔凉拔凉的。
    这一趟,可能真的就只是起到一个护送的作用!
    衙役带路领着他们去了县衙的后宅,黎二郎也走了一路,悲催的觉得其实就算没人领路他们也不走错的。
    只需要在进城的时候问一下守城的士兵就行了,反正县城里面的主干道就两条,一路走过去说起来最为气派在黎二郎看来仍旧是十分破旧的那排屋子就是阳丰县的县衙。
    已经提前有衙役过来报信,于是黎修平放下公事在后宅门口等候着。
    马车上的人下来之后,身穿官府的黎修平先是十足规矩的跟石氏作揖行礼:“娘,这一路辛苦了。”
    接着又跟黎二郎说话,最后才是笑容满面的见了方青青以及她牵着的孩子。
    点点已经满了周岁,在京城举办了周岁宴才过来的,如果有人牵着可以自己站立甚至可以小心的走几步。
    对着孩子,黎大人的情感自然不需要再压抑,他直接抱着胖儿子居高。
    点点十分的开怀,对着亲爹笑得很“无齿”。
    阳丰县的县衙虽然破旧,幸好有黎修平提前过来打点,自然灶房里的一应设施都是齐备的。
    特别是知道媳妇爱干净儿子还小这一路上指不定弄脏了多少衣物,所以黎大人早就让人烧好了热水。
    于是众人分别去洗漱,特别是点点被他娘亲洗的香喷喷的,再一次被亲爹抱在怀里的时候。
    大大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黎修平看,甚至在方青青的鼓励之下脆亮的喊了一声:“爹。”
    黎修平大声的应和着,十分开怀,不由转头问媳妇:“这小子会说话了?”
    “才刚满岁,也只会几个简单的字眼。”方青青说着,心里面还有一些不服气。
    要知道从出生到现在,点点基本上都是她带的,虽然爷爷奶奶也都有帮忙实际上付出更多心血的还是方青青这个当娘的。
    甚至为了好好的照顾儿子,这一年来方青青都很少去药铺,只是偶尔去和陈大夫探讨一些疑难杂症。
    结果呢,这个臭小子学说话的时候,第一个喊的是“爹”。
    哪怕在奶奶的教导之下也会喊“娘”了,平日里小|嘴无意识的也会经常蹦出“爹”字。
    方青青十分的哀怨,咋就生了一个臭小子,如果能有一件贴心小棉袄多好啊。
    县衙虽然外面看着不成样子,也只是相对于官家宅邸而言,实际上在石氏看来这个院子挺大的住着应该会比京城的府邸舒服吧?
    最起码里面充满了乡土气息,本身就到处灰扑扑的,除了种菜还可以抓些小鸡仔回来养。
    石氏打算着,养些小鸡除了下蛋每天给老三媳妇还有大孙子吃,给他们补身体。
    三郎也可以跟着吃一些,再说了鸡汤也很好,其实在京城的时候石氏就很想养。
    只是那个宅子看起来气派许多,而且经常会有三郎的同僚甚至什么郡主娘娘都会到家里做客。
    在那种地方养鸡可是会让三郎丢人的,所以石氏一直都克制着自己的冲动。
    这个县衙的后宅本身看着就十分的破旧,而且老三媳妇说了,整个县城就属他们家老三最大!
    她可是县太爷的亲娘,可不就跟戏文里的老封君差不多?
    只要她没把县衙拆了,养些鸡鸭算不得什么的,不过方青青还是很认真的强调了一句:
    “娘,可以养鸡小鸭子也很可爱,养猪就算了。”
    到时候搞得衙门臭烘烘的被人闻着,实在有失县太爷的体面。
    “我懂,”石氏点头,故作高深道:“娘可是有品级的诰命夫人,养些小鸡小鸭就可以,绝对不会做养猪这么掉身份的事情。”
    方青青无语,婆婆,谁给你的自信养鸡就比养猪高贵了?
    且不提女眷们初来乍到的一心要把他的后宅管理好,在亲娘和媳妇来了之后,黎修平还真有大大松一口气的感觉。
    最起码,有她们在就是他最大的后盾和支撑,黎修平打算放手一干好好的将阳丰县的县衙整顿一番。
    黎修平到了阳丰县之后,一开始没有大张旗鼓的在县衙里面有所动作,只要是想要先摸清这边的实际情况。
    虽然来之前他已经仔仔细细的看过皇上那边给他找齐的资料,关于他即将外放的那个县城的各种情况。
    可是黎修平知道,他所能看到的都是皇上那边转过来的资料,对于阳丰县的描写绝对就会有夸大美化的成分。
    有些东西,必须他亲自去看而且用心思索,才能得出最真实的结论。
    第354章 砍价的乐趣
    县城黎修平并没有太过仔细的去逛,反正就这么大,夸张一点说站在最东头绝对可以看到最西边的情景。
    一辆马车都没有用武之地,黎修平亲自用他的脚去丈量过,过完这条街也不过是花了一刻钟。
    当时黎修平是穿着便装,走在不太热闹的大街上,也没有人认出他是新来的知县大人。
    如果不是这几年家里人陆陆续续做了一些小买卖,黎修平大概也看不出来,为什么阳丰县城的街道不够热闹。
    除了淅淅沥沥的几个行人、几家店铺,很少有商贩,街道两旁自己摆摊做小买卖的人也不多。
    抛却读书人的清高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黎修平在教导媳妇念书的时候曾经跟她讨论过百姓民生的问题。
    结果,当时方青青说过的一段话让他大受启发:
    “士农工商,世人习惯性的把商人的地位排在最底下。
    实际上,除了靠天吃饭的农人,其他没有自己种地的无论哪个阶层的人能够脱离商人直接生活?”
