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2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看着周边的几位老帅,杨震摸了摸鼻子却是没有立即回答主席的话。不是他畏难不前,是这其中的关系协调,实在是太过于复杂。这次与四二年的那次会战,可是完全两码回事。各自分区域作战,不形成一个整体作战指挥整体难以抗衡。
    也许看出杨震心中有些犹豫,老总对主席笑了笑道:“看来杨震同志还是有些犹豫,是不是有些怕指挥不动我们这些老家伙?这次有主席和我给你做这个后盾,你有什么可担心的?除了抗联之外,其他三个野战军,根据此次制定的整体方案,中央是有统一安排的。”
    “主席与中央已经决定,将原来晋察冀与晋冀鲁豫军区参加挺进军的部队,全部抽调出来。再加上目前在你们那里整训的七个旅外加十一个团,重新编组为两个野战军,交给你指挥。”
    “这些部队在去年的会战之中,与你们曾经有过相应的配合,所以在指挥和协同上,你不要有什么担心。至于山东军区的任务,等详细计划拿出来再说。所以,我看你的顾虑完全没有必要。”
    老总的这番话,杨震迟疑了一下之后道:“老总,我想两个野战军可以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之下,先以军区为建制进行纵队一级的编组。但是各部的任务和作战区域的划分,我看还是暂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还是等到计划制定完成之后再说。”
    “毕竟此次大战,是我军第一次集中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各部队的详细作战任务和作战区域,还是等计划制定完毕再分配也不迟。我建议各大战略区在任务的具体划分时候,不要专注自己当面的敌情变化,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自己会被调出作战。”
    “这样,我让郭参谋长留下,与军委和各大战略区抽调出来的参谋人员,统一制定一个作战方案。郭参谋长这个人心细,考虑事情周全。不过我想能不能让几个大区的参谋长,也都一同留下来。”
    “对于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各个部队的参谋长心中最清楚。战略战术的使用情况,也是各部队参谋长的职权范围。所以我建议各个部队的参谋长,来的就暂时留下,没来的我派飞机去接。各军区在抽调出一批精兵强将来,会同军委总参谋部拿出一份作战计划来。”
    “另外,鉴于此次会战是四大野战军协调作战,我建议还是设立一个总前委,选择一政治原则强,思想过硬的人为总前委书记,居中协调几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同时还需要中央在整体战略上,进行把关与监督。”
    说到这里,杨震犹豫了一下之后道:“我在从东北给山东军区调拨一部分的通讯设备,以及一批弹药,同时给晋察冀和晋冀鲁豫部队再调拨一批反步兵地雷,以及反坦克地雷,在调拨一批火焰喷射器。”
    “此战既然关系到我们的生死,那么大家有什么需要的,我们保证尽可能的满足。一切为了打好这一仗,做好最周全的准备。还有回去我们就开始着手部署,加大调运进关的油料和弹药储备。”
    “包括加大粮食调运的数量,保证几个主要的战略区,尤其是晋察冀军区有一定的战备储备粮。并调集一批重炮部队和坦克部队,以及一批参谋人员先行秘密入关,做好战前的准备。”
    对于杨震设立总前委的建议,主席沉思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给杨震一个明确答复。不过此次作战会议,大致的方针已经定下来,剩下的就是制定战术方面的问题了。既然中央已经同意抽调各个战略区的参谋长,制定作战计划,各大诸侯也要返回各自地盘去着手准备。
    在各地诸侯返回各自辖区之后,主席却是将杨震留了下来。对于某些战略方面的问题,又进行了一番详细的研究。在杨震临走的时候,主席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告诉杨震,中央已经决定将新四军的军长,调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的军长,改为原来的一支队长担任。
