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510章 搞愚民政策稍微有点反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510章 搞愚民政策稍微有点反智
    对于某些女人而言,让他回去找个人嫁了相夫教子可能是对他最大的羞辱就像对太后这样的女人一样,太后一心想要做的是跟男子一样做国王。
    甚至他想做的要比国王更好,他要将整个三弗齐带领走向更加富强,他瞧不起新国王的所谓改革,觉得如今在整个三弗齐穷苦百姓是最多的。
    如果不收穷苦百姓的税光是收富有者的税,根本不足以支撑三弗齐整个国家的运行,所以他对国王的改革嗤之以鼻。
    所以他反对国王的改革,不仅因为国王的改革触及了他们的利益,更因为他骨子里边瞧不起国王的改革,觉得这样不切实际。
    于是他在夏元吉跟他说叫他找个人去嫁了的时候也对夏元吉说道:“你们明朝来了这里之后,也想要实行跟那国王一样的改革,可是有没有想过在三弗齐百万人口当中,有九成九是穷苦百姓。
    唯有剩下的那一丁点才是你所谓的富有者,如果仅仅只是向富有者收取高额赋税,而对穷人者只收他们六到七成的赋税,迟早有一天,会因为在富人身上收不到足够的赋税而无法支撑整个三弗齐各个衙门的运行。”
    夏元吉听完了太后的话之后对太后稍微有点改观,至少这个女人还是稍微有点懂财务的,甚至可能他还对那些个微观方面有一些研究,要不然他不会知道所谓的衙门各个运行之间需要多少银两来支撑。
    而接下来太后为了在夏元吉面前表现,她的确对这方面有研究,立刻就说道:“如果下面的衙门没有足够的金钱来维持运行的话,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朝廷对衙门的支出,似乎看上去朝廷有所收获,而百姓也不需要缴纳那么多的赋税。
    但是一旦这些衙门金钱不够,支撑衙门平日的运行,或者有时要应付突发情况。
    老百姓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些衙门将不再提供方便给百姓,其实到头来危害的还是百姓。
    而这个度则需要一定的掌握,既要满足当地衙门的运行,同时又不能让这些衙门造成国库的负担多收百姓的税。”
    夏元吉听完了太后这番话之后开始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女人,说实话一开始他的确有点小看这个女人。
    觉得这个女人政治眼光非常的短浅,甚至所谓的政治阴谋在他看来不过就是小孩过家家的玩意。
    但是对于经济这块的理解,太后绝对要比明王朝很多官员都要透彻。
    不少的儒家文官都觉得低赋税才是对百姓最好的,然而这恰恰相反。
    赋税这东西就像平衡木一样不能多也不能少,只能保持一个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赋税一定要有过重和过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唯有保持一个平衡状态才是最为健康的。
    太后说这么多,就是在力头告知夏元吉夏元吉所谓的改革以及国王的改革都是错的,不能将太多的赋税都让富有者来交。
    因为基于人数的关系,富有者的人数绝对要低于百姓的人数如果,仅仅只是向富有者交税,老百姓不交税,那就会产生巨大的错误。
    不要觉得低赋税就是对百姓好的,其实恰恰相反,老百姓想要活得更好一点,保持一定的赋税,保持当地衙门正常的运转才是对他们最好的。
    唯有将当地的衙门都给健康顺利的运行,老百姓的权益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
    反之地方衙门一旦俸禄过低,就会想方设法在百姓身上盘剥,恶性循环之下,受害的大部分还是百姓自身。
    太后说完之后夏元吉还是第一次见到对赋税有这么深入了解的人,尤其是一个女人,还是一个在南洋偏僻国家的女人。
    于是也有兴趣跟她探讨一下所谓的赋税关系。
    他对太后说道:“你所说不错赋税太低,不利于朝廷的统治,不利于当地衙门的发展,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
    所以你们新国王的改革,有点一厢情愿,将所有的交税任务全部强加在富有者身上,百姓完全不交税,这是错误的。
    但是他的思路是对的,正因为老百姓的基数大,所以并不需要太重的赋税,便能够满足朝廷所需。
    而因为富有者不仅有钱,同时基数小,收他们的重税,他们也无力反抗。
    毕竟只有一无所有的平头百姓,才会跟你造反;绝没有连田阡陌的富有者,跟你造反的道理。”
    夏元吉这么一说倒是让边上的蓝玉和王弼非常有同感,即便是已经开国二十五六年了。
    可是蓝玉依旧能想起,当初自己的姐夫以及陛下他们为什么要造反?
