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631章 太想进步,投名之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吴王府大堂,日日的宴饮悄然上演,其繁华程度,即便是宫中的盛宴也难以匹敌。
    月华如练,洒落在这座金碧辉煌的殿堂之上,为这夜的狂欢披上了一层神秘而诱人的光辉。
    孙登,这位弑父而登王位的新任吴王,此刻却沉醉在了温柔乡中,左拥右抱,身边环绕的皆是衣著单薄、姿色出众的浪荡女子。
    她们或身着轻纱,或披挂薄绸,肌肤在微弱的烛光下若隐若现,如同夏夜中最诱人的花朵,竞相绽放,只为博取孙登的一笑。
    “大王,喝嘛~”
    “大王,再来一杯~”
    “大王海量!”
    这些女子个个花枝招展,眉眼间流露出无尽的媚态,她们或轻启朱唇,哼唱着缠绵悱恻的小曲;或巧手执壶,不断地劝酒,那酒液如丝如缕,顺着她们葱白的手指滑入杯中,再被温柔地送至孙登唇边。
    “好好好!”
    孙登的面颊因酒意而泛起了红晕,眼神迷离,仿佛已经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对周遭的一切失去了判断力,只是机械地张开嘴,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喂酒。
    “哈哈哈~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神仙日子也不如孤!”
    他的笑声,带着几分痴狂,几分不羁,回荡在这奢华却又略显空洞的大殿之中。
    场间的丝竹之声此起彼伏,乐师们用尽了浑身解数,只为让这场宴席的氛围更加热烈。
    音符跳跃,如同精灵般穿梭于宾客之间,挑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美姬优伶们随着乐声翩翩起舞,她们的舞姿轻盈而曼妙,如同风中摇曳的柳丝,又似水中游弋的鱼儿,为这场盛宴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在下首,一干吴王府的属官们列坐其次,他们的神色各异,有的面露贪婪,享受着这每日的放纵时刻。
    有的则显得忧心忡忡,对孙登的堕落感到痛心疾首。
    张休与顾谭便是后者,他们眉头紧皱,目光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担忧。
    他们毕竟与孙登交好多年,虽然现在已经改旗换帜了,但也不希望孙登彻底颓废下去。
    做一个富贵王爷便是了。
    何必如此?
    酒色加身,以孙登的身子,还能活多少年?
    他如此放纵自我,实乃国之不幸。
    诸葛恪,作为在场中较为清醒的一员,眼见孙登如此沉沦,心中‘焦急万分’。
    他再也按捺不住,站起身来,走到孙登身旁,试图以言辞唤醒这位迷失的吴王。
    “大王,您乃万金之躯,何不珍惜有用之身,以待变时?”
    他的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沉重,充满了恳切与期望。
    场间众人闻此言,脸色具是一变。
    张休与顾谭两人的脸色,顿时一变。
    他们可没想要吴王的命,只是想让吴王安分守己而已。
    但你诸葛恪,当真是要吴王的命啊!
    听闻先王妃嫔,与吴王妃,便是此人送入汉帝行宫的。
    背主之人,如此行径,着实让人不齿!
    孙登却像是完全没有听到诸葛恪的劝告,他的眼神依旧迷离,嘴角挂着一抹玩世不恭的笑容。
    他举起手中的酒杯,对着诸葛恪晃了晃,笑道:“来,满饮此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岂不快哉?”
    说完,他一仰头,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仿佛要用这酒精来麻痹自己,逃避那些他不愿面对的现实与责任。
    周围的浪荡女子见状,纷纷鼓掌欢呼,她们或是为了讨好孙登,或是真的被这种放浪形骸的生活所吸引,总之,她们的存在无疑加剧了孙登的沉沦。
    而那些属官们,有的开始附和,有的则沉默不语,整个宴会厅内,形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悲喜交加的画面。
    夜色渐深,宴席上的喧嚣却并未减退半分。
    孙登的醉态愈发明显,他的言语开始变得含糊不清,动作也变得笨拙而夸张。
    而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女子,却像是得到了某种信号,更加卖力地劝酒、献媚,似乎想要榨取这位吴王身上最后一丝清醒。
    诸葛恪见状,心中五味杂陈。
    吴王,到底是真醉,还是假醉?