    中央的这个决定,杨震多少有些意外,但随即也就明白了中央的意图。对于军长到抗联工作的决定,杨震表示了愉快的欢迎。不过与主席的谈话之中杨震也提出,自己不适合代理东北局第一书记的职务。
    杨震建议总指挥在中央参加整风运动期间,还是由东北人民政府那位主席担任。杨震认为自己年纪太轻,现在还不到三十岁,有些事情处理的还很不成熟,考虑问题也是很片面。更无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的经验。
    而且军事和对外争取援助上的事情,已经让自己忙的焦头烂额。实在没有再多的精力,去顾及地方上的工作。最关键的是,杨震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军人,插手地方上的事情,会给很多人留下枪指挥党的印象。
    杨震的意思自己主要工作,还是放在军事上为主。至于地方上的工作,还是由地方上负责为好。自己的能力有限,对政治工作也不是很熟悉,作为第一书记恐怕力不从心。哪怕是代理,也恐怕很难做好工作。
    杨震婉拒第一书记的这个想法,被主席连考虑都没有考虑的直接拒绝。主席的态度很坚决,这个第一书记还是由杨震代理。至于转正不转正,还需要看情况的发展再说。主席告诉杨震,东北的党政军、外交事宜由他一把抓。
    尤其是对苏工作,必须由他亲自抓,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直接向中央汇报。但主席也提醒杨震,不要与苏联方面搞的太僵硬。工作上要绵里藏针、柔中带刚,不要总是硬碰硬的来。尤其是苏联人现在掌握着抗联唯一一条对外通道的情况之下,更不要轻易的与苏联人搞僵。在他南下作战的期间,要指定好工作的代理人。
    主席话里面的意思,让杨震心中多少有些难过。主席这番话说完之后,他就清楚的知道,总指挥这次来中央参加整风运动之后,很难在返回东北工作了。总指挥突然的调离,让杨震心中很是不舍。
    自三八年那个寒冬,在宁安密营与总指挥相知相识以来,总指挥以宽广的胸怀,一直都像父兄一样,在身后默默的关心自己、支持自己。没有总指挥的信任和支持,自己很难那么短的时间之内,就在东北重新的打开局面。
    对于这个如父兄一般的长者,杨震一直都相当的尊重,甚至可以说有一些的依赖。现在总指挥突然调离,让杨震感觉到有一些茫然。尽管中央还没有正式的宣布,但是其实已经是定论了。
    与主席谈完话之后,得知总指挥调离的杨震,嘴上虽说没有什么表态,但是情绪明显有些低落。而且这个执掌东北党政军大权的第一书记职务,也让他很不舒服和适应。对于年纪轻轻便成了东北王,杨震可是全无升官的喜悦。
    而相对于感觉到压力很大的杨震。自抵达延安之后,并未没有参加军委会议的郭炳勋,在战略方针制定之后,与晋察冀、晋冀鲁豫几个军区的参谋长,连同从东北调来的一批抗联最精干的作战参谋,则在军委作战处的一个警戒森严的院落里面,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与主席谈完话之后的杨震,并未急于返回东北。而是与郭邴勋以及军委参谋长等几个人,就此次会战的自己一些思路谈了一下。在各个战略区的参谋长抵达之后,杨震又组织召开了一个联席作战会议。
    第1858章 郭炳勋的思路
    虽说杨震不太想接受这个指挥权,但是主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态度很明显,还是坚持让他负责指挥主要的作战。对于他成立总前委的想法,中央一直没有给予任何的答复。中央既然没有给予答复,那么杨震就必须要做好提前的准备。
    而此次会战恐怕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区的主力,也要全力以赴。山东军区一部,甚至是主力,也都要参加进来。所以杨震在作战计划的制定上,还是相当慎重的,甚至推迟了返回东北的时间。
    如果搞不好所有参战部队,都要大伤元气的。杨震认为事先多考虑一些应变措施,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多考虑一些战局可能会存在的变化,才能更稳靠一些。尤其是为了隐蔽战役企图,攻击发起正面选择余地并不是很大的情况之下。
