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330章 ,新政与权利下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330章 ,新政与权利下放
    丞相周章道:“今年的税金的增加,的确是有的超出了老夫的意料之外。”
    去年虽然没有联合上计,但大汉朝廷统计的税金是增加2成的,而今年又增加2成多,这样快速的财政增加让周章都有的意外,因为去年大汉吞并了整个齐国,税金增加还说的过去,但今年朝廷却没有什么大动作。
    陈平看到田赋增长却说道:“田赋收的还是少了,这些年大汉各地太守大力修建水渠,建设水车,风车,还有鸟粪石这种肥料,高产4-5石粮食的上田在中原已经比比皆是,臣在三川郡统计,当地的上田已经超过了5成,而这样肥沃的农田还在快速增加当中。”
    “而朝廷却还是一亩田地收3斗粮,田税已经从原本的三成下降到不足一成了。朝廷花费大量的钱粮投入进田地当中,但增加的粮食产能却不能通过田赋收回来,这对朝廷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与之相反的是,朝廷投入到钢铁,纺织这些行业,普遍都能1-2年回本,即便是成本再高的钢铁,造船行业也只需要三年时间,要是朝廷不能增加在土地上获得的收益,那还不如把钱财投入到产业当中,这样回报率更高,天下财富也增长得更快。”
    周章马上反驳道:“修水渠,开垦土地,建设水利设施,这些本就是朝廷应该做的事情,怎么能完全用金钱来衡量,农为根本,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喂饱天下的百姓,我大汉的天下必定岌岌可危。”
    陈平却反驳道:“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整个天下并不缺少粮食,各地的粮食价格都在快速下降,朝廷投入的钱财没有产生多大收益,而投入建设作坊却可以快速看到效益。”
    陈平对徐凡道:“臣以为,朝廷要严抓田赋,这样朝廷得到的粮食多了,民间的粮食自然就少了,天下的粮食价格就不会跌的太快。”
    周章道:“严抓田赋就要增加更多大汉吏,不利于百姓休养生息。”
    大汉是全面继承了大秦的政治体系的,不过在基层上,大汉对大秦的这套体系进行了全面删减。
    但大秦的那一套制度本来就是战时的制度。这套制度先进是极其先进,徐凡甚至可以说大秦的政治制度已经极其靠近后世了。
    始皇帝就是没有看明白这点,大秦的战时体系,靠自己是养活不了自己的,必须对外掠夺才能维持下去,但六国覆灭之后,天下最富饶的地盘已经全部被大秦占了。剩下的烂地你占了,不但没有收益,反而还要倒贴财政进去,没有外界财富的补充,暴秦这套战时体系就崩溃了。
    大汉减少了小吏的数量,虽然是放松了对天下的掌控。
    徐凡也跟着摇头道:“朝廷没有那么强的组织力,朕也不相信汉吏。”
    而这样的大户一个县最多一两人,一个郡也不会超过百人,严抓他们的税赋花不了多少精力,朝廷却可以限制他们势力的膨胀。最重要朝廷的税赋能提升,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徐凡看看了周章,周章也缓缓点头。
    徐凡和周章两人对地方上的豪强都没有好感,大汉的基本国策就是镇压地方上的豪强。
    徐凡和周章两人眼前一亮道:“或可一试。”
    收税后世都能闹的天翻地覆,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徐凡相信朝廷只要敢给他们一个空子钻,他们就敢捅出一个天大的窟窿出来。与其花巨额代价便宜汉吏,还不如让下面的百姓得到这点利益。好歹这也能减慢贫富差距,让大汉更加稳定。
    大秦时期每个郡县都有几百乃至几千刑徒。但在大汉犯法的百姓却没有这么多,有個监牢就足够了,而且即便是这样的少量刑徒,也全部被押送到四方诸侯之地去垦荒了,囹圄这种集中营自然就被废弃了。
    陈平道:“陛下,要严抓天下的土地,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但要是只严抓有上万亩土地的豪强,这就简单很多了,这些豪强本就占据富裕的土地,他们也有主公的钱财购买水车,修建水渠,弄鸟粪石来肥地。
    那么还不如像现在简单化收税,全部把这些土地看成下田,税的标准也是简单明了的。
    当然此时的大汉在组织度上,依旧比不上工业化国家,想要精细化收税自然是力不从心。
    亭长本来还有大量的部下,但在大汉这里,亭长已经成为了一个最基层的汉吏,还有郡县两级很快看押百姓的机构都被删减了,就像以前关押徐凡的囹圄就被拆了,囹圄附属的小吏自然也被清理了。
    反而是现在大汉的这样退一步的汉吏体系,对财政的消耗减少了一大半,体量小了,反而更加容易生存,当然,即便是大汉现在这套汉吏体系,依旧比封建王朝要强,没有退化到王权不下乡的程度。
    但这套制度却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对财政消耗极大。大秦时期财政一大半都花在维持这套体系上了,就这还要上百万罪犯,无偿出卖劳动力来维持这套体系。
