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门左道
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门左道
双眼被金光灿灿亮晶晶照亮的那一刹那,李明不禁扬了扬眉头。
豁,这土特产可真够……特别的。
你们幽州爷可真是爷啊。
但他的眉头又旋即拧紧:
“可这金银,不能打仗啊。”
众所周知,钱只是一般等价物,而打仗打的是生产力和生育力。
而就平州这被严密封锁、生产力透支的境况,有钱也啥都买不到。
这些财宝如果流到市场上,除了诱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让一石米涨到五十万钱、连推车都装不下之外,屁用没有。
别的不说,这些钱能让鸟多长几根毛吗?
为了搓箭矢,小房小尉迟率领民众,都快把林子里的鸟薅秃了,就为了做箭羽。
崔民干看着这位便宜小表侄,露出微妙的笑容:
“您何必将钱财的用途,拘泥于买卖实物呢?”
李明听出了老崔的弦外之音:
“你的意思是……收买人心?
“收买谁的人心,朝廷吗,让他们尽快出兵?”
崔民干笑着摇摇头。
这位小表侄虽然聪慧又能,但还是太年轻了。
“钱财如水,来去自由,谁能将其局限于大唐之内?”
李明听出了重点:
“用金银珠宝贿赂高句丽人么……”
这倒是他未曾设想的道路。
他整天琢磨的一直都是比拼内力,用硬实力硬抗住高句丽的进攻,以拖待变。
使用盘外招化解敌人,这还真是他的思维盲区。
自己还是不够老奸巨猾啊,要是老房同志也在,何至于此……
“可是,该主攻谁呢?”
贿赂人,钱从来不是问题,怎么把钱出去才是学问。
总不能直接在前线大撒币吧,那可真就是大撒币了。
“高句丽西部大人、大对卢渊盖苏文,您可曾听说过?”崔民干对答道。
“什么西部大鲈鱼赛文?”李明觉得老崔说的汉语非常小众。
“什么?”崔民干也觉得李明这个领导很小众。
都死磕那么久了,李明居然连敌人内部大致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哦对了,上个月小表侄连自己和高句丽磕上了都不知道。
按说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山里土包子,早就被敌人按在地上摩擦了。
而李明偏偏还反过来,以半个平州之力,居然把敌人打得满地找牙,恼羞成怒得全面动员。
这夯货真是又头铁又莽啊……
“高句丽建国初,国内有五个主导部落,按方位分东南西北中,中央部落桂娄部,就是如今的皇族高氏,其余四部首领按方位分封四部大人。”
崔民干耐心地科普道:
“现任西部大人便是渊盖苏文,而‘大对卢’是高句丽的官职,对应的是宰相。”
哦~李明一下子就懂了。
就类似于崔氏崔仁师,既是华夏原始股东姬姓的后裔,同时又在朝廷担任宰相。
差不多相当于河北士族在大唐的地位,既为高句丽王所用,又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近年来,高句丽荣留王一直寻求加强王权,限制四部大人的势力,而飞扬跋扈的渊盖苏文首当其冲。”
崔民干提点道:
“而以我的推断,贤侄打得高句丽动员十五万之众,已远超其国力、财力所能支撑,高句丽国内必定民怨沸腾……”
对着皇子都喊起贤侄来了,崔民干给自己来了个超级加辈。
但现在的李明完全不计较,也同样亲切地喊了起来:
“表叔的意思是,只要能打通高句丽的内部关节,联系上渊盖苏文,让他和高句丽王发生内讧,甚至……”
他的心跳陡然加快。
甚至可以向高句丽传授一下玄武门之变的先进经验,直接从源头上消灭问题!
这一仗,能赢!
甚至不用依赖朝廷的援兵,不用仰仗那帮衣冠禽兽的施舍!
“可是……”李明苦笑着摊了摊手:
“如表叔所见,我一直受限于山中,对敌国并不了解。如何能联系上他们的宰相呢?”
