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不识货的小说家和再次开启的宣传
季心找到小说家的掌门钟俊之时,钟俊是无比激动的。
当初百家之人投靠汉王,像墨家,儒家,道家,农家都受到重用,只有名家和他们小说家虽然投靠,但他们在汉国这里既像门客一样,待遇不错,但没有安排职位,这对钟俊来说有种吃白饭,没有受到重视的感觉。
但他们还是不愿意离开,说句实在话要不是汉王位高权重,钟骏都想让汉王来当小说家的掌门。
小说家其实是史家分离出来的,周王室设有稗官,他们因工作需要游离于市井,往来于民间,王室要知道外面的民风民俗,通过他们道听途说,街谈巷语得知。稗官所记录的遗闻琐事或当代见闻称为“稗史”。
小说家就是出自这类人,后周王室没落,这个职位被撤销,许多记载这些“稗史”的家族就流落到民间,成为了小说家最开始的鼻祖。
小说家记载琐闻逸事、里巷风俗,也记录精怪异志。民间的神话传说等。当年百家兴盛,诸子争霸道统,而小说家就是小透明,当时的几大流派,没有一家正眼瞧过小说家的。
这几百年来道家兴盛过,儒家兴盛过,墨家兴盛过,甚至连朱杨之学也兴盛。只有小说家这龙套,从春秋战战国一直没有起色。
甚至小说家自己的弟子也没有重视他们这个门派。毕竟其他的学派都提出了政治理想。什么道家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以礼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以法治国,人家其他学派都有一个政治纲领。
但他们小说家哪里有什么政治纲领,只是记载一点民间野史怪志。在道统上比不过上三家,在实用性上比不上农家,兵家,墨家。
华而不实是小说家的子弟尴尬之处,不能富国强兵,对诸侯争霸天下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们都把自己当成历史的旁观者,记录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传说而已。
但汉王徐凡却彻底改变了小说家尴尬的处境,《楚昭女》和《活着》这两部必定名垂青史的戏曲,第一次让这个世界的人感觉到宣传的威力,天下人都承认两部戏曲的威力胜过20万精兵。
而这正是他们小说家擅长的东西,原来他们小说家是要靠宣传攻心发挥威力的。而且还会是如此强大,他们能力运用的好胜过10万大军,小说家终于在这片天空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只是让钟俊这个小说家尴尬的是,第一个发现宣传威力的人居然是汉王,这让他们小说家的子弟有些汗颜了。
所以他们这种在乱世当中偏向中立的学派,因为孔鲋的一个招呼就下山了,因为这是他们小说家咸鱼翻身的机会。
但真来到大汉,他们做的事情却和自己当初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汉王虽然也让他们写戏曲,但却不是《楚昭女》《活着》这样的经典,而是什么《兄弟姐妹来种田》说的是一年两种,《母猪的产后护理》讲如何养猪,《蚯蚓养殖产能高》讲如何养鸡鸭鹅等家禽,汉王还把这类戏曲称之为《致富经》,让他们多请教农家,墨家之人,要出一个系列,教导百姓如何致富。
虽然徐凡看来这才是小说家的正途,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戏曲让百姓掌握到新技能,提升农业生产力,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这样小说家才能像农家,兵家这些实用门派一样深入到天下百姓的生活当中,变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致富经》被后世网友调侃是《致负经》那只是因为这个节目只教农民增产,却没办法帮助农民找到产品的销路,在产能极度过剩的天朝,真学习上面的农业技能大概率会破产。
但这个时代却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个时代只有人吃不饱,不会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农户学会了上面的农业技能,就可以给整个天下增加财富。
就徐凡得到的消息,他一直很难推广下去的一年两种,今年整个汉地有大量农民在看过《兄弟姐妹》来种田之后,开始在秋收之后弄几亩土地种植大豆和冬小麦,虽然数量不多,而且零零散散,但这却是好的开始。
而且也有大量的农户开始养殖蚯蚓,反正只要家中小孩挖一点蚯蚓,再弄一些野草就能养,费不了多少功夫,让家里小子养着玩,只要这些农户成功,这些星火就会燃遍整个汉国乃至整个天下。
高效传播知识,让农户也可以通俗易懂的学会,这才应该是小说家的职能,他们只要掌握住这个赛道之后,小说家就不会没落,甚至到了工业时代,小说家进入媒体赛道,成为了第四权力,那个时候小说家也能成为法家,儒家,道家这样的主流门派。