    如果不是自己种地有产出或者是当官发俸禄,实际上吃穿住用都需要购买,那些不都需要商人的存在?
    买卖能够带动经济,促进一个地方的繁华程度,有买有卖有来有往各种民生交流起来百姓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过。
    包括县城附近的一些村落他也都去看过,当然,目前时间还短远一些的村子还没去过。
    发现除了县学,只有几个大姓有族学,而哪怕是县城附近的一个比较大的村落一百多户人家也没有一家私塾或者是书院。
    可以想知,阳丰县百姓的教化程度必然不好,似乎这里要发展起来多几位教书先生十分的重要?
    这些还都只是黎修平的初步构想,他既然主动要来到这个地方,肯定是要有一番作为的。
    而且也是想要亲身验证一下,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他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穷书生还是能够将书中所讲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就好像媳妇只是看了一些医术想要学医,结果呢她通过采草药可以发现高产的农作物、跟老大夫学一些基本的医术却可以举一反三融化贯通从而会诊治更多的病症。
    黎修平希望可以向媳妇看齐,更加希望可以做的比媳妇出||色||。
    好不容易亲娘和媳妇带着孩子都过来了,黎大人有心带着她们一起把县城里面的坊市去逛一圈,心有余而力不足。
    前一天还是特意耽搁了衙门里的事情,黎修平在后宅停留一天,就是为了安顿好家眷。
    第二天就不能继续如此,衙门里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他去处理还有许多卷宗要查看,于是黎大人就只能很抱歉的让家眷自己玩耍。
    “三郎,公事要紧。”石氏挥挥手,十分随意的说道。
    其实,她原本也只是想要和老三媳妇一道去街上看看,并不愿意与三郎同行。
    与三郎媳妇无论是看还是要买都可以有商有量,带着三郎纯粹只是累赘。
    方青青只是笑着,并且抓起点点的小手冲亲爹挥舞几下,算是告别。
    不过嘴里也是跟婆婆一样,很谦逊的说道:“三郎哥哥,你先把衙门里的差事忙完,有空了再带我和娘出门。”
    在黎修平看来,阳丰县县城里面做小买卖的人不多,可能是因为他以前一心读书后来开始关心庶务的时候。
    方青青已经拾掇着黎大嫂开铺子、黎二郎走商卖货,见识了很多大买卖的场景。
    实际上,主干道的那条街后面,再过去坊市分开的地方做小买卖的人还是不少的。
    像什么冰糖葫芦糖人都是最常见的,反倒是以前黎大嫂那样的街边摆摊卖包子卖豆浆的人几乎没有看到。
    差不多半个时辰婆媳二人就将这条街逛完了,这还是将街道左右两边的店铺都仔仔细细的查看一遍的情况之下。
    黎二郎没有跟她们一起,一大早他就一个人出了县衙后宅,说是要把整个阳丰县的情况都摸熟响午不一定能赶回去吃饭。
    这个就随意了,反正黎二郎这几年走南闯北的一个人在外面也完全不需要人担心,石氏方青青婆媳则是想要要把自家缺少的东西备齐。
    所以才会在这里细细地逛着,有些东西可以晚些再买,最起码现在要去买菜中午给家里人都做一顿好吃的。
    黎三郎到了之后倒是把宅院里灶房收拾干净,锅碗瓢盆也都齐备了,可是米面菜有果蔬肉蛋一概没有。
    黎大人一个人一般都是在衙门里和衙役们一道吃饭,石氏当然觉得这样不好,肯定是要给儿子做一些好吃的。
    打听清楚街上各处买卖的情况之后,方青青就打算和婆婆一起去买些菜回去做午食。
    于是她们转道去了坊市,那里面聚集的人就稍微多一些。
    其中有不少农村人带着自家的产出,一些果蔬什么的,偶尔也能看见鱼肉禽蛋。
    可以直接用铜钱购买,也可以以物换物的,石氏在一旁看着都觉得稀奇。
    实际上,哪怕这几十年石氏一直都是老黎家屋里的掌权人,可是对于买菜之类的活其实不怎么熟练。
    以前在村子里吃菜哪需要买,也没什么好挑剔的,园子里有啥吃啥。
    后来跟着三郎夫妇进了城又一路到了京城,采买有老大老二家的,也不需要石氏抛头露面啊。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习惯,渐渐地也学会了和本地人讨价还价,还是从老三媳妇那里得到的灵感。
    石氏亲眼看到本来摊主说小白菜是一文钱一把,结果媳妇跟他沟通之后不两文钱买到了三把菜。
    摊主还多送了她们一把小葱,石氏大为震惊的同时,老三媳妇果然聪明做什么都比别人强。
    石氏也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很快就学会了甚至举一反三买下了比原价便宜许多的菜肴,十分的开心。
    当然了,作为一个孝顺贤良知道如何讨婆婆喜欢的儿媳妇,方青青就不打算告诉石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