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第364章 大明的新北境
第364章 大明的新北境
江南春雨绵绵,三月十一,捷报再临。
这捷报不像在北京时一样能驱散阴云,江南依旧处于这种缠绵的、犹豫的、抑郁的阴雨天里。
李成梁很不适应这种气候,不过他是来江南养老的,想必入了夏之后会好很多。
他毕竟还是来了,以宁国公之尊,任前军左都督。
这是纵横沙场多年的当世大明第一勋将,刚刚立下逼降鞑靼汗主大功。
他到南京的意思很明确,代表皇帝和朝廷对江南官绅说一句:乖。
所以江南抑郁。
太平坊里热闹非凡,宁国公喜迁新居,这更是要像魏国公一般世代镇守南京的节奏。
新的宁国公府位于八府塘,以永康侯府为底子。
没有大兴土木另起国公府,这自然是宁国公推辞了圣恩所致。
其实,旧勋臣们早已在皇帝授意之下,将他们在南京的一些宅产作价入股到了昌明号之中。
如今不过是皇帝进封他为宁国公、赏赐完金银之后李成梁自己掏钱从昌明号手上买回来的。
现在李成梁还要再掏钱修缮这府宅,最小的儿子李如梧在操持着工程,李成梁则在收拾出来不久的正堂里接待访客们。
这些都是人情往来,李成梁只是含笑接受,让人记好礼簿。
官场同僚们互相之间的照面已经打过,今日多是江南士绅、富商。
听他们托辞迁边之后了解辽东情况,李成梁含笑不语。
这些问题,他的管家就足以代为回答。
他们关心的问题,不便开口。李成梁作为武臣,也不该答。
他就这么坐看着江南不少士绅富商像没头苍蝇一般乱撞,想方设法让心中更有底一些。
毕竟去年锦州边墙告破后,江南那些活跃的士绅人家正在被王德完追着查。
“心忧国事”乃至于反应过度当然谈不上罪过,但只要细细查下去,总有其他问题。
朝廷明摆着要再查办一批人搞点钱,但现在已经没人认为还可以聚起来成势抵抗了,无非在自救而已。
李成梁悠悠想着这些事,随后忽然开口:“若说辽东天寒,田土并不曾深耕细作,却也不是没有财路。建奴既败,往常都是女真人寻觅好参、貂皮贡贸入边墙,现在这生意却要断了。靠山吃山嘛,到了辽东,这条财路可以想想。”
“但是李公爷,设了辽源军民府后,晋陕各家先去……”
李成梁看了看问话的人,想了想之后笑道:“昌明号先行,晋陕各家愿冒奇险,自然该得大头。别的不说,建奴寇边,广顺关外清河驿镇好不容易建起来,建奴攻开原未果,退却时就将清河驿镇一把火烧了,损失又有多大?不过东北之辽阔,你们没去过,还是不清楚。再说了,朝廷对女真人,当是只办罪首,不诛小民。仅仅晋陕各家,哪里能当真填实辽东新边,用得了那么多女真小民?”
“李公爷,昌明号里您应当也有股……您要是瞧得上,我们……”
李成梁很开心:“先去,先去。老夫在辽东旧将不少,若你们当真是有心在辽东落地生根,响应朝廷号召实边教化外族,老夫当然能帮衬一二。”
说罢收起了笑容:“这个路就对了。”
话就点到这里。
什么路是对的?当然是别在一点田赋丁银上面想心思。
朝廷各种赋税里,如今实际施行最严格的就是商税。
从工、商入手找新财路、规规矩矩给朝廷交上更多税银,这就是正路。
这个时间点,泰昌九年的“大考”细则也已经颁告各府县。
赋税科则是重中之重。
都知道建州既大事已定,朝鲜僭主既已罪己乞降,朝廷接下来就要面对大赏三军的巨大财计压力。
还要重新构建九边当中的东三边。
哪里不要钱?
现在先是九边和承德府、辽宁府把各种籍贯悉数定为民籍,那里的衙署和其他各地也完全不一样,任谁都明白其他各省就是下一步。
在那“新政”全面铺开之前,皇帝和朝廷都在看着地方官和地方士绅富户的态度。
这个态度,很快就有了可以表达的地方。
四月《学用》朝报上刊发了两项新政令。
一是制旨:泰昌十年之后,刑名之法不允纳赎。
二是特发边防国债:为期十年,年息五厘。
这两项新政令极具轰动,因为……这意味着只有今年能纳赎脱罪了。
所谓纳赎,就是议罪银。就算被罚有罪,只要不是那种大罪,总还有纳役和纳赎等办法减轻惩罚甚至脱罪。
但明年之后就不允许了。
过去有这种政策,一是因为可以来钱,二来也是官绅富户共同维持的特权:想纳赎,总得有银可纳才行。有了钞能力,大户人家就多了几条命,这怎么玩?