    陈平道:“臣在三川郡一年,大量收集这些大户的资料,朝廷可以在三川郡做试点。”
    徐凡是在暴秦的基础上退了半步,毕竟他想建立的是一个工业化国家,而不是一个封建王朝。
    精细化收税就要雇佣更多的税吏,还要严密监管他们,让他们不被地方上的贵族豪强腐化,这是不是又要增加监管的御史,增加了这么多汉吏,却不知道收上的税,能不能抵得上他们的俸禄,还容易造成地方上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
    周章不是不知道严抓田赋,还可以提升朝廷的税收,但只是这样做不划算。
    于是徐凡道:“可”
    陈平道:“臣保举三川郡都尉周勃为三川郡太守为朝廷推广新政。”
    徐凡道:“可”
    大汉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经过几百上计汉吏的审核,丞相周章联合九卿多个部门计算大汉朝廷一年财政预算。
    除去固定开支,大汉这一年的结余也算出来了,粮食结余8000万石,钱27万金,这个数字震动整个大汉官场。
    大汉的财政结余比两年前翻一番,这么多的钱粮意味着,朝廷能做的事情变得更多了,很多郡守在知道这个数字之后,对自己上报的工程需要的钱粮,直接翻了两三倍,反正朝廷有钱。
    同时今年上计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徐凡把今年朝廷上计账册全部登上了《大汉月报》当中。
    十月份的大汉月报,没有任何人的文章,只有大汉朝廷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地方郡县他们上报的土地数据,财政数据,人口数据,让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整个天下正在快速发展。
    周章本反对徐凡把大汉上计内容刊登出去,他认为这是大汉的机密。
    但徐凡却淡然说道:“我大汉是承民意建立的国家,天下的百姓就是我大汉的主人,他们有资格知道大汉发展的情况,而且这些数据即便被敌人知道了,他们也不可靠用这些数据来对付我大汉。”
    “倒是百姓知道了这些内容,内心的自豪感强,会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
    徐凡读书的时候就很喜欢计算gdp,他现在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计算过,按照百分之十的增长,七年可以增加一倍的gdp,好像是2020年左右就可以超过倭国,2050年就可以追上希望国。
    当然现实比自己计算的还要魔幻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数据的确是能激发自豪感,尤其是在一个增量的社会。它能让一个国家的人充满自信心,更加乐意去开拓。
    徐凡不记得那个视频说过这样一段话,‘想到大英帝国纵横四海的战列舰队,即便是伦敦的乞丐也能高昂的抬起头颅。’
    这句话虽然调侃的意味很重,但却是一个很深刻的思想转变和社会转变,这意味着即便是伦敦的乞丐也认为自己是帝国的一份子。
    这种认同感看上去好像没有用处,但却是一个现代国家的根基,是封建国家和工业国家的区别,更是双方战斗力最大的差距。
    封建国家只能动员少数统治者,普通的百姓不会认可自己是国家的一份子的,国家的战争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老爷们的战争,换一个老爷,他们继续要交税。
    所以封建国家即便有精锐的部队,也是一次性的军队,这支军队被打光了,封建统治者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了。
    而工业化国家,他们的军队即便再腐朽,但他们的军队即便败光了,也可以快速在本国动员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因为身份的认同带来的总体战的能力,就是双方最大的差距。
    当年那个普鲁士的威廉为了争霸,就一直说不是军队属于国家,而是国家属于军队,用这样的口号来忽悠普通百姓上战场。
    但他说多了,百姓相信了,手中也握着枪了,谎言也就成为了真理了。
    于是大秦洲的格局也开始撬动,为了面对越来越残酷的战争,贵族们不得不下放权利到百姓,最后导致这个过程不可逆,贵族就会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当中。
    而现在大汉面临的情况却也差不多,战国时期动不动发动的几十万人的大战,让天下的百姓武德充沛,各国的贵族都不得不把权利下放,只要有才能的人就可以当官,当将军。
    继续保持世卿世禄的国家,管你是什么周公之后,还是召公之后,都被泥腿子组成的几十万大军,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当中。