只可惜钟俊他们却不这样想,《兄弟姐妹来种田》这是什么下里巴人,《母猪的产后护理》连故事都不能算。
这些戏曲和汉王当初弄出来的《楚昭女》《活着》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以至于钟俊他们连署名都不愿意,全部推给汉王了,当然这也不能算错,毕竟是徐凡弄出大纲让他们写的。
而这次汉王终于给他们一个心仪任务,钟俊马上对季心道:“请回告汉王,臣定快速写出这部戏曲,让天下人都看出秦国残暴的面孔。”
季心走了之后,钟俊开始翻阅季心留下来的各种资料,当他看到秦人在齐地的暴行,整个人也是怒发冲冠道:“暴秦之恶,简直罄竹难书,当年四夷都不敢如此对待华夏之民。”
钟俊强忍着怒火,花了一天时间看完这些资料,而后仔细思考三天之后,提笔下《红河水》三字,然后下笔如有神一天写完了这篇故事。
没多久徐凡得到《红河水》这个故事。这有点类似红河谷,而且最后的结局是田氏子弟带领齐人打跑暴秦军队,他也看不上,修改成为齐人不堪秦人残暴,加入义军,在义军带领下,赶跑了秦人,而后徐凡把修改好的剧本送到戏曲团,让他们开始排练。
10日后《红河水》的戏曲开始开始在陈郡演出,第一个看这部戏曲的人就是军官训练班的人。
陈郡校场。
此时热闹非凡,在辛苦的训练之余,能看一场戏曲对这些军官而言是一大享受,尤其是很多戏曲是真能增长本事的。
刘邦带着一群军官来到许重召和陈婴身边道:“来来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沛县的老兄弟,这位是樊哙,卢绾,周勃,夏侯婴,王陵,曹参。”
而后刘邦高声道:“这两位可不得了,这位是东阳陈婴差点和秦嘉结盟的那位,而这位叫许重召可是汉军当中的猛将,他三川郡抓住了秦军校尉,在进攻南阳的大战当中第一个登上宛城,斩将先登这位可是全部做到了。”
刘邦的话音一落,樊哙这些人看许重召的脸色都不同了。
樊哙笑道:“兄长如此厉害,有时间教导一下小弟的武艺。”
樊哙这样的猛人佩服的就是比他还要猛的人。
许重召看着人高马大的樊哙不由的苦笑了,他这两个功劳运气的成分更大,在宛城的时候,任何一个汉军将领第一个攻城,只怕都会得到这个先登之功,真动手他只怕不会是樊哙的对手。
这个时候小懒和小黑也找过来了。
许重召马上对其他人介绍道:“这位是许动,许玄,他们是我的部下,也是我兄弟,当初攻破宛城也有他们一份功劳,这些人是沛县豪杰,这位是刘邦,樊哙~~~~。”
没多久曹升和韩信两人也过来了,陈婴对刘邦和许重召他们介绍道:“这是我两个部下,曹升和韩信。”
“韩信!”众人一阵惊愕。
在军官速成班当中,韩信可是大名人,经过半个月队列训练,这些速成班的军官开始对指挥能力的训练,指挥能力的训练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实战,但显然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
汉军解决的方法就是演习,初级军官他们会指挥一队军官,或者是一屯军官相互演习战斗,指挥员则是由他们轮流替换,而像刘邦这些高级军官则指挥一曲人马。
这样的演习极其激烈,规则都尽量按真实的战场来定,虽然因为只是木质的武器,没有出现死亡,但是经常有人因为演戏而出现受伤。
同样因为战场小,最考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每次演习刘邦他们这些军官都会观看,而这其中韩信当过三次指挥官,每次都是以极小的代价歼灭敌人,这让韩信的演习成绩排在所有军官的第一位,成为了军官训练班的风云人物。所以现在刘邦他们看韩信有点像学渣看学霸了。
这其中樊哙更是深有体会,他仗着自己的武艺,经常带头冲锋,撞碎敌人的军阵。结果遇到韩信结果第一个被围住,而后长矛捅死,他的部下群龙无首,几乎被韩信无伤剿灭,这是他败的最惨的一次。
韩信只是拱手行礼,就坐到陈婴身旁,以前韩信还会想办法讨好一些大佬,但在汉军这军官速成班当中,一切都是靠着自己的本事,最起码汉国是极强重视他的本事的。
虽然培训还没有结束,但已经有不少的校尉都尉想要拉他成为部下,开出的价码最低都是曲长,连他教官张强都问他愿不愿意去他的部队,要是愿意去了,可以当军司马。
这种情况下,韩信有自傲的本钱,他现在也就是在陈婴这位举主面前不会摆脸色,毕竟不是陈婴把他举荐给汉王,他也不可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至于其他的军官,他大部分是看不上眼,因为在培训班的军官不是那种只会嗷嗷冲锋的莽夫,就是死板组个乌龟阵死扛庸才,一点指挥艺术都没有。韩信看他这些同僚,有点像学神看学渣的表情。
三人的小团体挤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开始看台上的表演。
刘邦问道:“说是新戏曲,谁知道是什么戏曲?”