    杨震的态度是正奇结合,以向心突击为主。在突击的时候多运用装甲部队,在后续防御日军反扑的时候,还是以运动防御战为主。以地空火力配属装甲部队,实施快速的穿插,正确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冀中平原地区的日军。
    杨震的这些思路,对于郭炳勋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但是对于关内几个大战略区的参谋长来说,还是明显有些不太适应。四二年的会战经过,对于这几个参谋长来说,抗联打的实在是有些过于让人惊心动魄。
    如今杨震还是要采取这个思路,不想老老实实的正面突破。而是采取两翼突破,钳形对攻的战术,对于几个参谋长来说,都是感觉到压力很大。这么大纵深的穿插作战,关内各个部队还是第一次面对。
    不过对于计划的主要制定者郭炳勋来说,单纯从两翼发起钳形攻势,却并非他的第一选择。在郭炳勋看来,如果一次合围的日军数量过多,无疑将会拖延战斗的进程。单纯的依靠两翼穿插,很容易将网眼张的过大。
    而且单纯的组织两翼穿插,在选择进攻地点来说,也是相当的困难。在冀东与平津地带还控制在日军手中,正太铁路沿线也在日军手中。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区之间,还有日军存在,并未直接打通地面联络的情况之下,进攻的出发地域可供选择的并不多。
    这一点上他的认识,与杨震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郭炳勋认为除了以两翼的钳形攻势之外,还应该集中一部兵力分割平津之间的联系。并集中装甲机械化集群,由正面向南突击。同时以一部兵力分割北平与天津之敌的联系,对北平城进行合围。
    并根据整个战局的发展,在适当的时候夺取天津,以切断日军从本土以及其他战略区增援的路线。同时孤立北平城内的日军,逼迫他们出城决战。北平控制在日军手中,郭炳勋还是很不放心的。
    这在郭炳勋看来,不仅会有大量的兵力被牵制在平津城下,同时还对补给路线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城内到处都是凝聚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精华的北平,如果像新京那样彻底的打烂,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北平城如果在战役结束之前,还控制在日军手中,这对战后对冀中平原的控制,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切断平津铁路以及两地之间的联系,逼迫北平城内的日军自己出城决战,这无疑是一个保存古城的最好办法。
    所以郭炳勋的意思是以两个装甲师,各加强部分摩托化步兵一部与一个骑兵旅组成东西两个快速集群。从热河与察南地区分别采取快速突击的办法,以北平为三角形攻势的定点,以一个快速集群强行越过平津之间,沿着津浦路向南穿插。
    以一个快速集群出察南,沿着太行山与平汉线之间强行向南穿插。至正定兵分两路,一部继续向南攻击,夺取石门钳制冀南以及豫北的日军,主力则向东攻击前进。两军强攻汇合点,则选择滹沱河北岸的河间。
    郭炳勋建议目前抗联驻晋北的两个师,暂时不要调回东北。配合从陕北调回的装甲与骑兵各一个旅,利用m三轻型坦克越野能力和机动能力强的优势,出倒马关直插保定。从日军二线部署侧翼横插一刀,将日军整个防御纵深拦腰切断。
    在冀西战场,晋察冀军区的主力,则采取拔点战术,牵制冀西日军部队,并分散日军驻北平周围兵力的注意力,保证正面抗联的突破取得成功。并在抗联全线突破之后,保证西集群的侧翼安全。以及以不少于两个旅的兵力配合南下,配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战役结束之前阻击日军的增援。
    在山西战场,晋察冀军区以部分兵力,配合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之太行军区,太岳军区主力负责封闭正太线、同蒲线,牵制日军驻山西的第一军。郭炳勋不建议在山西战场采取大规模的攻势,只采取挤压和牵制战术为好。
