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第5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司机将菜拉走之后,卫靖泽是松了一口气,帝都那边挺能催的,每次见江延宗打完电话,都感觉帝都那边要断粮了似得。
    送走一大车司机,江延宗也把表格给司机小陈发了过去,现在人家算是江延宗在那边的代理了。
    “要是能有个省事儿的东西就好了,谁家要多少,往上面一填,然后自动计算每家要多少,一共要多少,咱们按照这个来,你也就轻松了。”
    江延宗伸个懒腰,说:“以后可能会有,但是这些日子,咱们还是先靠自己吧!”
    江延宗包山的款项交给村里之后,村长就开始想着修路这事儿了,要修水泥路还是柏油马路,修多宽,路线怎么走,请多大的工程队,大概要修多久,都是村里要考虑的问题。
    卫靖泽经常被村长找去,就是为了商量这些事儿,江延宗见卫靖泽和村长显然都摸不着什么门路,就给介绍了一个工程学的教授,人家跟林业学教授是认识的。
    因为是江延宗介绍的,对方十分客气,真的做到有问必答,卫靖泽感觉,江延宗的面子还真是好用啊!有些问题,你没有专业学过,还真是没法想得到。
    有了专家的指导意见,确实是要好多了,很快就决定好了修路的路线。对方只看了卫靖泽拍的照片和地图,很快就给出了一个十分合理的修建意见,建议修水泥路,柏油马路造价高,也是需要养护的。而且给算出了大概需要多少水泥沙石等材料。
    真是除了工程队的事情之外,其他的都给想到了。
    卫靖泽跟江延宗感叹,说:“专业的人就是不一样,我和村长是两眼一抹黑,人家一说,我们就觉得真是有道理。”
    村长是对江延宗赞不绝口,包了山还附赠这么好的修路方案,也是没谁了。
    卫靖泽收拾了一些土鸡蛋、腊肉腊鱼和新鲜鱼之类的,给那位教授寄过去,人家不肯要感谢费,这些东西,算是聊表谢意了。
    教授那边也是欣然接受,说:“我女儿正好要生产了,给她送过去,养养身体。”
    卫靖泽说:“那行,以后您有需要,就可以跟我们村里联系,我们村有的是土鸡土鸭还有蛋之类的,可以给您优惠价。”
    对方高兴地答应了。
    有了方案,就像是有了地图,按图索骥并不难,村长按照经验,去找了工程队,买了水泥沙石等材料。
    最先要修的,就是村口那个桥,实在是太窄了,现在动工,双抢之前来得及修好,到时候收割机容易通过,担着谷子的农民也容易通过,卫靖泽还能够趁此机会修一个更保险的拦网,保证鱼绝对不会跑到下游去。今年夏天涨水的时候,也就不用老担心鱼会跑走了。
    这些事儿交给村长去忙,卫靖泽要忙活家里插秧的事儿了。
    老汉已经买了四头小猪回来,小猪都十分活泼,每天就哼哼唧唧要吃的。卫靖泽现在对猪倒是不觉得新鲜了。
    老汉和卫靖泽两个人在田里忙活了一天,才插了两亩田的秧,正好这时候,那位专家来了,还要忙着招待专家,也是分身乏术。
    老汉倒是让卫靖泽自己去忙自己的,卫靖泽怎么可能把那么多农活全扔给爷爷。
    第69章 农家肥
    于是,卫靖泽干脆请了两个手脚十分麻利的女人,花了三天时间,把家里的秧插完了。
    两个人女人三天的工钱,都快一千块了,可把老汉心疼的不行,就算一季稻子卖三万,也不是这么干的啊!第一次老汉骂了卫靖泽真是败家。
    虽然卫靖泽觉得有些委屈,可是老汉骂的也是,真是划不来啊!
    教授听了还十分惊讶,说:“现在有好几种农用插秧机,效率高,也不用弯腰,省力省时,为什么你们不买一个呢?”