他注视着崔民干,相信这位便宜表叔既然能提这茬,那他一定也想好了办法。
果然,崔民干有点小骄傲地轻咳一声:
“高句丽贵族曾盛情邀请我崔氏族胞,为他们讲解四书五经,因此我们崔氏在那儿也略有几分薄面。
“那几位讲课的族胞,我也一并带来了,可以与你的人同往高句丽。”
李明重重地松了一口气。
自从高句丽的攻势突然变得疯狂起来以后,他其实一直都顶着巨大的压力。
只是身为领导,他必须在部下面前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样子,以免影响大家的士气,只能在无人的夜晚默默地失眠。
而现在,看见了能凭自己的力量终结这场消耗战的曙光,他心口压着的石头终于能松一松了。
李令老姐,还有没来得及见一面的姐夫崔挹,感谢你们,你们干得好啊!
“事不宜迟,我们立刻行动!”李明当机立断。
把细作渗透进高句丽,要说简单,其实一点也不难。
因为他手里握着一大票高句丽俘虏,大都是苦大仇深的壮丁,稍加改造,就能积极主动地替乡亲们干农活了。
事实证明,高句丽是真的类人群猩闪耀,综合了集权制和部落制二者的糟粕。
相比之下慕容燕都算是清正廉洁的了。
只要将这群二五仔放回,并将自己人混入其中。
接触到渊盖苏文并不困难。
而要论辽东的渗透地下工作……
“吴大娘。”李明开始点将:
“你掩护这几位先生,带着这些金银珠宝,跟这几个战俘一起伪装成高句丽军,潜入高句丽。”
吴大娘露出爽朗的微笑:
“没问题!”
崔民干顺便扫了一眼战俘营。
里头的俘虏顶着各式各样的发型,有汉化的束发、有扶余的小辫子,也有髡发、断发等各族发型。
但他们统一都穿着唐甲。
而看守他们的赤巾军,也统一穿着唐甲,头上顶着一块红巾。
敢情唐甲是默认皮肤,头盔头饰是个性化定制是吧……
“嗯……光吴大娘一人负责,还未必保险。”
李明思考了一下,朝身后喊了一声:
“尉迟循毓,这段时间你忙吗?想带几个人去平壤城转转吗?”
小黑炭头几乎第一时间从房遗则的书房飞了出来:
“不忙!”作为最初起家的武将卡,随着一票ssr武将的加盟,他终于光荣退居二线,整天为房遗则打下手,带着盘库人员上山下乡,盘点还有几只鸟的羽毛没被薅光。
现在,他终于找到能发挥余热的岗位了。
“潜入敌营十分危险,你确定要去吗?”李明再三确认。
尉迟循毓拍拍自己的黑脑瓜:“门神的子嗣,怎么可能怕死!”
“很好,扭转战局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李明郑重地派派小黑炭的肩膀。
让尉迟循毓插手情报事务,其实是李明的一番政治操弄。
因为吴大娘是原“赤巾贼”系的,属于半路出家。
他不是不信任吴大娘,但将对外情报的重任全权委托给她,那心眼子也太大了,一不小心就容易心胸开阔。
所以,他要往里面掺进自己人,小小地玩一手制衡。
“好啊好啊!小黑弟老娘罩你!”吴大娘爽朗地大笑着,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队伍被掺沙子了。
崔民干不动声色地看着小表侄的这套操作,拱了拱手:
“贤侄保重,那表叔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平州虽好,但一想到外头有十五万大汉虎视眈眈,他就忽然想起家里的煤炉好像没关,恨不得马上飞回幽州。
“不留下吃个饭吗?”李明礼节性地客套一句。
崔民干连连摇头:
“朝廷还在催我给他们回报呢。现在黄河以北突降大雪,行路极其艰难,我得快些寄信,快些解开朝廷对贤侄的误会。”
表侄羽翼尚且稚嫩,现在怂恿他和朝廷翻脸,不智,所以老崔不得不捏着鼻子向老李求求情。
而一想到自己脑袋上扣着的成吨黑锅,李明也不留他了:
“还望表叔仗义执言。张俭都督的辩解朝廷不信,崔使君的证言,他们总该信了吧!”