许重召道:“听说秦人在齐圈地,已经有上百万齐人被赶走沦为流民,今天的戏曲就是讲秦人在齐地的暴行。”
“圈地,什么意思?”樊哙问道。
许重召脸色难看道:“就是秦人看上那块土地,只要圈住就是他们的人,而后土地的主人就会被赶走,差的甚至会直接变成农奴。”
樊哙吃惊道:“这不是强盗行为,以前秦吏虽然是不讲理,但也没有这样不讲理。”
陈婴皱着眉头道:“秦吏也讲理,但他们讲的是上官的道理,是始皇帝的道理,在他们看来,天下都是始皇帝的始皇帝,任何命令都是有道理的,必须要执行。”
刘邦想了想道:“这对我大汉来说是好事情,暴秦如此残暴不仁,天下反秦义士必定蜂拥投靠汉王,要不了多久会有更多豪杰投靠汉王。我汉国会更加兴旺强盛”
许重召眉头紧皱道:“只是天下的百姓又要遭难了。”
随着戏曲的深入,秦国的暴行全部被演员演绎出来,台下的军官都纷纷破口大骂。
戏曲高潮步伐秦军抓捕了上万齐国豪强要在济水河畔将他们全部斩杀,这其中一个齐国宗女看着父兄被秦人斩杀,面对家破人亡局面,绝望跳进济水当中。
而台下的军官纷纷怒吼道:“不要跳,加入义军,一起打秦军。”
而后激动的军官更是想要打那些扮演秦军的演员,还是陈胜他们专门驻扎一排士兵阻挡住他们,这场戏曲才能继续演下去。
陈郡军官团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豪强子弟,即便不是他们也和豪强联姻了,所以他们对齐人的境遇可以感同身受,自然仇恨秦人暴行了。
即便是普通百姓出身的军官看到秦军圈地也是咬牙切齿,只能说秦国的这个行为是真从上到下把所有阶级得罪光了,所以人都担心故事当中的人物的命运会落到他们身上。
而徐凡在得到速成班这里的情况之后,确定《红河水》能激起整个汉国上下乃至整个天下人的愤怒。
于是汉国的12个戏曲团分别进入汉国六郡当中,他们要以最快的时间,激起整个汉国百姓的怒火。
始皇帝37年1月2日。陈郡,商河里。
“鲁夫子,城里来了戏曲团了,说要演新的戏曲,里长爷爷让我来叫你。”一个小孩道。
鲁舒收好自己手中的书本,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长衫道:“我这就过去。”
这段时间对鲁舒来说有点梦幻,他先是拿的全部的身家舍命来到陈郡一搏。命运可能有时候就这么奇妙,他前半生的霉运不断,来到陈郡却开始好运连连了。
科举明明没有考上,但却依旧加入了汉国成为了一名夫子,他身上的这套长衫就是汉国发放的夫子服,也是他这几年第一次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他的命运从此得到改变。
来到商河里,汉国不但给了他3000钱的安置费,还给了他100亩田地,就这样他成为了家乡几百里之外,商河里的一名默默无闻的夫子。
要是在几个月前,他饥寒交迫只能放猪的时候,能有现在的生活他是满意。
在这里村民们尊重他这个夫子,学生们也爱戴他这个夫子。所有人看着他都是尊重的眼神,鲁舒这在受尽冷眼嘲讽好几年之后,这种目光让他满意,很多的时候他都想要在这里安家落户,传宗接代对得起父亲的嘱咐。
但鲁舒感受到陈郡的繁华之后,商贾带来的南北见闻,每日发生的新鲜事物,在带着陈郡的那几天虽然贫穷,每天都要努力赚下一顿的伙食,但却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见识到这样一个繁华的世界之后,他对商河里这样默默无闻的小山村的生活虽然能适应,但却不想就这样过。见识过世面的他,并不想让自己的余生就在这小山坳中慢慢的度过,他想见识更多繁荣广大的世界。
这个时候他在为自己的运气感到庆幸,当初他只是好心给一个儒生带路,结果没想到那人却是大名鼎鼎的孙叔通。他的老师更是汉国九卿之一的孔鲋。因为这层关系他认识两个高官。
孔鲋跟时常写信鼓舞他,让他不可颓废荒废学业,孙叔通也经常教导他的学问,鲁舒不想浪费自己这两层关系。这段时间也刻苦读书,增长自己的学问,他还想更进一步,一名夫子绝对不是他此生的极限。
当鲁舒来到商家里外校场附近,村民已经开始帮忙搭建高台了,为戏剧团的表演开始做准备,四镇八寨的人也开始汇聚了,孩童在乱跑,妇孺在闲聊,热热闹闹的有上千人。
“鲁夫子来了?”村民们一个个对鲁舒招手问好。
整个山河里最受人尊重的就三个人,分别是夫子鲁舒,亭长昭云,里长屈禄。
他缓慢的走上前面的座位然后问屈禄道:“屈老,这次来的是什么新曲目?”