    卫靖泽还真没听过这个。
    教授立马拿出笔记本,调出资料给卫靖泽看:“现在插秧机已经不是一个新事物了,已经是十分成熟的商品了,你们完全可以买一个,也才一千多块,虽然比今年请人用的多,可是多次累加起来,也是要优惠不少吧?”
    卫靖泽看了才知道,如今有好几种插秧机,有手推式的,也有机器式的,有单人的,也有双人协作的,无论哪一种,都比人工来的快和好。
    这位叫单泽源的教授还说:“机器是通过科学设计的,保证秧苗能够直接埋入泥里在适当的位置,比手工的更科学。”
    好吧,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是很好的样子,不过人工也能够做得很好啊!卫靖泽还是看中它的省时省力。
    除此之外,教授还给介绍了几种农用机械,比如有一种点播的播种机,专门用来播种玉米、花生、豆子之类的作物,只需要把种子放进那个机器的肚子里,然后手推着前进,就均匀地洒下了种子,还顺便把土盖上了,人力播种,还需要数一数,弯腰丢进去,盖土,机器是推着走一回,就都干完了,十分省事儿。
    卫靖泽看的是十分心动,有这些机器,就算是以后老汉不下地不下田了,他自己干完那些农活,也是毫无压力。
    单泽源见卫靖泽吃下了自己的安利,十分开心,说:“为了发展农业,国家也是想了很多办法的,能够坚守土地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卫靖泽忙说:“哪里,你们才是专家。”
    “虽然是专家,却从未为市场和群众贡献过一粒粮食,也挺惭愧的。”
    卫靖泽说:“这有什么,你们做出这些东西,还是很有用的,为我们省力不少,也腾出了更多时间干别的事儿。只是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才行,像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你来介绍,我是不知道的。”
    单泽源听了,十分认同卫靖泽的说法,确实是推广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作为农业学的教授,单泽源是十分好奇农村的一切的,以前也去过农家做实验之类的,但是像叉水村这样,还保持着十分原始的风貌的村子,很难的一见,而且他也十分好奇,为什么叉水村的农产品,就是要比别处的好吃一些呢?
    卫靖泽倒是不怕这专家,因为他的异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的。
    招待这位单教授,也主要是用最近很多的野菜,单泽源吃得十分开心,从未吃过如此原汁原味的野菜,很香很有味道。
    这些天,卫靖泽的第一批鸭子陆续出壳,只有一个蛋因为没选对,没有孵出来,另外九个蛋都孵出了小鸭子,十分可爱。
    卫靖泽倍受鼓舞,立马开始了第二次的孵蛋,单泽源也饶有兴致的围观,很好奇农家土办法是怎么孵蛋的。
    小鸡也都早已出壳,在两只母鸡的带领下,唧唧唧地十分欢快。有母鸡的照顾,再加上大风的照看,卫靖泽倒是不用很担心小鸡,只要注意别让小鸡被压着了或者掉水里淹死了。很神奇的是,母鸡能够记得哪只小鸡是自己的,哪只小鸡不是的,分的清清楚楚,而小鸡们也能够认得自己的母鸡,真是好神奇。
    鸭子们还要养在房子里,这些新孵出来的小鸭子没有母鸭的照料,卫靖泽就要多操心一些了。
    有卫靖泽的异能支撑,鸭子们都顺顺利利地活了下来。
    插秧的事儿不用多管了,卫靖泽和江延宗带着单泽源山上看情况,让他帮忙看看,规划的水果是否适合种植。
    山一般会分为阳面和阴面,处在北半球的中国,当然是以南面坡为阳面,北面坡为阴面,适合种在阳面的水果不少,但是种在阴面的水果却不多。
    阳面阴面也只是根据山体能够得到的阳光照射来区分的,阴面只是得到的阳光比较少,而不是全无阳光。
    在山里转了一圈,单泽源就说:“延宗,你是怎么找到这块风水宝地的?这一片还真是十分适合种水果,不过你要注意了,千万不要把这里的环境和生态给破坏了。”
