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感动文官的是军民鱼水情
第466章 感动文官的是军民鱼水情
听到姚广孝这么问,有一名官员抬起头来说道:“这好像因为他有个弟弟,在这次被税务稽查司给着重调查的好过程当中,由于太紧张中风了,被弄了个嘴歪眼斜。
而家里的财产也在这一次调查当中被暴露出来,缴纳的赋税达到了十几万两,一下就将他们家族都给掏空了。
即便是这样,他们也没有把这个窟窿给堵上。
税务稽查司那边要求他们在一年之内将这个窟窿都给堵上,要不然的话就查抄他们的家产用于变卖。
所以礼部侍郎因为这個一直耿耿于怀。
他觉得自己是士大夫家族,可就因为几个税银的问题,家里面的人弄得十分狼狈,甚至成为当地的笑柄。
他们家自称自己是诗书传家,名望家族,可是就因为国公爷的改革变得这般下场,所以他从来都是怨恨的。
以至于现在,即便是参与调查军队当中弄虚作假的这个事,他也能够与改革变法联系起来。
而我们这些人一开始也觉得改革变法并没有多少好处。
但在看到了将士们因为改革变法的武器升级这方面,少死了那么多人,看到了改革变法的好。
改革变法的确是让我们看到了大明的更多选择性。
更能从你们使用武器的这些人身上,看到对改革变法的依赖。
是我们这些人脑袋还没有转过弯来,所以才会一味的觉得改革变法是堵了我们所有人的路。
现在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尤其是看到了火器在战场上给我们大明将士所带来的好处。
或许这些文官一开始其实和很多人一样,对改革变法看得非常的厌恶。
甚至他们一直都会觉得改革变法就是洪水猛兽,是不可能会成功的。
因为前面太多的改革变法失败的例子,让大家都看到了变法,没有取得过成功的。
即便是两千年前的商鞅变法成功了吗?
看上去是成功了,可为何又让秦朝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寿命呢?
所以大家都觉得秦朝之所以会如此短命,就因为商鞅的改革变法,让秦朝的官员对于军功的不择手段。
对于仁义礼智信不那么看重,所以才导致他们秦朝这么的短命。
以至于大家都把商鞅变法看作是失败的。
所以历朝历代以来,对于改革变法就没有一点好印象。
现在陈寒想要改革,那当然会受到层层阻力。
即便没有人敢明着说。
但是背地里边反对的人不在少数。
就像这些官员一样。
他们一开始对于以后的改革是非常反对。
但现在看到了将士们手上的武器,当火炮火枪在他们面前发出隆隆的声音。
当他们看到几百米外的目标被一枪撂倒。
他们看到红衣大炮能够打出去好几里地。
而且还能有巨大的威力。
他们就明白陈寒的改革变法是成功的,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不仅让大明的最基本的宝钞运行的顺畅自如,使宝钞恢复到了刚刚发行时的价值。
更让老百姓们的荷包鼓了起来。
粮食也开始随着改革的变化,现在越来越流通。
再也不像之前那样一个地方的粮食的粮价水平,总是波动的,让人难以接受。
一旦遇上灾荒严谨,那些粮商就开始坐地起价。
现在之所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是陈寒的改革之后大量的粮仓被建立起来。
由朝廷派发专门的管理人才专门管理粮食,使当地的粮食储备大大提高。
一旦遇上灾荒,马上就由朝廷的粮仓下拨粮食稳定当地的粮价。
这些官员在北平府这边,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对大明的好处。
所以不再将改革视作洪水猛兽。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对陈寒的改革越来越佩服。