    他们都是无立锥之地的穷苦百姓,反正烂命一条,不反也死,反也死,不反待如何?
    反倒是那些有钱的地主们,犹犹豫豫舍不得这个舍不得那个,既舍不得外面的田和地,又舍不得自己家地窖的金子银子。
    连搬个家都费劲,更别说要他们有今天没明天,没个落脚地的随便造反乱跑。
    向这些人收重税,他们即便心里不开心又能如何?难道还能。舍弃树田和地舍弃地球的金子银子跟着造反了,绝对不可能,所以乱世当中拿什么人收是最妥当的,就是有钱的地主,有钱的商人。
    老百姓既没有可以让你压榨的空间,你压榨他,他就跟你造反,没必要。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蓝玉对夏元吉的说法是认同的。
    而太后这个女人,虽然一直生活在富有的家族,但对夏元吉的这句话也深有同感。
    他们这些家族永远想的不是推翻国王的统治不是想着一个王朝的负面,而是想着这个王朝要如何长治久安下去,自己的地位才能够稳固,才能够通过土地租赁以及吞并别的百姓的土地来扩大自己的财富。
    一旦朝廷不稳,到处打仗,即便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你有命去收割那些粮食吗?只能成为乱军的粮草。
    接着夏元吉对他说道,“至于你说的,不能向富有者收税,只能向穷人收税,是因为穷人的基数大收他们的税能更加容易满足朝廷所需,更是荒谬至极。”太后不服气:“可是向穷人收税,很容易就满足向富有者收税,他们人数那么少,如何保证?能把税收收上来,能保证朝廷所需?”
    夏元吉不紧不慢的说道:“设置一定的比例,不管是老百姓只要交六成左右的赋税还是,富有者交五十到一百倍的赋税都有一个比例问题。”
    或许太后是知道夏元吉想要说什么的,所以当夏元吉一说这个比例问题,她马上嗤之以鼻。
    “大都督或许你还年轻,真的没有见识过各形各色的人,有些个百姓别看他们平日老实巴交,一旦在交付税之时,他们可有各种理由来推脱,你所说的所谓比例问题,信不信某些百姓他就故意卡在那比例不上不下上。
    他们一定会想着如何将自己的财富卡在穷人的最顶点,富有者最低点一下。
    如此一来,你如何去让他们多交税?”
    在太后看来,设置比例就是给某些个投机取巧钻空子的人机会他是最痛恨这些钻空钻空子的人,于是他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成分?我定你是穷人,你就是穷人,我定你是富人,你就是富人,你就给我按照这个标准来交。
    于是在三弗齐这个地方就会出现世世代代都是穷人,世世代代都是大家族的情况,即便这个家族经营不上没落了,可他们依旧不需要缴纳多少赋税。
    因为这个传统不能打破,一旦这个传统打破了,就会有一大帮有钱者,感到人人自危。
    太后一直都觉得这些有钱的人的能量才是最大的,得罪了他们会很麻烦,但是得罪那些一个平头百姓就很容易解决。
    甚至一旦逼着他们最后不得不造反之时,只需要出动兵力,就将他们给镇压就行。
    听到太后这么说啊哈哈哈大笑,甚至在这个时候他就觉得这个女人的目光短浅就显现出来了。
    设置这个比例正如,太后说的那样一定会有不少人卡在不上不下的位置就为了少交那么点赋税。
    但是夏元吉解释起来,“要不怎么说让你这个女人趁着现在还年轻,找个人嫁了过安生日子吧,你真不适合治理国家。
    诚如你所说,有些人故意卡在这个位置上不上不下为了逃税,可是太后娘娘,本都督来问你,如果你们这一百万百姓人人都能卡在穷人的最顶点,富有者的最低点,你知道这一百万人能交纳多少赋税吗?”
