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朝鲜内附
大明,京城。
朱由检收到朝鲜的战报后,心中很是感慨。
他虽然知道朝鲜打不过建虏,却也没想到朝鲜败得这么惨。
尤其是发生在汉城郊外的战斗,让他认识到纯火器的军队,野战还打不过建虏。
在无法避免近战的情况下,大明军队在白刃战中也有可能溃败。
朱由检召集枢密院官员和御营、巡捕营将士讨论这场战斗时,向他们道:
“‘弓箭是好汉,火铳是笨蛋’虽然不对,但是最新的‘刀剑是好汉’,却未尝没有道理。”
“如果不敢和建虏士兵展开白刃战,大明很难在野战中取得胜利。”
“必须培养出敢白刃战的士兵,至少在面对建虏时不溃败。”
敢于刺刀见红的军队才是精锐,这是高度火器化的后世都有的说法。
此时白刃战就更重要了,大明的火器军队以后要加强这方面训练。
他决定仿照苏沃洛夫的名言“刺刀是好汉,子弹是笨蛋”,在大明军中宣扬“会用刺刀是好汉,只用子弹是笨蛋”。在军中开展射击比赛的同时,举行刺刀比武大赛。
这点得到了群臣和众将的同意,他们也认为白刃战很重要。在火铳装填缓慢的情况下,一旦敌人靠近,只能选择白刃战。
不过也有人认为应该发展手铳,装备部长毕懋康道:
“陛下前些日子放开了手铳、短铳的购买,臣以为应该允许士兵购买武器。”
“小曹将军在和建虏战斗时,就是用手铳打败了他们。”
“装备院研发的燧发手铳,很多人都能买得起。”
燧发手铳的成本并不高,相比簧轮手铳的价格要低多了。
一支簧轮手铳的成本,是二两多银子。一支燧发手铳的成本,只需要一两多就可以。
以前给每个骑兵配备一对手铳需要费四五两,如今只费二三两就行了。
毕懋康认为可以给士兵优惠的价格,让他们购买手铳。
朱由检认可了这个提议,并且提出给骑兵等精锐兵种,直接配发手铳。
相比马匹来说,手铳实在是太便宜了。能在战场上打死敌人一匹马,都是非常划算。
至于其他的士兵,想装备手铳就只能自己购买了。朱由检对现役士兵和预备役放开持械权,同样允许他们购买手铳、短铳。
不过军中士兵会有一些限制,只能购买使用制式弹药的武器。方便军中后勤统一,在准备弹药时更方便。其它乱七八糟的火铳,军中是不会给他们专门配弹的。
同时,朱由检更期待转轮火铳投入市场后,在群策群力下加快成熟——
这种能连发的近距离武器,才是能改变近战格局的利器。
汉城郊外之战的另一个教训,是需要让士兵携带更多弹药。朱由检向后勤部和新军将领下令道:
“你们要搜集一下各种火器战斗需要的弹药数,确定弹药基数。”
“根据不同的战况进行弹药储备,优化后勤工作。”
“同时要允许有余力的士兵携带更多弹药,给军械员增加弹药补给职责。”
这是他想起的一个概念,认为可以摸索起来。
不能像朝鲜那样,只给士兵发放很少的弹药,以至于出现战场上当场发弹药,导致兵败的事情。
同时,因为这场战斗中的事故,火绳铳在大明彻底被抛弃,再也没有人支持。
新军一些将士,对于把火绳铳机换成燧发铳机,是有一些怨言的。
因为对熟练使用火绳的士兵来说,火绳铳机的点火成功率,高于燧发铳机。
不过朝鲜的战争表明,在伏击作战的时候,火绳铳很不方便。战斗时需要随时保持火绳点燃就不说了,伏击时还要小心它点燃周围的茅草和树叶。
而且更麻烦的是,夹好火绳后如果没有立即开火,上面的火绳会燃短。如果扣动扳机时没有调整火绳,点火就会失败。很多朝鲜新兵都犯过这个错误,甚至导致伏击失败。