当时陈寒要改革,不知多少人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但是陈寒却能够顶住这些反对的声音,将改革进行到底。
也正因为陈寒的坚持,加上太子殿下的支持,才有了现在改革的成功。
他们甚至听说当初刚刚改革的时候,还有许多的刺客去暗杀陈寒他们。
可即便面对暗杀,陈寒他们都没有退缩。
虽说在那个时候陈寒,被迫退往日本国去那边指挥作战,指挥殖民。
可依旧在日本国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
现在大明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白银,就因为在日本国战胜了,这才让大明的宝钞有了升值的可能性。
这一切都因为陈寒他们不畏艰险,没有因为谗言,没有因为暗杀而害怕畏惧。
他们自己扪心自问,如果自己遇到了这种层层阻挠,有没有以后这种决心坚持下去?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这些人有太深的芥蒂。
同时背后有太多的利益纠葛。
根本不可能像陈寒那样做的如此的酣畅淋漓。
改革是需要在尸山血海当中走过来的。
而陈寒这一路走过来,也的确经历过了无数的尸骸,经历过无数的鲜血。
即便他自己也差点死在了这条改革的路上。
陈寒其实自己也挺奇怪的。
即便是改革到了现在这种深水区,依旧会有人站出来反对他们。
站出来反对的理由是害怕陈寒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把儒家完全给排斥在外。
甚至害怕,陈寒的改革会让读书人失去该有的尊严。
因为陈寒改革过程当中,将他们视作精神丰碑的孔家给灭门。
虽说孔家的的确不像孔老夫子那样伟大,但是毕竟是孔老夫子的血脉。
就这一点他们觉得,统治者都应该不管孔家犯下了什么过错,都要原谅。
可没有想到陈寒却没有原谅。
甚至直接将孔家给活着的人灭门,死掉的挖坟掘尸。
这件事对儒家人而言冲击太大。
这是不可能让他们原谅的。
以至于即便都明白陈寒得到了皇帝和太子的支持,即便明白和陈寒做对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但是背地里边依旧有人孜孜不倦的在做着这样的事。
即便陈寒都感觉厌烦了,但那些个读书人却没有觉得厌烦。
这或许是他们从孔老夫子身上学到的唯一的一点精神吧。
因为当初孔老夫子周游列国之时遇到的阻碍也非常多。
可是孔老夫子没有放弃,用自己的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所以他们一直都以孔老夫子为荣。
一直都以孔老夫子周游列国为荣。虽说他们做不到,但他们却依旧将这种事当做了精神上的丰碑,让自己颅内高潮。
所以当文官说出了这番肺腑之言之后,姚广孝他们才明白,其实这是根植于文人头颅之内,永远无法去除掉的思想痼疾。
即便有很多人看到了改革变法的好处,但没有切身实地地感受到,他们就觉得不算什么。
因为当官的就是通过读书科举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但陈寒那边呢,却完全跳过了科举考试,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工程学院,让很多的泥腿子都有了读书明理的机会。
这让这些人怎么可能放得下。
当这些文官说完这些之后,朱棣和姚广孝张玉和朱能四个人都算理解了。
为什么礼部侍郎如此孜孜不倦的要去抹黑改革变法。
朱棣听完了这几名官员的道歉,同时听完了他们从京城出发所带来的目的之后,朱棣挥挥手:“起来吧!”
