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嫡长房继承制
第504章 嫡长房继承制
图穷匕见!
很多臣子心里,泛起这个想法。
皇帝先是否定诛十族,为成祖稍微正名。
然后又对建文君的继承顺序提出争议,说明他不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目的无外乎是说建文君正统性不够,成祖有资格和他争位。
靖难年号的提出,更是表明了这一点——
只有君主才有年号,皇帝把靖难年号和建文年号并列,意思是说成祖起兵之后,天下实有二君。
这颠覆了群臣以前的认知,刑部主事李若愚道:
“成祖起兵靖难,是清君侧之恶。”
“故而成祖当时,仍承认建文君为君。”
朱由检对此老神在在,不疾不徐地道:
“当时如此,后来成祖则认识到建文君不堪为君,发布即位诏书说:”
“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其改明年为永乐元年。”
“这样续用洪武年号,虽然不合常理,却是无奈之举。”
“否则仍用建文年号纪事,成祖兵马和建文兵马,又谁是官谁是贼?”
“所以朕以为若要复用建文年号,靖难年号当同时使用,两个年号并列,是在争夺正统。”
“否则就仍用洪武年号,记录当时事迹。”
这是支持建文君臣的人更加无法接受的。
然而朱由检决心已下,要么建文年号和靖难年号并用,要么就使用洪武年号。
他要通过这点,让天下人把成祖和建文君之间的战争,视作继承战争——
成祖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能继承皇位。
这是很多臣子不大认同的,一时君臣之间,开始陷入僵持。
这个局面没有持续多久,被皇帝降座揖相、心中极为感激的韩爌,对群臣为何支持建文君臣更理解,出言调和说道:
“臣以为建文年号应当复用,但是建文元年七月,成祖起兵靖难后,当同时并用靖难年号。”
“《靖难实录》,当为《建文与靖难实录》,记录建文君臣和成祖靖难的事迹。”
“建文之臣既食建文之禄,自当为其尽心。”
“成祖也曾说过:‘彼食其禄,自尽其心,勿问’,赦免了为建文君尽忠的周是修等人。”
“死节诸臣多是如此,臣以为应该补谥。”
这个说法,朱由检能够接受。
群臣中除了一些固执己见的人之外,大部分臣子已经倾向认可。
他们恢复建文年号的目的,是在单纯地为建文君鸣不平、给他争取名位吗?
更多的是想让方孝孺等殉节诸臣,得到应有待遇——
这些人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就是朝代灭亡都能得到忠臣之誉。
大明没有灭亡,更应该褒扬他们。
如今皇帝好不容易松口,承认建文君是正统之一,方孝孺等人也能以忠臣身份得到追谥。
大部分人已经倾向认可,把这个成果先定下来。
不过还有些人想要更多,李若愚道:
“建文年号既复,建文庙谥不可不补也。”
“陛下既为景皇帝补谥上庙号,臣以为建文君也当如此。”
朱由检对此勃然大怒,呵斥道:
“荒谬!”
“建文君如何能与景皇帝并论?”
“景皇帝和于谦等臣子挽救天下,故而有此待遇。”
“建文失德乱政,若非起兵靖难的是成祖,天下焉知姓谁?”
“这样险些导致大明失国的人,如何能与景皇帝并论?”
“还是说,你是嫌这个天下不够乱,想要让天下纷乱四起?”
李若愚吓得急忙跪地请罪,又辩解道:
“微臣一片忠心,实在不知陛下为何会说,这样会让天下纷乱四起?”
朱由检看群臣也多有疑惑之色,神情稍稍舒缓,向他们道:
“你们啊,还是不明白什么是嫡长房继承制。”
“太祖昔年为文官荫叙定下嫡长房继承制,但是其他继承制度却多有不明之处,嫡长房继承制也没有深入人心。”
“成祖恢复太祖旧制,一切遵从祖制,大明皇室和宗室继承,一直是用嫡长房继承制。”
“例如土木堡之变后,朝廷要立长君,当时为何立郕王朱祁钰、而非一些人提议的襄王朱瞻墡?”