    只要拿下冀中平原,抢占保定与石门,就可以将第一军封闭在山西战场。后路一旦被切断,那么山西日军要么主动撤离,要么则困守山西战场无可奈何。
    郭炳勋认为以目前晋绥军区主力,加上太岳军区、太行军区一部,以及晋察冀军区一部配合之下,在日军山西第一军力量有限的情况之下,完成牵制第一军无法东调的任务还是可以的。
    而在冀南,则以晋冀鲁豫军区主力,以及山东军区一部,对冀南日军发起攻势。并沿冀南一线展开,阻击豫北日军增援。抗联目前驻晋北的两个师,暂时不归还建制,就地配合晋察冀军区出冀西,向北平方向攻击前进。
    按照郭炳旭的这个计划,调动和投入的兵力和装备,要超过杨震的预期。除了杨震预定投入的两个装甲师,两个装甲旅之外,至少还要加上两到三个坦克独立团,以保证对平津一线日军的作战。
    郭炳勋的战役策划的重点歼灭战场是在平津一线,而主要的目标冀中平原则采取了合围、分割为主。以两个装甲师配属骑兵机械化集群,采取两翼钳形攻势,正面快速穿插的办法,彻底打乱日军部署在冀中的兵力。
    这个战术是相当于大环套小环,以平津地区为底边,以滹沱河一线为合围圈的底线。采取两翼齐飞,中间快速突破,将日军分割为两个不同战场上的围歼。郭炳勋将抗联兵力投入的重点放在了冀中平原上,将西线侧翼的掩护交给了华北几大战略区。
    在他的这个计划之中将晋察冀与晋冀鲁豫,甚至晋绥部队全部调动起来。这个大手笔让军委和几大战略区的参谋长,明显感觉到胃口有些过大,甚至有些吃不消的感觉。按照郭炳勋的这个计划,投入的兵力几乎可以说是几个大区倾巢出动。
    但几经考虑,杨震还是同意了郭炳勋的大致作战计划。不过杨震再三提醒郭炳勋,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对热河以及西满地区的防务,一定要做好详尽的准备。对平津之敌,也要尽可能的考虑的全面一些。
    在失去察南,北平周边地区已经成为前线之后,日军华北方面军将在河北境内的防线,全部缩回北平至天津一线。冀东的防务,已经被全部移交给了关东军。冀东与热河近在咫尺。如果关东军配合作战,那么衔接东北和华北两大战略区之间的热河肯定会首当其冲。
    同时日军在北平与天津之间,从居庸关经顺义、平谷、蓟县、玉田、丰润一线,构筑了人大量的防备工事,并在纵深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仅仅在北平周围,就驻扎了新编成的六十三师团,重新编成的独立混成第八、第九旅团。
    在纵深的武清、香河、宝坻一线,驻扎了重新组建的步兵第二十七师团。在涿县、涞源、保定部署了重新组建的一一零师团,以及重新组建的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并从华东战场调来了十七师团,以及重新编组的四十八师团就部署在冀中平原。
    四二年的会战结束之后,日军明显加强了平津衔接部的兵力部署。同时针对抗联的坦克攻势,也着手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并增加了在冀西与晋北交界处的阜平、涞源,这两个在晋察冀根据地纵深据点的兵力部署。
    不算山西的第一军,日军在整个河北战场,部署了五个步兵师团、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形成了大纵深的梯形配置。杨震一再叮嘱郭炳勋,对西集群的侧翼一定要保证好。同时在部队全线展开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做好保密工作,并制定好详细的补给路线。
    在敲定大致的作战方案之后,杨震急匆匆的赶回了东北。郭炳勋则继续留在延安,敲定最终的详细作战计划,他则返回东北着手进行准备。加快兵力编制的标配,选择进关的部队。囤积油料与弹药,尤其是炮弹的生产。
    在杨震返回之后,抗联就开始向关内调运物资。面对着灾荒的关内,调拨的物资不仅仅是油料和弹药,还有粮食等战略物资。不仅仅是抗联部队所需的物资,还有调拨给关内部队的七九子弹等弹药。
    现在已经改为装备部的原来军工部,以及后勤部的几位负责人,被他逼的团团转。后勤部调拨物资,装备部几位负责人则亲自坐镇兵工厂,催促加快弹药的生产,同时加快对德制与英制坦克改装的速度。重点就是各种炮弹,以及坦克高爆榴弹的生产。