    此时百姓的地位是两千年封建史上最高的,整个天下的思想氛围是最开放的。就是在这段历史当中,有奴隶出身可以成为将军,可以成为大司马,歌女可以成为皇后,养猪的可以成为丞相,可以成为两千石官员。
    布衣将相是一个时代的巅峰。不会出现什么救命之恩,但因为只是白身,就甚轻之,不为礼。
    要知道黄巾起义距离秦末也不到400年时间,统治者就是这么现实的,不需要几十万大军来争霸天下的时候,就开始讲血统了,就开始讲四世三公,门生故吏了。
    只可惜生产力没有跟上,导致后世两千年一直在轮回打转,即便是生产力跟上了,但思想的钢印却变得越发顽固了。只能说东方世界的思想成熟的太早了,不能匹配它的生产力,当生产力跟上来了,思想又退化了。
    秦末这个时代反而更好,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三纲五常的封建压迫,这个时候都没有彻底形成。徐帆认为在思想上最接近后世工业化的,反而就是这个时代。
    周章被徐凡说服了,他倒是没有像徐凡看的那样深刻,而是他不认为整个天下,还有哪个国家是大汉的对手。
    大汉五年十月一日。
    《大汉月报》出刊之后,整个长安城轰动,关中轰动,天下轰动。
    整个天下是第一次看到朝廷的上计内容。尤其是上面记载的数据,更是让人震动无比。
    长安城,翠竹轩茶馆。
    茶馆是这两年新鲜事物,在徐凡的推广下,最开始大汉的高层喝茶,后面流传到明间,很快在关中就出现茶馆了。
    现在茶叶一斤上百钱,对普通百姓来说还是比较贵的奢侈品,但几片茶叶就能弄出一壶提神醒脑的茶水,说自己喝茶也是倍有面子,所以喝茶已经成为很多长安城市民的首选消遣方式了。
    老板请了一个落魄的士子,在这里给四周的茶客读着《大汉月报》
    “8000万石粮食,这堆起来比山还要高吧?”一个长安百姓吃惊道。
    士子道:“知道敖仓吗?”
    四周的茶客点点头:“敖仓谁能不知道,那是大秦的心脏,当年始皇帝把天下的粮食都囤积在敖仓了,据说挖空了一座大山来屯粮。”
    另一个茶客笑道:“当年天子和始皇帝争天下,敖仓就是天下之中,当今天子率先包围了敖仓,以至于蒙恬30万精锐虽然陈兵黄河,但却不能打通敖仓的粮道,最后蒙恬活活被天子困死。”
    秦汉大战结束也不过就这两年,天下的百姓对这些大战都熟悉,这其中的中原大战更是让人津津乐道,这可是战国结束之后最大的战争,双方总兵力超过了百万。正是因为消灭了蒙恬的北疆军,大汉夺取天下,才势不可挡。
    这场大战拿出来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说半天,而这其中敖仓是关键节点,这些茶客怎么可能不知道。
    士子傲然道:“当年始皇帝把天下的粮食都囤积在敖仓,花了十年时间,才在敖仓囤积了一亿五千万石粮食,这些粮食足够暴秦百万大军吃10年,也是始皇帝统一天下的信心,而现在我大汉只需要两年就可以把敖仓堆满。”
    “现在我大汉就处于盛世状态,天下不但官仓满了,民仓也满了,即便是一个小城邑的粮食都堆不下了,天下的百姓一日三餐的猛吃,但依旧不能消耗天下增长的粮食。”
    一个百姓感叹道:“这两年的确是太平盛世,去年某还只吃两餐,还一顿干一顿稀,现在某每日三餐,但也没有看到粮食减少,还是大汉天子好。”
    大汉在军中普及一日三餐制度,这些士兵退役归乡之后,把这样的习惯带回了民间,再加上大汉丰富的物质基础,几年时间天下的百姓就已经适应了一日三餐的制度了。
    “盛世好啊,我等小民终于能过几年吃饱饭的日子了,希望大汉的盛世事越长久越好。”
    大汉五年十月三日。
    一年一度的大汉科举考试开始,不过此次科举的主考官是新的九卿之一的叔孙通。
    随着大汉推广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整个天下的读书人也是越来越多了,此次来长安城科举的考生超过了2万名。
    更关键的是这次的考生当中,不单只有大汉国的考生,还有魏国,梁国,代国等诸侯士子,辽东,河西,百越等地的考生。
    叔孙通成为宗正,第一次上朝,就陈言道,大汉之主,天子是天下共主,大汉的科举乃是天下读书人的盛世,来参考的士子不应当只有大汉的士子,应该是广纳天下的贤才一起来科举。朝廷当通告天下,让天下的士子共襄盛举。
    徐凡觉得有理,所以这次科举之前,不但通知了大汉各郡县,还通知了大汉的诸侯国士子。
    这让各地诸侯国士子大喜,比起没有发展前途的小诸侯国,大汉的发展前景自然是更好了,而对于这些诸侯国的官员,甚至诸侯子弟,他们也想要参加科举,一是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二就是小国就业难,诸侯国的官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包括诸侯之位也是一样。
    这些子弟想要接班还要等上几十年时间,在这些诸侯国官员子弟看来,与其等接班,还不如去大汉闯荡一番,闯到2000石高官,这比大汉诸侯都要好,于是这次前来科举的士子前所未有之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