屈禄道:“我也不清楚,说是陈郡新来的戏曲,希望能学到一些好东西吧。”
《楚昭女》《活着》虽然虽然能激起村民同仇敌忾之心,但屈禄他们还是更加喜欢看《兄弟姐妹来种地》《蚯蚓养殖产能高》这些能学本事的戏曲。
在这校场之外,商河里的土地并没有像其他地方荒废,而是全部种植了大豆,这事情的功劳倒不是戏曲队,而是当初吴军就在商河里大力推广,他先是自己稻豆轮种,而后村民们看到了吴军能收获练出开始学习,还有蚯蚓喂鸡也是一样,只要村民们发现有好处,这些技术就会快速普及开来。
“铛铛铛!”锣鼓响起,演员一个个登台。
在敲锣打鼓的声音当中,村民们可以发现一个雕栏玉砌的篷布展开。这是讲王宫贵族的戏曲?
下面顿时一片叫好声音,对于枯燥乏味的村民生活来而言,看看王宫贵族的生活,也算是满足了他们的幻想。
只可惜这个幻想很快被打破。戏曲剧目剧情马上激烈起来,秦军攻过来,这使王公贵族小姐快速生活被打破。贵族子弟被秦军杀戮,妇孺被秦军掠夺,关到了咸阳宫内。而后秦军把齐国贵族豪强士抓住,带到济水边,杀戮一空,使得积水为之一红。
秦军如此残暴的行为,让所有的村民连连咒骂,戏曲让他们回忆起不好的记忆,戏曲虽然讲的是齐国的事,但当年秦楚大战可是发生在陈郡,这里的村民都有亲人死在秦军的屠刀之下,他们对齐人这种境遇非常感同身受。
面对这样的杀戮,齐国百姓开始反抗暴秦的行动。戏曲的最后一幕是齐国老百姓联合起来,赶走了侵略者秦人。
在百姓的一片叫好声当中,戏曲落下帷幕。
戏曲落幕之后,村民们却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聚在一起讨论戏曲的内容,
“终究是义军战胜了暴秦,太一神还是保佑我等草民的,秦吏来了,我们的好日子就没了。”屈禄有种劫后余生的感叹
“狗秦吏是天下最坏的人,谁家只要稍微富一点都会被他们盯上,抽筋扒皮弄的家破人亡。”一个村民破口大骂的。
秦朝制度设计就是让你保持在贫困线以下,让你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参军改变命运。
什么努力致富,劳动致富在秦吏的眼中就是坏榜样,种田就能富谁会去参军,秦吏必定加大对这种人的搜刮力度,直至让他家破人亡为。
“齐人太可怜了,他们没有我们汉王这样的英雄,还要受到秦人的欺负,这戏曲上面说的事情不会是真的吧。”
昭云冷脸道:“怎么可能会是假的,想想当初秦军在我们陈郡做的事情,为了军功连小孩子都不会放过,现在他们又攻破了齐国了,当初我们这里发生的事情,自然会在齐国重演一遍,要不然这个戏曲怎么会叫红河水,这是齐人的血把河水给染红了。血债必定血偿,秦人迟早会遭报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