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541章 三轮马车和悬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陈奇瑜在城内铺设轨道的设想,最终没有实现。
    因为朱由检仍旧要求他,先在京西铺轨道,验证铁路技术。
    否则双层列车在城内出了问题,那就会是大事。有可能让刚刚诞生的铁路,在萌芽阶段就受到很大阻力。
    陈奇瑜对此是有些失望的,因为在城外铺设的话,那就不好用铁轨了——
    在钢铁价格还很高的现在,铁轨铺在地面上,有可能被人偷了去。
    所以京西铁路,最终的方案是先铺设木轨,只有在容易受损的地段用铁轨代替。那些路段还要安排人值班,日夜看守铁轨。
    轨道的作用也主要是运输煤炭,载客只是附带——
    在收编了京城煤炭行,把蜂窝煤和煤炉作为行业标准后,京城的煤炭使用量大大增加,运输需求同样在增长。
    所以这条铁路,是皇家能源集团牵头、联合在西山有煤窑的勋贵出钱,和出力出技术的太仆寺各占股一半,组建公司修建。
    轨距也采用了矿山轨道使用的800毫米,预留拓展为1600毫米轨距的空间。
    太仆寺接到这个任务后,很快开始勘探路线。按照皇帝的要求尽量采用直道,同时要经过诸王府和大学城。
    两地和西山煤窑一样在京城西边,倒是正好顺路。大学城的学生因此又见到了新事物,一条通往大学城的支线,迅速开工建设。
    这条支线还承担着验证载客能力的用途,太仆寺把准备好的轨道铺在了一段公路上,又专门运过去马车,免费接送学生在一段路上往来。
    方以智等接受新事物很快的大学生,呼朋唤友地来看稀奇。
    刚刚结束联考的冒辟疆,同样也在此列。
    他靠着江南才子的名声、还有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很快就在京城声名鹊起,和这些学生打成一片。
    虽然没有学生证,冒辟疆凭着准考证,还是和其他大学生一起登上了马车。
    这辆马车因为轨道限制,自然没有陈奇瑜展示的双层列车那么宽,而且只是单层。
    甚至因为并排放置四个座位和过道都困难,一种车厢选择的是后世地铁的座位布局,左右竖放一排座位。
    还有一种车厢是观光车的布局,横着放置四个中间无过道的座位,从两侧都能下车。
    方以智、冒辟疆等人坐上这种观光车,感觉颇为惬意。
    坐在这种车辆上看风景,别有一番滋味。
    而且更让他们欣喜的,是车辆行驶起来极为平稳,很少产生颠簸感。
    这让受够了马车颠簸的他们极为好奇,方以智忍不住询问驾驶车辆的车夫道:
    “这种车是哪里造的?”
    “能不能不用轨道?”
    车夫是太仆寺的吏员,现在转为铁路公司驾驶员。他一边驾着马车,一边回复方以智道:
    “这是太仆寺新造的有轨马车,必须使用轨道。”
    “现在是试运行,看看有没有问题。”
    方以智闻言颇为失望,冒辟疆接着问道:
    “就没有不用轨道的多轮马车吗?”