在燧发火铳运往朝鲜试验后,朝鲜士兵普遍更喜欢新火铳。他们对于火绳铳,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抛弃。
但是大明的士兵,却因为训练时间比较长,很少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而且他们是在靶场上训练,不需要考虑举着火绳渡河、趴在地上伏击……
(高举火绳枪,手上缠绕火绳、保持火绳点燃的士兵)
这让一些人更青睐火绳铳,对燧发火铳反而不喜欢。
他们喜欢的仅仅是燧发火铳配用的弹药,以及自流引药系统。一些人甚至呼吁对火绳铳进行这些改进,不需要换成燧发铳机。
不过,在朝鲜士兵不慎用火绳点燃火药、烧死发放弹药的军官后,这种情况彻底发生了变化。
大明军中将领,一致同意推行燧发火铳——
因为他们不知道,大明军中会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故。
如果在战斗中因为误燃火药,导致战斗失败,那就实在太坑了。
燧发火铳的推广工作,因此顺利起来。
即使某些士兵对燧发火机的点火成功率不满意,也只能适应这种新装备。
当然,实在对燧发火机不满的,还有另外的选择。那就是自己购买簧轮火铳,或者进入狙击队等精锐部队,换用簧轮装备。
——
这些都是朝鲜战事对枢密院的影响,朝鲜战败更大的影响,在理藩院。
在朱由检的命令之下,理藩院一直在推进朝鲜内附之事。如今朝鲜的脆败,让这件事的契机终于出现。
当今朝鲜国王,已经按大明的要求,授与驻朝大臣洪承畴全权。这说明他已经丧失反抗能力,对大明的要求完全接受起来。
就算还有人反对,也能让洪承畴以抗虏的名义,在朝鲜实际推行分封。造成既定事实上,让这些实权派主动把朝鲜献上来——
大明的贵族议会,能保障他们的权力和传承。朝鲜国王如果不同意,那就抛开他换其他人。
不过朱由检还是比较讲究吃相的,他不想把朝鲜内附的事情闹得那么难看。
在朝鲜兵败之后,他就让理藩院和朝鲜王世子谈了一下条件,大体仍是之前的六个统一,只是增加了派遣驻朝大臣为国相、上贡十分之一税收、承担驻军费等条件。
朝鲜世子李汪,对此几乎是完全接受。因为他知道朝鲜正处于危难之中,说不定宗庙就要被建虏摧毁。
与之相比,让出一点权力、向大明进贡算不了什么,大明还会保障朝鲜王室的地位。
他唯一提出的意见,就是希望大明承认朝鲜历代先王的庙号,不因为内附而把庙号除去。
这是朝鲜内部争论最激烈的地方之一,有些自主派因此指责想要内附的世子李汪,认为他要抛弃朝鲜宗庙。
李汪在这个压力下,向大明提出,保留朝鲜庙号。
朱由检对此事有所耳闻,最终思索之后,决定答应下来。
允许朝鲜保留太祖、太宗等庙号,但是要和谥号一起使用,一定要要加个王字。而且以后的庙号要像谥号一样,由大明朝廷赐予。
李汪对此喜极而泣,觉得自己立下了保全朝鲜宗庙的大功绩。
对于大明朝廷赐下的王号他不敢擅专,请大明派人和他父王商议。
他的父王李倧,在永宗岛上可谓心如死灰。
虽然有大明军队的保护,他不用担心自己安危。
但是现在这个局面,也代表着他彻底失去了抵抗内附的实力。
面对大明的各种要求,他像世子李汪一样答应,在大明打算赐下的仁、忠、智几个王号之间,选择最喜欢的“仁”字。
以后朝鲜国王,就成了顺天辅运推诚仁亲王,属于大明的内藩亲王之一。
只是因为还保留一些外藩的特点,细分为内属外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