    总之,想要再从无望孙登上面榨取富贵,恐怕是难的了。
    他只得是起身,对着孙登行了一礼,缓缓离去。
    顾谭张休等人亦是起身。
    “大王还需爱惜身子,天命归汉,然大王乃青紫之命,何不安享遗年,陛下海量,岂会容不下一个吴王府?”
    顾谭在一边劝慰道。
    然而.
    孙登置若未闻。
    只是痴笑着说道:“孤还能再喝,还能再喝!”
    见此情形,吴王府众属官只得是叹了一口气。
    众人心中明白仅凭他们的一己之力,很难改变孙登的现状。
    或许,这是大王的生存之道罢~
    疯狂过后,一切由复归平静之中。
    夜,深沉而寂静,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悬挂在天际。
    月光如洗,银辉洒落,穿透了稀疏的云层,为这幽暗的世界披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辉。
    星辰点点,如同远古的灯塔,静静地守候在它们永恒的岗位上,见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在这宁静的夜晚,孙登却独自一人,躺在冰冷的床榻之上,他的身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孤寂。
    他侧过头,目光穿越了雕花的窗棂,定格在那轮皎洁的明月与闪烁的星辰之上,眼神中交织着复杂的情绪——屈辱、愤怒、不甘,还有深深的无奈。
    他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那是内心痛苦与愤怒的外在表现,仿佛要将所有的屈辱都嚼碎,吞进肚里。
    刘公嗣!
    可恶的刘公嗣!
    吾誓杀汝!
    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最终还是不争气地滑落,沿着脸颊缓缓流淌,滴落在衣襟上,无声地诉说着他的悲哀与绝望。
    国家被占,吴国的尊严被践踏,自己的女人,甚至先父王的女人,都遭受了汉帝的凌辱,这对于一个王子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是对他血性与尊严的极大挑战。
    然而,在这屈辱与愤怒之中,孙登的心中却升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坚韧。
    他非常清楚,作为一个身处逆境的王,他必须学会忍受。
    忍字头上一把刀。
    只有忍住了,只有活下来了,方才有希望。
    历史上的勾践,可以卧薪尝胆,韩信能受胯下之辱,他们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伟业,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在逆境中忍辱负重,等待时机。
    想到这里,孙登紧握的双拳缓缓松开,心中的怒火似乎也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转化为了一种更为深沉的力量——忍耐与坚持。
    “非常之人,便要忍受非常之事。”
    他在心中默念,这句话仿佛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司马懿已经率军抵达了寿春,汉魏两国的大战一触即发。
    这,或许就是他翻身的机会,尽管这个机会渺茫,几乎如同夜空中最不起眼的星星,但他依然选择紧紧抓住,因为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哪怕是一丝希望,也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
    初至寿春,司马懿的心境犹如这古城一般,既沉稳又深邃。
    寿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池,在晨曦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重,城墙斑驳,却透露出不屈的意志。
    司马懿身着铁甲,步伐稳健,目光如炬,他开始巡视城中的守军。
    士兵们列队整齐,铠甲鲜明,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一股肃杀之气油然而生。
    他细细观察每一个士兵的神色,满意地点点头,心中暗自思量:此乃精锐之师,可守一方安宁。
    他一直害怕边军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现在看到了他们的底细之后,心里放松多了。
    如此的话,便不需要筛选兵丁,只需要稍加训练一二,便可以成为战场上的精兵。
    随后,他转向城外,城防工事坚固,箭楼高耸,护城河宽阔,易守难攻。
    寿春乃是坚城,易守难攻,河山城三层防御,可谓是要塞一般。