    “像这辆车一样平稳。”
    驾驶员“吁”了一声,操控马匹停下,请到站的人下车。然后才回复冒辟疆道:
    “不用轨道的马车也有,是太仆寺和内府监合作研制的,有两轮车、有四轮车。”
    “但是像这辆车一样平稳是不可能了,就是走在公路上,它也不如轨道马车平稳,而且需要更多马。”
    “据说一些工匠在研究悬挂装置,可以让马车震动更小。但是将来轨道马车用上悬挂,一样会更平稳。”
    这让一些学生颇感兴趣,因为大学城到京城的公路,早就已经修通了。
    他们住的宅院也有马棚,可以停放马车。
    如果像这位驾驶员说的那样,有减少震动的马车。很多富裕的学生都会尝试购买,方便在节假日前往京城——
    从今年开始,各个学堂将试行太阳历,五日就能一休,比以前的朔望假日多了两倍。而且在遇到节气时,还会连着双休、三休,假期增加很多。
    也因为此,学生出行需求增加许多,这也是朱由检让太仆寺先修建京西铁路的原因。
    他要让这些相对富裕的学生活跃京城经济,同时用他们试验新的节假日,方便在将来推行太阳历。
    这个历法在徐光启、牛金星等人加入后,已经完善了许多。和大统历并行使用一两年后,也没有出现问题。
    今年发行银元之后,朝廷开始给中低级官员按月发放俸禄。但是按传统历法,十九年就有七个闰月,不方便按月发放薪水。
    所以朱由检已经决定,只要太阳历没问题,就在学生群体中试行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取代原本的大统历。
    冒辟疆就是这个政策的受益者,他对新的节假日安排很是欢迎,对父亲安排他来大学堂的抵触心理也降低了许多。
    他本人是很喜欢前往京城的,尤其是和三五好友一起去红灯区风流。再加上他身上有父亲安排的盯着黄金价格的任务,可以光明正大地要求有一辆马车,方便去金属交易所看价格。
    而且更妙的是,他的院子里有马棚,随行的仆人也会养马驾车。只要太仆寺的马车够舒适,他很愿意购买一辆使用。
    所以,在体验了有轨马车后,他又和方以智等感兴趣的学生,去看太仆寺的减震马车造得如何,是否比传统的马车好用。
    太仆寺和内府监合办的车辆工坊在通州区,距离运河码头不远。这里能很方便运输车辆需要的材料,而且货物从码头上岸后,也有很大的车辆运输需求。
    工坊出产的马车,根本就不愁卖。
    如今这个工坊卖得最多的,就是四轮大车,它是中原地区常用的一种车辆,载重可达五十石。
    在公路修建之后,这种载重马车迅速得到推行,成为公路上最常见的车辆之一。
    不过人们并不喜欢乘坐四轮车,因为路面上如果有坎坷,两轮车只需要颠簸一次、四轮车却需要颠簸两次,实在太受罪了。
    朱由检在体验过宫里的四轮车后,就给车辆研究所下达任务,要为四轮车装上悬挂,乘坐更加舒适。
    在他提出的弹簧悬挂、板簧悬挂、扭杆悬挂等指引下,太仆寺和内府监的工匠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车辆,试验各种形制。
    方以智和冒辟疆等人来到车辆工坊后,就看到一辆三轮车正在做试验,它是陈奇瑜按照皇帝的指示,命令工匠新造的。
    这是因为朱由检听说四轮马车的最大难点在转向机构后,画了个三轮车的草图,让他们先造三轮车。
    相比四轮车来说,三轮车的转向机构要简单多了。尤其是朱由检绘制的,是那种和自行车前半部分几乎相同的三轮车。
    车夫只需要用手扶着车把,就能很方便地转向。握把上还有铃铛和刹车机构,能够更好地提示他人和控制车辆。方以智等人首先听到的,便是“叮铃铃”的声音,这让他们好奇地盯着车夫拨动的铃铛,不知道它为何能发出这么响亮的声音。
    然后,他们又看到这个车夫左手握着缰绳,右手挥动马鞭,时而用手扶车把转向,时而拨动铃铛。
    或许是因为不熟悉,这个车夫在他们看来手忙脚乱。有时甚至用脚踢轮子,马车也因此一晃一晃。
    在行驶了一段路程后,这个车夫下来,向围过来的工匠道:
    “这个铃铛不错,但是车把不行。”
    “左右两个握把,总让人想用两只手一起抓上去。”
    “而且铃铛在右边,右手却是挥马鞭的,不方便拨动车铃。”
    “要我说,干脆留一个握把得了,免得挥鞭子时碰到车把。”
    说了这个车把的一系列缺点,车夫建议只保留一个握把,把另一个握把去除。
    太仆寺的工匠按他所说,把木制握把锯掉了一半,铃铛也装到了左边。
    但是这样仍然不好用,因为左手也要拉缰绳,不可能一直放在车把上。遇到需要用右手转向的时候,应该要怎么办?
