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倾情演唱
第73章 倾情演唱
随后在众人一片掌声中,刘晓莉缓缓上台。
她衣着朴素身上穿着一件蓝灰色服,手里举着话筒,扎着两根麻辫,静静地站在台上。
眼神中带着淡淡的忧郁与思念看着台下,仿佛就像歌词里的小芳那样静静站在村口。
音乐声响起,少女恬静的容颜出现在摄影师们的镜头中。
随之而来的便是她微微低沉的嗓音,轻轻诉说着那个年代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旁。
从没流过的泪水随着小河淌,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伴我度过那个年代,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你站在小村旁。”
……
台下观众跟随着歌声,跟随着歌词里的留白,沉浸在那忧伤的回忆中。
耳旁似乎传来夏天夜晚的蝉鸣,赤着脚踩着清冽的河水……
凉的一激灵,恍惚间仿佛看到一对男女坐在小河边的,流着泪,唱着歌。
直到歌曲演唱完毕,观众们才如若初醒,好像经历了一场梦。
“小芳是被抛弃了吗?小芳好可怜。”
有些女孩被歌声所感染,泪水潸然落下。
“太好听了,歌词也好还是刘晓莉同志的歌声,都是那么的契合,完美在我们脑海中描绘出一个扎着大辫子,穿着衣裳站在村口,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等待着爱人归来的画面……”
领导席上,看过完整故事的王领导,不知不觉间已经泪水打湿了衣裳,王领导抹了抹眼睛,长长一声叹息。
“老王,这首歌是个什么情况?你们芳草杂志社里哪位大才子写的歌?相当好听啊!”
一旁的几位领导都好奇不已,都知道老王是之前江城文艺出身,现在是杂志社里的社长,虽然不怎么管事,但平日还是要去做做班,看看书。
“这是我们杂志社一位作者写的,歌词,作曲,都是他搞定的。不过这还不算什么,这部名叫《芳草》的小说才是真正的文学著作。”王领导解释道。
“芳草?你是说这部小说的名字和芳草杂志社的名字一样?”
几位领导都惊讶的看着他,没想到问一首歌,反倒问出个小说的名字来了,而且名字还特稀奇,跟杂志社的名字一样。
“是啊,可能这就是缘分。”
“芳草这个名字好,芳草萋萋鹦鹉洲,不过你说真正的文学著作?我是不信的。我们倒要看看被你老王吹捧成这样的小说究竟有多好!”
“待会儿,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来自京城的青年才俊!”
王领导笑呵呵的赞扬道,他是越发觉得这位小程同志是个难得的人才,会写文章,还会写歌,写的东西不管是小说还是歌曲都这么好,甚至还会弹琴。
这种文艺方面的全才实在是难得一见,要不是这小程同志是京城人,王领导都想提拔他进江城的文艺系统。“哎,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人才。”
王领导心中想着。
这会儿,又有人跟他搭话,“老王上个月芳草杂志社的发行量不怎么行啊,这个月我问了下发行局的同志,你们杂志社销量也不是很行,连五万都不到。”
王领导心中冒火,抬头看去,发现是隔壁长江文艺的社长,顿时回怼道:“你就等着吧!”
被这么一刺激,王领导心中不爽,开始琢磨着把芳草提前发刊登。
芳草是月刊,也就是一个月发行一次,最新的一期在二月一号就发行了,不过反响很一般。
“程开颜这篇小说原定在三月份刊登,会不会晚了呢?而且《芳草》的字数太多了,一次肯定是刊登不完,不过倒是可以考虑出一期新年特别刊。
大年三十书店商店可不会关门,销量也不会影响什么,反倒是学生们都有了压岁钱,可以用来买书,这是一大利好。”
……
“唱得真好啊,那位程开颜写的歌也写的真棒!”
安邵康怔怔的看着台上熠熠生辉的刘晓莉。
一旁的周晓民脸色不怎么好看,她没想到刘晓莉演唱的这首歌居然这么好,她在文艺界工作多年,以她的眼光来看,这首歌在国内是少有精品,有大火的潜质。
周晓民看了看台上的刘晓莉,哼,刘晓莉也就算了!
这个姓程的小子居然也有这种才华?
实在是离谱!
她很不愿意相信,因为之前当着江玲老师的面说了一通贬低程开颜和刘晓莉的话。
而现在那些话,统统变成有力的巴掌朝着她扇了回来。
一想到这里,周晓民她已经能预想到后面几天舞蹈团里的女孩,是怎么在背地里蛐蛐自己的。
……
歌声渐渐消散,主持人适时走上台。
“看到我们刘晓莉同志的演唱非常精彩啊,我刚才在台下看到不少观众被感动的落泪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首歌曲《小芳》其实来自一部名为《芳草》的小说。
讲述了一个从小在南疆农村长大的姑娘,在浩浩荡荡的知青下乡运动中结识了一位来自京城的知识青年,而这首歌便是男青年在回城之夜赠予给小芳的一首诗歌。”
台下的观众听到这话议论起来。
“《小芳》是取自一部小说?城里来的男青年爱上了农村女孩,听起来有点意思。”
“是讲知青爱情的故事吗?我还以为是伤痕文学呢,真新奇,是哪部小说?明天去买回来看看!”
“不是伤痕文学我不看!”
主持人笑着介绍道:“看来大家都很好奇,《芳草》这这部小说将会刊登在我们原《江城文艺》,也就是现如今的芳草杂志上,是的你没听错,不日芳草将会在刊登在芳草上,届时大家就能看到这部小说了。”
观众一:”“原来是江城文艺啊!那我可得好好看看了!”
观众二:“好奇怪的书名,居然跟他们杂志社的名字一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