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421章 初掌大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421章 初掌大权
    弄完这些,内阁的架子总算是搭起来了,这也让崇祯皇帝松了口气。
    为了当好明君,崇祯皇帝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和爱好木匠活哥哥天启皇帝完全不同,崇祯皇帝平日里根本就没个人爱好,他自坐上这个皇位后,就严格要求自己,更因为文官集团的一番吹捧,让崇祯皇帝内心中有着强烈管好这个国家,带领大明再一次强盛的固执。
    因为这些缘故,年轻的崇祯皇帝很有毅力,坚持按时上朝,认真看每一道奏书,对待国家事务无论大小都会和内阁阁老、朝廷大臣们反复研究商量。
    由于崇祯皇帝的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接受过正式的皇帝继承人所受的教育,再加上他又年轻,为做好这些实在是辛苦的很。
    要知道大明帝国疆域辽阔,从中央到地方的事务浩如烟海,当初朝廷成立内阁的缘故就是因为皇帝一个人精力有限,除了精力旺盛的朱元璋外后续的皇帝实在是吃不消如此繁重的工作,这才设置了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来分担,之后宣宗又建立了司礼监,以分内阁之权,逐步形成了批红程序,这种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可崇祯皇帝倒好,也许是因为性格的缺陷,又或者想当明君过于迫切,再加上崇祯皇帝亲自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为了避免被文官集团和天下人非议,再解决掉魏忠贤后,崇祯皇帝还直接削弱了司礼监的职能,把司礼监的大部分工作直接和他皇帝的职能合到了一起,司礼监从皇帝的辅助机构一下子就成了只盖章走流程的部门。
    这种做法更让崇祯皇帝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极大弊端。
    要知道当年司礼监设置不仅是要替皇帝做事,另一个目的是为了避免内阁权利过大,设置司礼监是为帮着皇帝从内阁分权,而司礼监是太监在做事,太监又是依附于皇权的,这样一来皇帝就能联合司礼监一起对抗文官手中的权利,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平衡。
    作为皇帝只需要找到平衡点就行,杂事和坏人完全可以让司礼监的太监去做,那边强就扶持另一边进行压制,稳坐钓鱼台。
    之前的嘉靖就是这样,这可是玩弄政治平衡的高手,而天启皇帝更进一步,直接扶持起魏忠贤打压文官集团,意图在于巩固皇权。
    偏偏崇祯皇帝什么都不懂,而且他内心中还有一股迷之自信,也许是因为解决了魏忠贤一事让他的信心爆棚,导致崇祯皇帝以为自己真是大明百年不出的英主了。再加上崇祯皇帝性格中又有着不信任任何人的缺陷,更不知道用人的手段和艺术,一来二去,在防止再一次出现又一个魏忠贤的想法趋势下,崇祯皇帝索性自己卷袖子下场,把司礼监丢到了一边,亲自赤膊上阵。
    崇祯皇帝这种做法不仅让司礼监的权利锐减,更造成了明明是当仲裁者和最终决定人的皇帝本人成了台上的直接参与者。这就和裁判亲自下场参加比赛没区别,这样的做法弊端极大,可惜根本没人能提醒崇祯皇帝,而崇祯皇帝自己也没想到这点。
    这样干的后果不仅是这些,还让崇祯皇帝在琐事上投入了极大精力。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一直忙到半夜才能睡觉,可就算如此,一日仅仅睡不到四小时的他依旧乐此不疲,整天和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要放到几百年后,这位绝对是让996社畜也甘拜下风的存在。
    除了勤,还有检。
    真是没有起错的名字,朱由检这个检一点都没错,他登基后不时往外放良宫女,减少宫中开支,一再下令消减自己的吃穿用度,皇帝当到他这个份上也算是独一无二了。
    由于崇祯皇帝如此勤勉,更让所有人交口称赞,甚至有文官们还吹捧崇祯皇帝为汉唐以来良所稀见,这更让崇祯皇帝坚定了自己是做的对的。
    “皇爷还未就寝?”