几名文官站起来,战战兢兢的在一边等候着朱棣对他们最终的审判。
朱棣看着这几名官员:“跟你们说实话,一开始看到你们本王不知道有多厌恶。
但依旧愿意让你们去参观,依旧愿意让你们去真真实实的感受,改革变法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多大。
就是想告诉你们,你们在看不到的情况下,并不知道火器的改革,对军队提升有多重要。
你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对改革,仅仅因为改革对伱们儒家有冲击,其实真让人厌恶。
但现在看到你们能幡然醒悟,也算是本王没有白让你们到军队当中走一趟。
回去之后,你们尽可跟文官们表述你们所看到的一切。
只要你说的是真实的话,本王便不会将今天这件事放在心上,甚至还挺欣赏你们悬崖勒马的决心。”
文官也没有想到朱棣居然这么轻轻松松就把他们给放过。
其实朱棣一直都没有真正想把这些文官怎么样。
甚至觉得这些文官挺可笑。
没有什么见识,可是呢又固执己见。
总觉得自己所知道的那一套才是真理。
所以对任何超出他们认知的东西,都保持着一种洪水猛兽的戒心。
以至于他们根本看不到那些真正改革之后的好处。
即便现在他们要不是真实来到了军营,真实的何军队当中的战士们聊过天。
真实知道将士们的所知所想所感。
估计他们也很难相信。
在几里之外一炮打下去就能够将敌人给消灭。
在几百米之外一枪开过去就能够把敌人给撂倒。
没有这些做底子,朱棣相信,这些文官是不会这么容易就幡然醒悟的。
还真就像之前流传的一句话,让敌人闭嘴的办法就是打疼他们。
文官们虽然不是战场上的敌人,却是比战场上的敌人还要危险几十倍的人。
能在这次过招当中将他们折服,对朱棣他们来讲又是打了一场大胜仗。
文官们得到了朱棣的赦免之后,其实还是挺吃惊的。
他们觉得朱棣这次肯定非常的生气。
不管怎么样都可看出自己等人这次来是别有用心。
根本就没有想过和朱棣他们和解。
就是想着要把朱棣他们置于死地的。
可是没有想到朱棣他们不仅没有把他们怎么样,反而是赦免了他们现在的所有罪行。
并且还说出了这么一番至理名言。
的确呀如果他们能够将自己在北平府这边的所知所感所想所看,都传达到全天下去。
那大家伙就都能够看到,原来在北平府不仅明军士气高昂。
甚至百姓们也是非常的支持将士们出征的。
他们听到了太多关于这一次出征发生的感人故事。
比如有很多的百姓自发的组成运输队伍,前去将粮食给运到前线去。
更有不少的百姓自发的捐钱捐物。
将士们呢也是非常的士气高昂。
即便有不少的百姓,亲自将东西运送到他们的营地去,可战士们却没有接受这些东西。
觉得此次已经有非常多的粮草运送到了前线,根本不需要让百姓们破费。
可是百姓们却依旧坚持要将东西全部运到军营当中去。
甚至有很多的老百姓亲自跟他们讲。
当时那么多的这样的事不允许我们把粮食物资送到军营,但我们丢下东西就跑。
老百姓们在讲这些话的时候充满了自豪。
这种自豪来自于他们终于能够帮到将士们。
这种自豪来自于他们也能够给出更多的粮食物资给将士们。
这种自豪在于军民鱼水情。
将士们不愿意让百姓们破费。
可是百姓们却非要将粮食送到他们的手上。
就是想要让将士们在前线,吃得饱穿得暖过得更好。
甚至不少文官在调查老百姓们的时候。
老百姓们非常诚恳的说道:
将士们都很年轻,他们到战场上去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本身就不太乐意。
那都是些年轻的好小伙,他们是大明的将来。
可我们这些人早已迟暮之年,根本不需要活得那么久。
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大明的将士如此一个高昂的士气,是我们这一辈子的荣耀。
他们为我们拼命去流血去流泪,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帮助他们将粮草运送到前线去。
是因为我们不想让这样的什么饿着肚子去跟异族鞑子们拼命。
我们希望他们个个都能回来。
这次只损失了一百来人,就将这场仗给打完了,还俘虏了十几万异族鞑子,对我们来讲是最大的胜利。
甚至我们希望所有的将士都能够平安回来。
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傀儡。
当文官听到这样的话之后很感慨。
在任何时代,大头兵对于老百姓们来讲,和土匪没什么两样。
兵匪一家,就是说这些个人的。
这些人杀良冒功,这些人抢劫百姓。
可是北平府的将士们没有。
甚至对北平府老百姓们的亲自运送的粮草,他们也不想接受,就是不想让老百姓们破费。
这上哪去找如此和谐的军民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