因此这制旨的用意昭然若揭,刚刚开疆拓土的皇帝似乎正傲然俯视着臣民当中的一部分:小民命“贱”,他们对这个规矩是拍手叫好的,巴不得你们将来有罪必受重惩。如今时间有限,想洗白的赶紧。
而那特发边防国债的利息……实在太低。
如今的行情,民间借贷的年例多在二三分。一年才五厘……
可是,朝廷又明说了:通辽会盟后,与各藩的市易都以堪合制度来进行。有资格拿到堪合的大明商行、商人,优先考虑持有边防国债券的。
逻辑很明白:朝廷越有经营好新边的财力,北边各族就越发老实,生意就会越发好做。边贸赚一道,国债再吃一道息。
“……朝廷这是穷疯了吗?”
“……这一仗的阵势太大了,战功也太多了……难啊……”
“这……若是不买一些这特发边防国债,难道北面边贸之利以后都会被宗明号、昌明号拿去?”
现在,宗明号和昌明号绝对都会响应朝廷需要,这一点已经是共识。
“不只是北面边贸,伱再品一品:各藩市易都行堪合,这海贸……”
“……”
“辽宁省还有个理藩司,焉知浙江、广东不会……”
“万一借了不还,还了也不给息……”
“……毕竟名曰国债,总不好民心尽失吧?”
“什么民心?小老百姓也没钱买……”
大明各地的议论纷纷,朱常洛都已经不必去太在乎。
现在已经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时候了,有格局、能相信朝廷的,当然会成为先受益的那一批。规范国内、国外贸易之后,他们就能多一条稳定的商路,还能通过与国家利益绑定的国债来稳妥理财。
到时候再动优免,阻力又会小一些。
已经掌握着更多土地和人力的官绅大户里,总要引导他们走上正路才行。把税基始终放在土地和人口徭役上,他们就只会在这些方面钻空子。
工商业的税虽然不算一个新的领域,但他确实可以去制定新的规则,并且拥有解释和不断修订的权力。现在朱常洛需要处置三件事,其中两件可以合并为一件事。
“把那些归顺头领先带到沈阳,命镇远侯、威辽伯经统门河进剿入朝,收复朝鲜咸镜道,剿灭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及在朝余贼。命扶国公经辉发解乌拉城之围,剿灭努尔哈赤长子诸英及其余建州逆贼。”
镇远侯是顾大礼,威辽伯则是新封的辽东副总兵孙守廉。
而刘綎际遇非常,当真要永镇辽东了。
建州和朝鲜的事,可以是同一件事。
这一次,明军仍有“援朝逐金”的大义。
朱常洛吩咐着:“同样,把李晖先带到沈阳。”
第三件事则非比寻常。
朱常洛看着各个重臣:“五月册立太子。大典后,朕带他一同出巡辽东,会盟各部!”
……
泰昌朝再不会像万历朝那样,国本迟迟不定。
朱常洛去年凯旋回京时对皇后的承诺稳步推进,大明即将确认皇储。
皇帝还不到三十,但他已经准备带着大明太子到边墙之外看看社稷山河,看看他将来的外臣。
突出一个传承稳定,圣天子言传身教。
京城的重心围绕着大典,围绕着会盟。
国债发卖、京察大考?那应该是施政院、进贤院和鉴察院就办好的事。
遥远的辽东,努尔哈赤阵亡给刚刚新生的“大金”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何况战果太大,几炮轰灭了包括何和礼在内的数位建州重臣?
