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476章 银元发行和金融行业整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朱由检私下里的表态,很快就在他的授意下传了出去。
    京城的官员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然很是振奋——
    大明立国二百多年了,终于听到了皇帝要加薪的消息。
    这让官员得知后,如何能不兴奋!
    虽然说,很多官员私下里收到的常例,远远超过俸禄。
    甚至皇帝说的双俸、三俸,都比不上能够收到的常例钱。
    但是俸禄作为合法收入,意义到底不一样。
    尤其是皇帝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后,它的重要性就更高了。
    这次财产申报时,皇帝对收取常例钱大多是默认。只要数额不太大,就不会被定为贪酷。
    但它到底是非法收入,应景的时候就可能被揪出来,作为罢官理由。
    所以现在的官员,对合法收入很重视。
    尤其是对阉党的惩治,有罚没非法收入这一项。那可是除了俸禄和嫁妆等有明确合法来源的收入外,全都罚入赃罚库。
    这让官员有了危机感,对俸禄更是重视。
    可以说,朱由检是挑了个好时候,让他这次对俸禄的表态,收到了最好的效果。
    最明显的感受时,官员对这次己巳京察中被刷下去的官员,再也不感到同情。
    因为那些人就是按官场的标准,也能称得上贪酷官员。
    所谓皇帝待官员太苛刻、官不聊生的感慨,只是冒了个头,就迅速消失无踪。
    大部分官员认为,皇帝还是体谅他们的,知道他们的为难。
    朱由检是知道大明官员的难处,但是该限制的也要限制。
    常例钱他现在可以默认,但是不能让这个无限膨胀,要遏制官吏的贪欲。
    所以他在正式罢免京察中受处分的官员时,再次强调百两以上的礼金,需要缴纳赠与税。
    常例钱这种钱财,也被纳入进去。
    如果官员不想因为偷税漏税受处罚,就最好把这部份钱纳税,向廉政总署主动申报。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贪腐蔓延,不让形势恶化。
    这个表态,让朝野众人心惊,结合对俸禄的表态,认识到当今皇帝的手段——
    一次罢免将近二百人,可不是哪个皇帝都能下定决心的。
    再加上年前户部罢免的上百人,京官被汰换了三成多。
    可以说,这次己巳京察就是一次政潮。让朝堂上的官员和权力分配,发生很大改变。
    东林党在其中是收益最大的,因为他们大多还有些坚持。相比阉党来说,操守要好多了。
    不过他们的党同伐异、以及在党争上表现的威力,还是让朱由检深感忌讳,不打算多用东林党人。
    他更青睐的是中立派,以及崇祯元年取用的进士。
    所以他再次祭出了署理之法,临时任命资格不够的官员,署理高品级的职位。
    只要这半年能够干好,八月选官时就能授予年功、正式转为实任。
    天启二年、天启五年的进士,也因此被大量任用,弥补空缺职位。
    可以说,这些官员是赶上了好时候,只要稍微有能力的,就能快速升迁。
    ——
    处理好这些之后,时间很快进入了三月。
    此时皇长子出生已经满月,朱由检为他定下大名,取名为朱慈烺——
    这是按朱元璋定的起名之法起的,慈是字辈,烺是火行。
    这两个字合起来不是什么词语,未来也不需要多避讳。
    朱由检按照惯例,对内外大臣加恩加荫,内阁各位大学士,普遍被授予公孤加衔。
    尤其让人瞩目的,是刘宗周这个佥都御史,被授予从一品太子太保、而且还得到了詹事府詹事职位——
    这是皇帝把詹事府划入内廷后,任命的第一个詹事府官员。
    明显是属意刘宗周为皇子之师,以后教导皇子。
    这让群臣对刘宗周很是羡慕,再次认识到皇帝对刘宗周的信任。
    这可是把未来的太子,都交给了刘宗周。