礼部尚书温体仁接话道:
“《皇明祖训》曰: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郕王是英宗之弟,按兄终弟及当立。但他却是庶子,不如襄王身为嫡子尊贵。”
“臣也一直疑惑,请陛下为臣等解惑。”
朱由检暗暗点头,觉得温体仁真识趣,继续道:
“成祖继位之后遵守祖训,向后人解释过太祖深意。”
“郕王之所以继位,是因为按太祖定下的嫡长房继承制,宣宗这一房的后人,继承顺序在其他支脉前面。”
“只要宣宗有子嗣,就轮不到襄王等人继承。襄王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虽两次监国,却从没有妄念。”
“《皇明祖训》的粗疏之处,成祖以太祖制定的荫叙承袭之法补之。嫡长房继承制虽未对外明说,实际却一直在执行完善。”
说着,他又提起了一件事,向群臣道:
“世宗嘉靖皇帝之所以继位,就是按嫡长房继承制,他按伦序当立。”
“你们说若按嫡长子继承制,他和益王朱祐槟谁先?”
“还有郕王朱祁钰,如果按嫡长子继承制,他和襄王朱瞻墡谁先?”
这两个继承案例,让群臣产生很多争论。
因为按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同母弟和庶弟,继承顺序高于嫡长孙同母弟和庶弟:
襄王朱瞻墡身为仁宗嫡子、宣宗朱瞻基同母弟,继承顺序在仁宗庶孙朱祁钰之前。
益王朱祐槟身为宪宗庶子、孝宗庶弟,继承顺序在宪宗庶孙朱厚熜之前。
这和实际的继承情况截然相反,必须以嫡长房继承制解释。
不过也有人不认同这一点,认为朱祁钰和朱厚熜继位时,仁宗和宪宗都已去世。他们的继承顺序,应该按当时的情况重新排序。
但是如何排序呢?嫡长子继承制对此没有规定,诸臣说法不一。一心想成为下一个张孚敬、精研大礼议的杨景辰道:
“这是嫡长子继承制的疏漏,世宗坚持嫡长房继承制,并且弥补其中缺失。”
“《明伦大典》有云:祖训兄终弟及,可推之无穷,而施由亲始,先及同父,次及同祖,皆所谓伦序也,非专指同产言也。”
“按此制度,英宗北狩之时,若不立其幼子,应当追溯同父。郕王与其是同父兄弟,故而郕王当立。”
“武宗无后,又没有同父兄弟,继续追溯同祖。睿宗在宪宗诸子中最年长,其虽已经过世,其子仍旧当立。”
“故而杨廷和草遗诏,言世宗伦序当立。大臣遵祖训,以世宗伦序当立而迎立之。”
这个解释,让朱由检龙颜大悦,赞赏道:
“杨卿精研礼法,不愧翰林出身。”
“世宗伦序当立,这个伦序是从睿宗的排行而来,所以他为睿宗上庙谥,明确继承统绪。”
“可惜一些臣子不理解,发生大礼议之争。”
“这都是太祖和成祖改嫡长子继承制为嫡长房继承制的余波,成祖的庙号由宗改祖,也是由此而来。”
说着这个结论,朱由检具体解释道:
“武宗正德年间,有安化王、宁王之乱,此虽武宗之过,却也有统绪不明的原因。”
“故而世宗以为:我太宗当皇祖初定之中,又值建文所坏复兴起之,便是再创一般。”
“祖有功而宗有德,太宗庙号改成祖,是为明确统绪、明确皇位来源——”
“朕和历代先皇的皇位,不但是承自太祖,也是承自成祖。”
“太祖开基、成祖再创,二祖皆功高无比,只有他们的后人,才能继承皇位。”
这个说法,让一些臣子恍然,明白了世宗为何固执地给睿宗上庙谥、改太宗庙号为成祖——
实在是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统绪,明确他的继承权。
起到的效果也不错,世宗之后再无藩王作乱。
不愿折腾的群臣,认同了皇帝的解释,太常寺卿李标还打补丁道:
“既是如此,太祖、成祖二祖,应当一同配天。”
“建文君也不当有庙谥,避免奸人打着他的名号作乱。”
群臣纷纷赞同,否定了给建文君上庙谥的提议。
因为给建文君上庙谥就要给懿文太子上庙谥,按照嫡长房继承制,这意味着懿文太子朱标的后人,继承权永远在成祖后人前面。