    按照杨震的计划,所有使用短管七十五毫米榴弹炮的德制四号坦克,全部换装为苏式七十六毫米坦克炮。英制的玛蒂尔达二、丘吉尔坦克,也换装为苏式坦克炮。英制的十字军巡洋坦克,则换装为苏式四十五毫米坦克炮。
    这样下来在淘汰了所有德制轻型坦克之后,抗联的坦克炮集中在美制三十七,苏制四十五、七十六,德制五十毫米相对单一的口径。至于英制的四十毫米坦克炮,则全部都被淘汰。尽管费了一番手脚,但是也尽可能的减少坦克炮的口径,保证弹药口径的统一,减少后勤方面出现混乱的可能性。
    第1859章 冈村宁次的嗅觉
    面对着大量需要换装坦克炮的坦克,熊大缜亲自坐镇坦克和坦克炮生产厂,以加快生产速度,满足换装的需要。这也是杨震为何坚持要将战役发起的时间,尽可能的延后到四三年最后一个季度。
    除了部队的扩编、整训之外,还有大量的装备需要改装和维修,以减少后勤方面的压力。毕竟都是二手货和三手货,德制装备还都是战利品,都需要大量的维修。尤其是德制坦克,需要维修量还相当的大。
    不完成维修,这些浑身上下全部都是战伤的坦克,根本就无法发挥战斗力。而且德美苏英四国坦克型号,也导致了坦克炮和机枪口径繁多。尽可能的将其更换为同一口径,也可以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战斗力。
    装备部与军工部门,被杨震催的是脚不沾地。而作训和编制部门,也一样被逼的脚打后脑勺。随着美援与苏联转交的德制坦克,以及英国人从中东淘汰的二手货抵达,调整着装甲部队的编制。
    考虑到此次会战的重点方向已经转向了关内,在军委作战会议结束之后,杨震将装甲部队训练重点,集中到了快速突击的方向,以及复杂地形下作战和运动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坦克城镇作战方面的配合训练。
    同时着重演练了两翼钳形对攻,分割合围的战术。尤其是步兵师与装甲师,相互配合的战略、战术,坦克的浅纵深穿插与大纵深穿插配合作战。整个四三年前三个季度,除了整训新兵以及调整装备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这个上面。
    所有的装甲部队,轮番拉到装甲兵合成训练基地,分别进行训练。各个装甲部队的各级干部,几乎是连轴转的忙个不停。夜晚要学习战略战术,白天要加强协同指挥作战训练,每个人恨不得一天最好有四十八小时。
    各级干部被总部一周一小考,半月一大考的逼迫式的训练方式,都搞的异常紧张。这其中还要加着不断的装备调整,兵力配备调整。几乎所有的干部,都忙的焦头烂额。杨震也知道这么逼着部队会搞的很疲惫,但是不逼怎么出成绩。
    不仅是抗联的干部,就是来东北整训的关内部队,也被拉到各个训练基地,进行战术合成训练。而且相对于还有一些老底子的抗联部队来说,关内部队的训练量更大。为了保证训练计划顺利执行,中央命令各个根据地都调派一名副政委一级高级干部亲自坐镇。
    在整个训练之中,杨震从苏联人那里搞来的德国战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掌握着这个世界最先进坦克战术的德国军官,给予了抗联装甲部队相当大的帮助。进一步的完善了抗联的装甲战术,同时对营连排各级战术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改正。
    经过大半年的疯狂整训,抗联的装甲兵战术,尤其是快速突破、地空火力配合,步坦协同战术,与四二年相比有了几乎是焕然一新的进步。如果之前自己摸索的战术协同方式,还有些不太系统的话。
    那么在四三年,在德国人的帮助之下,最终实施了完善。当然抗联也不是全盘照搬德国人的装甲战术,在杨震的要求之下,调整的时候还是根据自己自身部队的特点与对手的不同。而德国人装甲兵工程技术人员,也手把手的带出了一大批的技术保障人员。
    杨震调整了部队的训练方向,虽说没有将关东军作为主要的作战目标,但还是将南满的关东军惊出了一身冷汗。尽管可利用的情报不多,但有限的抗联大规模的训练装甲部队快速突击,以及抗联装甲部队在不断扩编的情报,依旧让梅津美治郎有些寝食难安。
    他直觉的认为,抗联这是为彻底收复南满在做着准备。要不然美英两国给了他们那么多的坦克,他们怎么不调往关内战场,而是全部留在了东北。这不是针对自己,还能是对付谁的?