    同时,一些人也想到了刘宗周正在负责的重制礼乐,认为皇帝是为了把重制的礼乐延续,所以做出了这个安排——
    以后刘宗周就是太子的老师,他制定的礼乐,太子将来自然要维护。
    对于朝野的猜测,朱由检的态度是无视。
    虽然他确实有这个想法,但是朱慈烺现在才刚满月。
    对皇子的教育都是几年后的事情,更别说未来的安排了。
    他现在只是表明态度,表明对刘宗周的支持——
    即使自己死了,重制礼乐也会在自己后人的支持下继续。
    ——
    除了加衔加荫之外,朱由检还下发了一系列赏钱。
    这些赏钱,自然用的是户部银行新打制的银元,让官员带头使用。
    应该说,第一批打制的银元虽然在设计上或许还有缺陷,外形却颇为精美。
    打造他们的工匠,都是手艺高明的老师傅。检验也很严格,为的就是让银元的价值立起来。
    京城的官员大多知道银元事关银圆券,对这种关乎俸禄的事情同样很重视。
    他们在拿到银元后,对此纷纷赞叹:
    无论是正面的“壹圆銀幣”四个字,还是背面的梅图案,或者边缘的边齿,都让他们感觉很新奇。
    觉得它的外形,就比市面上的银币强。
    而且相比一两银子来说,一元银元的含银量,是实打实的一两白银。掺上一点铜后,总重接近一两一钱。
    所以实际使用中,它通常能兑换一两一钱银块、甚至还要多一点。
    这让银元更受官员欢迎,因为朝廷是按一两银子,给他们发赏、发俸。
    京城的商人也对银元很欢迎,因为它的含银量是固定的,现在也没有假币出现。
    他们不用验成色、称重量,就能直接用起来。以至于银元面世之后,市面上很快出现了银元价格,普遍比使用银块更优惠。
    还有很多商人、民众,在报纸上呼吁要多发行银元。
    户部银行的宝源局是极力制造,造一批就在户部支出时用一批。
    朱由检之前设想的打造一千万银元再发行,也被这个现象搅乱。
    他只能加紧催促皇家造币厂造银元,把宫里空闲的工匠,全都派了过去。
    吕祥这个在印刷上立下大功的,也被他派去皇家印钞厂,负责印制银圆券,尤其是专用纸张、油墨,以及印刷工艺。
    在印刷研究所组建一年多,并且因为报刊行业的发展、收取到大量专利费后。印刷研究所内部尝试了很多技术路线,积累了很多技术。
    这些技术用于报刊印刷或许有成本等问题,但是用于印钞,有的却很合适。
    吕祥就从中找到了一种成本比较高,但是质地柔韧、原材料产地很小的楮皮纸,定为印钞纸张。
    这种纸的颜色很奇怪,只有在特定的地点和季节砍伐,才能制造出来。
    朱由检猜测那块地方可能有什么矿物或微量元素,造成了这种现象。
    所以他在那个地方设立卫所看管,并且让锦衣卫监督,严格控制产地。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印钞纸流传到外界,被人造出假的银圆券。
    至于印刷用的油墨,同样是专用墨,而且字体、纹所用还不一样,需要多次套印。
    除了套印之外,还采用水印、凹版等先进技术,由手艺精湛的工匠雕版。
    全程严格保密,防范银圆券被伪造。
    如果市场上发现假币,锦衣卫经情司会立刻出动,限期侦破案件。
    可以说,银圆券纸张虽小,却调动了朝廷的方方面面。朱由检登极后的成果,在这件事中充分展现——
    无论是技术还是配合的衙门、卫所,都是他登极后改革的成果。
    放在以前的朝廷,很难执行下去。
    这让朱由检颇是自得,觉得朝廷终于有了点他想要的样子。能够把他交待的事情,坚决执行下去。
    他现在已经预料到,银元和银圆券发行后,假币制造的主力,会从制造劣质铜钱,转向劣质银元和假冒的银圆券。
    必须要发动整个朝廷的力量打击,遏制假币泛滥。
    同时,因为第一批的银圆券,印刷上必然不够完善。朱由检还采用了一种后世不常见的做法,那就是给银圆券加上使用期限。
    每张银圆券,都要限期使用。在期限截止日前,去银行兑换银元或新的银圆券——
    过了这个期限后,只能去顺天银行或者应天银行,在相关人员严格检验后,才能予以兑换。