    乾清宫,曹化淳来到此处,见崇祯皇帝办公的偏殿依旧亮着烛光,不由得询问王承恩。
    王承恩苦笑着点点头,他们两人是老相识了,早在崇祯皇帝当信王之前就是一起服饰朱由检的。不过后来曹化淳因为是王安的人,魏忠贤干掉王安后,找了个理由把曹化淳丢掉了南京去,曹化淳离开信王府后,他的位置就被徐应元给替代。
    崇祯皇帝继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王承恩和徐应元安排进司礼监,同时派人去南京召回曹化淳。
    后来徐应元看不清局势,非但没有帮崇祯皇帝打压魏忠贤反而投靠了魏忠贤,最终随着魏忠贤的倒台也丢了司礼监的职务。
    要不是崇祯皇帝看在旧情份上放了徐应元一马,徐应元早就完蛋了。所以曹化淳一回来后就顶替了徐应元入了司礼监,现在和王承恩一样都是司礼监的大太监。
    不过和王承恩略有不同,两人在宫中的等级虽然一样,但分工却有区别。王承恩在崇祯皇帝身边伺候惯了,崇祯皇帝也习惯他的伺候,所以王承恩更多的工作是呆在崇祯皇帝身边服侍。所以司礼监那边曹化淳成了实际的一把手,帮着崇祯皇帝掌控司礼监。
    从这点来看,他们现在的权利虽不如当初的魏忠贤,却也不弱。可实际上自魏忠贤倒台后,太监的权利被崇祯皇帝刻意压制,而且崇祯皇帝又拿走了司礼监不少实际权利,导致现在的司礼监名不副实。
    不仅如此,崇祯皇帝还在文官集团的建议下大大削弱了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机构的职权,使得这两个大明最大的特务和情报机构力量大减。他这个做法让文官集团大为赞赏,也让崇祯皇帝自为得意,可在曹化淳看来,崇祯皇帝这样做是非常不妥的。要论能力曹化淳可比只懂得服侍人的王承恩强多了,别忘记他的干爹可是王安,王安当年的地位远在魏忠贤之上,是司礼监的一把手,更是名副其实的内相。
    崇祯皇帝这么干,在曹化淳来看等于是自断臂膀。无论司礼监、锦衣卫还是东厂,这些都是皇帝的爪牙。削弱这些机构的权利,等于把皇权拱手相让,曹化淳很清楚这是文官集团的阴谋,目的是要争夺朝堂权利,但他清楚没用,崇祯皇帝现在已被文官集团的吹捧不辨东西了,此外因为魏忠贤的缘故,对他们这些太监防备极强,哪怕他现在是司礼监一把手也无法劝崇祯皇帝半分。
    “皇爷天天如此,这身子骨怎么吃得消?”自回京后,曹化淳就进了司礼监,这些日子几乎没见崇祯皇帝按时休息的时候,每天都是忙到下半夜,第二天天蒙蒙亮又起来看奏折。
    “皇爷的脾气您还不知道?我们这些做奴婢的又能怎么办?”王承恩轻叹了声,脸上也带着忧色,自己这个主子太要强了,虽然崇祯皇帝年轻身体也好,可这样长久折腾下去铁打的人也吃不消啊。
    “对了,这个时候您来有事?”王承恩突然问,这都什么时辰了,曹化淳还来乾清宫。
    “皇爷交代过,无论什么时辰都得第一时间禀报。”
    “何事非得半夜过来?”
    “辽东的事。”曹化淳轻声回道,王承恩一听顿时脸色一变,急忙追问是不是辽东又打起来了?之前不是说辽东一切太平么?
    曹化淳告诉王承恩辽东那边还没打,可局势不怎么好,建奴似乎有所异动,辽东巡抚王之臣因是阉党一系不久前被革职,革职后辽宁现在没了巡抚,各部军士人心浮动,暂代的监军和巡察御史担心出事,急急写了奏折刚刚送到京师,司礼监第一时间拿到手,曹化淳看完奏折后丝毫不敢耽搁,连忙赶来汇报给崇祯皇帝。
    “经略袁崇焕呢?”王承恩皱眉问。
    “您忘了?袁崇焕三月前已称病辞职回乡了。”曹化淳低声说道。
    王承恩仔细一琢磨就回过神,他的确忘记了这事,事关辽东,再加上崇祯皇帝有过交代,这事必须要马上汇报上去。当即他让曹化淳稍等,先进了偏殿,片刻后王承恩从偏殿出来冲曹化淳招招手,曹化淳连忙快步上前。
    “皇爷让您进去,小心回话。”
    “多谢王兄弟了……。”曹化淳拱手道,接着就迈步进了偏殿。
    进殿往里走,不一会儿就来到崇祯皇帝办公之处,一眼看见正端坐着看奏折的崇祯皇帝,而他面前的桌上奏折堆得满满都是,连忙上前叩首行礼,口称万岁。
    “起来吧。”崇祯皇帝开口道,放下手里的奏折看了曹化淳一眼:“王伴伴说辽东似乎不稳?什么时候来的消息?发生了何事?”
    “回皇爷,奴婢刚接到的消息,皇爷,这是刚刚接到的奏折。”曹化淳从地上爬起来,把手中的奏折递了上去。
    崇祯皇帝接过后打开细看,看了没一会儿脸色有些不悦,合上奏折往桌上一丢,鼻孔里冷哼一声。
    “都是一群废物!对了,这袁崇焕现在何处?好端端地为何突然称病?”
    “回皇爷,袁崇焕已回乡休养去了,这些年他久在辽东,辽东气候苦寒,袁崇焕又是南人,从南地至北方呆的时间久了,身体有疾或许也是有的……。”
    “你倒是会为他说话,怎么?难不成你和袁崇焕还有什么交情?”崇祯皇帝眼中闪过寒芒,冷冷反问。
    曹化淳面不改色,他太了解自己这个主子了,而且因为魏忠贤的缘故崇祯皇帝对太监很不信任,虽然看似重用自己,可同样也在防备自己,相比一直伺候皇帝身边的王承恩,曹化淳如今更是在风浪之尖。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