    春天的山上,是鸟语花香,各种动植物蓬勃生长,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江延宗说:“当然了,我们计划的就是尽量保持这种生态环境,会在果林中种上一些草,可以做肥料,也可以作为各种动物的栖息之所。尽量利用自然界食物链的相生相克的办法,遏制住虫害。”
    “这个想法倒是挺好的。”单泽源点头,“就是投入恐怕就更大一些了。”
    江延宗说:“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你也知道,我面对的那群客户,可不是市面上的那些水果能够糊弄过去的。”
    想要赚大钱,当然要更花心力了。
    本地适宜种植橘类水果,除了橘子之外,还有橙子,准备在阴面山坡大面积种植,其他的水果都集中在阳面。
    单泽源对这个规划给出了肯定的态度,并根据山上不同的地势和水源环境,调整了不同的水果之间的面积和片区规划,卫靖泽和江延宗两个人是心服口服,真觉得请专家来看看,确实是请对了。
    老汉那边已经买了西瓜籽,开始准备育苗了,卫靖泽这边也赶紧趁着大家都插了秧,有点空的时候,帮忙挖地,地挖好了,还要用牛拉着犁再犁几轮,然后将肥料洒在地里。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混合,再进行平整。
    如今,叉水村的人工也开始涨价了,大家自己的地里的事情都忙不完啊,家家户户都忙着种菜育秧苗,有江延宗这尊财神在,不担心干了活赚不到钱的。
    人力还好,就算是本村的人请不了,请了亲戚家的人来干活,给工钱,人家也乐意,就是肥料是个大问题,现在还只是种几亩西瓜,等以后,整座山都要种果树,都要施肥,肥料缺口就大了。
    这次,老汉靠着自己的面子,从亲戚家拖了辆车堆肥回来了,下次可不一定还有这么好的事情了。
    见卫靖泽为肥料犯愁,单泽源还十分惊讶,说:“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既然能够想到修沼气池,为什么就没有想过要扩大养殖规模呢?你可以养猪养牛,这些都是能产生大量粪便的动物,特别是猪,你这个循环利用就很好,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做猪食,都不需要愁柴火。猪又是杂食性动物,食物都无需很发愁的。”
    猪真的是最适合作为肉食的动物了,不挑食,长肉多,养育起来十分方便简单。
    卫靖泽问江延宗意见,江延宗说:“在山上建养猪场,我是没什么意见的,只是你肯定忙不过来。”
    要是卫靖泽忙得过来,泥鳅黄鳝也不会让给别人养了。
    但是单泽源的话让卫靖泽很动心,有足够多的动物,才能够用足够多的粪肥,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最近,潘秋阳和潘壮牛两个人比赛似得找卫靖泽,两个人养殖的事情都已经开始了,都已经干了塘,消了毒,晒了好几天,眼看就是要买苗开始养殖的时候,两个人都有些紧张。
    于是,卫靖泽干脆把单泽源也拉上,看看他懂不懂这些养殖,事实上单泽源不太懂,他擅长的地方还是在种植业,而不是养殖业。
    卫靖泽还得自己上。
    当初答应了帮人家的,卫靖泽当然要说话算话。
    每天晚上,卫靖泽都熬夜查资料,寻找合适的买苗的地方,看别人养殖的经验和教训,整理好了就给潘秋阳和潘壮牛两个人看。顺便帮着一起选苗种。
    三月底,两个人的苗都买回来了,投入了各自的塘里,开始养殖了。
    黄鳝泥鳅混合养,有利于充分利用生存空间,黄鳝进食后的残渣,都是泥鳅很好的食物,而且泥鳅十分钻洞,能够将泥里空气带活,对于黄鳝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养泥鳅和黄鳝的池塘自然水不用像养鱼那么深,只是塘底的泥要够厚,可以供他们钻洞打洞,但是四周的堤岸要夯实,防止泥鳅黄鳝打了洞跑出去了,条件好的人,还会给用水泥给糊一遍。