    当夏元吉这种突破性的思维出现在太后耳朵前之时,她倒是愣住了。没有想到还有这种想法的。
    夏元吉再次说道,“如果一百万人口都能卡在这个点,那对天下来讲就意味着实现了孔老夫子所说的大同,人人都富有,人人都能吃上饭,这样的天下将会是一片太平。
    甚至为了控制住这个财富,不降不升,他们还要小心翼翼的筹划自己的生活,绝不能让自己的营生下降,也绝不能让自己的营生反弹。
    如果老百姓人人都有这种能力,也就是说百姓人人都具有生产能力,像这样的百姓,整个国家一旦拥有,那何止是国力大涨,简直是国泰民安。你们居然还会嫌弃,我实在是搞不懂。”
    当夏元吉这么一说之后,倒是让太后一下觉得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之前太后一直都想防备,那些老百姓吃得太饱防备老百姓有太多闲工夫觉得老百姓会瞎琢磨。
    但夏元吉却告诉了她另外一个思路,如果一个朝廷能让老百姓天天都吃饱饭,天天都能穿暖衣,天天都有闲工夫闲聊淡扯,那老百姓一个个是真的闲的无聊,就想要去造访来玩吗?
    是哪个老百姓脑子如此不正常?不愿意享受太平年间,反倒是吃饱喝足之后就想着有力量了,我要当皇帝。
    这种老百姓绝对是脑子有问题,而不是有能力守护住财富的那帮人。
    人这种动物一向都是趋利避害,在没有被逼到绝境之地,绝不会轻易的放弃稳定的生活。
    大家都有妻儿老小,不是光棍一条,都能吃上饭,都能穿暖衣,都能跟邻居大爷闲聊蛋扯,都能在老槐树下下棋聊天,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搏一个不知道会不会比现在日子更好的未来。
    甚至造反这种行业,那是没有后退之路的,不是成功就是死亡,就算你参加了造反,成功了,也未必是你当家作主,可能是你最讨厌的那个人做皇帝。
    他还会变本加厉的剥削你,因为你跟着他一起造反成功,他看到了你的能耐,他还想要弄死你。
    就因为害怕你会像反对前一个朝代来反对他。
    朱元璋这位洪武大帝,在后面为自己的儿孙铺路之时杀掉那么多有能耐的开国武将是因为什么?
    没有其他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些开国武将犯了这个罪那个罪,就因为你有能力造反,你就该死。
    老百姓为何要去做这种事?
    可是有些人就是脑子转不过这个弯来,总觉得老百姓一旦吃得太饱,读了太多的书,他就一定会胡思乱想。
    所以很多时候皇帝都想方设法的搞愚民政策,来让老百姓像个痴傻木偶一样过日子。
    但恰恰相反,一旦让老百姓读了书、明白了事理,让这些人的思维更加通达,他就会胡思乱想更多,反倒越多顾虑。
    为什么人家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不是秀才不够聪明,反倒是他太聪明想的太多。
    他不像鲁莽的武夫没脑子,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人才更容易被蛊惑。
    反倒是人人都能读书,人人都识字,人人的智商水平都高,他才会不太相信别人说的话,更容易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这种人反倒很难被人蛊惑,很难形成团体,很难真正造反成功。
    只是也不知道历朝历代以来,为什么一定要搞这些渔民政策。
    其实普及教育,普及技术对于天下安定是最有用的……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