    面对着抗联高悬在头上的装甲利剑,梅津美治郎除了想尽办法从日军大本营要来一批装甲部队之外,就是拼命的修建工事,加强反坦克火力的配置。同时重新大幅度的调整关东军的兵力配置,在容易被坦克突破的区域,增加了兵力上的部署。
    原本为了避免四三年抗联全力南下南满,梅津美治郎是准备先下手为强的。但是抗联的装甲利剑,现在却是让他心存顾虑,不敢在有任何的大动作。不过日军大本营却严格命令他,必须要改变南满防御整体态势不佳的态势。
    为了保证南满工业基地的安全,改变关东军在整体战略上有些不利的局面。日军大本营在四三年下半年,将日军除了部署印缅战场上的装甲部队之外。其余分布在本土以及太平洋战场上的装甲部队,全部调往了东北和华北战场。
    而日军地面武器生产,在整个四三年重点也在反坦克火力与装甲力量方面。甚至宁愿动用认为是异常宝贵的库存,而削减了轻武器的生产。威力弥补产量的下降,原来不屑一顾缴获的美英轻武器,也全部被动用了起来。
    为了筹集宝贵的装甲用钢,日本天皇直接下令停止大和级战列舰的后续部署。同时要求海军,抽调一部分的舰队,部署到葫芦岛、旅顺。以配合关东军固守北宁铁路,保证关内外交通线的畅通。
    但瓜岛战役与澳大利亚战场上的消耗战,却让日本海军很难抽调出大批的舰艇部署到渤海。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连续的海空战,让日本海军消耗太多的舰艇。尤其是澳大利亚登陆作战,让日本海军遭受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海战失利。
    虽说始终未能驱逐登陆澳大利亚的日军,但是在进入四三年之后,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却是发起了全面的反击。尽管四三年整个美国的战略重点在北非与欧洲战场,但是美国强大的国力却依旧在太平洋战场上,给日本人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四三年连续爆发的美日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群岛海战,日军皆以失利告终。五艘大型航母,两艘战列舰的战沉,让日本人的海军实力一下子丢掉很大一部分。而且美军逐渐开始的反攻,也让日本海军在兵力使用上有些捉襟见肘。
    继二月份美军彻底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以及连续取得所罗门群岛海战、新几内亚群岛海战胜利之后。很是有些得寸进尺的美军,六月登陆所罗门群岛的新乔治亚岛,并在新几内亚岛的拿骚湾登陆。
    整个西南太平洋战场整体态势,已经对日本海军相当的不利。尽管在天皇圣断的逼迫之下,日本海军还是按照命令制定了计划并开始执行。但能派出的舰艇却只有一艘老式战列舰,外加一艘重巡洋舰率领的三艘老式巡洋舰与三艘轻型驱逐舰。
    就是这批舰艇还是从图们江口,日本海军担任警戒的舰艇群之中抽调出来的。而为了接替这批调往渤海的舰艇,日本人将本土的训练舰都开了出来,装上高射炮调往图们江口与朝鲜西部海域。
    尽管在四三年九月份开始,调往关内作战的抗联部队,已经开始秘密进入察哈尔境内。到了十月份,平津前线的日军已经从对面晋察冀军区阵地上,不时传来的坦克发动声音感觉到异常。但关东军依旧固执的认为,那只不过是抗联的佯动,分散自己兵力的伪装。
    为了防备抗联的坦克突袭,关东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物力,沿着两军对峙地带的纵深区域,修建了三道防坦克壕。并且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碍物,以及布设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
    同时在两军对峙的部位,平均每公里部署了四门以上的具有反坦克能力的火炮。在纵深区域,则采取了猬集兵力防御的办法。并从四三年下半年开始,集中大批的航空兵和远程炮兵,对抗联纵深不时实施抽风一样的火力打击。
    相对于华北的小规模热战不断,整个东北前线却是空中打的很热闹。双方在地面上的炮战,打的也很精彩。除了到下半年抗联偶尔集中一批坦克,不时的在浅纵深给关东军来一个小型的穿心战之外。双方在地面上的真正较量却并不多,大家的出手都很慎重。
    固执的梅津美治郎拒绝相信一切来自华北方面军的情报,坚持认为抗联的计划是针对自己的。而抗联在前沿发起的坦克穿插战,也是抗联发起的试探性进攻。坚决的认为抗联下一步的攻击重点是在自己身上的梅津美治郎大将,不断的在与中国派遣军争夺坦克和重炮。
    不过相对于因为亏吃多了,而异常固执的梅津美治郎。他在华北的同僚冈村宁次,可就是机警的多。尽管可用的情报不多,但这位嗅觉很灵敏的老兄,依旧察觉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异常。
    从有限的情报,以及山区十八集团军小股部队,不断的向冀中平原渗透。原来潜伏起来的冀中留守共产军,不断的恢复活动,并有死灰复燃的整体态势之中。冈村宁次敏锐的感觉,沉寂了这么将近一年的抗联,恐怕这次的目标要落到华北,而很有可能不会是东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