    黄鳝和泥鳅都算是肉食性动物,喜欢吃虫子之类的。田里的黄鳝泥鳅不多,食物是够吃的,但是密集养殖肯定需要投食了,像飞的虫子、苍蝇幼虫、蚯蚓等都是黄鳝和泥鳅喜欢吃得东西。
    作为新手的潘壮牛,比潘秋阳还紧张,天天盯着自家的黄鳝和泥鳅,生怕发生什么不测一样,用他媳妇的话说,就是就差睡到塘里去了。
    但事实上,养黄鳝泥鳅,算是成功率比较高的一种养殖了,等以后经验丰富了,养殖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赚钱也更快。
    第70章 起纷争
    养虾是比养黄鳝泥鳅更需要技术含量的养殖,幸好潘秋阳是个挺能干的人,认定了要干的事儿,也一点都不含糊,就算是养虾比较费劲,他也干的十分起劲,毫无怨言。卫靖泽比较喜欢潘秋阳这种人,干什么都比较主动,不是一直依赖着你。
    虾在饲料方面倒是要求不高,平时弄一些肉给他们吃就可以了,杀猪之后的下脚料都可以。不过潘秋阳为了养出比较有品质的虾,喂的都是人可以吃得肉,不过虾食量不大,而且水塘里有一些螺蛳之类的可供觅食,所以投喂量不大,倒也承担得起。
    养虾最担心的问题主要是水里面的溶氧量,为了保证水溶氧量足够,潘秋阳还弄了好些浮萍水藻之类的养在塘里,还准备买台增氧机,增加水的溶氧量。
    卫靖泽自己也要忙着山上的事儿,所以也没有太多时间一直跟着两个人,只能每天抽时间过去看看,尽量用异能帮助提高一下成活率。
    西瓜地里施了肥,肥料在地里还能够渗透一段时间,而老汉已经开始在大棚里育西瓜苗了。
    单泽源难得遇上有这么多样本可供研究,所以一直跟在老汉身边,看他怎么催使西瓜种子发芽,如何分苗,有些技术,是实验室和书本上看不到的,却是农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可能农民们自己说不清楚其中的道理,可是细细追究起来,总能发现其中的玄妙。
    有单泽源跟着老汉,卫靖泽也就每天去棚子里看看就行了,无需操心很多。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粪肥的问题。
    江延宗计划招人将山上整一下,将一些树木和灌木都除掉,平整土地之后,要施肥,还要种上绿肥,等土壤环境适宜了之后,再种上果苗。
    卫靖泽跟江延宗商量:“你说,咱们是不是真的要养猪或者养牛啊?”
    江延宗一边忙活着,一边说:“我觉得很有必要,不然以后肥料都是一个问题。”
    “那又要投入一笔钱了。”包山已经砸进去几十万了,还没一点收益,现在又要投钱进去,肯定是江延宗掏钱,卫靖泽觉得有点不得劲,总感觉亏欠了江延宗似得。
    江延宗语气平淡说:“没有前期投入,就没有后期产出。这个道理很明显。我倾向于养猪,可是要找个人专门来干这个事儿,村里估计没什么合适的人吧?”
    村里都是自家有田有地的,根本没有人能够全职来养猪,就算是来养,也怕因为自家的事情耽误了养猪场的事情。说到底,还是要专门请个人来才行。
    卫靖泽也明白,既然江延宗觉得应该养猪,那就养,至于人手的问题,村里没有,别的地方有啊,只要勤劳肯干,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养猪的食材也不用太担心,江延宗每年收两次稻谷,在食府打了米再卖去帝都,这里面就能有几千斤上万斤的糠,还有食府的潲水,去掉的菜皮烂叶子,也是很好的猪食,平时还能山上打猪草地里种红薯种白菜,以后果园里还有绿肥,都是可以作为猪食的。
    卫靖泽在心里扒拉了一圈,还真没想到什么合适的人选,亲戚碍于面子,人家干活还好,不干活也不能指责,开除人家亲戚关系都不好维持了,附近村的,勤劳肯干的,家里肯定条件不差,家里穷的,不少都是好吃懒做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