只有把太宗改为成祖,并且不给懿文太子和建文君上庙谥,才能彻底否定他们对大明皇位的继承权利,把皇位永远留在成祖一系。
想明白这点的李若愚,急忙跪地请罪,大热天惊出了一身冷汗:
实在是他不能不后怕,担心给建文君补庙谥后,有人打着建文君的名号作乱。
历史上的李自成,就曾打着建文君的名号说:“予祖建文帝之孽子也,避难易姓。”
如果给建文君补庙谥后发生这种事,李若愚必然被弹劾,甚至问罪被杀。
皇帝否定了他的提议,是在救他的命。
群臣在想到可能的后果后,再也没有人支持给建文君补庙谥。
仍旧以建文君称之,或者称为少帝。
至此,在确定建文年号和靖难年号一起使用后,建文庙谥之事,被皇帝和群臣否决。
建文诸臣补谥,朱由检答应得很爽快。因为这件事最难的地方,刚才已经解决——
承认建文君曾经是天子,那么建文诸臣为建文君尽忠,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按照成祖说的“彼食其禄,自尽其心,勿问”,可以不追究他们抵抗靖难的过失,甚至封赠补谥。
这个名单也很好定,因为万历皇帝刚即位时,高拱、张居正等人已经趁着皇帝年幼,在南京为建文忠臣建表忠祠,以魏国公徐辉祖为首、方孝孺等人入祠。后来还增补了几次,已经少有遗漏。
朱由检应群臣之议,为魏国公徐辉祖、文学博士方孝孺、户部侍郎卓敬、御史大夫练子宁四人追谥忠贞。
兵部尚书铁铉追谥忠襄,长兴侯耿炳文追谥武壮,其余人追谥忠惠、忠愍、忠节等谥号。
比较麻烦的是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这两人,他们是力主削藩逼成祖靖难的祸首。
成祖起兵靖难打出清君侧的口号,也曾明确指出齐泰、黄子澄是奸臣。
所以他们是否补谥封赠,在群臣中有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应该保留两人的奸臣身份,给成祖起兵留个理由。
一些人则认为方孝孺等人都被追赠了,单留着他们不合适。
朱由检则觉得无可无不可,认为给齐泰、黄子澄追谥也没什么。这样建文君做的错事,就没法推到臣子头上了。湘王之死等事,都要由建文君承担。
面对群臣商议的给齐泰、黄子澄二人追谥节愍的结果,朱由检十分大度地表示认可。
并且给徐辉祖、方孝孺、卓敬、练子宁、铁铉五人之后封了一个子爵,其他建文忠臣之后,酌情册封男爵和爵士。但他们都需要去海外开辟领地,才有资格承袭爵位。
这让群臣更加感受到皇帝的恩德,对此欢呼雀跃。
他们提出的建文三事,这次有一半达到目的——
在万历年间的建表忠祠和部分恢复建文年号后,文官在建文君臣的事情上,取得新的胜利。
——
在建文诸臣补谥完成后,朱由检指着唯一没有被封赠的耿炳文,向群臣道:
“耿炳文是开国功臣,洪武三年封长兴侯。”
“他既然不再被追究罪过,当入太祖功臣庙。”
“还有同样受牵连的蓝玉等人,同样应该入功臣庙。”
这个说法,让群臣惊讶莫名,不知皇帝为何把蓝玉也扯进来。
如果说耿炳文是为建文君尽忠,建文诸臣平反后自然可以列入功臣庙的话,蓝玉又和建文诸臣有什么关系?
对于这个疑问,朱由检淡淡道:
“卿等难道不知,蓝玉案因何而起吗?”
“洪武年间四大案,空印案是为了纠正前元留下的弊政,胡惟庸案是为了清理有异心的权臣,郭恒案是为了惩治贪腐。”
“唯有蓝玉案,你们说为了什么呢?”
群臣有心说是为了杀戮功臣,但是在皇帝面前显然不能把这个观点说出来。
礼部尚书温体仁苦思冥想,想到了皇帝之前提到的朱允炆和朱允熥继承顺序先后,顿时恍然地道:
“蓝玉案是因为建文君上位。”
“太祖为了防止吴王朱允熥怨愤,在蓝玉等人支持下生出什么事端。”
“故而把蓝玉等人除去,给建文君提前除去隐患。”
作为常遇春的妻弟、朱允熥母亲常妃的舅舅,蓝玉和朱允熥的关系太深了。
太祖既然没有选择朱允熥为皇太孙,自然不能把蓝玉等人留下来,给朱允炆留下隐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