崔民干郑重地拱手,便在赤巾军的护送下离开了。
望着便宜表叔远去的背影,轻快的脸色阴了下去,忍不住揉揉发胀的脑壳。
他现在是真的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一边死扛着高句丽,一边还得死扛朝廷里的那帮虫豸。
再这么放任下去、不为自己做出有力的辩解,别说朝廷支援了。
那些虫豸迟早要拖他对抗高句丽的后腿。
到时候真就山贼殉国门、叛臣死社稷了。
光一个幽州刺史的分量,还嫌不够……
“殿下!”
侯君集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看着侯君集的脸色,李明也没有心情和他打趣。
“怎么了?”
“可恶,那群鼠辈!”侯君集恨恨地翻身下马:
“我们追逐撤退的敌军,一路追至高句丽境内,撞上了层层叠叠的地堡。
“我们攻不进去,只能放那伙败军撤走了!”
到手的首级和俘虏就这么溜走了,他心痛得难以呼吸。
李明也不由得咂了咂嘴,觉得这事情非常棘手。
有地堡托底,不用担心我们反攻包抄,那高句丽人岂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当我的平州是公共厕所吗?!
战术上虽然占尽优势,但战略上的被动态势仍然没有改变。
崔民干的到来给他提了个醒。
不另辟蹊径结束战争,这场仗就没完没了了……
“明哥!”
长孙延骑着马,风尘仆仆地从营州回来,摇头对李明报告道:
“不行,营州都督府被高句丽围得死死的,无法再向平州增调援军了。”
李明对这结果并不感到意外:
“十五万人泰山压顶,张俭能保住营州无恙、守住平州的东部、避免我们两面受敌,便是大功一件了。”
他一边安慰着灰心丧气的长孙延,一边搀扶他下马。
赫然发现,长孙老弟的背上插了一根箭头!
“我去!你……”
“哦?还落下一根?”
长孙延无所谓地拔下箭头。
幸好,他穿着厚实的毛皮大衣和甲胄,并没有受伤。
“营州的情况,已经这么严峻了?”李明忧心忡忡。
长孙延点头道:
“高句丽将营州围得如铁桶一般,远甚于平州。
“信使出去一个死一个,营州的通信已经被彻底切断,有一段时日没有和朝廷通信了。
“我也是命好,幸得薛万彻将军的接应,才能竖着回来见大家,否则就得躺着回来咯,哈哈哈!”
平静地说出了惊险的事实。
李明心里咯噔。
不但是因为自己的首席秘书差点遭遇不测。
更是因为,邮驿被封锁,意味着朝廷得不到任何官方的、他们可以信任的战报。
意味着,在幽州刺史的信笺到达前,长安那边甚至还不知道他李明正在和高句丽打得如火如荼!
“信息,信息,辽东离关中也太特么远了……”李明也终于体会到了边远地区难以统治的痛苦。
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不用他写信求援,那位暴脾气的天可汗肯定也已经派兵过来了。
问题就在于,这支部队是只打高句丽,还是连同赤巾军一起收拾。
如果是后者,那就大水冲了龙王庙了。
甚至存在一种荒诞的可能——在他费劲千辛万苦摆平高句丽、拱卫了大唐以后,反而遭受朝廷一记迟来的重拳!
必须双管齐下,一边做渊盖苏文的工作,一边做李世民的工作,尽快将事情的原委辩解清楚!
而这份艰巨的任务,单凭幽州刺史的书信,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完成。
因为朝廷对崔民干的信任还不及外戚张俭。
连张俭对李明的辩护都能被那些衣冠禽兽们怀疑。
身为决策圈边缘的河北士族、又刚被陛下摆了一道的崔民干,他的面子能有多大呢?
李明意识到,自己亟需一个信使。
一个面子够大、能让各方都信服的信使,当着皇帝、当着朝廷文武百官面,将平州之事的肇因、经过和现状,详详细细地解释清楚。
而这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李明的身边,还恰好有一个。
有且仅有一个。
政敌的亲孙子,李明的好哥们,从头至尾参与平州之事、对来龙去脉了如指掌的人。
“长孙延。”李明平静地说。
长孙延不由得深吸一口气,下意识地挺直了身体:
“明哥有什么吩咐?”
李明缓缓道:
“可能得麻烦你,跑一趟长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