    第一批银圆券的使用期限是三年,以后是否会延长,要看纸张的柔韧性和油墨的着色力,只有保证它在长时间不破损、不掉色后,才会逐步延长使用时间。
    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不方便,同时也是朱由检收编金融行业的原因——
    他需要这些遍布各地的店铺,帮朝廷推行银元和银圆券。
    相比宝钞来说,朱由检定的银圆券要更小。以前一尺长的宝钞,被他缩减为六寸。宽度也缩减很多,只有三寸来宽。
    这让银圆券携带时更加方便,用纸也节省很多。
    银圆券同银元一样,被分为主币和辅币。
    辅币的面值有一分、二分、五分,以及一角、二角、五角。
    主币面值有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
    一百元是最大面值,对应一封银元。
    五十元则是半封,都有相应的卷筒存在。
    个人拿银圆兑换券兑换银元的时候,单日单次最高限额是一百元。
    再高的话钱庄、银铺可以拒绝,另外约定时间兑换。或者收取加急费,避免发生挤兑。
    这是朱由检给钱庄、银铺的特殊政策,避免一些小钱庄、小银铺,因为柜台存放的银元太少,发生挤兑危机。
    对于大钱庄、大银铺,朱由检同样有政策,那就是允许发行银票,地位类似于银行本票和支票。
    银票的最低面额是一百元,避免和银圆券产生竞争。最高则不做限制,只要钱庄能承受,就能发行出去。
    相比银圆券来说,银票无论兑换多少,都不需要收取加急费。但是钱庄、银铺也可以制定特殊的政策,收取一定的保管费。
    同时,银票、支票还有汇兑功能,朱由检已经让顺天银行摸索汇票,开展不同城市间的汇兑,以及和应天银行的跨行汇兑。
    在京城周围渐渐完善的臂板通信系统,也受到金融行业的青睐。并且得到特许,可以在军情不危急时,付费使用一段时间。
    这些措施,都受到了金融行业的欢迎。
    但是另一些措施,就让他们不是那么喜欢了。
    那就是朝廷重审了对利率的限制,强调月利率不得超过三分、不能超过一本一利的规定。
    对于“年月过期,叠算不休”也具体细化,禁止羊羔利、雷公轰等高利贷。对于月利率超过3%、年利率超过36%、总利率超过100%的利息,法庭不予支持。
    而且明确规定贷款必须设定期限和总利息,到期不得自动叠加,只能以本金算利息。
    如果有金融从业人员被判违法,金融协会要把违法人员踢出去,要全行业抵制——
    可以说,这一招才是最狠的,把以前难以落实的法律,转变为行业规定。
    如果有人违法放高利贷,就得小心被同行背刺,丢失在金融行业的话语权,甚至被赶出这个行业。
    总体来看,朱由检对金融业还是限制居多,而且明确要求了,他们要配合朝廷的税收政策征税。
    这些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很多都是大富豪。年前制定的资产税,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针对他们。
    现在,他们为了不违反朝廷法律、也为了加入金融协会,只能忍着肉疼,缴纳相应的资产税。
    而且以后他们的账目,也要受国会金融委员会监督,太府寺税务总署、都察院廉政总署、锦衣卫经情司等衙门,同样有权在拿到许可后查看他们的账目。甚至对某些违法犯罪人员的账户进行冻结,查抄他们的财产。
    匿名账户也因此被严格限制,所有开户人都要有户籍证明,甚至要有担保人。
    种种措施,让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感到大不一样了。
    他们在这时能做的也只有配合,把朝廷的政策执行下去——
    谁要在这时搞幺蛾子,急于发行银圆券的户部,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文官掌权。(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