军心崩溃之下,莽古尔泰最终在与孙守廉抢夺他父亲尸身的过程之中战死。
赫图阿拉城里,那些眼见大势已去、本就有摇摆之意的头领们顿时“起义”,但是忠于努尔哈赤的建州本部或者说老的正四旗当然不会让他们如愿。
只讨建州虏酋、降者不杀。
以原先海西女真各部为血肉编起来的镶四旗迅速诛杀或擒住他们的建州骨干,赫图阿拉城内外乱做一团。
最终还是活命的理智占据了大多数人的头脑,至少赫图阿拉这一带是兵败如山倒。
况且此前就筑坝蓄水,河流变宽变深之后逃走更不易。
之后的战事又持续了两天。
先是从显佑宫败退的扈尔汉重新集结了前一夜出城的三千精兵,准备先回到城内平叛,再想法子突围。
但努尔哈赤先前把许多三部权贵都留在了汗宫里看押着。大势已去之后,城中人心惶惶,镶四旗留在城中的人马听着只讨建州虏酋的呼喊声已经迅速救出了他们,掌控住了城内局势。
扈尔汉无法轻易入城,而城外是镶四旗和正四旗都惶惶不定,战局之乱可见一斑。
最终是南面围城的顾大礼率领京营大军渡过了更为狭窄的支流。等袁可立率领的中军源源不断渡河之后,投降的越来越多,扈尔汉带着不到六千死忠再也不能翻起什么浪。
苏子河染成红色之后,下游的坝才重新被掘开。
留守“皇都”的女真兵卒本来还有一万八千余,其他权贵、百姓民夫二万余。这一役,“大金”死忠女真战死七千三百余人,其他悉数投降。
此刻袁可立已经入了赫图阿拉城,降军和百姓悉数安置于赫图阿拉城西,河道是天然的围栏。
城内有努尔哈赤的“汗宫”,也有府库。
看着财宝早已被大量运走的府库,袁可立预料当中。从投降女真头领的供述中,他也知道了努尔哈赤本就打算突围,而且实际时间就定在他阵亡的次日。
所谓汗宫,其实寒酸。左右各一个池塘,里面不过一个正殿一个偏殿一个所谓汗宫大衙门。
那个正殿就是努尔哈赤的寝宫,里面其实也十分简陋,并不宽阔。偏殿那边,就是他的“妃子们”居住了,面积更小。
倒是他所谓的汗宫大衙门,这八角形像个亭子一般的建筑里,还摆了宝座、屏风和“龙书案”,宝座旁边各有四面旗帜。
袁可立颇为唏嘘,不论如何,也是有心创立一国的枭雄。
只可惜,偏偏要反明,偏偏胃口太大。
到了这汗宫大衙门的门外,站在石台上,下面是一排人,每个手里都捧着一个盒子,盒子里各有一个头颅。
此刻努尔哈赤的头颅已经被处理,包括何和礼、扈尔汉等其余重要女真头领的……
袁可立摆了摆手:“先送去沈阳。御驾离京后,会经承德府、大宁、广宁先到沈阳。”
等这一派人离开之后,他才走下台阶,到了另一群人面前。
这些便是原先海西女真各部归顺了努尔哈赤的许多头领,幸存于此的。
此刻一个个忐忑不安。
“天恩浩荡,说了是只讨建州虏酋,那你们的命就保住了。”
袁可立说完,不少人松了一口气。
“只是去岁以来,附逆叛明,进犯边关,焚毁清河驿镇,你们该当如何处置,本都督尚在请旨。”袁可立目光锐利,“如今赫图阿拉城虽然已被天兵夺下,建州余孽仍旧不少,你们海西各部附逆头领和部民也仍旧不少。若想将来仍有富贵,今日就要让本都督相信,你们有能耐戴罪立功!”
“都督吩咐,吩咐便是……”
袁可立自然要物尽其用:“带路!抚民!领仆兵协天兵讨伐余孽、招降海西各部降民。”
他顿了顿之后就诱惑他们:“不怕告诉你们,陛下本意止你们女真各部干戈,一为岭南女真,一为渤海女真。大明只要边地安稳,建州和你们海西各部旧地,你们是回不去了。但这渤海女真,总要有君臣的。八月十一,陛下于通辽会盟诸部,你们若能助天兵速速平定东北,这渤海女真之主,只怕就在你们当中。”
不少人都眼前一亮,迅速说道:“愿听上国差遣!”
袁可立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用。
此刻,从鄂尔多斯、土默特到察哈尔、科尔沁,从叶赫女真到这些人,再到朝鲜,大明的使臣或边臣都已经把消息传送到了他们那里。
大明天子御驾亲至通辽,各部前往会盟者,均得是此刻之主。
林丹巴图尔在他的大帐之中沉默不语,心里想着这不就是真正大汗才能召唤的库里台大会?
而朝鲜那边,已经没有了主。
陶崇道再一次提醒金景瑞:“金将军,潞王殿下在义州赈济流民,仁德之名已经广传数道。以朝鲜黎庶苍生为念,速请潞王到汉城,有那么难吗?难道你仍念着李氏恩情?即便有些恩情,你征战多年为国杀敌,还也还完了!”
金景瑞无力地看着他。
陶崇道热切又严肃地说道:“千百年后,史册自会还你公道!朝鲜百姓也会因你能为上国子民而世代感念你的决断!以你将才,正该侍奉明主!宁远侯、靖夷侯、彰勇侯……谁不是一战封公?你仍留朝鲜,足为栋梁!你若愿赴京,岂不闻陛下亲军勇卫营重用归顺勇将?”
金景瑞想着仍旧乱糟糟的朝鲜,长长叹出一口气:“算了……”
就连李晖他爹都请求过内附,他何必一个人这么重的心理包袱呢?
陶崇道大喜:“来人啊,请光海君拟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