    只要守将不犯浑,便是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也是能够防御的。
    司马懿心中暗赞,同时也意识到,真正的防御不仅仅在于城墙之高、护城河之深,更在于人心之固、策略之巧。他决定派遣最信任的将领来把守这关键之地。
    “张辽、牛金、胡遵,你三人即刻接管寿春兵事,八公山等堡寨亦需安排心腹之人,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司马懿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三位将领闻言,神色一凛,齐声应诺,随即领命而去。
    寿春城必须要用完全可以信任的心腹守卫,否则的话,被汉国间军司策反了,那就有得他哭的了。
    毕竟再坚固的城池,也会从内部瓦解。
    处理完军事布局,司马懿才缓缓步入寿春城中的都督府。
    府内陈设简朴而不失威严,墙上挂着的大幅地图显示着魏、吴两国的疆域,每一座城池、每一条河流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司马懿坐在案前,沉思片刻,正欲提笔书写,忽闻门外通报:“司马师、夏侯玄求见,有江东消息禀报。”
    司马懿抬眉,示意二人进来。司马师先行一步,抱拳行礼道:“父亲,江东大局安定,但表面之下的暗流涌动,汉国在吴郡动兵,并且聚兵镇江,似乎有意伐徐州,不可不防。”
    夏侯玄紧随其后,补充道:“校事府的探子曾试图接触吴王孙登,孙登态度暧昧,既未明确拒绝与我方合作,也未表现出积极之意,行为颇为奇怪。”
    汉国在边境陈兵,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至于这个孙登……
    司马懿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孙登此人,谨慎有余,怕是担心我方探子是间军司假冒,此等反应,反倒是证明了他内心有所动摇。此人,或许可为我所用。”
    孙登亡国破家,自己的女人以及孙仲谋的妻妾,都被那刘公嗣羞辱,心中自然不满,这是可以利用的。
    在关键时刻,兴许还会有大用。
    毕竟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吴国境内太过平静,这并非好事。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平静,让局势活跃起来。”
    “整顿兵甲,做出欲攻合肥之态,以此牵动汉军注意力。同时,在吴国旧地散布谣言,说魏军将有大动作,让江东人心浮动。”司马懿的计策环环相扣,既显其深思熟虑,又显其用兵之诡谲。
    接下来的日子,寿春城内外一片忙碌。
    兵营中,将士们加紧操练,铁甲与兵器的碰撞声此起彼伏,战马嘶鸣,尘土飞扬,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弥漫开来。
    司马懿亲自督战,他的身影穿梭于各个训练场,时而指点江山,时而亲自示范,士兵们士气高涨,对即将到来的“战役”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校事府细作们如同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穿梭于江东各地,他们或是装扮成商人,或是扮作游历的学士,将司马懿精心编织的谣言散布开来。
    谣言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江东百姓与士兵之间传播,一时间,人心惶惶,关于魏军即将大举进攻的传言甚嚣尘上。
    而在寿春,司马懿则表面上保持着按兵不动的姿态,实则暗中观察着江东的每一个细微反应。
    真正的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是人心与智慧的较量。
    他要的,是让江东自乱阵脚,为将来的大计铺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东的局势果然如司马懿所料,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一些地方官员因谣言而心生异志,军队中也出现了不安定的因素。而这一切,都在司马懿的掌控之中。
    “时机将至。”
    司马懿站在都督府的窗前,望着远方若隐若现的淮水东流,心中默念。
    接下来的一步,将是决定魏、汉两国命运的关键。
    若是能够将决战的战场放在寿春,对于大魏来说,也是有利的。
    毕竟能够有地利的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汉国五路伐魏,这五路之中,魏国都是有地理优势的。
    只不过……
    这五路,他司马懿在何处,魏军的胜率,便会高上一些。
    这是他司马仲达的自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