    最终,他们把车把由左右横放变成了前后竖放,无论左右手都能抓住操控。甚至在两只手都腾不出来时,可以用腿夹着转。
    还在前面加了个钩子方便放缰绳,右边加了套子放置马鞭。
    这样总算解决了扶握把转向的问题,车夫适应后效果也好了些。
    至此,三轮车的试验算是基本成功。
    方以智等人表明来意后,也被他们邀请,坐上马车体会。
    在坐上这个车子后,他们才明白这辆车为何非要在前面加一个轮。
    原来这辆车的后面有两个弹簧,把后座托了起来。它们让车子的震动减轻许多,乘坐体验更舒适。
    减轻震动之后,自然要减轻晃动,让乘坐体验更舒适。
    所以以前容易上下摇晃的两轮马车被摒弃,转变为三轮或四轮马车。前面加装一两个轮子,保持车辆平稳。
    方以智坐上马车体验之后,很是满意地道:
    “这辆马车很好,你们什么时候向外卖?”
    车辆工坊的工匠摇了摇头,说是这件事他们决定不了。
    必须要通过宫里的验证后,才能对外售卖。
    他们造出了一系列两轮车、四轮车,宫里面的皇帝体验后都不满意。
    所以才有了这辆三轮车,造出来后要第一时间送进去。
    得知是皇帝的要求后,方以智等人只能遗憾地离开这里。并且决定等这样的马车上市后,就去第一个购买。
    朱由检在皇宫中,很快就看到了试验车辆。这种他专门安排的事情,没有人敢耽搁。
    而且送到他面前的还不止一辆,有使用弹簧悬挂的,还有用板簧悬挂的,车厢形制不一。
    看着被他们改成前后一根竖直车把的三轮车,朱由检忍着笑意询问道:
    “这种车把好用吗?”
    “方不方便转向?”
    陈奇瑜笑着高兴道:
    “好用得很!”
    “臣以前从未用过这种车辆,但是很快就掌握了。”
    履行自己作为太仆寺卿的职责,亲自跳上马车驾车。
    只见他时而握缰、时而挥鞭,不时腾出手来转动车把,甚至在两只手腾不出来时,用腿夹着车把转向。
    朱由检看得若有所思,在陈奇瑜下车之后,说道:
    “看来这个前轮,就是一个转向轮。”
    “那它不需要造得特别大,有一个小轮子就行了。”
    “而且车把也不需要这么高,可以把它做成脚踏式,用脚踩着两边的踏板转向。”
    画了个儿童三轮车前轮的样子,只保留下半部分。而且不是用脚蹬动轮子行使,只需要能够转向。
    这样车夫的双手,就完全解放出来,像以前一样握缰绳挥鞭。只是双腿多了个任务,需要踩踏板转向。
    这个转向轮,得到一些工匠称赞,但是也有工匠提出了问题,说道:
    “小人之所以用这么大的轮子,是为了不让马车翘起来。”
    “否则后座的人一往后躺,很可能让马车往后翻。”
    认为这个前轮太轻,容易被后面的人压得翘起来。
    对于这个问题,朱由检道:
    “那就把车厢往前移,放在后轮和前轮的中间。”
    “这辆车就不错,坐在上面应该很稳定。”
    指着一个使用板簧悬挂的四轮车厢,朱由检让他们把前面两轮改为一个转向轮,增加车夫的座椅,投入批量制造。
    在火绳铳装备使用得到一系列改进后,朱由检现在相信一个原则,那就是任何新事物都要投入生产,在使用中改进完善。
    他对燧发火铳的态度如此,对马车同样如此。他相信这种三轮马车在得到大规模使用后,一定会迅速得到完善。
    甚至四轮马车也会因此受益,能够更快地制造出来。
    在工匠封爵和发明专利的鼓励下,大明工匠的创造力,已经被激发出来。
    还有薄珏这样的士人投入这一行,开始发明创造。
    方以智、冒辟疆等人前去车辆工坊观看,也是这一点的表现。
    否则他们会像以前那样不屑于了解,更别说亲自去看。
    朱由检期望这种三轮马车,能够给大明带来不一样的变化。给有功匠官下发了赏赐,并且让他们享受专利分红。
    用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钱,刺激人们投入这一行。(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